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初三上学期 作家作品总结(人教版)

时间:2019-05-27 19:43: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初三上学期 作家作品总结(人教版)

初三上学期作家作品总结

课文《沁园春雪》《雨说》《蝈蝈与蛐蛐》《夜》《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与于勒》《心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出处------------------------------------《饮冰室合集》---------------------------作者毛泽东郑愁予济慈叶赛宁梁启超雨果傅雷苏霍姆林斯基朝代/国籍现代中国台湾英国俄罗斯近代法国中国苏联现代当代法国当代美国美籍华裔英国当代现代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清代清代西汉晋三国晚唐北宋北宋宋南宋重要作品------------------------------------《饮冰室合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呐喊》鲁迅《草房子》曹文轩《羊脂球》莫泊桑---------黄蓓佳---------罗迦费因格---------------------------《且介亭杂文》《朝花夕拾》---------------------------------------------《随笔》《新工具》------------------------------------------------------------------------------------------------------------------------------《谈读书》《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丁肇中培根马南鲁迅施耐庵罗贯中吴敬梓曹雪芹司马迁陈寿诸葛亮温庭筠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陈涉世家》《隆中对》《出师表》《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记》《三国志》------------------------------------------------------※《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

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

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

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曹),清代小说家。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初三上学期作家作品总结

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作者是晋朝史学家陈寿,共65卷。※《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作者是西汉司马迁。“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

主要记诸侯之事。

扩展阅读:初三上学期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概念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若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不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运动速度的大小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宏观: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分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镁条燃烧、食物变质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在物理变化中,一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但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不变,没有改变所呈现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改变,所呈现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一般指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外观特征举例区分依据联系2.物质的性质概念实质性质内容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①天然气②氮气③硝酸钾④大理石⑤冰水混合物⑥干冰单质⑦石墨⑧水银纯净物氧化物(1)属于混合物的是;化合物(2)属于单质的是;酸碱盐…(3)属于氧化物的是。

考点二: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常用仪加器热基仪本器操作试管酒精灯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2/3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直接加热仪器注意要预热并均匀加热,不骤冷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1

四不原则蒸发皿间接加热仪器烧杯精确度:称准到0.1托盘天平计量仪器量筒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使用称量时:左物右码,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到小最后移动游码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注意: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贮存仪器集气瓶收集贮存气体,广口瓶贮固体,细口瓶或滴瓶贮液体固定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胶头滴管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体支撑铁架台仪(含铁夹铁圈)器其他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不手摸、不品尝、不凑闻、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药品基本操作基本操作取用操作取用量按说明用量;无说明取少量时,固体铺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取用固体取用液体粉末状:药匙,一斜二送三竖块状固体: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滴加法: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取定量药品: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物质加热操作检查酒精灯,擦干容器外壁试管要预热,烧杯要垫石棉网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45°,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一般情况:水冲洗或试管刷刷洗干净标准:内壁的水均匀附着,不成股不凝聚用途: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过滤操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烧杯靠玻璃棒、玻璃棒靠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仪器洗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组成及其测定1.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成分体积分数用途

2

氮气78%保护气氧气21%呼吸、助燃二氧化碳0.03%光合作用稀有气体0.94%霓虹灯、保护气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污染源: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3.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导致液面上升小于1/5(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2)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3)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考点二:氧气的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为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反应物硫碳磷铁反应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发出白光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产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白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Fe3O4)化学方程式这些反应都属于反应,反应都是热量。考点三:氧气的制取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原理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装制实取验方室法制法步骤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注意点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考点一:电解水及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直流电)

通电现象:正极产生气体体积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1:22H2O=====2H2↑+O2↑结论: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2.水的组成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考点二: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变化),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注:其中消毒为化学变化3.过滤

操作的关键: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紧贴在漏斗的内壁上;

“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是指漏斗下端管口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

要使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过滤时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等。4.蒸馏

蒸馏是利用液、液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中的各种成分分离的操作。注意事项:

①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出现局部过热而暴沸。②给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

③冷凝管内水流方向是从下往上,以提高冷凝效果。考点三:硬水、软水及水资源保护1.硬、软水名称定义鉴别危害硬水软水水(雪水、雨水)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肥皂水,充分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产生泡沫少的为硬水。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②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③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转化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煮沸(生活中常用);蒸馏(实验室常用)2.爱护水资源

水污染途径:工业上三废(废水、废渣和废气)的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第四单元物质的构成

考点1构成物质的粒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结构决定物质化学性质)

分子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特点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构成: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等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决定原子(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元素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分类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常见原子团离子:SO2-2-

4硫酸根离子CO3碳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NH+

4铵根离子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

12×某原子的质量

1.表达式:某相对原子质量=C-12的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为“1”。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元素、化学式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2.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元素符号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有时还会表示一种物质)宏观表示一种物质

化学式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分子的构成

5

考点4.化合价

1.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3-2铵根NH4++1钾、钠、氢、银铝氧氢氧根OH--1+2-1+2、+3硝酸根NO3--1钡、镁、钙、锌氯、氟铁硫酸根SO42--2碳酸根CO32--2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⒉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依据: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实验(密闭容器内)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没变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

6

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没变化学方程式天平右倾天平左倾

考点2:化学方程式

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⒉化学方程式意义

⑴反应物⑵生成物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考点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⒉书写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⑶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考点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及格式(四步)

⑴解设未知量(未知量不带单位),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⑷列比例式、求解、答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碳的单质

⒈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石墨(由碳元素组成)硬度最硬软,在纸上可留下痕迹导电性不导电导电(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结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⒉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⑶焦炭:用于冶炼金属。⑷炭黑:制作碳素墨水。

⒊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一种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4.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2碳的化学性质(由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点燃充分燃烧C+O2=====CO2点燃放热不充分燃烧2C+O2=====2CO

7

⒊碳的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碳的还原性只能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高温⑴还原CuO:C+2CuO=====2Cu+CO2↑(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⑵还原Fe2O3:3C+2Fe2O3=====4Fe+3CO2↑(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⑶还原CO2:C+CO2=====2CO考点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⒈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固体和固体反应:如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反应物的状态如:CaCO3+2HCl=CaCl2+CO2↑+H2O固体和液体反应

MnO2气体发生装置如:2H2O2=====2H2O+O2↑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⒉收集装置的选择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排空气法优缺点:纯度不高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气法需验纯,但较干燥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优缺点:收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考点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⒈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注意:⑴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2不纯(混有HCl气体);

⑵不能用稀硫酸:稀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⑶不能用Na2CO3(CaCO3)粉末: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⒊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装置

⒋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⒌实验步骤: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装入大理石,塞紧胶塞;⑶固定装置;

⑷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液封;⑸收集气体,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⑹检验是否集满。

⒍CO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⒎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充满。高温⒏CO2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考点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

⒈药品的选择原则:选择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⒉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装置。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

考点6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⑵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H2CO3==CO2↑+H2O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⑸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高温CO2+C====2CO考点7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⒈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⑶人工降雨;⑷作温室肥料等⒉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温室效应的危害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⒊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措施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考点8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制取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想一想:水能防止CO中毒吗?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⒉化学性质点燃⑴可燃性:2CO+O2====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⑵还原性:CO+CuO====Cu+CO2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实验操作顺序:①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

②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③需对尾气进行处理(将CO点燃或收集起来)。

⑶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考点9CO2和CO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澄清石灰水反应构成CO2和CO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考点10碳及碳的化合物网络关系图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可燃性还原性CO

10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三上学期 作家作品总结(人教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三上学期 作家作品总结(人教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三上学期 作家作品总结(人教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735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