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体育部工作总结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体育部201*-20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工
作总结报告
已近年末,我院体育部本学期的工作也即将告一段落,下面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下这学期体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
1、与各部门协作完成了校运会的工作。
校运会可谓是体育部每学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意义之所以重大是因为它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学院的精神风貌、体育实力等等,更是向外界宣传自己学院的一个难得契机,所以体育部一向将其视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这届校运会,体育部如以往那样,依旧是主要负责了赛前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工作,赛中运动员的通知工作以及赛后的总结表彰工作。本届校运会的运动员仍是以大一学生为主,在运动员人选定下来之后,体育部对他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赛前训练,以确保他们充分做好热身准备,不致于在比赛中因此受到拉伤等等。比赛中体育部负责及时通知有比赛项目的同学准时到场参加比赛,我们体育部对此做了明确的分工,两个人负责提前通知运动员,两个人负责带其去检录处,很好地确保了在两天的比赛中,没有出现运动员错过比赛项目或者其他意外的发生。赛后体育部召集运动员召开了本届校运会的表彰会议,向优秀运动员颁发了奖状以及证书。
本届校运会我院体育成绩又取得了进步,男子获得了团体第七名,女子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另外还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在此我很感谢各部门对体育部工作的支持,谢谢!
2、组织进行了一年一届的“迎新杯篮球赛”。
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这项赛事的必要性。大一学生刚刚来到这个新环境,彼此间都还处于比较陌生的阶段,急需在较短时间内互相熟悉起来,而“迎新杯”篮球赛正是恰好地给了他们一种契机,让他们在篮球竞技中很快熟识起来。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更是可以很好地加强班级凝聚力,因为篮球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精神,这对于一个班级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我院的体育风貌也在这精彩的比赛中得以完美展现!比赛结果是机制1101班获得了冠军,车辆1101班亚军,成型1102班班季军,恭喜他们!
3、参加了校级的“理工杯乒乓球球赛”为了组织好本届乒乓球赛,体育部在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的报名人员中,进行了认真的选拔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校运会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时间和乒乓球赛的有些冲突,但是体育部并没有因此而少做对乒乓球赛的工作。依旧安排人手对队员们定期在体育馆地下室进行赛前的训练。最后,我院取得了“团体第五”的好成绩!
4、参加了校级的“理工杯排球赛”
每年一届的“理工杯排球赛”也是体育部非常重视的活动!我院排球队主力一直由来自海南的同学担当,他们为比赛付出了很多辛劳,这里我代表体育部向排球队员们致敬!去年的排球赛我院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今年的比赛中,虽然没能取得突破,但也依旧保持了第四的成绩。
5、参加“理工杯篮球赛”
本届“理工杯篮球赛”正在进行中,我院男篮与能动、城南和交运分为一组,对手都很强大,我们尽力而为!在这里要重点提一下女队,众所周知,我院女子体育是块软肋,为了打好本届篮球赛,体育部在大一中选取了几名身体素质优秀的女生加入院队,并在赛前每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晚上组织她们进行训练,这些女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训练很认真,让我非常感动,不管这次篮球赛她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种对体育的热爱正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东西!
以上是本学期体育部所做的主要工作。在上学期的工作总结中,曾提到体育部今后的工作要朝着细致化、正规化、新颖化发展,总的来看,我们认真地贯彻并且履行了,主要体现在:
1、像校运会、乒乓球赛、排球赛等等都选了优秀的队长定期带领队员们进行训练,才保证了队员们可以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参加竞技。体育部时常与队长队员们进行沟通交流,商量战术对策以及人员安排。队员们需要场地进行训练,体育部就很快地去联系相关老师租借场地,等等,无不在反映着我院体育部立志要把工作做细致做到位的决心!
2、上学期的报告中提到在需要观众或啦啦队时,人员不够的情形,也提出了具体点解决办法,即不同专业的不同班级轮流来做这一事情,由体育部做好记录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了人员的到位,也减少了同学们的怨言。此外体育部本学期加强了对各班体委的考核工作,以确保在轻松中有一个不失严肃的氛围。这些都标志着体育部在工作规范化的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3、将体育活动搞的新颖,有吸引力不只是体育部所一直追求的,也是各部门一直追求的事情。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相对体育部来说,在这方面的压力要小一些,但也会一直将新颖化当成一个重点来对待,毕竟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进步,一直保持旧的东西有什么更大的意义可言呢?
就今后的工作而言,我认为体育部应该再增加一个发展方向全面化我院的体育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了等等在历次的比赛中一直取得不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运动在同学们中普及的不够广泛,缺少平时的练习,才导致了在赛前选拔运动员时,找不出实力特别强的队员。现在一直在强调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这方面在今后要非常重视!
其实在今天提出这点之前体育部已经在有意无意的做了,像在给“迎新杯篮球赛”的优胜队伍颁发的奖品里,就有排球和足球,因为这些球类平时同学们玩的比较少,给他们发这种奖,目的也是鼓励他们多玩玩别的,不要只是打篮球。
此外,还有同学向我反映说体育部组织的针对学院内部的活动比较少,感觉一学期下来参加不了多少比赛,这个我会再认真考虑,并且与老师、主席团商量相关的事情,可以的话会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进去。
体育部是个团结的小集体,内部人员间亲如兄弟,大家各有所长,互相支持,没有理由搞不好我院的体育事业,相信今后会取得更多的辉煌!
二0一一年十二月四日报告人刘东辉
扩展阅读:201*年度学院(部、中心)工作总结
201*年度学院(部、中心)工作总结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4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2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46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67化学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89马克思主义学院201*年度总结............................108经济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34外国语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50管理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55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65建筑与艺术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76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87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199数学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11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23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42软件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51医学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57体育部201*年度工作总结................................271工业培训中心、技师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282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201*年度工作总结....................288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
201*年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拼搏进取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氛围。这一年里,在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学院班子带领全院师生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思想上严格要求,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院班子及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潜力,也为学校建设上水平、上层次提供有力支撑。
(一)精心筹划,明确学科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1.凝练与规划新的学科方向,完成智能制造学科平台建设规划。
在做好原有摩擦学设计、振动与噪声测量理论与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设计与制造、成套自动化汽车制造装备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整合与集成原有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数字化设计、精密校直技术、工业机器人、工业工程等方向,形成新的“智能制造”学科方向,并向学校提交了学科平台建设报告。
2.推进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与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参加第三批安徽省省级A类重点学科验收,对建设期内学科建设规划既定任务及目标的完成情况、建设成效与学科现有水平和突出贡献、学科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创新、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校内预评估做准备。
3.继续深化现有重点学科平台的内涵建设。
学校批准进一步建设“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平台”与“复杂工况下机械产品动力学及可靠性测试评价平台”;针对“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平台,开通了中心网站,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进行场地与设备整合,向学校提交了汽车实验平台建设方案。
4.引进高水平人才,汇聚学科队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充分发挥“千人计划”刘屹教授的作用,整合内燃机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按照校院共管的模式成立汽车环保技术研究所,加强团队建设。
5.抓学术,促进学科水平上层次。
针对我院高水平论文欠缺的现状,出台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师生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多发SCI一、二分区论文及高被引论文,并给与一定奖励。
6.在学院班子成员和各学科教师积极努力下,召开了若干次学科建设研讨会,探讨学科建设的内涵与理念,指出了现存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完成了常规的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向学校上报院重点科研基地数据;撰写学科建设白皮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智能制造”学科平台建设方案。
7.配合学校申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并被学校作为唯一名额推荐申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8.加强学术交流,加大学术合作力度。
举办“机械大讲堂”,邀请多名院士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承办“中日韩机械工程技术论坛”,举办“3D打印技术和仿生技术科普”讲座;积极组织和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间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协助邀请并组织了20余场学术报告活动。
(二)抓好科研工作,有力支撑学科发展
1.加强项目组织与策划,积极拓展科研领域,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工程。
组织走访了星瑞齿轮、泰安航天特种车、北京简氏设计、重庆大江工业、38所、美乐柯、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等企业,并与这些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立了合肥工大-星瑞齿轮汽车齿轮传动研究院、合肥工大-泰安航天特种车研究院,达成了部分科研合作项目和合作意向,积极寻找我院科研领域新的增长点。
2.积极策划新的科研领域和科研方向。
配合学校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建设,学院成立机器人研究所,主动组建机器人研究团队,自主设置机器人本体与控制研究课题。
3.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组织专家对各类申请项目进行遴选,帮助教师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能力,促使教师尽快申报到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201*年全院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项,获批13项,青年基金6项,面上基金6项,优青1项。获批数量和经费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零的突破,被学校评为2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进工作单位;获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6项。
4.加大科研工作推进力度,注重内涵提升。
对学院的各二级机构下达了科研指标和研究任务,并及时跟踪服务,努力完成今年的科研任务。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年12月31日,学院科研到账总经费达7700万元(计划类项目2200万元,委托类项目5500万元),201*年新获批立项5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防科技基础项目一项;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3项,总经费742万元,其中优秀青年项目1项,经费100万元;201*年新增项目87项,主持国防科研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5.重视成果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科研成果奖励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201*年共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共申请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项、软件著作权获准登记10项。
(三)认真组织,全力做好教学工作与质量工程建设
1.精心组织,顺利完成合肥和宣城校区部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
此次教学计划制定涉及我院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制造工程等专业。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学院成立教学计划制定小组,精心组织,按时完成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肯定。
2.院系协调配合,积极申请各类质量工程项目。
组织全院申请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共计6项,其中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重大项目3项;组织全院申报“201*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共计29项,其中,1项特色专业、2项精品课程、1项省级教研项目及11项规划教材已被推荐到省里评审。目前,已知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特色专业1项。
3.加强质量工程在研项目指导,注重质量工程项目过程管理。
本年度按照学校部署,组织了对全院在研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了检查或预审。其中包括教学研究项目6项,教学团队2项,精品课程1项。通过检查和预审,有力的保障了我院各类项目顺利开展。
4.重视本科教学基地和教学条件建设,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
为保证本科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院组织多个专业申请学校教学条件项目。本年度车辆
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真空)、能源与动力工程(热)三个专业获得该项目支持。同时,学院整合各方资源,精心谋划,作为学校唯一代表,向教育部申报了国家级“生产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5.发挥学院督导组功能,强化毕业设计全程监控。
本年度完成了院级督导组换届工作,增加2名在岗教授加入到督导组,实现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综合督导。从毕业设计老师出题、学生选题、中期检查一直到毕业预答辩,督导组全程参与给以监督和指导。督导组自开学至期末对所有教学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切实保障本科教学有序运行。
6.组织教学比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按照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基本功比赛要求,要求全院各系年青教师进行讲课比赛初赛。然后院内组织各系推荐教师进行预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学校决赛。通过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7.按照学校部署,组织了“车辆工程”专业校内评估工作。
在广大教职员工支持配合下,该专业顺利通过了校内外专家组现场考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8.承办了全国机械专业教指委会议。
会务工作得到教指委秘书处的一致认可,扩大了我校的的知名度,增加了兄弟院校对我校机械学科办学特色、科研能力的深入了解。
9.积极配合校创新学院,依托我院选拔同学进入新一轮实验班(卓越班)。同时组织了本年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录取校内40多名优秀学生转入我院相关专业学习。
10.努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国家试点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建设方案已定,部分设备到位,部分设备正在进行招标。(四)强化过程管理,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1.扩大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
为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上至学院分管领导,下至研究生教务员,分赴武汉及省内等高校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详细介绍了我院的学科特色及招生政策,并回答了考生的提问。
此外,针对本科毕业班学生,专门组织召开研究生招生宣传会议,传达我校研究生招生政策及近几年我院研究生招生情况,并针对同学们关心的考研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号召广大学生踊跃报考研究生。
2.根据学校的部署和安排,组织各学科专业对我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进行了修订。
在20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对我院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数进行了微调。在综合考虑重点学科、专业特色、导师人数、报考人数等因素的前提下,将部分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的招生名额调整到动力工程学科,调整后动力工程学科的招生数和导师数比从1.087上升到1.43,使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人数分布更趋合理。目前,动力工程专业的招生数和报考人数(前三年之和)之比为0.217,远高于其他各学科。
3.注重抓好研究生招生工作。
认真做好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工作,并对命题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进行教育,做到研究生命题工作的零失误;认真准备并组织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的复试工作,同时针对个别硕士专业存在生源不足的情况,积极做好调剂工作。组织各类研究生初试、复试达441人次(不包含工程硕士)。通过全院努力,圆满完成我院各类研究生招生任务。20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学术型213人,专业学位116人;工程硕士201*年入学为244人;201*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2人;做好研究生课程班的招生及培养工作。
4.认真开展和落实研究生日常培养和管理工作。
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为全体导师、相关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做好研究生新生导师分配、入学报道、学前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开设、开题报告制订与审核、博士中期考核、论文毕业答辩等各项具体工作。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的规定,积极号召广大研究生自愿进行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共检索330人次,对提高我院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认真做好研究生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定工作:包括研究生答辩条件的审查、答辩管理、学位申请材料的验收工作,召开多次学位授予会议,并按时整理和上报各种学位申请材料。
5.认真做好研究生集中答辩的推广。
对我院5个学术型硕士点:201*级流体机械及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和大机械3个学术型硕士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行院内抽查,部分集中答辩。经过精心筹备,各学科点圆满完成了集中答辩工作,并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汇报,受到学校高度评价。
6.按照研究生培养处要求,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做好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工作,201*年
共申报2项。
7.认真草拟并组织讨论定稿了我院的本-硕-博连读方案,为即将到来的新的研究生招生形式和培养模式,做好基础性工作。
8.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了合肥工业大学巨一自动化安徽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完成了与江淮汽车合作建立的示范基地建设总结工作。
9.对博士生培养计划做了修订。在校级文件的指导下,将大机械三个专业按一级学科统一了培养计划。凝练了招生研究方向,大幅精炼和统一所有博士招生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10.严格按照学校的新标准,组织和实施了硕博导师遴选工作。遴选过程做好服务,资格审核坚持标准,评选过程民主,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1.顺利完成了研究生院长助理人员交接和研究生教务员分工的调整,目前工作流程更加顺畅,人员配合良好。
(五)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做好实验室达标工作1.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改革与建设效果显著。
实验中心是学院教学、科研服务的窗口。机械工程实验中心通过两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机械楼为中心的机械实验教学基地,以格物楼为中心的车辆实验教学基地,以新区为中心的基础实验教学基地三大板块,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设备资源的合理使用,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特别通过房屋资源的合理调整和优化使用,建成了可以对外展示学院优势的两大实验平台。
2.实验室达标行动计划的实施。
根据学校实验室达标行动的要求与部署,学院多次召开实验室达标行动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成立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室达标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学院实验室达标行动领导小组与办公室。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达标考核指标与评分细则”的要求,将达标行动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并先后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推进与落实达标行动有关工作;成立了达标行动自评工作组,对学院的实验室达标进行自评估工作。
3.规章制度建设。
制订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室工作条例》、《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下实验室暂行办法》、《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硕士研究生下实验室暂行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技术安全与卫生管理条例》、《学生实验守则》等。
4.网上实验预约系统的建设。
201*年,我院实验中心进行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施“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试运行,核心工作是“实验课程网上开放预约”。将实验室门禁、视频实时监控、智能电控通过软件管理平台加硬件物联网的模式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实验课程网上开放预约、身份识别、实验考勤、实验仪器设备的控制及实验数据采集、报表的自动生成。并可与将来校级管理平台数据共享、流转,本学期我院各专业有20门实验课进行网上开放预约。下一步将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机械楼实验室改造已见成效。
自201*年7月起对机械楼实施整体改造,完成新车间装修工作,实验设备进行了搬迁调整,现已安装到位,新购设备大部分直接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验水平。
6.特种加工实验室搬迁工作。
为配合学校的建设工作,积极筹划,经反复论证形成了特种加工实验室整体搬迁规划,并顺利通过校长办公会审批实施,在各方努力下,整体搬迁及建设工作已于10月全部完成,特种加工实验室已搬入新址工作。
7.积极申报实验室建设计划。
201*年,我院积极申报教育部修购计划并接受教育部现场考察认证,申报基础实验室300万建设经费。
8.积极做好实验室自制仪器项目的申报与总结工作。
积极组织我院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室自制仪器设备项目的申报工作,一方面发挥了我院教师的科研优势,另一方面也为学校节约了相关设备仪器购置的费用。201*年组织学院申报自制设备仪器项目11项,经过沟通努力最终获批4项,另有一项到期的自制实验仪器项目顺利通过学校验收。
9..实验室文化建设。
201*年度,对机械楼片区实验室进行了整体文化建设,实验室门牌,门前灯箱及门厅等进行了装修改造,使实验室外部环境有了彻底改观。
10.人员队伍培训。
根据学校和学院要求,每年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201*年主要进行了防火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新增人员培训工作,去南京、北京等地进行新设备培训等。
1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各实验室安全有效运行。
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平时及节假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
12.认真做好各实验室的来访接待工作。
实验室是展示我院的窗口,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接待工作对于宣传我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年我们多次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和企业家的来访,并接受了一批国家及省市级媒体的采访,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13.实验室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化。
201*年我们对各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规范了实验室的运行记录及实验仪器的使用记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14.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比赛活动。
201*年实验中心主持、参与各种大学生比赛项目100多项,在各类大学生创新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多项荣誉。
15.在完成本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宣城校区实验室建设规划。
16.圆满完成本年度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验中心201*年度总计完成1.7万学时的实验教学任务。
(六)细心负责做好学生工作,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形成良好学风1.切实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维护学生安全稳定。
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发展中心的作用,建立系列工作守则及应急预案,促进学生注重增强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建立每个年级专人负责制,每个年级配备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各个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指导下,开设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利用学习经验交流会、年级会议、小班教学、微博、人人网等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与防范教育,多次组织开展学生宿舍卫生安全大检查、校外出租房巡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消防演习、火灾逃生训练等演习,坚决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年来,我们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加强基层党团组织理论学习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班级理论学习小组、理论学习社团、党校等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根据学校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梦”、“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安排,开展了“中国梦、我行动”以及“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出台了学院学生行为“五不准、五不提倡”,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寝室电脑申请使用、课堂考勤及巡查、考风考纪专项整顿、严重短缺学分学生帮扶等措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积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指导,为201*级本科生班级配备了班主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紧密结合网络教育特点,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页开通博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辅
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业务学习和工作创新研究。201*年,共有3项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获得学校立项,公开发表论文5篇。
3.认真做好学生奖贷助工作和就业工作。
建立了201*级新生贫困生库,并对原有贫困生库进行了及时调整与更新。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相应的还款流程与知识培训,引导学生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还款。认真执行学校下达的资助指标,并发挥学院优势,积极运作,201*年共争取社会捐资奖学金达60多万元,惠及百余名学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完成双百目标(即:一百场企业专场招聘会、一百张招聘会照片)。在以往就业形势较好的基础上,学院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201*年暑期共有270余名同学分赴20余家企业就业实习,极大提升了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交流,稳定一些强势专业的就业需求,及时关注毕业生就业过程产生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降低学院学生的违约率,维护学校和学院就业市场的社会声誉。在201*届毕业生中开展了“魅力校园美丽印象”十全十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先进集体和个人。201*年荣获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本科生就业率达96%,研究生就业率达99.3%,201*届毕业生免试人数达到131人。
4.搭建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学生工作体系建构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全面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20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集中组织11支社会实践团队分赴河南、安徽各地开展活动,荣获校级示范团队1支、优秀团队1支、示范基地1个、优秀基地1个。成功举办了“巨一”大学生工程科技训练营,有400多名学生得到重点培养。依托院科协等学生组织,开展了无碳小车比赛、慧鱼比赛、制图比赛等普及性比赛,营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201*年,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2项。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斛兵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提交作品34项,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居学校前列。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各类科技比赛,在第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机械类团体一等奖;张利教师指导的《卧居智能轮椅》团队荣获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安徽省挑战杯特等奖。另外,在201*年F1方程式赛车大赛中,学院车队荣获电车组全国冠军,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在201*年学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活动中,有1名同学被授予“十大科技标兵”称号,获得优秀论文3篇,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5.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组织开展了团学组织年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学生会及各学生社团的优势,为学生素质提高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活动100余次,成功举办了演讲比赛、辩论赛、英文短剧大赛、五四大合唱等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新生篮球、足球赛、阳光体育节、一二九文艺汇演等。在学校201*年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十一连冠,充分展示了机汽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成功开展了“多彩大学青春风采”百里挑一评选表彰系列活动,表彰了一批在学风建设、党员示范、科技创新、文体艺术、志愿服、网络博客务等方面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极大地促进了优良学风、院风形成。201*年,各级团学组织在校团委开展的各类评比达标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七)学院行政管理工作
1.强调学院机关人员工作作风建设,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从大局着想,从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出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如201*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推动与人才培养论坛(6月20日-23日),201*-20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年工作会议(8月14日-16日),2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机械大讲堂”系列活动(11月5日-7日),三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2.积极推行院务公开,促进学院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将学院《公用用房管理办法》向前推进。如今年新引进几位老师工作室安排在各自实验室。
4.实现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做好综合协调,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学院主动出击与江汽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合肥锻压集团、合肥叉车集团、中航集团等单位深入交流合作。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尤其是201*-20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指委会议的举办,得到了业内人士很高的评价。
5.加强学院文化建设。
配合机械楼的实验室建设,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做了导示牌,展板,校友墙,统一了标牌、标识。
6.做好后勤保障方面的日常事务工作
格物楼楼顶漏水、机械楼、热动楼水电改造、维修等能及时解决和完工。
7.在校工会和院党委领导下,努力开展工会工作,坚持二级教代会制度,筹备召开二级教代会换届工作。
在今年学校二级教代会评估工作中,我院荣获一等奖。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今年学院取得如下成绩:校女排比赛取得四连冠;校工会教代会理论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
学校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学院中排名第一)、同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热心为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提供生活关照和帮助。院工会切实把教代会、工代会作为依靠教职工办事的重要载体,作为凝聚人心、营造和谐学院的重要力量。
(八)认真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全力支持学院持续发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学校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要求,认真落实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倾听师生员工意见和建议,查找院班子以及院班子成员在“四风”方面问题。通过问题原因分析、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制定了相应的整改落实方案,活动取得预期成果。认真配合学校党委对学院的巡视工作,积极落实学校巡视组的整改意见和要求。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重新建立了院班子成员联系系所,以及院班子成员、系所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等联系教工、学生党支部制度,13个教工党支部、27个学生党支部都制定了联系负责人。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院战略,积极推进各学科团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201*年引进“黄山学者”特聘教授1名、“黄山青年学者”1名,培养“黄山青年学者”1名。引进副高人才2名,选留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7人,选派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及乡镇挂职,继续选派1名教师赴新疆职业技术学院支教。同时公派出国留学2人。对引进人才学院积极帮助组建团队和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
4.充分发挥青年教工联谊会的作用,多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交流,加强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
5.积极开展党建创新,推进党员质量工程建设。
贯彻执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原有纵向党支部设置基础上,201*年又成立科研团队支部4个、国防生支部1个、卓越班支部1个。实施竞争性发展党员制度,通过答辩、差额发展、预备党员承诺、教师学生支部共建等举措,进一步规范组织发展程序,严格发展条件,提升党员发展质量。201*年,有291名同学加入党组织。在学生中扎实开展党支部特色活动,201*年学院有2项活动方案获批最佳,另有2项获批优
秀。
6.按校党委要求,加强学院党风廉政建设。
组织中心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要求大家对照《准则》和《“十不准”》的要求,同时执行每双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7.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时期全国保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加强保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
201*年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指导支持下,学院党政班子紧紧围绕学院年度中心工作,认真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开展各项工作,在全院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规范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总结如下。一、本科教学工作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完成201*版教学计划“三纲两书”的撰写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从动员、选题到中期检查、答辩,严格把关每一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201*年共有毕业生513人,497人顺利毕业,495人获学士学位,有4名老师评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设计论文9篇。2、积极组织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申请教育部的专业认证,等待批复。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后,针对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全院教职工更新教学理念,规范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监督与控制,积极准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3、组织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的各项质量工程项目。在“材料成形原理”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国家级“视频公开共享课”;校级精品课程“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荣获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
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201*年我院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6项,校院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68项。5、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
严格按照学校“青教赛”的要求,组织全院35岁以下所有符合条件的23位年青教师参加院“青教赛”初赛,经过评委评选,获院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14名。推荐黄俊老师参加学校“青教赛”复赛,获校第七名(三等奖排第一)。学院获“校青教赛”优秀组织奖。通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不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同时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学院分别邀请了省级名师、校级名师及校外名师、资深教授给学院青年教师作讲座。6、招生宣传工作
学院组成了7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赴宁夏、陕西进行招生宣传,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走进各地中学和地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今年陕西、宁夏两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再创新高,进入全校前列。我院招生宣传队荣获校招生优秀集体,刘宁老师荣获优秀个人。7、宣城校区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学院组织各系制定宣城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学院在暑期专门组织各系主任、教授及教师代表召开宣城校区专业建研讨会,优化教学资源,保证宣城校区人才培养的需要。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1、扩大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
针对近年来本院研究生招生的情况,抓住本院应届毕业生的优质生源,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宣讲我校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及近几年学院的招生情况,解答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号召同学们积极报考本院各专业研究生,保证我院生源质量。
2、按照学校安排,对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认真做好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工作和组织各类研究生的复试工作,圆满完成学院的各类研究生的招生任务。201*年共录取学术型研究生70人(其中12人硕博连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41人;博士生9人。
3、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各学科一级课程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完善课程实验环节,规范课程考试制度。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科学修订培养方案,及时制定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审核等环节。注重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环节,要求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鼓励实行双导师制。
4、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拓宽研究生培养渠道,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学院与安徽省司法厅等等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习基地。
5、今年根据学校要求,我院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及材料工程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集中答辩。201*年,学院共有研究生115人参加答辩,授予学位人数114人,其中学历硕士85人,全日制专业硕士13人,工程硕士2人;学历博士14人。
6、硕导及博导的遴选工作。今年年末组织了两年一次的硕导及博导遴选工作,根据校学位办相关规章制度及在校老师的自主申报,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同意推荐了3名硕导、3名博导及4名兼职硕导。
7、博士/硕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院各级领导、学科带头人对我院博士/硕博生的培养一直都高度重视,我院立足于培养出具备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能组织实施相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的行业领军人才,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制定/修订博士、
硕博士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我院从去年年末开始就多次组织召开各学科带头人会议,对培养方案各培养环节及课程进行了细致讨论,对博士/硕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新修订,现201*级博士/硕博研究生已经执行最新版培养方案。三、科研工作
201*年我院从科研工作上质量、上水平的目标出发,精心组织了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产学研项目等以及各类产学研等项目的申报,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有明显的进展。学院国家基金数量、质量位列全校前五,连续两年获得了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优秀组织奖。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重大突破,科研经费总量保持较高水平。201*年我院获准获得1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其中优青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5项,其他1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博士点基金3项,安徽省科技攻关10余项部级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纵向课题合同总经费2460余万元,横向合同总经费1900余万元,到账经费完成学校的年度计划任务。
2、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了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国际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做30余场学术报告。学院多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学院一批教师参加国内多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这些为扩大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国际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师生共发表EI收录论文5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其中有些论文分别发表在NatureMater.,Adv.Mater.,Appl.Phys.Lett.,J.Am.Cera.Soc.,J.PowerSource等国际重要刊物上,论文水平明显提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授权10项。
3、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建设。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我校各个驻外机构的科技合作,组织教师参加了省科技厅、教育厅、以及安徽省相关地市的产学研活动,以及教育部与广东省产学研项目。组织教师参与安徽多个地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中航集团、中电集团、国机集团等产学研合作,实质性参与运作铜陵研究院、仪征研究院、昆明有色研究院、滁州研究院等驻外研究院,全院参与产学院活动50余次,超过100人次。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学院发展动力和办学水平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201*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共引进或已考核并达成引进意向的教师共16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黄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1人为非全职),“黄山青年学者”5名,教授1人,副教授2名,引进正常师资补充的
博士毕业生5名,前往国外、境外研修、访问人员有8人,去企业、乡镇挂职2人。新进教师参加“四助”和35岁以下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率100%,学院有1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三等奖。有20多位教师被选派担任本科学生的班主任、班导师。
目前学院专任教师7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4人。五、学科学位
1、组织申报材料积极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在第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33位,位列全国前33%。
2、获准“有色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技术”安徽省协同创新平台,年度运行、建设经费200万元,共800万。
3、申请获得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获得建设经费200万元。六、实验室工作
1、配合实验室达标行动,组建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制定10余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实施,制定达标行动方案和实验室建设规划。
2、完成“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工程认证设备安装,“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学专业实验室的250万设备的购买、安装,改造实验室10余个,500平方米。
3、参与初步规划材料成型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4、圆满完成本学年本科生实验教学。共承担40余门课程,500余名材料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以及机械学院1000余名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教学5万余人时数实验工作量。完成400余名201*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以及全院300余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实验室开放工作。为学院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初步完成宣城校区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七、行政管理工作
1、学院院务管理工作注重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强化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决定,积极落实、督办各项行政工作任务,保证政令畅通;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及时向学校报送各类信息;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重要会议、活动以及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任务;按时报送各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做好各类档案和文件的归档、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做好各项保密工作,无泄密等事件发生。
2、建立财务公开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院财务管理,
合理使用各类资金,杜绝违规使用和浪费,重要及大额资金均经过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并定期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进行通报。
3、严格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管理规范。根据学校资产管理条例,学院制定了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由行政副院长负责,有专职的资产保管员,认真做好资产登记、检查、核对工作。
4、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经常开展安全大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防火、防盗等日常安全防范教育。
5、完成学院办公用房及实验用房规划调整工作。八、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1.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
重点组织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院党委细致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沟通协调,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坚持将工作做细做实,真诚关心教职工,积极应对和解决矛盾,做到坚持改革、细心操作、公平透明,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驾驭工作的能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述廉,推进院务公开,增强学院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召开了学院二届二次教代会,对学院年度考核细则、校内绩效津贴评定办法等进行表决,提高教职工对学院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决策权。3.学院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
顺利完成了学院党委换届;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本科生、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211人;全年发展新党员138人,选拨3名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校培训。积极开展党支部特色活动。本年度3项学生支部特色活动项目被学校批准立项。围绕中国梦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爱三节教育等,学生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学院实施办法,分别召开了5个座谈会,征集教职工和学生对学院“四风”方面的意见10条,班子成员相互谈心,召开了学院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班子成员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进一步树立了管理就
是服务的思想,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4.党风廉政建设
学院党委组织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洁准则》等,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如学院的大额度经费支出、人才聘用、教工的评奖评优、岗位设置与聘用、出国(境)、招生录取等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财务规定,不设“小金库”,不乱收费。5.统战、工会、共青团和离退休工作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抓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学院团委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注意加强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事议事和民主监督作用;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开展慰问活动。6.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党委书记直接分管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了研究生指导员,建立了一整套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使学院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更趋规范化。
强化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和业务培养方面的作用,在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加大研究生科技创新方面成果的权重。本年度,研究生会被评为“A级学院研究生会”。组织研究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精心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201*年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上,材料学院研究生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九、学生工作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积极维护当前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在重要时段坚持深入学生一线,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危机应对工作。在广大学生中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建设班长朋辈辅导基地,承办十佳班长评选答辩、宣传材料制作和十佳班长工作手册的制作活动,指导班长开展班级工作。为挂科较多的学生指定帮扶人,并建立帮扶档案。继续加强辅导员博客、学生组织的网页建设以及面向学生的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组织学生聆听人文科学系列讲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落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施方案》,继续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寝室、文明就餐等创建活动,在各年级开展感恩教育和“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为帮助201*级新生尽快转化角色,开展了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月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的建设,为中心配备必备的硬件设备。以高度责任心做好新生心理普测工作,春秋季危机排查工作以及日常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疏导工作。本年度共上报危机案例31项,成功干预4例危机事件。继续做好心理委员、寝室联络员培训,推进心理社团“心晴社”建设。配合学校开展“5.25”、“12.5”心理健康月活动。3.大学生就业工作
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了“学院年级班级”三级就业工作格局。搭建各种就业服务平台,开拓就业渠道,建立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举办了24场专场招聘会。利用课堂建设、特色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细致的就业指导和文明离校工作。本年度,学院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8.00%,实现了目标就业率。4.学生资助工作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学院、年级、班级三级工作组织体系。继续完善资助规章制度,规范资助管理,做好资助宣传、评选、认定工作,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利用校友资源设置4项社会捐资奖学金,累计捐赠金额16.6万元,共资助39人。5.学风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风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学风检查小组。发挥教师、家长和辅导员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解疑答惑。开展大学生骨干培训、诚信应考等学风建设活动。日常工作中,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本年度接待学生家长60余人次,与学生家长交流、联系720余人次。6.团学工作
继续加强对团总支、学生会、研究生会、春晖社、科协五个组织的社团管理工作,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本年度学院荣获五四合唱比赛一等奖、校园服饰美大赛团体第五名、校广播操比赛团体第七名等。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本年度志愿服务时间共计1237小时左右,合计400余人次。201*年春晖社助残服务队荣获先进团队称号。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科技作品荣获第五届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在第四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有6个团队获得三等奖,两个团队获得优秀奖;另外有四十余名学生获得校级科技创新活动奖项。重点组建7支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宣传报道奖,两支团队获得“示范团队”、“优秀团队”称号,另有多篇调查报告、摄影作品获得校级表彰。
7.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学院继续以“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效能建设、配精配强政工干部队伍”为指导,加强政工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本年度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辅导员承担主持各级人文社科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各类培训20余次,在青年教师(辅导员)讲课比赛中1人获得三等奖,荣获其他奖项10余次。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
201*年电气学院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体教职工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平稳推进,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带头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自觉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在线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意识。教育引导教职工在学习中借鉴、在学习中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组织各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组织机构健全,班子成员严于律已,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委集体领导,把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党委与行政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商议学院事务。广开言路,多听群众意见,发挥了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较好地完成了各自分管的工作。
2)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坚持班级民主推优、支部考察培养、参加学校党校培训等程序发展学生党员,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发展质量。201*年共发展党员119名。院党委根据学院实际,依据学生各年级学生党员人数的实际情况,设置党支部,现全院共设16个本科生党支部,14个研究生党支部,6个教工党支部。各党支部书记经过广泛的民主推选和学院党委的严格考察,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3.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班子做到勤政廉政
1)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学院党政班子的整体合力,做到勤政廉政。大事集体商量,群策群力,工作有分工,有合作,互通信息,配合默契,相互支持。院党委积极支持院行政领导自主开展工作,注意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注意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
提高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和开拓进取的能力,顺利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2)高度重视尊重和维护师生员工的民主政治权益,努力为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召开面对不同对象的群众座谈会,了解师生的思想和要求,各分管领导还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展开调研,深入教师和学生当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问题。学院严格执行院务会、教职工大会等制度,有关学院的重要事宜均交付会议讨论,确保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工作中尽力体现民主治院、院务公开的理念,发挥系、所、室基层单位的作用。及时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通报上级及学校的政策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
3)学院党政班子认真落实党风廉洁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廉洁自律,勤政廉政。院领导自觉加强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学院认真开展党委中心组反腐倡廉的学习制度,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学院班子成员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政策调研和理论研究,按照学校的要求及时撰写相关论文与报告。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有关会议,认真学习相关学习材料,参加有关测试,接受相关方面的检查。每位院、处级干部均认真执行干部述廉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时报送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报告4.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依据《中共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电气学院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实行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的组长负责制,领导学院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院党委组织召开了全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学院分别召开教授代表座谈会、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实验室以及工勤人员代表座谈会、民主党派代表座谈会、离退休人员代表座谈会等,征求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征求对学院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设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箱及电子邮箱,征求广大群众意见。
学院领导班子深入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系三个系分别召开各系全体教师座谈会,征求对学院发展以及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学院发展瓶颈展开研讨。在汇总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学院领导班子专门召开学习讨论会和工作研讨会,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学习和讨论,从自身查摆问题,并结合学院发展问题展开认真的商讨。
学院各支部召开了专题支部会,要求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进行深入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自身学习教育的动力,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5.支持指导学院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围绕中心工作独立开展工作。(详见学生工作、其他工作)
6.做好党委布置的统战、保密及其他工作
1)学院党委积极做好统战工作。加强与民主党派成员及无党派人士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支持他们参政、议政,为学校及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定期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学院重大决策听取其意见。
2)根据学校党委保密办的要求,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保密法》,及时传达学校各种专项保密规定,无失泄密事件发生。二、学科学位建设与国际学术交流
1.完成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白皮书撰写工作,完成控制科学与工程本硕连读方案,完成电气工程本硕博连读方案。
2.成功举办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第28届青年学术年会暨中国自动化学会第7届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
来自全国自动化领域的青年学者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同时会议集聚了国内自动化领域一大批专家学者,包括院士2人,IEEEFellow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专家作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宣传了我校我院,扩大了我校我院在国内自动化领域的影响。3.成功承办了“201*年全国高校电气工程院(校)长论坛”。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学院承办的201*年电气工程院(校)长论坛于201*年8月24日至8月25日在我校隆重召开。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若梅、国家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志华、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教授、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余寿文教授等莅临大会。来自全国36所高等院校的53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与会的电气工程院(校)长就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契机,如何加快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积极交流工程教育经验,拓展改革思路,研究教育方式方法,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4.成功举办了20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
20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201*年8月25日至27日在我校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和材料学部前主任周孝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方家熊教授,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庆新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张榴晨教授,教育部电工电子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华北电力大学黄永章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主任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崔翔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罗先觉教授、国家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志华等莅临大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全国41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67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
会议特邀了周孝信院士、方家熊院士、杨庆新教授、刘连光教授、张榴晨院士、王秋良教授、王志功教授、段泽民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70余篇,内容涵盖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兼容问题、信号检测与处理新技术、电气设备的设计新方法、电力电子与电力变换新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新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新技术、生物电磁学与应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参会代表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进行了坦诚、热烈的交流与讨论。经过专家评审,166篇论文编入《20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会议推选出了70篇优秀学术论文在《电工技术学报》发表。
5.协助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我校召开201*国际电力电子学术会议IEEE-ECCE-ASIA-201*中国专家组首次工作会议。
会议听取了专家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并获得了电工技术学会的好评,为我院201*年承办IEEE-ECCE-ASIA-201*国际重要会议打下了基层。6.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邀请了周孝信、方家熊两位院士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所20位知名教授以及加拿大、英国、美国、西班牙、香港等5位国际知名教授来校讲学,活跃了我院师生的学术氛围,开阔了眼界。
与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事宜达成共识。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
国际知名大学,在201*年UIGreenMetricWorldUniversityRanking全台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24。
7.邀请我院千人计划张榴晨教授研讨学院学科、科研与实验平台建设规划,初步落实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申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并以现有省部级实验室为基础申报国家级实验室。三、科研工作
1.201*年度到账科研经费
截止201*.12.30我院科研到账总经费约4300万元,其中纵向到账1350万元,横向到账总经费2950万元。目前还有一些经费正在办理转账,预期201*年实际到账经费约4500万,约占占学校科研任务指标的71%。今年我院科研任务完成不理想,主要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光伏、风电产业的不景气一定程度导致了我院横向科研经费的下降。2.项目申报
1)积极组织动员201*年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201*年共有40位老师申报201*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中25项面上项目,15项青年基金项目。在基金申报过程中,学院组织对申报书进行了认真的初步核审,并在评审期间积极了解和跟踪项目评审情况,201*年我院获批自然基金项目14项(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8项),项目数列全校第二位,创历史新高。并对基金项目获批教师经行奖励,并提出了相关奖励办法。
2)认真组织201*年度自然基金申报工作,认真组织相关老师参加学校召开2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员大会,并邀请资环学院陈天虎教授、我院丁明教授、科研院谢挺主任来学院与我院教授和面上基金项目主持者座谈有关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申请的体会、经验。3)201*年我院有4位博导申报201*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博导类专项科研基金项目,获批3项。推荐2位青年教师申报201*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类专项科研基金项目,获批一项。这也是在我院在博士点基金项目申请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另外我院201*年度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项目(973)项目1项。
4)组织推荐申报的其他项目有:201*年度安徽省试点省和合芜蚌试验区专项资金项目、
201*年合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年合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等。
3.论著与专利
201*年度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10篇,其中大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47篇,201*校定核心期刊和国际著名期刊53篇,SCI/EI收录90篇。201*年度获发明专利6项,申请并受理的发明专利36项。
4.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
1)召开中青年教师座谈会,就学院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另外积极为青年教师推介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对接了解科研需求,为科研方向的凝炼提供支持。2)制定和落实青年教师科研培育政策:为了进一步推进学院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发挥他们的科研潜力,经学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给于当年入院的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一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该经费由学院发展基金支出,并由相关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申请立项,学院批准后纳入学校基金管理。5.产学研合作
1)积极推进与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相互调研和走访,我院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合作理事会,并着实开展工作。2)与安徽信远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络力机电有限公司,淮南启迪电子有限公司、合肥惠利普电机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3)参与学校组织的广东研究院产学研合作调研,走访了佛山日明电子有限公司、广东京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盛华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就提高相关企业生产自动化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
4)结合我院自动化科研基础,组织自动化系相关教授组成合作组向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提交了“特种自动化生产装置与研发平台”项目建议书,积极推介电气学院与广东研究院的合作。
5)组织自动化系老师,共赴上市公司中国四联集团考察调研。中国四联集团总经理吴朋(我校自动化79级校友)接见了我院考察团,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刚热情接待考察团,并进行了科研项目对接与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在产品研发与科学研究方面,双方能够无缝对接,具有较好的合作潜力以及较广的合作面,目前已有相关项目进行对接。
6)邀请中国家电研究院领导来学院考察,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就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为基础,双方近期联合共建“新能源直流家电协同创新技术中心”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共识。6.其他科研工作
1)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对接,通过曹彩萍老师的信息平台向学院老师发布多条科研信息,有效促进了学院教师对科研工作的关心,同时也方便了项目的申报和对接。
2)积极参加科研院组织的有关学校科研工作会议,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我校和我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献言献策。
3)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科研用房有偿使用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学院科研用房的调查工作,就我院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用房分配原则与相关教授进行了探讨,以此为最终落实我院科研用房的有偿使用打下基础。四、本科教学1.毕业和招生
201*届本科毕业生588人,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10人,自动化专业278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录取率为32.03%,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录取率为34.34%。
招收201*级本科新生325人,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87人,自动化专业招生138人。
根据学校招生办的要求,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招生宣传领导小组,并由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现场招生宣传小组赴福建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在福建宣传期间,参加了4场高校招生咨询会,接受泉州电视台的专访,走访8所中学,并及时参加了各中学举办的校内填报志愿咨询会,积极宣传我校,宣传组成员刘良成老师通过自己在宣城校区授课的体会积极向考生和家长介绍宣城校区。本年度的招生宣传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使我校在福建省的录取线大幅度提高,201*年合肥校区福建省提档线超过一本线50多分,宣城校区提档线超过一本线40多分。
认真落实招生办安排的“教授进中学活动”,我院自动化系副主任李鑫老师赴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做了题为“我身边的自动化”报告,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在201*年我校招生工作总结会上受到我校招生办的表彰。
学院201*年招生宣传工作被评为优秀。2.教学运行管理工作
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文件的制定与收集:包括三学期教学执行计划的制定、教材征订、教学日历的收集、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与审核;教师职称评定及考核工作量和材料的审核;
完成我院201*版教学计划新版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包括校平台课程电工学8门课程大纲,1门综合实验,1门课程设计;院平台课4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5门专业课程,16门实践类课程;自动化专业25门专业课程,15门实践类课程。
完成201*级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今年首次实行本科毕业设计查重,在师生的配合下,学院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在教务部的指导下,本年度开展教学法学习和研讨,其中,电工与电子技术系活动制定了教学法学习方案,活动开展有特色。
组织教师进行每学期的中期教学检查,及教学检查后的各种后续处理(数据报表的填写,
教学检查总结的编写);完成了试卷、毕业设计的整理和归档。本学期结合专业认证后持续改进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学院督导组在期中抽查了相关课程的试卷。
本年度各小学期计划上校长办公会汇报,学院的小学期计划获得肯定。在201*小学期中,学院及时落实201*级专业社会设计、创新教育课程安排工作;完成201*级、201*级小学期实验计划,在小学期开始前一周组织系负责人、社会实践和创新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赴翡翠湖校区和学生交流。
完成宣城校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与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组织开展4次研讨,参加学校答辩1次。配合宣城校区做好专业分流工作,安排专业负责人赴宣城校区讲座。
完成201*-201*学年第二学期排课计划。3.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工作
本年度完成自动化专业教学条件建设项目的申报,并通过学校教务部组织的答辩。多次与教务部和实验室与设备处沟通,争取建设经费,并与11月13日参加西门子本年度的SCE合作论坛,与西门子合作共建工程实践基地工作取得进展,获得学校首批100万元经费支持,目前正在落实建设方案。
进一步推荐卓越计划的实施,年初提交了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报告;下半年结合教育部卓越计划质量评估标准完成企业培养方案的修订。12月7日参加自动化教指委在西安召开的第一届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经验交流会议。
继201*年完成电气专业认证工作后,持续改进,结合现场考查的反馈意见做好整改工作,4月11日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交流。本年度接待了昆明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关于专业认证工作的调研。
4.继续抓好学风、考风和教风建设,做好教学质量监控
加强学生课堂到课考勤,对提高学生到课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继续坚持实行学生辅导员巡考制度,对严肃考风考纪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容易发生教学事故的时间,采用电话、短信等提醒方式,避免了教学事故的发生。本年度每学期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教学秘书电话提醒第一周有教学任务的教师。
严格控制教师调课率,稳定教学秩序。5.安徽省振兴计划和质量工程工作
1)安徽省振兴计划
组织申报安徽省振兴计划。黄云志等“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唐昊教授“工科专业控制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与
实践”、茆美琴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获得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2)201*年质量工程项目
组织申报201*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并获批安徽省教学名师1名(徐科军教授);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动化专业);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
3)201*年质量工程项目获批
徐科军等“以系统为导向加强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成果获得省级成果奖三等奖,方敏等“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成果获省级成果三等奖。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标准指导下的专业课程建设与评价系研究”,“产学研合作中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电路理论”获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自动化技术工程实践中心”获批省级校企合作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4)省级校级质量工程中期检查和验收
完成201*年以来立项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验收及中期检查工作。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专业负责人、资深教授及督导组成员参加的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严格按照校质量工程建设标准,认真查阅结题报告、审核成果附件。完成“电力拖动基础”精品课程验收;完成2个校级教学团队验收;1门双语课程验收;4项教研项目结题,2项中期检查。6.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1)与TI公司联合举办了我校首届MSP430大赛。共有71支队伍参赛,最终评选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
2)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我校参赛作品《蛇形探索机器人》荣获一等奖;《光之韵》、《盲文阅读器》、《风扇智能管理系统》、《风随我动》荣获二等奖,《重力感应式飞行器》《心情号1.0》、《乐乐》、《M2-魔幻留声机》、《Mulight》荣获三等奖;《摇摆精灵》、《LovingCare》、《SuperHouse》3支队伍荣获优胜奖。我院李鑫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3)组织学生参加了201*年11月4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测量控制与仪器创新设计大赛决赛。本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公司)赞助。大赛有来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
大学、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30支专业组队伍和41支本科队伍。我院院DSP实验室4支参赛队脱颖而出,荣获佳绩。《基于DSP的矢量控制电动执行器》”荣获TI杯,即专业组“特等奖”,也是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摔倒报警器”获本科非指定平台类》获“一等奖”;《超低功耗单片机控制的LED平面/立体显示屏”获得本科非指定平台类》获“二等奖”
4)组织学生参加201*年9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利用暑假时间安排了1个月的集中辅导,指导教师由电工与电子技术系数模电课程组刘春、李维华、朱维勇及实验室侯华龙、张鹏老师担任。最终完成作品三件,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安徽省赛区三等奖1项。
5)组织大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数:申报校级11项,国家级6项。
完成201*年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结题答辩4项,201*年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结题答辩14项。
7.教学研究与交流
201*年5月,与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举办“安徽省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交流会”。
201*年8月,学院承办“201*年全国高校电气工程院(校)长论坛”,论坛主题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201*年10月“中国自动化学会华东六省一市学术年会”;201*“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201*山东省第八届高校自动化专业研讨会”;201*年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第九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培训、ETAP仿真软件培训等,发表教研论文12篇。8.其他
完成机械行业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换届推荐工作;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推荐。完成201*年度推免研究生工作;落实学校新发布的转专业文件,组织笔试和面试,完成201*级优秀学生转专业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入9人,自动化专业转入7人。配合教务部招生办完成201*级新生转专业工作。
完成201*届毕业答辩及毕业设计总结上报工作,推荐6篇校优秀毕业论文,推荐2名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与清华教育技术研究院合作,完成专业与课程中心建设平台升级工作。
组织201*级实验班19名电气方向学生香港交流活动。联系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在香港理工大学参观了工程训练中心,并与电机工程系傅为农教授课题组座谈;在香港城市大学与电子工程系钟树鸿教授课题组交流,并参观电力电子中心。
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学院切实注重师资队伍质量建设。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01*年引进教授2名(其中“千人计划”长期项目特聘教授1人,黄山青年学者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名,博士后1名,博士毕业生3名,硕士毕业生1名,签约黄山青年学者特聘教授1人。
2.推进教师的博士化工程,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201*年学院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人,新增在职读博教师2人,目前仍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9人。
3.加大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继续与企业合作,设立奖教学、奖教金,对教学、科研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表彰与奖励;设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新进青年教师,今年从院长基金中资助了19个人才项目,为他们在科研上有所建树搭建平台。同时,做好青年教师的导师配备工作。
4.继续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和“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拟通过计划的实施,在未来3~5年内,培养10名左右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且思想品德好、理论素质高、科研能力棒、团队意识强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青年后备人才;培养5名左右40岁以下具备冲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年千人及长江学者能力,具备引领学科发展的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
5.认真完成了本年度职称评审工作。201*年学院教职工获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3名。
6.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晋升的若干实施细则,鼓励教师到国外进行高访或博士后研究,提高教师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水平与层次。
7.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四助”工作,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坚持每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学院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初赛,今年选送2名教师参加学校比赛,其中1人进入校级决赛。学院选派4名教师(程源、娄振袖、汪兴强、王磊)参加创新师资培训,并在小学期创新教育中发挥作用。
组织学院青年教师参加校首届微课比赛,并请督导组教师辅导,电气系张毅老师获得校首届微课比赛二等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院组织了“201*电气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19名教师参加了初赛,6名教师进入决赛。通过评选,张毅、赵丽欣两位老师代表学院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复赛,赵丽欣老师获得校三等奖。
本年度组织13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网上在线和集中学习的培训(其中青年教师10名)。六、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
1.顺利完成201*级研究生招生和201*届研究生论文答辩、学位申请与就业等常规工作。201*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95(包括80名全日制专业硕士)人,博士研究生26(包括12名硕博连读研究生)人;毕业学历硕士研究生156(包括29名全日制专业硕士)人,博士研究生7人,毕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6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6人。
2.加大招生宣传,201*年我院研究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201*年学历硕士招生指标为195(包括80名全日制专业硕士)人,线上人数为463人,其中211(或985)学校线上生源为206人。
3.完成了合肥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推荐工作。
4.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和博士生普通奖学金制度,不断完善优秀研究生评价体系,制定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
在各种评奖评优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成了201*级、201*级研究生201*-201*学年基本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评定环节主要包含填表申请、系所评议、学院审核、学校终审、公示等,最终确定201*级、201*级获奖同学共302人次,占总人数比例92.07%,博士生获奖同学27人次,占博士总人数比例47.4%。
完成了“三菱电机奖学金”、“吉电*富士奖学金”、“阳光电源奖学金”、“丹凤科技奖学金”及“联发科技奖学金”等社会捐助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共评选出36名研究生获得奖励。
组织并完成了学院硕士生、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申报评比工作,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及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经过学生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和学院评审委员会审核评选,推选出5名博士生和15名硕士生到学校参与评选,最终有4名博士生和15名硕士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博士生中博三学生2人,博四学生2人;硕士生中研三硕士生13人,占获奖硕士生86.67%。国奖评定工作结束后,对20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上报至校学工部,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树立其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完成了校、省两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评选和推荐工作,在201*级研究生中,共推选出5名省级双优生,10名校级优秀毕业生参与学校评比工作。
认真做好201*届研究生就业工作。20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156人,就业150人,就业率98.04%;博士研究生,毕业生7人,就业7人,就业率100%,全院研究生合计就业率98.09%,达到学校既定目标。
5.201*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大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226/EI/SCI论文8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身份获得发明专利11项。
七、实验建设与管理
本年度,我院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院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等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学校的实验室达标行动,规划落实我院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学位建设提供了优质的实验教学条件、充分的实验室与基地保障、先进的学科发展平台。1.本科、研究生实验教学工作
201*年度,我院实验教学工作根据学校本科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研究生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等要求,按质按量完成了计划的实验教学任务。综合如下:
1)在专业中心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和广大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本年度学院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实验教学的全部计划任务。
2)在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带领实验室全体人员积极争取学校资源,优化调配院内资源,以高度责任感备战第三学期繁重高密度的实验计划和其它实践教学任务的挑战。经过周密安排和合理调度,如期按质按量完成了第三学期实验计划的排课和实验教学任务。具体实验工作和数据如下:
①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完成了全校11级20个专业3000多人、12级37个专业3700多人的电工电子教学实验工作,实验工作量达18万人时。实验开出率100%,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达到85%以上,开放性实验达到65%以上,实验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超过国家本科教学评估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②学院专业中心实验室,完成了全院3个专业和土建专业、医学工程学院600多人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实验工作量达18.5万人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达到90%以上,开放性实验达到65%以上。实验设备完好率达到97%以上,大型设备利用率达到30%以上,超过国家本科教学评估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学院专业中心实验室,完成了电气、电物硕士研究生“DSP技术”公共实验课的245人教学实验,实验工作量0.39万人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达到100%,实验设备完好率达到100%。2.实验室建设工作
1)根据学校201*版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现状,积极组织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更新改造项目的申报。2)组织参与了宣城校区电工电子实验室配电改造及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确保了宣城校区电工电子实验室本学期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
3)组织了宣城校区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类专业实验的前期筹建和实验室规划工作,制定了宣城校区电机学实验室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的基本规划。
4)组织完成了201*年度学校立项的“电力系统运行与保护开放性实验平台”“球杆实验系统网络化关键设备研制”“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网络实验装置”项自制实验装置的研发和验收,并投入实验教学使用。
5)为确保三学期学制的顺利实施,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完成了电机学实验室移建翡翠湖校区方案的规划、组织、申报工作,并获得学校批准。实施中,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室改造方案,在确保实验室持续运行不影响实验教学运行的情况下,把南校区电机学实验室部分设备搬迁至翡翠湖校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工技术实验室”,并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对既有实验设备予以调试校验,并同时完成相关新增实验仪器设备的谈判、采购、验收、入帐、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建成了翡翠湖校区电机学实验室,满足了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圆满完成小学期《电机学综合实验》的实验教学任务,避免了学生往返于两校区间的风险,保障了教学工作平稳运行。
6)新开设电气-电力系统专业方向实习的校内环节,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外,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积极配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的社会实践及认识实习工作。
7)暑假期间,专业实验中心提供人员、场地、设备,积极参加、配合大学生创新活动。本年度,电工电子创新实践基地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翡翠湖校区面向多个专业近100名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电子创新实践培训活动,为后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奠定了基础。8)与以色列Unitronics公司达成共建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的协议。经过双方商讨,以色列Unitronics公司将捐赠76万元的PLC设备,实验室地点拟设置于逸夫楼807。3.实验室建设成果:
1)电气与自动化专业中心实验室荣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会颁发的首届“安徽省201*年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201*年元月答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和十二五规划工作。
3)总结前期自行开发实验装置的经验,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201*年度学校自制实验设备项目的申请立项工作,本年度共申报四项,获批立项三项并在积极研制中。详细如下:负责人
项目名称李鑫王海欣时少军数据通信与工业控制网络实验箱超低功耗、高性能单片机实验装置研制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实验板4)在201*年进行的学校201*-201*年度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工作评奖活动中,我院获实验技术成果奖2项,实验室优秀论文奖1项,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奖2项。详细如下:
奖项负责人徐科军实验技术成果奖黄海宏王海欣项目/论文名称自制DSP实验设备现代电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一种信号检测与处理综合实验平台的研制董珂实验技术人员奖4.实验室管理与社会服务工作
1)保障了现有的两个校级实验示范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室”和“自动化实验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中心”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2)在学校的部署下,作为参加实验室达标行动的五个试点学院之一,开展了电气学院实验室达标行动的自评自建工作。基本思路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为目标,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通过自我评估,健全实验室相关制度,并提高实验室运行管理流程的效率和科学性。另外,制定了我院的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包括用房面积规划,实验室队伍建设规划,实验室硬件设备、环境卫生、实验室安全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经费规划,以及实验室制度建设规划等,以逐步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3)结合实验室达标行动,制定和梳理了实验室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力求做到实验室日常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并通过一系列表格来简化实验室工作,例如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共享,博士生助教实验课的申请和考核,以及实验技术人员外出调研和参加实验教学会议等工作,制定了相关文件和相应操作流程表格。新制定的部分文件和表格详细如下:序号
所占比例2/9实验室优秀论文奖1/9戴雷2/19文件名表格名1a)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管理责任人责任书-附表一b)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管理责任人责任书-附表二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管理使用及共享暂行办法d)c)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申请借用和归还登记表-附表三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年度效益考核自查表(负责人填写)-附表四e)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任务考核表-附表五2电气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外出调研或参加实验教学会议暂行办法a)电气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外出调研或参加实验教学会议申请表b)电气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外出调研或参加实验教学会议总结表3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助教实验课文件a)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生助教实验课申请表b)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生助教实验课考核表4)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实验室资源情况调查工作,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普查和考核工作。
5)在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服务的同时,本院实验室还积极为社会服务。本年度接待各行各业各层次人员来我院实验室参观学习交流达400人次,同时,承办了美国ETAP自动化公司举办的电能管理综合分析软件系统培训、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组态软件培训,承接了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八、学生工作
201*年,电气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始终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一年来,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较好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1.安全稳定工作
学院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始终将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院学生政工干部把关心和爱
护学生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准则。平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落实学生请销假制度;坚持每周一上报学生在校情况,坚持考勤,对旷课和迟到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在重大节日发布安全通告,能够及时发现紧急事件并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特别是针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等特殊事件和特殊节点,积极配合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坚持值班并深入学生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做好正确教育疏导,引导学生理性爱国。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始终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主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手抓。学院充分利用年级大会、专业大会、小班辅导和班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考风考纪教育。今年6月,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精神”为主题开展了《由“中国梦”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明礼修身,建文明校园》、《梦想引领未来》的小班辅导。10月份各年级开展“学习校纪校规和考风考纪教育”主题班会,11月份各年级开展了感恩、诚信教育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3.学生党建工作
1)认真完成党校第49、50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班、党员班的招生、教育和培养工作,严格按照党校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学习、讨论活动及实践活动。在49期党校中,我院邹佳莹、华玉婷、王一丁三位老师均获党校“优秀班主任”称号。
2)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流程,规范培养、教育、考察、发展、转正等各个环节,坚持把党员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我院十分重视党员的后续培养。在学生党员中积极开展“中国梦追逐科技梦”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育学生党员立下科技志,强我中国梦,使当代大学生党员怀揣科技创新梦想,在追“梦”中成长。并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王孝武、张崇巍、吴挺三位老师给201*级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召开了“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座谈会。4.学风建设工作
考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大力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考试作弊可耻的氛围,逐渐杜绝考试作弊行为,通过考风促学风,不断提高学风建设水平和效果。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检查学生上课出勤率,对出现旷课的学生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同时对于旷课严
重的学生按《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给予纪律处分。
2)院领导在全院教师大会上,反复强调严抓考试纪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每场考试要求辅导员考前半小时排座,预防学生作弊。
3)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以考风促学风,每次考试前专门召开考风考纪主题班会,强调诚信的意义、考风的重要性和作弊的处分办法,组织同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在所有考试中,学院坚持并要求各年级辅导员做到全程巡考,不得中途离场。
4)通过同班同学、家长、辅导员的共同帮助,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总之,通过一年不懈努力,我院学风、考风有明显好转,如在201*-201*学年度早操、晚自习检查结果排名中,取得早操排名第7,晚自习排名第1的好成绩,我院被授予201*-201*学年学生晚自习工作“优秀学院”,辅导员邹佳莹被授予201*-201*学年学生晚自习工作“先进个人”。四年级中延长学制学生数12人,比去年24人大幅度减少;201*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继续保持33.10%的高比例;学位授予率继续保持99.12%的高比例。5.就业指导工作
我院一直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就业动员大会、年级大会、就业专题教育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就业指导,从择业观、择业技巧、择业方法、就业礼仪、签约注意事项、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针对学校提出的“保证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就业质量”,我院积极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引导学生到专业主干行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岗位就业,我院201*届就业毕业生中,95%以上进入与本专业对口的岗位。其中很大部分学生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保持较高就业率(96.73%)的同时,就业质量不断提高,194名就业同学中152人进入国企,其中71人进入电力公司,占本专业就业毕业生的36.6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院有3名同学参加了面向国家基层项目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1人预征入伍。从考研情况来看,我院201*届毕业生创造了非常高的考研录取率,达到33.10%,高于201*年(30.59%)2.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首次突破30%,达到32.03%,比201*届24.65%高出7个百分点。6.第二课堂活动
1)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我院始终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在201*年学院承办第六届大学生物联网iCAN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的比赛基础上,201*年继续承办了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物联网iCAN创新创业大赛华东2赛区的比赛,经过华东2赛区的选拔赛,共有16支队伍(全国共265支参赛队)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201*年9月25日在全国总决赛中,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参赛
作品《蛇形探索机器人》荣获一等奖,《魔幻空竹》、《光之韵》、《盲文阅读器》、《风扇智能管理系统》、《风随我动》荣获二等奖,《重力感应式飞行器》、《thinkcup》、《心情号1.0》、《乐乐》、《M2-魔幻留声机》、《Mulight》、《基于车联网的主动防撞系统》荣获三等奖,《摇摆精灵》、《LovingCare》、《SuperHouse》3支队伍荣获优胜奖。因我校获等级奖占到比赛总奖项1/8,我校再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我院李鑫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另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年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nternationalContestofApplicationsinNanoMicroTechnology,简称iCAN),我院徐玉炎、明轩、张时毓、刘晗4位同学的参赛作品《iShine》获得总分第四、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时,我院重视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和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帮助的活动。在校第十三届“斛兵杯”巨一自动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作品获1个特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占总奖项的1/5,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2)文娱体育类活动
为了丰富学院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提升同学们的文艺水平及身体素质,学院团委指导学生组织及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新颖、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如新生杯篮球比赛、新生杯足球比赛、新生杯辩论赛、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班徽设计大赛等。同时,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赛事,我院篮球队和足球队在全校篮球乙级联赛和新生足球赛中均荣获第四名,在校寝室文化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在201*年田径运动会上,学生组获A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女子团体荣获学生组A组第一名,男子团体荣获学生组A组第三名,这是我院连续四年荣获学生组A组团体总分第二名。我院选送节目伴舞独唱《我的祖国》获合肥工业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78周年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小合唱《站起来》获三等奖。3)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我院大学生志愿者社团阳光社,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以“奉献社会、服务他人、锻炼自我”为宗旨,积极投身创建校园精神文明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服务基地,包括我校翡翠湖校区图书馆、安医二附院、明珠晚晴夕阳红敬老院,打造了诸多品牌、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如义务维修小电器、图书馆义务服务、敬老院义务服务、关注白血病儿童等。阳光社参与安徽六大高校共同发起的“生命小战士”活动,关注白血病儿童活动,在学校乃至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安徽商报、安徽电视台等13家媒体的关注。此外,阳光社志愿者们还在安医大二附院建立服务基
地,依托生命小战士会,服务白血病儿童,每周周六下午,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为白血病儿童开展服务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始终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201*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院共组织13支暑期三下乡团队,参与者达到100人左右。在前期评选中,1个团队被学校评为国家重点团队,1个团队被学校评为省级重点团队,6个团队被学校评为合肥工业大学社会实践重点团队,5支院级重点团队,在13年暑期社会实践表彰中,示范基地1个、示范团队1个、优秀团队1个;先进个人18名;优秀调查报告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优秀摄影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优秀DV三等奖2篇;同时王一丁、李志强2名指导老师获得校优秀指导老师,学院连续三次获得优秀组织奖。5)学生干部培养活动第二期青马工程学校
我院在第一期青马工程学校的基础上开办了第二期青马工程学校,通过理论授课、小班教学、户外拓展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培训方式,切实提高新生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团学工作水平。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按照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部署,学院认真做好大学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库,并积极配合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做好普测后的约谈工作。为充分发挥寝室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社团干部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作用。学院举行题为《寝室心理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方法》、《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并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参加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培训,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团体辅导,分为“有缘相识、同舟共济”,“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职业生存、价值探索”,“精彩世界、生涯规划”,“成长回顾、笑迎未来”五期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帮助低年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实现的策略,增强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我院辅导员也积极参加合肥工业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彩一课”讲课比赛,邹佳莹和华玉婷两位老师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优秀课件奖”。
7)“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从今年3月底到6月底,我院开展了“中国梦追逐科技梦”系列主题活动。该活动由理论教育类活动、文化励志类活动、实践教育类活动组成。理论教育类活动主要为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授报告会,共组织开展了吴红斌、李生虎、陈梅、储昭碧、黄懿教授5场报告会。文化励志类活动主要为观看爱国教育影片《钱学森》、举办“中国梦科技梦”主题
网络大赛。实践教育类活动主要为合肥工业大学首届MSP430低功耗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合肥工业大学第八届电子装机大赛、历届“挑战杯”及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作品展、参观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通过科技比赛、科技制作、教授报告会、网络影视互动、参观前沿科技等方式,引导教育学生立下科技志,强我中国梦,使当代大学生怀揣科技创新梦想,在追“梦”中成长。7.学生资助工作
为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我院继续积极寻求企业捐助,加大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今年又与河南丹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总金额15万元的奖学/助学金,另外今年一年我院为学生颁发社会捐助奖学助学金33.8万元。8.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1)充分发挥班级党支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中国梦”主题,展开研究生爱国爱校、创新成才教育。开展了研究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研究生党支部讨论会、“追忆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精神”等一系列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党员质量工程和大学生励志成才,开展了“基础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实践”、“学术课题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交流”等一系列党支部特色活动。在201*年学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评比中,我院荣获红旗党支部1个,先进党支部1个,优秀党支部书记2人,优秀党员11人。在201*年学校党支部(小组)工作模式创新活动中,新申请获批立项1项。
2)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质。
按照校人文素质中心部署,学院认真做好研究生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对普测中发现问题的5名学生进行跟踪、排查,并积极配合校人文素质中心,做好普测后的约谈工作。针对秋季心理危机排查结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库,及时与家长、导师联系。同时充分发挥心里联络员、班委团干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3)加强和完善研究生日常事务管理
认真做好研究生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和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党校培训、党支部书记班。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和博士生普通奖学金制度,不断完善优秀研究生评价体系。认真做好201*届研究生就业工作。20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156人,就业150人,就业率98.04%;博士研究生,毕业生7人,就业7人,就业率100%,全院研究生合计就业率98.09%,达到学校既定目标。落实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助学贷款工作和各类社会捐助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完成了201*级研究生“三助”津贴发放工作。
4)培育和繁荣研究生校园学术文化。
积极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五院联欢会(电气、土木、资源、管理、外国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娱活动,并在校研究生阳光体育节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冠军,校研究生篮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精心组织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学院分会场各项活动,在年会期间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共20场,向学校提交参赛论文10篇,其中4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在校十大科技标兵评选活动中,1人获评。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开展多项活动,如:首届博士生茶话会、第六期博睿沙龙、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等,均获得了优异的成果,其中博士生茶话会获得优秀组织一等奖;我院丁明老师荣获“研究生心中的十佳导师”称号,徐科军老师荣获“研究生心中的优秀导师”称号。举办了以“传道授业,指点未来”为主题的老教授座谈会,邀请我院知名老教授王孝武、张崇巍老师为同学们进行学术指导。
9.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加强辅导员能力建设为抓手,积极鼓励辅导员加强学生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支持辅导员申报学生工作项目,鼓励辅导员撰写工作相关学术论文。今年我院学生工作项目结题1项,立项1项团委课题,上报2项学生工作项目,在我校第二节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中,刘芳芳获特等奖,代表我校辅导员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在我校第三届辅导员博客大赛中,张栋博客、博文,刘芳芳博文均获三等奖。另外,今年我院发表学生工作有关文章3篇。10.未来工作展望
1)学风考风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仅仅依靠学生政工干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学校和学院层面的统筹考虑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201*年将择机召开全院学风考风建设座谈会,寻求加强学风考风建设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从专业认证的视角可以看到工科学生专业知识之外能力培养很重要,201*年将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探讨课程化建设来加强学生非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3)以推进班会主题教育课程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九、行政管理工作1.综合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决定,积极落实、督办各项行政工作任务,确保政令畅通。理顺和完善学院综合办公室的职能,切实发挥综合协调、催办督办等作用,在管理人
员严重缺编的情况下,综合办的同志们克服困难,勇于挑重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实验室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继续推行院务公开,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继续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工作,及时向学校通报和反馈重要信息。根据学院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学院各学期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按时报送学校。
4)201*年编制了学院201*年年鉴,重新制作了学院网页,并确定专人负责学院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及时发布学院新闻、通知公告,以及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新成果。
5)积极热情做好服务与接待工作,协助院领导和各系成功举办了20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院长论坛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第28届青年学术年会暨中国自动化学会第7届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
6)针对企业非脱产工程硕士招生,制动了工程硕士招生奖励办法;继续做好校内研究生班、许继集团研究生班、宣城研究生班的教学与培养过程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拓展非脱产工程硕士研究生生源。
7)学院设有兼职档案员,认真、即时做好了各类档案、文件、资料在学院、学校的归档工作。
8)注重机关效能建设,在综合办公室开展微笑服务活动。为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制作办公桌台签,张贴岗位职责,要求工作人员微笑接待每一位来访者,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努力促进学院机关管理和服务工作上水平,做到领导、师生满意。2.资产管理
1)学院由一名副院长负责学院设备资产管理。各类资产采购,均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实行申报、招标,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登记、检查、核对,保证帐物相符。
2)积极做好教学、科研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改造,确保在用设备的完好率,教学实验设备维修及低值易耗品购置经费有保证。家具、水、电、房屋、空调、通讯设施,遇有使用损坏,都能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请求维修。
3)进一步健全实验、行政资产等各种制度保障。制定了“电气学院大型精密仪器管理使用及共享制度”,实验室大型设备对兄弟学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设备利用率高,(详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部分)。无私自利用学校的设备资产承接私活情况发生,无公房出租情况。有完善的防火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员队伍。学院与学校签订有治安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学院各实验室明确有安全工作责任人。节假日,实验室、办公室均安排有人员值班。学院每年数次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向学校报告安全隐患。注重防火防盗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学院利用网络平台、短信、电子载体、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全院师生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全院师生安全意识。3.财务管理
1)按时、客观制定学院年度收支预算。预算执行,本着节约、合理原则,合理使用,略有节余。
2)各项校拨经费的使用,除教学经费发生频率高,由院长授权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外,其它经费均严格实行院长审核,院长“一支笔”审批。学院坚持节约办学的思想,严格控制办公经费,单笔支出超过三千元的必须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学院办公室,定期将学院各项经费使用及结余情况向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通报,并向每年一次的学院教代会报告,接受审议。学院业务活动费使用明细,也由学院办公室定期向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通报。经费使用,无违规和浪费现象。
3)所有经费均在学校财务统一管理,资金安全;无利用学校资源创收;无自行收费,“坐收坐支”,设立“小金库”情况。
4)积极协助财务部门督促学生按时交费,定期清理、压缩暂付款。4.其他
1)不定期探望、慰问离退休教职员工,通过与在职教职员工联谊等活动,表达了全院师生员工对老教工、老前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还密切关注老教工、老前辈的生活,切实为老教工、老前辈解决实际困难。
2)学院邀请离退休老教师对教学基本功的培养进行指导;学院二级关工委,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女教工排球赛、教工乒乓球等。
4)组织慰问生病住院的在职、离退休教师以及工伤教工;慰问生孩子的女教师;协助亲属办理去世教师的丧事。
5)201*年学院工会组织开展了学院师生乒乓球联谊赛、教工乒乓球赛,组织学院女教工参观“新安画廊”。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年度工作总结
201*年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以人才工程为主线,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学位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
代表成果
1.学科建设大力推进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120所参评高校中与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985高校并列第26位。吴信东教授申报的“多源海量动态信息处理”科研团队获教育部201*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安宁教授申报的“老人福祉信息科技创新引智基地”获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201*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资助。2.工程教育改革深入
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年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后,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为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信息安全专业通过校内专业评估。3.平台建设再上台阶
在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学院牵头申报的工业安全信息技术研究院获批为安徽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为推动特色方向建设,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学院与安徽省立医院共建的“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基地”挂牌成立,为医疗信息化方向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人才队伍蓬勃发展
汪萌教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洪日昌教授和夏娜教授分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夏娜教授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洪日昌教授获聘为学校“黄山学者”特聘教授。5.国家基金全校第一
学院201*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继201*年之后获批项目数再列全校第一,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连续第二年荣获学校国家基金工作先进单位奖并受到表彰。6.质量工程取得佳绩
在安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蒋建国教授“基于HCSNEW模式的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同时,学院还获得2项重大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01*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中,学院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1项,省级教坛新秀1项,省级规划教材9项。7.党政工团创先争优
201*年度学院荣获学生红旗党支部1个,先进党支部2个,优秀党支部书记2人,优秀党员16人。在全校二级教代会工作普查与评比中,我院荣获第一,安徽省教育工委夏建华主席一行专程来院开展调研。学院工会被学校授予优秀部门工会,同时学院被学校授予201*年-201*年度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窦建华同志被学校表彰授予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8.学生创新成果丰硕
201*年度学院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取得35个奖项,获得校双百科普创新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斛兵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研究生参与竞赛项目共获荣誉奖项34项。201*年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校级70项、国家级7项。(二)
主要工作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201*年学院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十二五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保证学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完成了学院既定的目标任务。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中央和学校的部署要求,学院党政班子在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把查准查实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根据《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分别于7月19日下午在斛兵楼报告厅、7月22日晚在翡翠
湖校区院办公室、7月23日下午、10月24日上午在科技楼五楼会议室,10月24日在逸夫楼508会议室分别召开相关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召开了2次专题学习讨论会,大家自觉联系实际,查摆出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廉洁从政、服务师生、“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已做好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各项准备工作。2.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引进人才4名,获批“黄山特聘教授”1名,申报的各种人才项目取得较好成绩,获教育部创新团队(数据挖掘“千人团队”)1项,获批“111引智”人才项目1项,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201*年度共进16人,其中引进副高4人,调入副高2人;调入讲师2人;辅导员3人;博士入职2人;进站博士3人。本年度退休6人;调出3人。3.以师德、师风、学风为核心,切实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院党委始终坚持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发挥基层党委教育人、鼓舞人、帮助人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水平。高度重视院中心组和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学院文化积淀与传承。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学校十二五规划等,以科学理论武装师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重视加强德育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团活动阵地教育作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帮助师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以师德、师风、学风建设为核心,通过各种专项教育活动,如:新生适应性教育、教师党员下学生宿舍、学术团队党员集体下班级、学生评教、研究所开放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引导他们进一步牢固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宣传,强化思想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学院文化和学科专业优势,重视抓好学院网页宣传工作,不断加强思想阵地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教育的需要,利用E-mail、qq群、博客、院刊、沙龙等手段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为其提供展示才华、发表言论的机会,深受师生的好评和喜爱。
4.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认真贯彻“以院为基、重心下移”的院长负责制,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支
持院长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充分实行民主集中制,每周一次院党政联席会、每月一次院行政工作例会紧紧围绕学院发展这个中心,保证学院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积极推行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学院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规范办事程序,严格“三重一大”制度,增强重大决策事项的公开化和科学化,自觉地“学一遍、查一遍”,更好地推进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会议、网络等形式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去除干部“娇、惰、散、懒、奢”等不良风气,做到讲实情、真公开,不断规范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事制度,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或形成文件,尽力让教师在全面了解的同时,提高满意度和信任感。
进一步完善工会会员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强化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院的决策、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日常管理、二次分配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了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努力推进民主管理,促进学院事务公开、健康、有序地发展。今年在全校二级教代会工作普查与评比中,我院取得第一,安徽省教育工委夏建华主席一行专程来院开展调研。
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密切联系学院党外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及时通报学院党政重要工作,就学院发展的重大决定、涉及面广泛的重要举措和政策的出台、调整,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为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学院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知情出力、建言献策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5.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继续抓好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党风廉政学习,努力把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关,提高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增强班子团结。坚持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团结共事、纪律严明的领导集体和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作风上率先垂范,坚决执行有关政策性规定,做到团结协作,服从大局,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在班子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落实《合肥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实施意见》,坚持“三投票三公示一承诺一答辩”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组织发展创造条件。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就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培训学院党支部的书记、组织委员50多人次,使学院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一
年来,严格按照程序,在师生中发展党员110人,转正126人。同时,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院党委一贯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党支部(小组)特色活动,大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本年度,由4项特色活动已顺利结题,另申报并获批4项,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6.建设学习型组织,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学院文化积淀与传承。
提出“快乐工作,事业养生,奉献社会,幸福生活”的理念,营造和谐氛围。引导教职员工换个角度看问题,大力提倡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工作变成需求,把压力化为动力,在工作中培养兴趣、保持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教育大家尽心尽责做好本质工作,汇涓流而成江河,积跬步而致千里,在平凡的工作中实实在在的为学校、为社会作贡献。
7.支持学院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围绕中心开展工作
学院工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自己组织开展多项文体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探望生病的教师,组织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教师服务,使他们安心工作。指导学学院团委、学生会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工会工作、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学科学位建设工作
学院始终将学科学位建设作为提高学院整体水平的龙头来抓,进一步加强学科方向凝炼和学术梯队建设,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培养了一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团队,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年在学科学位建设方面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积极参加教育部学科评估工作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参加了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全国参评高校共计120所,其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50所,我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6所高校在该学科中并列排名第26位。“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中,全国参评高校共计106所,其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47所。我院与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7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体育部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体育部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体育部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77990.html
- 上一篇:院学生会体育部工作总结与展望
- 下一篇:体育部部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