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我看《1942》

时间:2019-04-20 11:32: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我看《1942》 本文简介:

我看《1942》小时候我有个邻居高大妈,颇受众人非议,而在我看,她是除了家人外最好的人,因为我上她家找她女儿燕燕玩时,赶上她家吃饭,她会将一个鸡蛋剥开,拽截细线一剖为二,分给我一半,给燕燕一半。这是我在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的小小的幸福时刻。那时粮食定量。偶尔有河南老乡上新疆找活干,在我家落脚。记得一

我看《1942》 本文内容:

我看《1942》

小时候我有个邻居高大妈,颇受众人非议,而在我看,她是除了家人外最好的人,因为我上她家找她女儿燕燕玩时,赶上她家吃饭,她会将一个鸡蛋剥开,拽截细线一剖为二,分给我一半,给燕燕一半。这是我在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的小小的幸福时刻。

那时粮食定量。偶尔有河南老乡上新疆找活干,在我家落脚。记得一个红脸壮汉一顿吃了四个玉米面馍馍,我们姐妹几个恨得直拿眼剜他,因为母亲给我们每人的定量是一顿只准吃一个馍馍,否则挨不到月底。半饥半饱的我经常头晕眼花……他一下子吃了那么多,意味着月底我们的口粮就会不足,母亲就会发愁,会去找人家借粮遭人讥笑,或是拿占口粮百分之五的细粮白面按一斤换三斤的黑市价换回玉米面,这样我们连个擀面条也吃不成了。于是在招待人家吃了一顿饭后,母亲很难为情地摆出我家的难处,那人讪讪地离开。

长大后学韩非子的五蠹:“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父母常常告诫我们“掉饭根儿,饿断筋”,就是现在,他们也要保证家中常有三袋面,一袋豆子;因为有过半饥饿的体验,我吃饭粒米不剩;上大学时读阿城的《棋王》,看到王一生在火车上的茶几缝里发现一粒米,便不动声色地拍茶几,将干米粒震出,捏入嘴中,咀嚼,咽下,这一情节总在我脑子里;偶尔将食物放坏不得不倒掉便深以为罪过;每去超市,我都习惯去看一眼米价,我很不理解人们关心汽油价格要多于关心粮价。

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忘了老祖宗的话:“民以食为天。”《墨子》里说:“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其又引《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当看到电影《1942》里饥饿的人们互相猎食,卖儿卖女,出卖自己,只为一口饭吃,只为能活下去,年轻的观众有的就不理解:他们为何就不能互助互爱?其实,在饥饿面前,人何异于禽兽呢?圣贤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这是一种理想吧。

对治人者来说,吃饭问题才是最大的政治。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到重庆求援,面见蒋委员长又开不了口,似乎觉得跟那些令蒋委员长焦头烂额的“内困外交”比,三千万人民的吃饭问题算不得最要紧的事。影片的结尾是字幕加画外音:“1949年,蒋介石失去了大陆……”如小说原著的结尾:“没有了人,他统治谁去?”

由《温故一九四二》拍成电影,据说酝酿了十七年。敢拍,舍得下本儿,让我对冯小刚导演又多了些敬意。只是找再瘦的演员,让他们绝食三日,也难以给人视觉上的冲击,真人如何去表演“一幅幅生理挂图”?所以观众反应“没有想象的那般震撼”是可以理解的,倘若由此开始了解我们的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让“劳心者”警醒,也就可以了。

我看《1942》 本文关键词:我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看《1942》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017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