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工作总结
青水镇中心小学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工作总结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针对这一现象,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摸清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认清其危害。我校领导和教师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发现: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中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直观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学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甚至布置家庭作业。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很多学前教师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的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学前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
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而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教育,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意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
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1、学校加大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监管力度,学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学前班教学进行观摩或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校规定:学前教育统一使用国家规定的教材,不准教师私自订购其他教材或教辅资料,严禁布置书面作业。
学校还规定:学前教育的主课为:音乐、美术、体育,而其他课程则为副课,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以识字、拼音、算数教学为主的“小学化”教育形式。
3、学校挤出资金购置教具、玩具,维护电教设备,力求学前教育游戏化、直观化、形象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发展孩子的思维。
4、加大学前教育思想理念的宣传,让家长认清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转变思想,为去学前教育“小学化”形成合力。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目前还呈蔓延之势,为了孩子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高度关注。为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打一场“持久战”。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扩展阅读:学前教育去小学化
重庆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幼儿每天户外活动超2小时
中新网重庆3月23日电(郭虹杨皓)针对部分幼儿园开设“双语班”、“幼小衔接班”等“过度教育”的情况,重庆市教委专门召开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专项工作视频会议,并提出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必须在2小时以上。3月下旬,记者随该市教委来到重庆市开县2所试点幼儿园,调研学前教育工作。
开县是重庆市的教育大县,办学规模位居该市第二,各级各类学校797所,其中各类幼儿园446所,在园幼儿48936人。为保障适龄儿童顺利入园,该县已投入3000余万元,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改造幼儿园60余所。目前该县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6%,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6%。
一早,记者来到重庆市示范幼儿园之一的汉丰幼儿园,步入校门看到整片运动场都铺满塑胶草坪。汉丰幼儿园院长覃鸿彪介绍,考虑到小朋友们爱玩、爱动的性格,在园内铺设4500平方米的塑胶场地,户外活动场地的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了规定标准4平方米,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活动、游戏空间。此外,米老鼠、喜洋洋的等卡通世界里的人物也纷纷走到走廊和楼梯间的墙壁上,小朋友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挂在墙上,很开心。
覃鸿彪说,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大都是5、6岁,这也正是最活泼、不愿意受到约束的时期,为了适应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们提出将游戏植入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式,阿姨们将所教授的内容,编成各种小故事,并让小朋友们融入到故事中,在游戏中学习。关于小朋友每天的日程安排,覃鸿彪介绍,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其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半小时,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童年。
欣月幼儿园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先进集体。来到该幼儿园时,孩子们正在玩弄的玩具吸引记者的注意。该园园长王德琼告诉记者,这些玩具都是孩子们亲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朋友们在阿姨的指导下将一件件废旧物品变成玩具,这种创造的过程,不但会使他们从小就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还会更加激发他们对于身边新鲜事物的关注。
幼儿园楼梯旁的墙壁上,布满各式各样建筑的图片。幼儿园教师张蔓芹介绍,这都是开县的标志性建筑,开县是个移民大县,主城区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挂着开县古城和新城的一些照片,这样孩子们就能在每天的生活中,看到开县的变化,对自己的故乡多了一份了解。记者注意到,墙壁上不仅悬挂着开县的图片,随着楼层的增加,解放碑、大礼堂、大剧院、天安门、长城、鸟巢等重庆、北京的代表性建筑的图片纷纷出现在墙壁上,孩子们的目光时不时地会停留在上面。
为丰富孩子们的在园生活,欣月幼儿园还准备了一间图书馆。王德琼园长介绍,图书馆藏书近万册,《智慧树》、《幼儿画报》等孩子们喜欢的刊物,我们每期都订。此外,该图书馆每逢周末都会免费向幼儿园所在社区的居民免费开放。李芹是在重庆市开县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她的孩子就是欣月幼儿园众多小朋友中的一员。谈及对幼儿园的评价,李芹说,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很适合该年龄段孩子的需要,5、6岁的小孩,对社会接触的不多,对于各种新鲜事物都很好奇,爱动、贪玩更是这些孩子的天性,如果给他们太多学习压力,孩子们不但不适应,还容易引起反感情绪。作为家长也应该纠正观念,不要只重视孩子学到了什么,更应该关注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83582.html
- 上一篇:学校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白云小学学前教育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