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总结
高一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总结
作为分班后第一次政治教学成果检测的月考成绩已经出来了,对比出题前预设的成绩分布以及高一政治备课组的五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再结合具体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做出如下分析:
1、试卷难度的把握。遵循难度系数为0.5至0.6,平行班的平均分为60分,非平行班则70分的原则,根据高考文综政治考试大纲的考点进行出题。选择题综合了表格题、漫画题和计算题等多种类型,非选择题也包括了表格分析题、意义型和措施型题目,既有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的考察,也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绩情况却表明,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都栽在选择题上,失分相当严重。可见,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掌握不够到位、认识不够全面,以致作出选择时答案也是模棱两可,准确率偏低。在非选择题上,更是损失惨重。排除部分同学完全没有认真听课和考前背书的情况,仍然有很多同学对于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问题没有留意和及时掌握消化,答题的采分点不清晰、边缘化。
2、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的生成,力求全面到位,以致重难点相对弱化,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讲授内容有时偏多、偏难,占据了高效训练的时间或者精讲点评的效果不明显;非选择题训练的强度和效度不足,答题技巧和规范缺乏强调。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三个精讲、三个不讲”,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本框题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完善和规范导学案的继续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默写过关和高效训练”四部曲切实到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课堂训练,强化答题技巧和方法。
3、在教学中普遍发现学生还没有完全转变初中的学习方法,过分依赖教师,没有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平常甚至考前也懒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以致考时脑袋里只有模糊的印象或者一片空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适当进行限时记忆,及时掌握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扩展阅读: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高201*级下学期历史学科第一次段考试题
命题人:刘艳审题人:王孝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1969年1974年任美国总统)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C.苏东剧变,冷战格局解体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2.《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主要是因为它()A.促进了广大工人的觉醒B.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C.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D.第一次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一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4.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5.201*年暑假,林东一家到英国伦敦旅游,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①参观第一国际旧址②参观第二国际旧址
③到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墓地前献花④参观恩格斯的出生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天仙配》是中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一段歌词是:“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歌词不能反映()
A.小农经济下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B.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小农经济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7.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8.《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稍,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
9.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1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11.《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句话指出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12.“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煤钢联营建立②“欧洲议会”的成立③《欧洲联盟条约》签订④欧洲共同体成立A.③①④②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1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4.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15.在学校历史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关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根本原因”的演讲赢得了听众们的一片赞美之声。下列各项中被广泛认可的答案是()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C.无产阶级政党尚未诞生D.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
16.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17.二战后,促进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A.废除了封建落后因素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重视教育D.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18.下列各项出台的先后顺序是()
①“杜鲁门主义”②“铁幕”演说③“马歇尔计划”④《北大西洋公约》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19.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2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2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出现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2.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把煤作为冶炼燃料的明确记载C.南北朝时期灌钢技术使兵器更加锋利D.秦汉时期开始用淬火技术处理铸铁
23.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以下两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图(1)图(2)
2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2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有材料可知“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2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26.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2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8.下列关于工官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官手工业规模一般较大,技术水平较高B.工官工场的产品一般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C.工官手工业作坊的工匠基本上世代相袭,对官府有人身依附关系
D.工官手工业是一种附属在农民家庭之中,与小农业紧密结合的经济形式2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3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说法有误的是()
A.水利设施的兴修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B.从夏朝开始,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C.坎儿井是富于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D.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水利建设经验3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青铜耕作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3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3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34.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35.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C.限制土地兼并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6.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西门豹渠
37.中秋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在八月十五日稻谷成熟时节,各家向月朝拜土地神而形成的习俗。这种起源说法主要说明了()A.古代农民落后的迷信思想B.农民对神仙的崇拜
C.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D.农民的对月亮的特殊感情38.《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39.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
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40.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中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二、材料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是怎样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70987.html
- 上一篇:学科总结
- 下一篇:高一历史条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