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结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与N、m、CB、Vm的关系
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
N×NA
A、常温下,23gNO2含有NA个氧原子B、1L0.1mol/L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
选择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例:配制400ml2mol/L的NaOH溶液
二、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1、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2、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3、判断离子共存
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有弱酸、弱碱生成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m÷M
×M
n÷Vm×Vm
V÷V×V
CB某些题目特殊要求:无色、酸性、碱性环境、由水电离出的H+离子浓度三、金属
1、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2、AlAl2O3Al(OH)3AlO2Al3+3、FeFeOFe2O3、Fe3O4
四、卤素F、Cl、Br、I
1、卤素与H2O、碱、金属间的反应2、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X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X还原性逐渐增强3、萃取
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性逐渐增强
4、CuCuOCu2+Cu(OH)2Cu2O
4、Cl2和SO2的漂白性及漂白原理对比
五、S和N
1、N2NH3NONO2HNO32、S2、SSO2SO3H2SO4
六、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2n2规则)、电子式书写
原子半径(还原性)(氧化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碱金属卤素↓↓↑↑↓↑↑↑↑↓↓↓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2SiO3
CH4CH3COONH4+碱石灰
八、化学反应能量
1、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2、原电池与电解池
正极:还原反应
原电池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阳极:氧化反应
电解池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3、电解池离子放电顺序
阳离子:金属活动顺序逆序
阴离子:P3>S2>I>Br>Cl>OH>所有含氧酸根离子>F
3、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九、三大平衡
1、平衡移动原理:2、化学平衡:
减弱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s,l,g)
催化剂:同时加快V正V逆,影响达到平衡反应时间,不影响平衡移动。温度:同时加快V正V逆,影响平衡移动3、水解平衡
升高温度、减小盐的浓度(加水)都能促进水解物料守衡、电荷守衡、质子守衡
质子守衡:失去质子(H+)总数=得到质子(H+)总数\\
也可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消去强离子(Na+、K+)推出
4、电离平衡
升高温度、加水都能促进电离
pH的计算pH=lgC(H+)
十、有机化学
1、基本反应:取代、消去、酯化、加成、(水解、银镜、加聚、缩聚、显色)
2、烃的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10)3、官能团、同分异构体
4、糖类、脂肪(硬化、皂化)、淀粉和纤维素
5、重点及难点取代
烷烃卤代烃消去水解氧化醇R-OH还原醛R-CHO酯化氧化羧酸R-COOH加成水解不饱和烃
脂:R1COOR2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6)制硝基苯(50-60℃)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含羟基-OH的化合物。
酸性:H2CO3>苯酚>HCO3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能发生银镜反应: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含醛基-CHO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2)含有羟基(醇和酚类)(3)含有醛基-CHO(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2)酚类(取代)(3)醛基类-CHO(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SO3H)、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2、KMnO4
酸性溶液的褪色;3、溴水的褪色;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9、燃烧公式:
耗氧量: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20、原子共面
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正四面体2个原子共面21、醛的氧化
平面6个原子共面直线4个原子共面平面12个原子共面银镜反应:
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
22、消去反应原理:脱去X(或OH)及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形成不饱和键,
如果相邻C上没有H,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
22、聚合反应
扩展阅读: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理解物质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等概念;理解同素异形体和原子团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见高中第一邻课笔记)
2.掌握有关溶液的基本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等;(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干燥、收集装置;(见盐酸补充提纲)常见物质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碳酸钠、氯化钠)检验与鉴别;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见2.1提纲中粗盐提纯)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
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近代原子论:道尔顿;
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电子云模型:波尔。了解2.重要人物及成就:
道尔顿(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伦琴(X射线)、贝克勒尔(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3.原子的构成;(看第一章例题)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①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AZX(+)中子(不带电)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对中性原子:顾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数对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An+e=Z-n,Z=e+n
对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ZBm+e=Z+m,Z=e-m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即A=Z+N质量数(A)(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被称为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判断;同素异形体;(看第一章例题)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①同位素讨论对象是原子。②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也不论其来源如何不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不变。(即丰度不变)(见1.2提纲)5.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简单计算);
a(设某原子质量为ag)
①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12c×1/2此相对质量不能代替元素的相对质量。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是某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的乘积之和。即:M=Ma×a%+Mb×b%+Mc×c%+
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所得结果为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看第一章例题)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高低;理解电子层(K、L、M、N、O、P、Q)表示的意义;①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填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依次类推,(第一层不超过2个)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第一层为2的原子为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7.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电子式的含义;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离子、分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见1~20号元素和第三章提纲)
第一章拓展知识点P173
常用的稀型离子有氖型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微粒的含义):
氖型离子:原子核外为10电子,包括N3、O2-、F-、Na+、Mg2+、Al3+。NH4+;常见10电子微粒:分子(CH4、NH3、H2O、HF);原子(Ne);离子(N3、O2-、F-、OH-、Na+、Mg2+、Al3+、NH4+、H3O+)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2.2海水中的氯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利用:
海水晒盐:原理、方法、提纯;(见2.1提纲)
海水提溴:主要原理和步骤,三个步骤浓缩、氧化、提取;(见2.3提纲)海带提碘:简单流程步骤、仪器操作、原理;(见2.3提纲)2.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现象,氯气的检验;氢氧化钠用途制HCl和盐酸:氯化氢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盐酸的用途;(见2.1提纲)漂粉精: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制“84”消毒液(见2.2提纲)
漂粉精漂白、杀菌消毒原理: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2HClO→2HCl+O2↑3.氯气的性质:(见2.2提纲及卤素中的有关方程式)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
化学性质:①与金属反应、②与非金属反应、③与水反应、④与碱反应、⑤置换反应4.溴、碘卤素单质的性质;(见2.3提纲)溴的特性:易挥发
碘的特性:升华、淀粉显色、碘与人体健康5.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见2.3提纲中几个递变规律)Cl2、Br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Cl、Br、I离子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6.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根据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基本)(见2.1提纲)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叫化还原反应。反应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氧化剂:降得还还原剂:失高氧
具有化合价得到本身被还原具有失去化合价本身被氧化氧化性:降低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还原性:电子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特征)(实质)(实质)(特征)
(注意: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只能被还原;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只能被氧化)(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被还原,又能被氧化)
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还原剂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7.电离方程式: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反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②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叫做电离。③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6个、强碱4个、大部分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
④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如酸、碱、盐在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离电成自由移动离子的式子。强电解质电离用“→”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用“”表示
H2SO4→2H++SO42-H2SO4H++HSO3-HSO3-H++SO32-
(多元弱酸电离时要写分步电离方程式,几元酸写靖步电离方程式。)
⑤电荷守恒在溶液中或电离方程式,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⑥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凡是①难溶性物质②挥发性物质③水及其弱电解质④单质⑤氧化物⑥非电解质⑦浓H2SO4均写化学式)离子共存问题,出现①沉淀②气体③弱电解质④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第二章拓展知识点P181
1.Cl2与还原性物质反应:H2S、SO2(H2SO3)、HBr、HI2.氧还反应有关规律:
①电子守恒规律;②性质强弱规律;③价态转化规律;④反应先后规律;3.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比较:
①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价态高的)氧化性强。
例如:2Fe+3Br2△2FeBr3Fe+S△FeS,由于相同条件下,Br2将Fe氧化为Fe3+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三化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三化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三化学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68245.html
- 上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