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主题之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27 19:21:5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主题之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主题之经验总结

引言:201*年年底,教研员带领我们共同进行了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和学生能力”的主题研讨。根据这样的主题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我们定了“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的主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更深刻体会到:很多书需要读,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我们尽力朝着一个优秀教师的方向努力、向着能驾驭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努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讨论实践后,我们一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教师用再多的劲也是徒劳,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中,既要进一步引起学生兴趣,又要达到教学的实效性,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呢?下面是我们的具体的实践。

一、导入要吸引住学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必须讲究导入的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聚拢思维。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不断地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讲《华夏之祖》这节课,先问哪位同学比较喜欢唱《龙的传人》这首歌,然后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特别积极,唱得很投入且动听(尤其是六班李林怡嘹亮的歌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唱完后我引用其中的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来问学生,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吗?这节课我将与大家共同去寻祖探源,由此导入新课,我发现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历史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所以,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语言的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我们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讲到武昌起义发生时,我们让学生即兴表演了课本短剧。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我们一起回眸历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武昌新军工程八营营房里发生了什么?

学生:(演课本剧,重现金兆龙等新军领导人与反动军官的斗争。)

实际操作后我发现学生的表演很精彩,很热烈,甚至台下的观众都被感染了并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中来,使我们好像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样学生更愿意去学习关注在仓促起义后的进程。

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引人入胜,下面的学生观众看得也很认真,所以当短剧表演完后,学生们对这一课也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问题情境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开放性、趣味性、探索性。

例如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学完“江南经济开发”后提出问题:对高阳的纺织业有哪些借鉴?

开放性问题:讲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对蒋介石是杀?是放?是关?;还有讲重庆谈判时,如果你是毛泽东那么你赴重庆谈判吗?

趣味性问题:讲《伐无道,诛暴秦》时可以设计秦朝为什么鞋难卖、拐畅销?

探索性问题:闭关锁国能否御敌于国门之外?为什么?

还可以步步追问:如:我们在讲鸦片战争时,创设问题情境层层启发推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课之前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印有“白雾中的少年郎”一段文字的简报,让学生阅读思考。然后我设计了几道问题,在上课时层层提问:(1)这个苦果是由什么造成的?(2)这个苦果使我们想起了历史上曾在中国发生过的什么事情?(3)虎门销烟给我们什么启示?(4)用以史为鉴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完全进入到由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展开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尽量地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创新的观点。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引起深思的观点:毒品。是啊,这个曾经使中华民族饱受苦难的魔鬼,在当今死灰复燃之后,正疯狂地蹂躏着青少年的健康,严重地扭曲着他们的心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该怎么办?不但要珍惜健康和生命,远离毒品,而且要积极行动起来,呼吁全社会警惕毒品。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鸦片战争的沉重教训,肩负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进行情感渗透。

四、利用影视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由于学生缺乏战争的感性经验,光讲课文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上课时播放了电影《伦敦上空的鹰》中有关敦刻尔克撤退的片断,让学生亲自感受,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仓促,撤退对英法的重要性,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影视情景为学生再现了过去的历史,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电影、电视的录像带或光盘,为再一次创设影视教学情境提供资料。影视教学为同学们不断创新提供了机会,在创设情境中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五、通过讲故事来提高学生兴趣

比如在讲“动荡的中东地区”时,由于我的课件第一张幻灯片有和平鸽的图片和“紧握橄榄枝,远离硝烟”的短语。并且希望学生及时安静,于是我想起了《新约全书》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就讲了起来:一天,上帝告诉诺亚洪水快来了,诺亚赶紧和他的儿子造了一艘大船,叫做方舟。当洪水漫来的时候,诺亚一家登上了方舟,而且把许许多多动物还带上了船,方舟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飘荡了好些日子。终于雨停了,诺亚放出鸽子打探情报,不久,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了一片新摘下来的橄榄枝叶,诺亚知道洪水已开始退去,平安就要来到。洪水退去后,在世间一切生灵面前呈现了长满绿色树木的山谷和开着鲜花的幽静小道。从此,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当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时,马上进入正题,说:“但中东并不太平,非常动荡。”

六、通过撰写历史小短文来提高兴趣

历史小短文的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更缜密,更有深度和广度,通过短文写作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解决问题。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写一个短文。如:讲完《戊戌变法》对谭嗣同的做法就可以布置一个小短文。这也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讲宋代社会风貌那一课:课本上有一个动脑筋: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课后我让学生们写了个小短文,要求是没有知识性错误,力求新颖。同学们都认真准备了,我从中挑选出了两篇特别出色的,发到了人教网被选中了,准备发表。

七、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兴趣

好胜、表现欲强是中学生的特点。我们经常在复习阶段开展这样的活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初步成果:学生变得更加喜欢学历史了。实践中我们理顺了教和学的关系,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

总之,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历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针,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对历史教学完美境界的追求将永无止境。

作者简介:黄雅君,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三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曾在《中考历史快递》、《少年智力开发报》发表文章多篇。

201*-01-19人教网

扩展阅读: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通过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

兴趣;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科教学,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一)、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二)、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三)、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

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沉重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四)、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老师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要毫无私心杂念的投入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应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铸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绘学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五)、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

老师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老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我们老师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做一名充满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二、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生看成了接受器,课堂中的问答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挑战,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提高课堂效率成败的关键。

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四、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课前提示”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

七、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接触人生、接触社会、吸收信息、增长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事、学会创造。

课外活动具有课堂教学难以具备的优势。课外活动吸引众多学生走出课堂,面向实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课外活动形式灵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课外活动强调手脑并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此外,课外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课外活动给学生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班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活动等。

开展好课外活动,要防止流于形式和产生随意性。因而,学校对开展课外活动必须加强管理,统筹管理。开展好课外活动,必要的物质设备是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大投入,不断增添相关设备,改善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现在,不少人已经认别到必须把课外活动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把学生引进课外活动的乐园实在是当务之急。

除课堂外,在课余时间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促进第一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举行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也完成了由排斥、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到接受、适应新课程再到积极主动去实践新课程的转变过程,并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创新。在自己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历史课堂教学中既活泼又严肃,学生既乐学和好学历史,又能学好历史,完成历史新课标赋予的教学要求,又帮助学生真正感悟到历史课的魅力,真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现总结如下:

一.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贯穿历史课堂教学始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部分。每一历史单元都有言简意赅的导言,并附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标准,这就成为指导我们历史教师上好每一堂历史课的指挥棒,它可以使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既落实了课程目标中知识目标,也让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由“虚”到“实”从而避免了以往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笼统,教师课堂"盲人摸象"的弊端。同时,《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一环-“中考”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使它成为指导我们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件最得心应手的“法宝”。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从教材内容出发,课堂教学初期根据《课标》的内容标准给一课加上“副标题”,以示重要。比如:八年级(上)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四课分别加“器物之变”、“制度之变”、“观念之变”的副标题;再如:九年级(上)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加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副标题。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后期巩固阶段,把部分课的目录进行重新整理,再次突出《课标》中重点的内容标准,让学生在复习阶段能直接从目录中知道本课的“精华”所在。如:九年级历史(上)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可把复习课题改为“华盛顿与独立战争”、“《独立宣言》与诞生”、“国家独立促发展”。这样,就把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主要历史活动和《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的内容标准用言简意赅的“子目录”落实到位,又能便于学生识记,以达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原始教材进行整合,针对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内容,同时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潜能,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和课标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就可以因地制宜的对“原版教材”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和“整合”。在我本人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处理和整合大致分成两类:

其一,教师可根据课标的单元要求的详略以及班级实际情况,把几课时合为一课时或把一课时分成几课时进行“板快教学”。比如:我在教学中把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17课的内容进行整合,把三课时压缩成一课时,并分成两大板快“西方侵略国家”和“被侵略国家”,再把“西方侵略国家”分为“国外罪恶的三角贸易”和“国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两个小板快,这样课标对三课的内容标准就贯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板快教学”中,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不同的历史教学授课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课型。对“原版教材”部分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比如:我把七年级(下)“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和单元活动课整合起来,选择“主题活动型”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再通过一幅幅图,并配有音乐,展示了北宋都城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课标》要求的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之一“了解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概况”。又如:对“朝代更替和兴亡”的有关内容,我从《百家讲坛》中得到启发,采取“教师主讲式”课型,设计精彩的导入语,讲解时注意语言的跌宕起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既能保证知识结构清晰、连贯、一气呵成,又能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对每一单元的“文化课”的有关内容,我针对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展示中国优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向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学习的特点,采取“导问式”课型采用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把重点知识做成问题卡片,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并设“课冠军”,最后教师做“画龙点睛”的汇总。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就在身边”,充满亲切感。

三.灵活使用历史教材中文字图表资料,充分发挥教材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以及“自由阅读卡”的教学辅助功能。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材最大特点是教材中文字资料过于言简意赅,但同时附有形式多样“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等教辅材料。我就在备课时巧妙自然的把它们设计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或采取“学习小组讨论式”,或采取“学生辩论式”,或采取“课后报告式”等形式,总之,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既升华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又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辨别真伪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端正学生的历史考试态度,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考试,实现考试成功和能力提升的“双赢”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要在每年的“中考”中去检现,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切忌出现“课上气氛活跃,课下成绩考砸”的现象,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不断向学生传递“新课改”下的考试理念“基础要扎实、能力要提升”,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历史考试“背诵突击”的误解。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把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新知、自主生成新知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不断获取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比学生被动接受效果明显得多。

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行中,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上坚定不移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课下与学生多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成功,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历史课才能“美”起来,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是成功的改革,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的求知的“天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主题之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主题之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课提高课堂实效主题之经验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7107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