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相山区201*年度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7 20:10:0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相山区201*年度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总结

相山区201*年度扶持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贴息工作总结

共青团相山区委员会(201*年2月10日)

201*年,相山区团委认真落实团省、市委的部署,立足相山区实际,把“青年创业贷款扶持行动”确定为我区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实施一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整合工作力量,拓宽工作领域,扎实推动工作开展,掀起了青年创业扶持工作的热潮。结合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201*年扶持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相山区青年创业贷款扶持行动实施一年来,已累计帮助创业青年申请小额贷款162笔,贷款资金910余万元;帮助41名青年申请省财政贴息17.5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创业青年的资金瓶颈问题,切实激发了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主要做法

一是发挥团组织优势,奠定工作基础。团区委书记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联合多

家金融机构到辖区内一镇十办及凤凰山经济开发区,开展有针对性地调研,我们开通了“信贷扶持直通车”,在全区14个村和79个社区,指定专门的信贷员和团干,对创业青年实行零距离的上门服务,并明确了办理流程和时限,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并充分利用团组织面广、接触青年多的优势,及时掌握青年创业状况,了解青年创业的难点,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为青年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密切了青年与团组织的关系,增强了团组织的感召力,为进一步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扩大合作载体,拓宽融资渠道。团区委联合邮储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以“创业找团委,贷款助您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为了强化工作效果,我们将团区委、各直属团委以及金融机构相关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的手机,作为咨询热线,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累计接受电话咨询231人次,上门咨询57人次,现场咨询近千次,贷款扶持工作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三是创新贷款办法,简化贷款程序。此次扶持对象为相山区辖区内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可信,无不良信用记录,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基础的青年,重点支持农村青年致富能手、青年创业家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等。创业扶持贷款品种包括小额贷款和个人房产抵押贷款两种形

式。其中小额贷款分为农户(商户)保证贷款和联保贷款两种,无需任何抵押质押。个人房产抵押贷款采用个人额度贷款方式。小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农户贷款最高额度为5万,商户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在淮北邮政储蓄各营业网点,均有专人负责接待青年创业者,帮助创业青年了解贷款程序额度等相关问题,并承诺相关手续完备的情况下,最迟3天内放款。

四是宣传树立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宣传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提高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召开青年企业家联席会议,通过创业青年之间的交流,提高创业青年的诚信意识,形成以信用促进融资的良性循环,逐步提高青年创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已在《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等新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11篇,在《淮北广播电视报》刊发宣传专版1期,在《直播淮北》播发新闻2期;组织推介会3次,发放宣传资料5500余份。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围绕“破解资金瓶颈,服务青年创业”这一目标,紧紧依靠团省、市委和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在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同时,下功夫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加大对创业青年金融知识培训的力度。通过制作专门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流程图、设立业务咨询台、开通金融服务热线、开办金融知识宣传栏,指导创业青年如

何获得资金、运用资金来创业、发展生产。其次是强化服务意识,扎实做好贷款的实施管理工作。团区委将协助金融机构做好每一笔创业扶持贷款的发放工作。共同建立贷款个人/企业信用档案。每半年开展一次“信用街道(社区)”、“信用创业青年”的评定工作,推进信用建设。三是整合资源,努力搭建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团区委将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创业文化建设、创业资金扶持、创业能力提升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法律援助、风险规避等环节,开展专题调研,为党委政府整合资源,搭建青年创业服务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探索团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扩展阅读:201*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保康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襄樊市唯一全山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61个村,总人口28.8万。有207个村被列为省定重点贫困村,其中已经和正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108个,现有贫困人口8.37万人。今年以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商业运作、支持发展”的方针,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和“坚持条件、严格程序、自主放贷、择优扶持”的原则,规范运作,积

极探索信贷扶贫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到户贴息贷款1464.8万元,累计回收贴息贷款1464.8万元,安排贴息资金43.944万元,有7个乡镇47个行政村99户农户获得贷款扶持,户均贷款10000元,通过贷款扶持户均当年增收201*余元,人均增收500余元。

(一)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贫困户贷款难的瓶颈。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缓解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政策与市场的衔接,地方自主选择金融机构,自行确定贴息方式,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使愿意经营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真正做到自主经营,按市场运作,有效地拓展、改进、创新金融服务。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手续大大简化,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大大降低,

做到了农户、金融机构、党委政府三满意。今年我们通过县信用社为全县47个贫困村、9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到户小额信贷资金905.8万元,户平贷款98000元,兑付财政贴息资金27.174万元,贷款户户平增收1600元。

(二)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是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的有机结合,到户贷款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我县207个重点贫困村要在201*年完成所有整村推进任务,而财政扶贫资金总额并未总体提高,安排在每个重点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有15万元左右,只能解决农户无法独自完成的部分项目建设,发展产业及产业配套设施的大量资金投入只有靠信贷或农户自筹。到户贴息贷款很好地弥补了重点村产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一些想发展生产、缺乏资金、又无力从金融机构获得正常贷款的贫困农户,以较低的利息成本贷到了生产发展资金,从而极大地焕发了他们发展生产,积极投身产业开发的热情。今年一年,全县利用到户贴息贷款共发展核桃1201*亩,葛根5000亩、袋料食用菌25万袋、蜜蜂2500群、山羊、生猪、鸡鸭等120万头只,各种产业加工基地5个。

(三)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强了相关部门为贫困户服务的意识。通过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有关部门、行业改进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意识,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和富民政策的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作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抓好扶贫贴息

贷款工作,县委、县政府首先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扶贫办、财政局、信用联社等部门为成员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部门的联系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工作做了明确分工,扶贫办主要负责贴息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款。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领导小组,确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组织实施贷款贴息工作。扶贫、财政和金融单位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规范运作程序,激发放贷热情。由于近几年各金融机构普遍收缩了营业网点,强化了风险防范,原来县农行设在乡镇的营业所已全部撤销,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依靠信用社来开展,并且放贷十分谨慎。为此,我们在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之初,就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就如何开展扶贫信贷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保康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办法》,并由县扶贫办、财政局、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保康县扶贫贴息贷款操作实施意见》,对扶贫贷款的资金筹措、发放范围、贴息期限及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了有关工作的运行规则。同时,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合理关切,支持信用社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所有扶贫贷款项目先由扶贫部门审查后推荐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是否放贷。要求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协助信用社加强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规定所有贴息资金必须在还本付息

后方可兑付,以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款。

(三)科学统筹安排,提高发放效率。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而且农户每次申请的贷款额度都较小,因此,在扶贫信贷政策的设计上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尽量让群众少跑路,围绕简化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程序这一目标,该县对审批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县扶贫办只定贴息贷款的计划分配、贴息期限、贴息利率和贴息资金总额,由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具体负责审定贴息对象和贷款额度。贴息期限到期后,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将贴息资金发放给借款人。并专门印制了《扶贫贴息贷款申报审批表》和《贴息资金发放登记表》,以此监控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为了提高贴息贷款政策的群众知晓率,促进扶贫工作的阳光操作,该县专门在《今日保康》报上开办专栏,刊登扶贫贷款的有关政策,并通过科技培训,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宣传到户,扩大宣传覆盖面,有力促进了我县扶贫贴息贷款业务的开展。

(四)突出扶持重点,培育脱贫产业。由于保康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而每年可用的贴息贷款额度有限,为确保有限资金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坚持把扶贫贴息贷款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相结合,帮助农户建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农民要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培植村级主导产业。为此,确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80%用于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把帮助农民群众构建稳定增收、长远增效的致富产业,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基本点,按照县域规划和板块经济的布局,在具有自然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效致富项目上,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使其成为群众脱贫

致富的支柱产业。马桥镇唐二河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为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去年来,该村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山场资源,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耕牛养殖,但由于缺少资金投入,项目迟迟不能正常启动。今年,通过向16户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78万元,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全村已累计发展畜禽养殖千余头,仅此一项16户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开发难度加大,财政扶贫贷款贴息额度明显不足。我县是全山区贫困县,到201*年底,全县还有108个村要实施整村推进,贫困人口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处于贫困群体的大多集中在最边远、最贫困的高山,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地区的村组公路、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等严重滞后,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近几年,省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非常有限,尽管对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个“民穷财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与我县投入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贷款经营成本过高,贷款获得难度依然很大。从调研情况看,能够得到贷款的主要是低收入贫困农户,获得到户贷款的贫困户中绝对贫困户所占比例较低。其主要原因由于我县是贫困山区县,交通、通讯等均不便利,而贫困户一般居住边远,农业龙头公司大多处于高寒边远镇、村,信贷部门对扶贫项目进行考察评估,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较多,导致经营成本过高,效益偏低,影响了信贷部门放贷的积极性。还有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要求农户和农业专业公司

提供担保或抵押。而实际上,贫困农户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既难以找到担保人,又无法提供有效的财产抵押;对农业龙头公司来说,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可用于抵押的财产与申请批复的贷款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贫困户和农业龙头公司在贷款发展生产中,因缺担保和有效的财产抵押,很难落实贷款计划。

(三)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专业培训工作明显不够。扶贫贴息贷款涉及金融、扶贫等多项内容,其专业性、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工作者有很高的业务能力。而广大基层特别是乡镇,由于未能及时进行培训,导致个别乡镇未能及时掌握新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不够规范,如上报的相关材料不能按要求报送,有的几经反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近年来,省里也很少有对扶贫贴息贷款进行的专门培训,导致基层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贷款利率标准不一,贴息补助效果略显不足。在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的过程中,各地执行的利率标准各不相同,仅我县内就有年息10.044%、9.6%等多种利率,特别是部分贷款利率过高,难以有效减轻贷款人(单位)的利息支出压力,也难以体现扶贫政策给贷款人带来的实惠。

一年来,我县在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工作的实施及管理上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领导要求和全县人民思富求进的愿望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部门协作,积极落实贴息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相山区201*年度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相山区201*年度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山区201*年度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7661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