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模范班组事迹演讲稿先进集体工作总结
变理念探新路一切为学生
北京信息工业学校数学教研组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来自大家熟知的北京信息工业学校,近几年,学校的发展超乎常规:从创建北京市标志性示范学校到打造全国一流职业学校,从国内与兄弟学校合作办学到国外先后与世界500强中的德国公司、英国公司等外企联合办学,声誉之高,规模之大,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在此,我向各位汇报的就是在这样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里一个“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数学教研组是怎样在“变理念,探新路,一切为学
生”的精神指引下所做出的探索和不懈努力。
学校为了做强做优,打造品牌,提出了以质量立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创全国一流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在教学方面,开展了向教改要质量的活动。经常深入数学组指导教改工作,为数学组教师讲解教改理论,带头探索分层递进教学。
面对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企业需要高素质毕业生,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双重压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具有创新意识的组长张老师组织老师们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他常说:“我们要更新观念,研究学生,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首先,他组织骨干教师,形成教研组的核心,进行探索、创新和实践,带动全组开展教学改革。其次,他经常到各层次的班级听课,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接触、交流,达到沟通和了解,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和研究。
学习,使我们形成了共识变理念,探新路;沟通,使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期盼;交流,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学生;现实,使我们深感工作之艰辛,使命之神圣;责任,使我们更坚定了唯一的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全组老师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合格”作为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走向成功”,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新路子。
“不是子女胜似子女”,这是一个学生对我们老师的由衷礼赞。02(3)班学生干丽丽在周记中有这样两段原话“不知道是天意,还是缘分,让我来到这所学校,来到这个集体,让我认识了一位这么好的班主任李老师。
“那一次,我生了一场病。生病的那段时间真得好难熬,差不多有3个月的时间,我每天带着病痛,带着郁闷、烦躁的心情,消沉,悲观,认为那是老天对我的不公。总是在想:为什么老天要我承受那么大的痛苦,让我的生活没有了色彩,使我对学习、生活、健康失去了信心”。
就是这位文静、性格内向、成绩优异的学生,三岁父母离异,是外婆将她带大。此刻,身患重疾,落下课程。这些困难一起向她扑来,使她有些不堪重负。时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平时就对干丽丽多几分关爱。干丽丽得病回家后,李老师更是电话不断,询问病情。一次,在查阅学生“周记”时,李老师发现了干丽丽似有轻生迹象,觉得事态严峻,就及时找她谈话交流,鼓励她:“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挺过去,开心点!”还召开班委会,商讨、制定帮助干丽丽行动措施。最令干丽丽终生难忘的是自己过生日的情景。那天夜自修结束后,李老师带了照相机和好多小食品来到她的寝室,与同学们一道为她过生日。干丽丽为此在“周记”中写道:“那天,真的好开心,那是我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有人记得我生日。我虽不是她的女儿,但她对我却胜似自己的女儿。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那晚的每一幕,每一刻。”“不是子女胜似子女”,这是一个曾有轻生念头的学生对我们老师的由衷礼赞啊!试问,世上还有比这更珍贵的赞誉吗?
然而,有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的老母亲从千里之外的东北来看望女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的女儿正准备迎接中考。融融的天伦之乐,不能相伴;切切的爱女之考,不能相陪。顾不了自己的亲情和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上,这就是我们当代数学组教师的精神写照和缩影。
在还有较多教师无法接受现在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教学的同时,数学组教师把学生看作教学实践中的助手、同事,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张老师首先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竞赛择优聘请若干名学生担任教学助理。教学助理的职责是: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帮助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好数学,收集和反馈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见和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更适合学生的学习。
聘学生作教学助理,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这项工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很受学生羡慕,认为能竞聘上教学助理是件很体面、很荣幸的事。原20班有一名教学助理,通过该项工作,体验到了自身价值,在期末分专业考试时说,“我将来也想当一名数学教师”。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仍是当今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学科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走出困境,避免学习上的再次失败?对此,组长张老师组织全组老师开展了大讨论。讨论中,特意聘请了专家做专题指导。高屋建瓴式的专业指导,使老师们荡涤了陈旧的教育意识,吸纳了崭新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有开发的潜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组长张老师组织骨干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内率先制定了中职学生分层递进教学课程标准。201*年暑期,教研组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以北京市“10181”数学教材为蓝本,按照“降低理论、强化能力”的原则,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首次为基础较差的C层次学生编写了数学校本教材,其内容和要求更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三年来,分层递进教学运转顺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01级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采用的是同一份数学试卷。考试结果C层次中有21%的学生达到甚至超过了A层次的平均分,有14%的学生成绩超过了80分,C层次的平均分超过了B层次的平均分。
数学组的教改工作得到了校、科领导的鼎力支持,同时引起了市教委的高度重视。市教委专门组织专家到组里进行调研,许多学校领导、老师到我校来观摩、切磋。目前,数学组的自编教材、递进教学的做法已由市教委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为了激励学生获得优良学习成绩,允许考试合格学生自愿提出考试的要求。数学组这个新举措,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较多考试已经合格的学生纷纷提出要参加第二次考试的请求。经过近3年的摸索、实践,数学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补考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并得到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提倡。
新进校的大学生是幸运的,刚走上教师岗位,就得到老教师的悉心帮助,精心指导,使得她们很快融入到教研组的大家庭,为教育事业尽心出力。她们虚心好学,工作力求上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辅导,用她们的话说:我们还没有教学经验,但我们有的是精力和热情。新进校的大学生给数学教研组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春天。
在我们数学组,担任综合高中教学任务的教师,更是废寝忘食潜心教学,备战高考。我们的潘弋青老师,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成了他上下班的伙伴,课余的辅导答疑成了他的第二课堂,解题、分析、钻研,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为了拟一份试卷直至午夜时分,他这种教学钻研、工作忘我的精神令师生们无不赞佩。
工作中,老师们始终瞄准提高教学质量这个目标,潜心探索教学方法。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活动中,数学组参赛的课件以创新、多样、实用而分获一、二等奖。201*年学校教学法评优竞赛活动,数学组参赛的教师最多,取得的成绩最好。李老师的课以其教法新颖,课堂互动气氛浓厚,课件制作精细为特点,历经初赛、复赛,最终被选入参加北京市中职系统教学法评优决赛,这是全组教学水平的最好展示。
教育理念之魂的历练,艰涩的教改之路的探索,不仅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而且为老师们的著书立说积累了鲜活的资料。教学之余,全组教师不辍笔耕,编教材,撰论文,写总结,记心得。既有自己教学上理智的归纳,又有自己教育理念的升华。
这,就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对“以学生为中心”朴实无华的诠释;这,就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对“一切为了学生”这一宗旨真切深刻的解读。
扩展阅读:省级模范班组事迹演讲稿先进集体工作总结
变理念、探新路、一切为学生
北京信息工业学校数学教研组
我来自大家熟知的北京信息工业学校,近几年,学校的发展超乎常规:从创建北京市标志性示范学校到打造全国一流职业学校,从国内与兄弟学校合作办学到国外先后与世界500强中的德国公司、英国公司等外企联合办学,声誉之高,规模之大,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在此,我向各位汇报的就是在这样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里一个“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数学教研组是怎样在“变理念,探新路,一切为学
生”的精神指引下所做出的探索和不懈努力。
学校为了做强做优,打造品牌,提出了以质量立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创全国一流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在教学方面,开展了向教改要质量的活动。经常深入数学组指导教改工作,为数学组教师讲解教改理论,带头探索分层递进教学。
面对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企业需要高素质毕业生,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双重压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具有创新意识的组长张老师组织老师们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他常说:“我们要更新观念,研究学生,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首先,他组织骨干教师,形成教研组的核心,进行探索、创新和实践,带动全组开展教学改革。其次,他经常到各层次的班级听课,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接触、交流,达到沟通和了解,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和研究。
学习,使我们形成了共识变理念,探新路;沟通,使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期盼;交流,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学生;现实,使我们深感工作之艰辛,使命之神圣;责任,使我们更坚定了唯一的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全组老师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合格”作为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走向成功”,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新路子。
“不是子女胜似子女”,这是一个学生对我们老师的由衷礼赞。02班学生干丽丽在周记中有这样两段原话“不知道是天意,还是缘分,让我来到这所学校,来到这个集体,让我认识了一位这么好的班主任李老师。
“那一次,我生了一场病。生病的那段时间真得好难熬,差不多有3个月的时间,我每天带着病痛,带着郁闷、烦躁的心情,消沉,悲观,认为那是老天对我的不公。总是在想:为什么老天要我承受那么大的痛苦,让我的生活没有了色彩,使我对学习、生活、健康失去了信心”。
就是这位文静、性格内向、成绩优异的学生,三岁父母离异,是外婆将她带大。此刻,身患重疾,落下课程。这些困难一起向她扑来,使她有些不堪重负。时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平时就对干丽丽多几分关爱。干丽丽得病回家后,李老师更是电话不断,询问病情。一次,在查阅学生“周记”时,李老师发现了干丽丽似有轻生迹象,觉得事态严峻,就及时找她谈话交流,鼓励她:“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挺过去,开心点!”还召开班委会,商讨、制定帮助干丽丽行动措施。最令干丽丽终生难忘的是自己过生日的情景。那天夜自修结束后,李老师带了照相机和好多小食品来到她的寝室,与同学们一道为她过生日。干丽丽为此在“周记”中写道:“那天,真的好开心,那是我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有人记得我生日。我虽不是她的女儿,但她对我却胜似自己的女儿。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那晚的每一幕,每一刻。”“不是子女胜似子女”,这是一个曾有轻生念头的学生对我们老师的由衷礼赞啊!试问,世上还有比这更珍贵的赞誉吗?
然而,有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的老母亲从千里之外的东北来看望女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的女儿正准备迎接中考。融融的天伦之乐,不能相伴;切切的爱女之考,不能相陪。顾不了自己的亲情和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上,这就是我们当代数学组教师的精神写照和缩影。
在还有较多教师无法接受现在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教学的同时,数学组教师把学生看作教学实践中的助手、同事,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张老师首先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竞赛择优聘请若干名学生担任教学助理。教学助理的职责是: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帮助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好数学,收集和反馈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见和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更适合学生的学习。
聘学生作教学助理,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这项工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很受学生羡慕,认为能竞聘上教学助理是件很体面、很荣幸的事。原20班有一名教学助理,通过该项工作,体验到了自身价值,在期末分专业考试时说,“我将来也想当一名数学教师”。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仍是当今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学科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走出困境,避免学习上的再次失败?对此,组长张老师组织全组老师开展了大讨论。讨论中,特意聘请了专家做专题指导。高屋建瓴式的专业指导,使老师们荡涤了陈旧的教育意识,吸纳了崭新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有开发的潜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组长张老师组织骨干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内率先制定了中职学生分层递进教学课程标准。201*年暑期,教研组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数学教材为蓝本,按照“降低理论、强化能力”的原则,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首次为基础较差的C层次学生编写了数学校本教材,其内容和要求更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三年来,分层递进教学运转顺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01级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采用的是同一份数学试卷。考试结果C层次中有21%的学生达到甚至超过了A层次的平均分,有14%的学生成绩超过了80分,C层次的平均分超过了B层次的平均分。
数学组的教改工作得到了校、科领导的鼎力支持,同时引起了市教委的高度重视。市教委专门组织专家到组里进行调研,许多学校领导、老师到我校来观摩、切磋。目前,数学组的自编教材、递进教学的做法已由市教委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为了激励学生获得优良学习成绩,允许考试合格学生自愿提出考试的要求。数学组这个新举措,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较多考试已经合格的学生纷纷提出要参加第二次考试的请求。经过近3年的摸索、实践,数学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补考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并得到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提倡。
新进校的大学生是幸运的,刚走上教师岗位,就得到老教师的悉心帮助,精心指导,使得她们很快融入到教研组的大家庭,为教育事业尽心出力。她们虚心好学,工作力求上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辅导,用她们的话说:我们还没有教学经验,但我们有的是精力和热情。新进校的大学生给数学教研组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春天。
在我们数学组,担任综合高中教学任务的教师,更是废寝忘食潜心教学,备战高考。我们的青老师,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成了他上下班的伙伴,课余的辅导答疑成了他的第二课堂,解题、分析、钻研,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为了拟一份试卷直至午夜时分,他这种教学钻研、工作忘我的精神令师生们无不赞佩。
工作中,老师们始终瞄准提高教学质量这个目标,潜心探索教学方法。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活动中,数学组参赛的课件以创新、多样、实用而分获一、二等奖。201*年学校教学法评优竞赛活动,数学组参赛的教师最多,取得的成绩最好。李老师的课以其教法新颖,课堂互动气氛浓厚,课件制作精细为特点,历经初赛、复赛,最终被选入参加北京市中职系统教学法评优决赛,这是全组教学水平的最好展示。
教育理念之魂的历练,艰涩的教改之路的探索,不仅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而且为老师们的著书立说积累了鲜活的资料。教学之余,全组教师不辍笔耕,编教材,撰论文,写总结,记心得。既有自己教学上理智的归纳,又有自己教育理念的升华。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省级模范班组事迹演讲稿先进集体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省级模范班组事迹演讲稿先进集体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省级模范班组事迹演讲稿先进集体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66233.html
- 上一篇:优秀先进班组总结
- 下一篇:工作总结—优秀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