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时间:2019-05-27 20:48:0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练习:1、P66“导入框”: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2、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答:A、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B、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P67“动脑筋”: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答: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答: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6、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957年、核反击。7、P69“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8、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舰队。答:华东军区海军南海

9、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答:195610、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答:核反击196611、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B1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答:D1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答:B14、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答:D15、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核攻击C、核威胁D、核追击答:A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1/6

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

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练习:1、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答: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2、根据P1“导入框”回答:

A、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答: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B、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答: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3、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答:独立自主。4、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答:苏联。

5、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答: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6、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缅甸、印度。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9、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0、万隆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答: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11、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答: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2、根据P74“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答: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13、综合P71“导言框”和P75“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答: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15、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答:周恩来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答:基本准则17、(江宁区201*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答:D18、201*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答:C19、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答:A20、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答:C21、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B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

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练习: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答: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答: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

2/6

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历史填图册》P22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P192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B、把《活动课二》P83“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阅读和讨论:a、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答: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b、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答: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4、“APEC”是什么意思?答: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5、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6、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答: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7、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答:包括中、俄、哈、吉、塔、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8、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答:1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1979中国台湾10、,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答:亚太经合组织201*上海1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D12、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D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D1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C15、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D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练习:1、什么是“两弹一星”?答: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答: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答: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5、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3/6

6、结合课本P88“练一练”,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A、原子弹爆炸成功;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7、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答:19649、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答:1970东方红1号510、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答:神州一号1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答:袁隆平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

12、(溧水县201*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A14、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A1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1*年答: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左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1*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答:C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练习:

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答:“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答: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3、根据课本P91“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答: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4、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答:信息化因特网

5、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答:双刃剑6、(高淳县201*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答D7、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

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答:D8、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答:B9、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答:A10、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答:D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4/6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1*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练习:1、P81“自由阅读卡”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2、根据P96“动脑筋”,回答:

A、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答: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B、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答:右边的女同学。

C、为什么?答: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D、结合P95“导入框”、P98“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答: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3、诵读P95“文献资料邓小平题词”,谈论心得:A、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B、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C、P97“练一练”:应选C(基础教育)。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答:A、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B、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观看课本P97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B、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6、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答:201*D7、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B8、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A9、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答:C1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答:C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

2、文学成就: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艺术成就: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体育成就: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1*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练习: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答:A、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答: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4、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答: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5、根据P100“动脑筋”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答: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答: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

5/6

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6、朗读P100“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答: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7、根据P101“动脑筋”:谁的做法正确?答: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文学,她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准备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堆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

8、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答: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9、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答: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10、课本P103“练一练”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1*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201*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11、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答:201*2912、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

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

D、201*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答:A1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A、文艺事业B、体育事业C、科技事业D、教育事业答:A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1*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A、亚运会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D、奥林匹克运动会答:D15、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击D、自由体操答:C16、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A、德国足球世界杯B、北京奥运会C、都灵冬奥会D、多哈亚运会答:B

6/6

扩展阅读: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知识点归纳总结及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工作,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必须加以珍惜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①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4、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练习:

1、P2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年以来解放战争2、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3、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答: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4、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答: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7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7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1/25

答: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8、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

答: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9、P4练一练:A(这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决定)。10、P5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答: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2、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13、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4、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答:1951年

15、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答: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16、P5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

答: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17、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8、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答:1951阿沛〃阿旺晋美和平解放西藏19、(09年溧水一模)201*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隆重举行。你知道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答:C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答:C2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答:D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举行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渡江战役胜利答:B23.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答:B

24、试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2课: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阅读资料能力训练获取信息过程方法讨论探索学习英雄情感态度热爱祖国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价值观自觉拥军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加强国防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25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1、1950年6月美国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誉为“最可爱的人”。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练习:

1、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答:1、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3、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3、P6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4、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5、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6、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7、P9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1、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2、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8、P9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9、P7动脑筋: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

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10、完成《历史填图册》P34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答: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11、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答:黄继光邱少云12、(南京市08年中考)某班排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答:C13、为整顿课堂纪律,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最适合在这个班会上宣讲()

A、罗盛教B、黄继光C、邱少云D、孔繁森答:B14、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抗日战争的胜利B、抗美援朝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答:B15、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B、朝鲜人民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朝军队答:C1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邱少云B、黄继光C、罗盛教D、杨根思答:B

3/25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了解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整理资料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形成概念历史概念讨论探索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爱党爱国辩证唯物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1、“土改”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练习:

1、P12“导入框”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答: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2、P12“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答: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答: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3、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答: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4、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P13“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6、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实行。答:1950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答:1952

8、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制度,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答:封建土地地主国家工业化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场景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它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制度,但允许地主阶级存在

D、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答:B

10、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答:B11、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D1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答:C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9、(09江宁二模)左图,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4/25

13、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A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了解掌握“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阅读资料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联系理解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证明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情感态度爱党情感成绩斐然价值观唯物史观全国人大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1、“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2、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成就、意义、影响)。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练习: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答: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且不如印度。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2、相应地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3、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5、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答: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6、P18“练一练”:(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业;相应地培养。答: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建设人才8、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答: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08玄武一模)由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第一个五年计划答:A10、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A、解放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答:C1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建什么?能造桌子,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答:A

5/25

12、201*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A、一五计划期间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A13、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D14、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答:D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阅读资料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联系理解归纳分析爱党情感唯物史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1、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2、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练习:

1、“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答: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答: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3、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5、P21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答: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6、“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答: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7、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答: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和平过渡。8、P21“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答: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答: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10、P22“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答: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答: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14、到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的任务。答:195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公有制15、三大改造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08建邺一模)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典礼B、完成了土地改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完成三大改造答:D17、当今的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6/25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D18、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B19、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答:A20、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答:A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崇敬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教学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基本国情出发。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实现自给)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学习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练习: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答: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答: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答: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答: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P25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答: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P26“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答: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8、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答: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9、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答: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10、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2)、(3)两小题。(其中“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D、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

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答:1、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2、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作出了卓越贡献。

7/25

1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答:大庆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13、P28“练一练”:应选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14、“三大改造”以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答:1、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后遗症。2、195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5、发生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和运动,是党在探索道路中的一次严重。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失误

16、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有“”之称的;被誉为“两弹元勋”的;被称为“”的县委书记。他们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答:铁人王进喜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17、(09溧水一模)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答:A18、“前年卖粮用筐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答:C19、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有:①三大改造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C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2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答:C

发展状况ABCD1952

誉为()

576065

年份

21、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答:A22、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A、王进喜B、邓稼先C、雷锋D、焦裕禄答:A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了解掌握阅读资料概括表达联系综合爱党情感唯物史观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教学难点:“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1、“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

3、1976年:①周恩来,毛泽东逝世。②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人民运动:“四五运动”。③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和江

8/25

青反革命集团。④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1971年九一三事件。⑤“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的覆灭。

4、文革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刘少奇。(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5、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练习: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答: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因为:1、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答: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答: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5、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没能及时制止住呢?答:那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党内生活完全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原则,一时之间很难纠正那些错误做法。

6、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答:“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

7、林彪反革命集团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答: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的阴谋被毛泽东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8、林彪结局怎样?答: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9、“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答:周恩来、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

10、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答: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结成反革命集团,被称作“四人帮”。他们相互利用,目的在于篡党夺权,把矛头指向周恩来、邓小平。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

11、“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答: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答: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13、P33“练一练”:应选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4、“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答: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5、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出现了、工厂停工“”的动乱局面。答:学校停课闹革命16、1976年,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答:江青反革命集团17、(09联合体一模)很多人的姓名深深地打上他出生时期的历史烙印。下列姓名中,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是

A、张援朝B、李建国C、马文革D、王跃进答:C18、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答:A19、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

A、王老师,1954年B、张老师,1976年C、李老师,1982年D、郑老师,1978年答:A20、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害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③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D22、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B、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C、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答:D

9/25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比较分析能力训练完整领悟过程方法综合归纳准确评价民族复兴情感态度责任感价值观唯物史观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2、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卡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练习: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答: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2、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1978年北京)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答: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答: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5、P37“练一练”: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6-1、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答: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

6-2、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答: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7、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答: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8、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答: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10/25

9、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答:1978两个凡是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10、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答: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答:平反冤假错案12、经过“文化大革命”,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第四部13、(南京市联合体201*年一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路线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B、四项基本原则C、发动和依靠群众D、改革开放答:A1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答:B1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奠定了()

A、组织基础B、政治基础C、思想基础D、经济基础答:C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答:A17、我党历史上有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别是()

A、中共一大遵义会议B、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D、中共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答:B18、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答:D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9课: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以史带论理解原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能力训练识图分析过程方法判断特征评价政策民族复兴责任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情感体验适应环境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第二步,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步,内地。

3、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4、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1/25

5、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练习: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答: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答:A、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3、《历史填图册》P1213第3题的要求,先在课本P41页或《历史地图册》P10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4、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历史填图册》P13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6、根据《历史填图册》P13第3(4)题,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答:A、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7、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答: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8、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答: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深圳汕头厦门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答: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南京市201*年中考)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

①深圳②汕头③香港④澳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A13、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D14、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答:D15、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答:A16、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答:D1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B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基础知识掌握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顺时归纳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能力训练整理知识史概念过程方法识图分析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判断特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衷心敬仰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情感态度总设计师伟绩将永载史册价值观正确树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人生理想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12/25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邓小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

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他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练习: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答: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答: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3、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4、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会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P46“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答: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初期十二大十三大作用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6、P45“导入框”、P47插图和P49“自由阅读卡”的内容都反映了哪件大事?答: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7、这些讲话的重要观点是什么?答: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等。8、《历史填图册》P144(1)题:这些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92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困扰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G、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等。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10、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答:A、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1、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2、P48“练一练”:应选D(A是“一个中心”,B和C是“两个坚持”,它们都属于基本路线内容。)

13、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答: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14、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中共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答:建设中国特

13/25

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十五大14、(南京市201*年中考)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C、南巡讲话D、高举旗帜答:D

15、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这三位人物是()A、孙中山、陈独秀、邓小平B、林则徐、陈独秀、邓小平

C、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D、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答:D16、某同学查找了“一国两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他探究的历史人物相关的活动还有()

A、发动西安事变B、参与重庆谈判

C、挺进大别山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C17、《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答:B1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C

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知识掌握整理知识能力训练提炼结论过程方法识图想象知识迁移继承传统情感态度树立责任价值观学习英模积极进取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练习:

1、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是谁?她的姓名是什么?答:王嫱王昭君。2、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是谁?答: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3、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答: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

14/25

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4、阅读P53相关课文,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怎样?答: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5、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答: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6、《历史填图册》P6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答: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7、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答: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8、P54“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答: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9、P55“练一练”:应选A。

10、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答:民族区域自治新疆维吾尔西藏11、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答:民族团结民族12、旧社会,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政策。答:各民族共同发展13、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答:西部大开发14、(南京市玄武201*年一模)“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名称的出现源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答:B15、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A、民族区域自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科教兴国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答:A1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B、各民族共同发展C、西部大开发D、大杂居、小聚居答:A17、50年前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源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团结原则答:B18、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主持人宣读了当晚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名单。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A、广西壮族选手C、新疆维吾尔族选手C、宁夏回族选手D、云南白族选手答:D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归纳整理能力训练综合分析过程方法认识意义基础知识热爱祖国情感态度向往统一价值观自觉拥护党的领导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15/25

1、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练习: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答: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答: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答:1997年、1999年。

4、我们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答:香港主权是从英国手中收回的,澳门主权是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的。中国人民从此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七子之歌》中,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答: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不。

6、根据“自由阅读卡”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答: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两色,体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B.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

7、P59“活动与探究1”“想一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答:他们原先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只要实现主权回归,允许他们维持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其中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P59页“练一练”:应选A(英国侵占的香港)。

9、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答: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澳,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10、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的指导思想。答:台湾邓小平一国两制大陆资本主义祖国统一

12、年7月1日,中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月日,中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答:1997英1220葡13、(南京市鼓楼201*年一模)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一国两制”构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C14、“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A.香港;1997.7.1.B.澳门;1997.7.1.C.香港;1999.12.20.D.澳门;1999.12.20.答:D15、“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A、香港B、澳门C、台湾D、西藏答:C16、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①)

生死攸关当家作主伟大转折洗雪国耻1921年1935年1949年1978年1997年

(②)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25

中国共产党成立

(③)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答:C17、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答:D

18、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答: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澳,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归纳分析能力训练认识趋势过程方法史论结合爱党情感情感态度唯物史观价值观反对台独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清朝败于甲午战争后,台湾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所以,现在我国政府对台湾拥有当然的主权。只是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练习: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答: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答:A、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B、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E、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答: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的交往

4、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答:人员往来、商业贸易、通邮、通航等方面的事例回答。

5、根据P64“动脑筋”: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答: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6、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答: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7、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

17/25

大业。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答:人员往来互相促进9、(南京市201*年中考)201*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双方都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A、和平统一方针B、通邮、通航、通商政策C、互补互利原则D、一个中国原则答:D10、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三不政策”答:B11、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答:D12、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答:A13、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答:C

第14课: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掌握获取信息讨论探索爱国情感国防观念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练习:

1、P66“导入框”: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2、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答:A、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B、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P67“动脑筋”: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答: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答: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6、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957年、核反击。

18/25

7、P69“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8、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舰队。答:华东军区海军南海

9、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答:195610、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答:核反击196611、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B1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答:D1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答:B14、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答:D15、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核攻击C、核威胁D、核追击答:A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知识掌握识图解图能力训练概括表达过程方法对比鉴别讨论探索爱国爱党情感态度情感升华价值观注意修养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练习:

1、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答: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2、根据P1“导入框”回答:

A、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答: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

19/25

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B、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答: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3、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答:独立自主。4、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答:苏联。

5、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答: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6、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缅甸、印度。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9、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0、万隆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答: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11、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答: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2、根据P74“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答: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13、综合P71“导言框”和P75“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答: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15、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答:周恩来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答:基本准则17、(江宁区201*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答:D18、201*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答:C19、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答:A20、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答:C21、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B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知识掌握获取信息探索归纳爱国情感开放观念重视外交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20/25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练习: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答: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答: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历史填图册》P22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P192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B、把《活动课二》P83“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阅读和讨论:a、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答: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b、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答: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4、“APEC”是什么意思?答: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5、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答: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7、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答:包括中、俄、哈、吉、塔、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8、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答:1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1979中国台湾10、,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答:亚太经合组织201*上海11、(白下区201*年二模)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D12、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D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D1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C15、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D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阅读资料获取信息网络探索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1/25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练习:

1、什么是“两弹一星”?答: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答: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答: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5、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结合课本P88“练一练”,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A、原子弹爆炸成功;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7、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答:19649、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答:1970东方红1号510、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答:神州一号1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答:袁隆平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

12、(溧水县201*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A13、下列图片中,哪一幅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BCD答:A

14、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A1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1*年答: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左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1*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答:C

22/25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知识掌握863计划的涵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QQ和论坛提高个人素养,培养他们辩证处理问题并且有效地进行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史海荡舟》专题网及其“友情链接”的许多历史网站探索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其中的留言板、论坛或电子邮件等工具传递短篇文本、交流见解、切磋问题,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搜集资料能力训练处理信息过程方法主动探索实际应用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感态度继承传统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价值观立志成材想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练习:

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答:“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答: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3、根据课本P91“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答: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4、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答:信息化因特网5、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答:双刃剑6、(高淳县201*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

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答:D7、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答:D8、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答:B9、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答:A10、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答:D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运用资料能力训练理解分析过程方法调查研究创新求异基础知识爱国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教兴国意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社会调查基本功,形成创新求异思维趋势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自觉性,升华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调查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脉络的活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从小树立起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和家乡的远大理想23/25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1*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练习:

1、P81“自由阅读卡”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根据P96“动脑筋”,回答:

A、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答: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B、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答:右边的女同学。

C、为什么?答: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D、结合P95“导入框”、P98“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答: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3、诵读P95“文献资料邓小平题词”,谈论心得:A、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B、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C、P97“练一练”:应选C(基础教育)。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答:A、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B、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观看课本P97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B、科学研究硕果累累。6、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答:201*D7、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B8、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A9、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答:C1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答:C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就辉煌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夺冠人物)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历史资源,收集整理自己所喜爱的文学艺术作品、体育明星等相关资料,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文艺作品与社会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体育事业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体育事业摆脱“东亚病夫”地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新中国历程的缩影和代表,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值得大力颂扬和学习文艺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艺作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也掌握阅读资料能力训练获取信息过程方法讨论探索爱国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溯源固本立志奉献要为将来事业的成功而不懈努力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

2、文学成就: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艺术成就: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24/25

体育成就: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1*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练习: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答:A、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答: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4、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答: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5、根据P100“动脑筋”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答: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答: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6、朗读P100“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答: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

7、根据P101“动脑筋”:谁的做法正确?答: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文学,她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准备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堆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8、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答: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9、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答: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10、课本P103“练一练”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1*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201*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11、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答:201*2912、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

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

D、201*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答:A1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A、文艺事业B、体育事业C、科技事业D、教育事业答:A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1*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A、亚运会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D、奥林匹克运动会答:D15、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击D、自由体操答:C16、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A、德国足球世界杯B、北京奥运会C、都灵冬奥会D、多哈亚运会答:B

附: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25/2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8094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