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时间:2019-05-27 20:49:32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201*高考历史重要复习资料总结: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1927-1937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其一是国民党的内外统治确立(不考),对内镇压红军,对日不断妥协到被动抗日;其二是中共坚持革命,从开辟武装割据道路,长征走向成熟,再到抗日;其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不断加深,国共由对峙走向再度合作。

基本阶段特征:(其实本阶段特征就是上述知识结构的文字化。)

1列强侵华以日为主:(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有深刻国际国内原因-根本是因为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既定国策,其次大危机也加速了其通过战争转嫁危机的步伐,中国国内的混战给其侵华提供了机会,国际列强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难于干预。(2)过程:侵华过程不断加深:九一八事变后吞并了中国东北,扶植建立了伪满洲国;此后侵略热河察哈尔地区;制造华北事变,意欲吞并华北,企图灭亡全中国。(3)影响: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华北事变后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前的抗日处于分散自发阶段,大多失败。华北事变后逐渐走向联合,推动了历史由内战向外战转变。

2、反动统治国民党:(1)确立统治:政治形式统一;经济建设和官僚资本膨胀;外交改定新约,实质依然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2)对内镇压革命,不断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围剿;(3)对日侵略妥协退让,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造成大片国土沦亡;甚至破坏抗日运动,如福建十九路军和察哈尔民众抗日联军。(4)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在西安事变后被迫转向与中共合作抗日。

3、中共探索走向成熟:(1)开创工农割据革命道路:八七会议为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三大起义揭开了独立斗争转向农村开辟根据地的序幕;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工农割据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加以总结形成了在中共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的工农割据理论,是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红色根据地向全国发展;粉碎敌人围剿,建立苏维埃政权,制定土地革命路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2)被迫进行长征:由于国民党规模空前的“围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被迫进行传略转移。(3)遵义会议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事实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自己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共走向成熟标志,也使革命再次转危为安。(4)中共领导抗日:具体史实参考上面表格。4、近代化十分曲折:(1)经济发展:随着国民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官僚资本排挤,仍然困难重重;(2)政治上:中华大地出现了新型的红色政权-工农苏维埃政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壮大;(3)思想结合: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诞生的工农割据理论,既是革命理论,也是思想的重要结晶。

二、中共民主革命时期两次严重挫折,原因和对策。

(1)挫折:一是指大革命失败,中共遭国民党右派屠杀;二是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原因:前次:客观上帝国主义破坏和国民党右派叛变,主观上共产国际错误,中共陈独秀幼稚右倾;后次:客观上蒋介石反革命围剿空前强大,主观上共产国际和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

(3)对策:前次,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结束右倾,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转向农村,以毛泽东为首中共在实践中开辟了工农割据革命道路,革命转危为安;后次:中共在遵义会议中结束左倾,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顺利完成长征,革命再次转危为安。三、中共走向成熟的过程:

(1)开始--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首次将马列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是中共走向成熟的开始。

(2)发展--八七会议结束右倾错误,指明革命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实践中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是马列原理和中国革命结合典范,这是中共成熟的重要一步。

(3)标志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和组织问题,解决了党内的长期分歧,是成熟的标志。

(4)深化根据国内矛盾和形势变化,提出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说明中共驾驭复杂局面,维护民族大局。中共更加成熟。

四、九一八事后中国的抗日运动总体特点和结局:总体特点:(1)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战线:除中共外,东北义勇军,察哈尔同盟军和十九路军都处于自发抗日阶段,彼此孤立;(2)抗日和反蒋结合:由于蒋介石非但不支持抗日,反而破坏抗日,这些抗日运动大多抗日同时反蒋。结局:大多被日伪和国民党勾结扑灭。单元十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1937-1945年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基本阶段特征:1日本疯狂侵略:

(1)原因:日本是其军国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30年代的危机也为其侵华提供了客观环境。

(2)计划:初期以国民党为主要对手,以速决战为主要方法,从两个方向进攻企图灭亡中国,结果破产;相持阶段改变侵华方针,集中兵力进攻敌后根据地,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后期负隅顽抗。

(3)罪行: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殖民统治,包括扶植傀儡政权,经济搜刮掠夺,思想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等。2、国民党两面性:

(1)被动抗日:初期组织正面抗战粉碎日寇计划,相持阶段消极避战,导致正面战场迅速恶化,出现豫湘桂溃败。

(2)积极反共:制造反攻高潮,以皖南事变为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3)反动统治:政治独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结合,实行经济统制官僚资本膨胀。

3、中共坚持抗战:

(1)促成和维护统一战线:发表抗日通电--红军接受改编提出三大政策,击退反共高潮处理皖南事变,维护统一战线服从抗日大局,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团结各个阶层抗日。

(2)始终坚持抗战: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根据地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展开局部反攻对日寇最后一战。

(3)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巩固统一战线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团结各阶级阶层抗日大生产运动奠定抗日物质基础整风运动影响深远为争取抗日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点思想基础。4、近代化基本中断:

(1)经济上:随着日本侵华搜刮和国民党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趋于萎缩。(2)政治上:中国出现四个政权并存局面,国土沦陷。(3)思想上:

团结抗日共赴国难成为时代主流。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1)提出阶段:九一八后,中共就发表抗日宣言;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随后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建立四个阶级的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2)促成阶段:华北事变:中共领导促使中华民族新觉醒,为统一战线奠群众基础;西安事变发生,中共力主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形成阶段: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两党亲密合作,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抗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红军改编;1937年9月,公布国和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民族统一战线(1)目标前对内北洋军阀,后对外日本。

(2)力量前四个阶级联盟,后所有阶级阶层。更广。

(3)形式前党内合作,后党外合作;前有政治纲领,后无;前全方位政治军事思想合作,后仅军事合作。

(4)地位前中共从属,妥协;后独立平等斗争。(5)结局前中途破裂,后渡过危机完成任务。(6)国际前得到苏联支持,后得到更多支持。四、两大抗日战场的比较:

区别:(1)位置不同--敌前正面,敌后侧面;(2)方式不同--大规模正规阵地战,小规模非正规游击战;(3)路线力量不同--单纯依靠政府军队的片面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路线;(4)地位不同抗战初期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处于辅助地位;抗战中后期敌后战争日益成为抗日主战场。

联系: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日军主力,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根据地,而敌后的开辟减轻正面压力,加速相持阶段到来;相持阶段,正面趋于消极,敌后十分困难,中共坚持抗日担负抗日主任务;1944年后,敌后开展局部反攻。

五、思考,工农武装割据时的根据地和抗日时期的根据地在地理位置,主要任务,政治经济思想上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哪些?又有何根本相同?参考:

不同:地理位置: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分布在南方几省的交界处的山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大城市和交通线周围的广大农村。

主要任务:前者是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后者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政治经济思想:前者在政治是工农苏维埃政权,后者是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前者在经济上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则保留封建制度实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思想上前者左倾思想,后者则经过整风走向成熟。

不同的原因:主要矛盾的变化导致中共改变革命策略;中共逐渐走向成熟。

根本的相同之处:都是在中共领导下,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只是根据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而已。

扩展阅读:(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学生版)

班级姓名

高三历史综合复习学案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

知识回顾(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本学案涉及教材:必修一4-16;必修二3-10;必修三6-17;选修四5-4

一、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

⑴背景: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共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⑵经过:时间,地点,人物。⑶意义:

①打响了。

②标志着中共、创建和的开始。2.八七会议

①时间:年8月7日②地点:汉口

③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错误,确定了开展和的总方针,决定时发动武装起义。

④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共指明了。3.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①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②: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③: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④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放弃了“城市中心论”,由走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一条“”的革命道路。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三篇文章:

《》、《》、《》。在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的理论。其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1931年冬,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1/6201*-10-24海外历史高三历史综合复习学案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2/6201*-10-24海外历史高三历史综合复习学案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二、红军长征1.长征的原因:

①党中央王明错误的领导;②王明的左倾错误在得到贯彻;③、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指挥;④第次反“围剿”的失败2.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⑴内容:

①.,②.,③,④.。⑵意义

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在危急的情况下,,④.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⑤标志着。3.长征的胜利

⑴标志:,中央红军,。

1936.10,红二、四方面军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会师。⑵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中国革命②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诞生了长征精神,③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开始了向抗日战争转变,④红军从此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三、国民党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1.政治:①建立在全国的统治,名义上统一全国

②实行一党专制独裁。

2.经济:①开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开始出现,并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民资。

②力争“”,中国海关收入逐年增多,但海关总税务司和海关高级管理人员直到新

中国成立,大多都是外国人。

3.外交: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努力废除列强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3/6201*-10-24海外历史高三历史综合复习学案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4.军事:全力围剿红军

四、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1.背景:

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②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势力日益猖獗。③欧美列强无暇东顾。

④中国,国民政府在全力围剿红军,无暇北顾。2.1931,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

3.1932年,在转移世界视线,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遭中国十九路军抵抗。4.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5.1935,日本策动,妄图把华北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和其它的一些事件一起被称为,至此,中国和日本的上升为主要矛盾。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2、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

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

达标检测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4/6201*-10-24海外历史高三历史综合复习学案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

5、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人民战争路线

C。统一战线理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贵州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某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的第五次军事“围剿”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开辟井冈山道路

9.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10.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11.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下图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注:三铲除封建势力;四镇压反动势力;五消来反动武装;六实行土地改革;九巩固与建立苏维埃政权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2.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5/6201*-10-24海外历史高三历史综合复习学案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图()→图()。

13.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6/6201*-10-24海外历史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8110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