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时间:2019-05-27 22:29:42 网站:公文素材库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小康社会建

#县成立以来,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交通环境不断改善,机动车辆迅速增加,从1985年的100多辆增加到了现在的4000多辆。伴随着#县的发展历程,作为政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最大的稳定,防事故就是最好的发展,少死伤就是最实的为民服务”的管理新理念,服从和服务于#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当好参谋,搞好服务,树好形象,唱好主角,创造出一流业绩。

一、发挥职能,强化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20年来,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以“保畅通、保安全、防事故、少死伤”为目标,从单一的强制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能力。

一是发挥职能,加强驾驶员管理。认真组织好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切实抓好违章驾驶员的“回炉”,进行交通法规的再学习,职业道德的再教育,操作技能的再培训,心理能力的再养成,提高他们的文明交通安全意识。

二是主动服务,加强车辆管理。结合我县山多地广、交通不便的实际,将机动车辆、摩托车的挂牌、保险、年检、过户及“黑车”、报废车的管理延伸到乡村,到乡村为群众办理车辆落户、检审手续,大大节约了农民群众往返县城的时间和食宿费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加强路行管理。改变以往突击式、间歇性的管理为24小时不间断地管理,在各主要路段路口进行巡查,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遏制交通事故,保护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加大路面巡逻力度,勤上路,勤检查,勤询问,边治理边发现问题边建章立制,建立了一套路面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重点,完善客运交通安全联系户制度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车、路”状况总在不断地变化。为突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有效缓解“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我们牢牢抓住客运安全这条主线,推出了客运车辆管理的三项措施,取得了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客运车特大交通事故和客运驾驶员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的管理成绩。

一是扩大联系范围,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二是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以交警管理为主,交通、公路、公安等部门配合,对驾驶员驾驶技术、心理素质、安全意识、车辆状况进行跟踪联系管理。

三是建立客运车辆专项管理档案。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设立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档案和客运车驾驶员违法档案,并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队伍的交通法规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交通氛围。联合运输公司建立违法行为惩罚机制,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和自觉性,狠抓源头管理,及时消除交通事故隐患。

三、牢记责任意识,树立良好形象执法环境不宽松,管不严、管不到位的问题是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切实加强民警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教育。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珍惜重视人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公安交警的神圣职责,把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并通过测评制度,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三是强化执法手段。对交通安全管足管严管好,加大对违章肇事、破坏交通秩序行为的处罚力度,彻底改变那种由于“权力干涉”、“亲情友情”、“利益驱动”、“随意执法”等原因造成的执法权威下降的后果,确保令行禁止,达到保平安的目的。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交通安全有赖于全民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这是治本之策。20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道路安全工作“报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与时俱进,开创未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以“人民群众生活过得更加殷实”为目标,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迅猛发展为三大主要标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更高水平的社会。这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挑战,也带来历史性机遇。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和生存权利,富足的小康生活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如果没有出行安全,实行小康就毫无意义。对此,我们交警部门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新世纪头20年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积极立言立论,建言献策,当好政府参谋,力争实现办公无纸化、车辆管理计算机终端化、驾驶员管理信息化、人员培训电脑仿真化,努力为全县营造一个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塑造一个人人遵守交通的良好交通氛围,为#县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扩展阅读:交警大队队伍建设组稿

世纪展望山西交通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

方山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一、大队概括

方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位于方山县城方正街413号,原名“方山县公安警察队”,成立于1987年10月,由原方山县交通监理所成建制移交公安机关而组建成立,隶属于方山县公安局领导,并在交通管理业务上接受吕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具体领导。具体职能包括以下几点:

1、在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和上级公安交管部门的领导下,管理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并检查、监督落实情况。2、做好全县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创造城市畅通工程,打造平安畅通市工程,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3、做好道路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4、负责全县摩托车、农用车办牌、上户和检验,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审验工作。

5、负责全县道路交通安全警卫和交通管制,打击车匪路霸等刑事犯罪。

6、大力宣传,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县市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7、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深化“三基”工程,落实“五项要求”,不断提高干警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技术装备。

方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现有正式民警40人,协勤人员55人,授衔民警34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科员29人。交警大队设有办公室、法制股、车管所、秩序股、宣教股、直属中队、事故(一、二)中队、马坊中队、峪口中队、大武中队、城区中队共12个基层单位。

全县有注册驾驶员11810人,其中准驾A、B、C型10410人,其它型1400人;有在册机动车9540辆,其中大、中、小型机动车2540辆,农用车2500辆,摩托车4500辆。全线有交通线路9条,全长358公里,其中国道78公里,省道50公里,县乡道路63公里,村通公路167公里。

大队共有党员31人,现任党支部书记范建国,党支部委员闫旭光。大队内设机构网络:交警大队有一室、四股、七中队,即:办公室,车管所,秩序股,宣教股,法制股;直属中队,城区中队,马坊中队,峪口中队,大武中队,事故(一、二)中队。

方山县交警大队现拥有警用车16辆,微机31台,VCD、电视机14台,拥有办公面积1500,固定资产350万元。先后有雒有平、孙全富、曹科、秦峰、岳全清、陈庆元被评为全省优秀交通警察。办公室、秩序股工作多次名列全区前茅,大队整体工作以迈入全区先进行列。

办公室有在册人员7人,办公室主任闫晓峰,办公室协助大队领导安排、协助、监督、总结、考核全大队工作,全面掌握各方面动态,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负责大队公文处理,车辆管理,后勤保障和机关管理等,办公室工作连年排名为前列。

秩序股在册人员3人,股长刘程鹏,秩序股主要负责全县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及违章处理,适时组织交通秩序整治,查交通违法行为,安排协调各中队勤务工作,完成交通安全保卫任务,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考核,秩序工作与公路巡警工作合二为一,秩序工作连年排名前列。

车管所对外为车辆工作站,有在册人员三人,股长刘桂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71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72号《机动车登记规定》,对全县摩托车、低速车、驾驶人进行管理。核发全县摩托车、农用车牌、证,办理机动车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补牌、补证、年度检验等业务;核发摩托车、低速车驾驶证,对驾驶人进行考试;办理换证、补证和注销、审验等业务;对全县摩托车、低速车及驾驶人技术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做好全县摩托车、低速车及驾驶人的统计上报工作。完成大队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任务。

事故(一、二)中队有在册人员4人,事故一中队中队长薛强,事故二中队中队长侯志清,负责辖区内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拍摄事故现场照片、录像、制作事故现场图、及时询(讯)问有关人员、调查了解真实案情、整理事故材料、保管事故档案。按照《事故处理办法》及其《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准确认定事故责任;依法对交通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对重特大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者依法移送起诉;按照事故责任对各类事故进行损害赔偿调解;做好事故统计,案卷装订、归档工作;经常分析辖区内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制订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

宣教股有在册人员1人,股长闫晓峰,认真贯彻执行交通安全法规及上级有关交通安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结合交通管理工作,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充分利用社会各种传播媒介,不断拓宽交通安全宣传渠道,办好交通安全宣传栏目;加大公路宣传标牌管理力度,确保交通干线标规范醒目,宣传门楼、厨窗、壁画、宣传栏内容新颖、齐全;督促指导各级宣传民警的日常工作,确保各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法制股有在册人员1人,股长薛艳明,主要负责大队法律文书的管理与发放、交通违法案件的审核、执法监督检查以及承办行政复议案件等工作。

直属中队有在册人员2人,中队长张志刚。协助分管秩序领导管理好城区路面秩序;监督检查岗勤和路查民警的执勤和工作情况;利用车辆测速仪、酒精测试仪等科技手段加强下去道路交通管理和完成其他特殊勤务。

大武中队有在册人员4人,中队长刘平平。大武中队设省道苛大线郭家沟,负责对中队人员的管理,坚持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民警素质,主要负责大武镇辖区路查路检工作,预防辖区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配合事故中队维护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工作;做好岗勤,执勤路段的各项勤务工作,确保所管辖区路段路畅平安;做好所管辖区路段的交通流量观测,给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马坊中队有在册人员3人,中队长李文海。马坊中队设在209国道旁马坊镇,负责对中队人员的管理,坚持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民警素质,主要负责麻地会、积翠两个乡镇辖区路查路检工作,预防辖区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配合事故中队维护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工作;做好岗勤,执勤路段的各项勤务工作,确保所管辖区路段路畅平安;做好所管辖区路段的交通流量观测,给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城区中队有在册人员2人,中队长范海平。城区中队设在209国道建军庄旁,负责对中队人员的管理,坚持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民警素质,主要负责圪洞镇辖区路查路检工作,预防辖区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配合事故中队维护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工作;做好岗勤,执勤路段的各项勤务工作,确保所管辖区路段路畅平安;做好所管辖区路段的交通流量观测,给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峪口中队有在册人员3人,中队长秦峰。峪口中队设在209国道峪口镇旁,负责对中队人员的管理,坚持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民警素质,主要负责峪口、北武当两个乡镇辖区路查路检工作,预防辖区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配合事故中队维护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工作;做好岗勤,执勤路段的各项勤务工作,确保所管辖区路段路畅平安;做好所管辖区路段的交通流量观测,给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二、交通安全管理与执法形象

方山县交警大队长年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队伍建设贯穿于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始终。致力于树立交警良好的执法形象,扎实推进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教育,帮助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撰写心得等多种方式,使每位民警充分认识到规范执勤执法行为的重要意义,思想上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开展执勤执法工作,真正把交通管理同保护人民利益统一起来。

(二)强化岗位练兵。组织民警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让每位民警对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学深、学透,全面提高全体民警规范执勤执法的业务水平,同时,大队还经常性采取业务考核和技能比武的方式,检验学习活动的效果,使民警均能达到“三懂五会”的标准,切实提高民警队伍的自身素质。

(三)强化警示教育。以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为反面教材,大力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民警深刻认识到违法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对照,认真查找自己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执法随意性、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四)强化内外监督。大队领导班子按照责任分工,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暗访督察等方式加强对民警日常执勤执法活动的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通过公开承诺、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对于社会各界的举报和投诉,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发现的执法不规范民警或存在执法过错的民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落实奖惩措施。

(五)树立良好形象。大队要求民警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平凡凡的工作做起,从公正文明执法出发,严格规范执勤,规范办案程序,强化路面管理,降低交通事故发案率,努力实现事故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既定目标,争做人民满意交警。":[{"c":{"ix":0,"iy":0,"iw":640,"ih":480},"p":{"h":480,"opacity":1,"rotate":0,"w":671.625,"x":110.25,"x0":110.25,"x1":110.25,"x2":781.875,"x3":781.875,"y":132.75,"y0":636.75,"y1":132.75,"y2":132.75,"y3":636.75,"z":0},"ps":null,"s":{"pic_file":"/home/iknow/conv//data//bdef//81924469//81924469_13_0.jpg"},"t":"pic"},{"c":{"ix":0,"iy":485,"iw":640,"ih":480},"p":{"h":480,"opacity":1,"rotate":0,"w":671.625,"x":110.25,"x0":110.25,"x1":110.25,"x2":781.875,"x3":781.875,"y":648,"y0":1152,"y1":648,"y2":648,"y3":1152,"z":1},"ps":null,"s":{"pic_file":"/home/iknow/conv//data//bdef//81924469//81924469_13_1.jpg"},"t":"pic"}],"page":{"ph":1263.375,"pw":893.25,"iw":640,"ih":965,"v":6,"t":"1","pptlike":false,"cx":110.25,"cy":132.75,"cw":671.625,"ch":1019.25}})

三、管理与设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管理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深化“三基建设”,落实“五项要求”,立足交通管理实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创新管理模式,提出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方法,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服务提供保障。(一)、思路创新1、加强交流,统一思想

在当前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各大队针队自己的实际管理模式、勤务模式等都各抒己见,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措施。这固然很好。但各大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民警之间的交流极少,这就带来了许多的弊端。这就需要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进行积极的协调,对各大队的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全支队范围进行推广实施,加强大队与大队之间的交流,加强民警与民警之间的工作交流,从而推动支队的整体工作向前发展。2、放弃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中的“人海战术”,向科技要警力、向管理要警力。

现在,在各级道路交通管理者的思想上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在管理过程中“人海战术”。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要求“时时见警察、处处见警察”,将警力全部放在街面上的做法,在短期内看起来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当前警力严重不足,道路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形式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这种“困局”就要在思想上大胆的解放,摒弃道路交通管理中的以“人”为大观念,改变勤务模式,加大路段监控,加大科技强警。

(二)管理模式创新

1.调整勤务模式。引入绩效管理机制,调整勤务模式,提高一线执勤民警“管事率”和“责任心”;采取“定人、定责、定路段、定指标”的“四定”工作措施,逐步建立完善从上到下的勤务研判机制,把分析研判影响路面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作为每个交警的硬性任务指标。将大量的警力用在道路巡逻当中,将管理范围和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根据春运、夏季等不同时期客车运行的规律,及时调整巡逻机制,警力跟着流量走,对路面监管做到不失控,以严管保安全。做到高峰站岗、平峰巡线,及时发现和纠处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安全畅通。

2.设立社区、农村警务室。在各个社区、农村设立警务室,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加强民警与群众的联系。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在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在公安机关内挖潜增效,明确农村派出所、警务室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要求和工作任务,以及和公安交警部门联勤联动的办法,充分整合全市农村派出所交管中队、农村派出所警务室,或者成立乡镇交警中队,为偏远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增添力量。

3.科技强警。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科学强警、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积极向各级政府汇报,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议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相关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品位。牢固树立“智能化”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理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智能交通设施的投入,整和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天网”工程,建立完善交通信号诱导系统、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在市区一条路段首先实现道路监控的“无缝隙”覆盖。一线执勤民警应配备警务通、执法视频记录仪、酒精测试仪等装备,提高执法办案的质量,提升队伍战斗力。实施对城区交通不间断的管理,路面货运车辆管理则以检查证照、反光标贴、牌照污损、防护装置危害安全的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路面小车管理主要以整治涉牌涉证、严控车速为重点,打造良好路面行车秩序。

4.加强信息平台的应用。发挥“交警队信息平台”的作用,实现信息户籍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对辖区驾驶人及家属、客运企业负责人及驾驶人等重点人群,通过上门聊天、电话短信等形式,劝导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及时了解群众期待和需求,积极开展管理、宣传、提醒和服务工作。5.实行“一警多能”。一线执勤民警不仅仅要承担起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能,还要能对辖区发生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可以下社区、农村办理车管业务,可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解决群众的求助,快速的应对道路上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实现真正的一警多能。(三)服务创新

在落实“压事故、创平安、抓服务、促和谐”的管理目标和“增强群众认同感,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总体工作思路基础上,创新服务措施,落实服务制度。

1.加强服务“软、硬件”建设。改善窗口部门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首先对车管大厅和违法处理大厅进行改造。拆除了过去那种“银行式”的屏挡玻璃,使警民交流更直接、更亲切。在车管大厅、违法处理大厅和事故处理办公室增加VCD宣传放像设施、座椅、饮水机、一次性水杯、填写表格专用桌椅、胶水、墨水、钢笔、办事专用座位,增设“导办台”和“服务导办员”解答群众的疑问,引导群众顺利办理。同时,改变了过去在墙上挂着意见簿、无人填写的状况,必须向全体办事群众事前发放一张“意见卡”,让群众填写整个办事过程中不顺利的环节,征求改进意见。在机关办公区域摆放办事指引牌,在卫生间摆放洗手液,安装风干机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违法自动缴款机以方便群众使用。

2.实行服务下乡。积极利用农村、社区“警务室”,提升站点建设质量,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利用农村、社区警务室,将车管业务、法律法规咨询、交通安全宣传向农村和社区延伸,通过服务的延伸拉近民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3.创立“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校、单位”。以“五进”为载体加强与文明办、政府基层部门、学校、运输企业沟通协作,积极推动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进社会监督制约,倡导文明交通,摒弃交通陋习,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法制、和谐、平安”的交通意识。不断拓展宣传的形式、途径和内容,充分发挥宣传品在宣传上的作用。巩固和完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创立“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校、单位”,由点带面,起到宣传辐射的作用。多措并举,形成立体的宣传格局

针对不同的交通参与者具体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对于客运、货运和出租车等专业运输车驾驶员,采取播放交通事故现场录像,召开例会、通报近期国内特大事故经过并分析成因,举办冬季、雨季安全行车知识座谈会等形式,达到“天天牢记安全、月月警钟长鸣”的效果。对于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统一参加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发展“校园小交警”,同时增强学校安全知识和交通法制意识的同时积极倡导“小手拉大手”活动。对于社区居民和村民,多采用摆放交通安全知识图解、事故现场图片展板、举办交通安全演讲、交通安全知识黑板报比赛、播放电视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及时传送报道辖区的先进经验、工作亮点、典型事例及案例等新闻素材,建立交通陋习、危险驾驶行为媒体“曝光台”,形成文明交通宣传的立体化与网格化。

四、发展展望

根据市支队近几年对各县公安交管部门工作的考核,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整体在全市处于中下游水平。为贯彻落实孟建柱部长“一个目标五项要求”,努力争取一些工作使我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巩固、提高、创新”的原则,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促发展、创前列”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三基”建设,锐意创新管理模式、执法手段和服务方式,积极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新机制,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安交警队伍,努力为我县安全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按照“一年上台阶、两年争上游、三年创前列”的交管工作总体发展思路,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使我县道路交通事故实现科学预防、有效管控,道路交通畅通有序,交警队伍规范执法能力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力争交通管理整体工作在全市当排头兵,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健全完善,长期制约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特别是交通管理工作必需的警力、装备、经费等得到有效解决。

2、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万车死亡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道路交通更加有序、畅通,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交通拥堵有效缓解,全县交通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加强。

4、道路交通管理理念全面创新,交通安全服务站基本覆盖全县乡镇,便民利民措施更加深入,事故处理更加人性化。

5、科技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交管数据实现大整合、大集中、高共享,交通管理三级指挥体系健全完善,市际、县际卡口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基层一线执法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管理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6、“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县基本形成,交通陋习有效消除,全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

7、交警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水平全面提升,责权一致、事权统一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执法标准体系健全完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交警队伍执法新形象得到群众充分认可。

五、工作目标

(一)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

1、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市公安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协调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强化县、乡、村三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机构的体制机制,构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农村(社区)网络、单位(机关、团体、企事业)网络、专门的行业网络,建立事故预防专门工作机制(设立交通安全委员会的专门办事机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机制、工作考核机制、事故预防奖惩机制。

2、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保障性文件,创优外部环境,整合内部资源,理顺内外关系,切实提升大队交警装备和基础建设保障水平,力争走在全市各县(市、区)前列。积极争取编制,壮大交警队伍力量;在非执法岗位推行文职雇员制度;进一步整顿规范交通协管员队伍,严防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二)全面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工作。严把驾驶员考试关和机动车注册登记、查验关,对车管所实行“三率”(驾驶人培训考试合格率、驾驶人一年内的严重交通违法发生率和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考核。

2、强化道路交通事故基础防范工作。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评估机制和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整治,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

3、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工作,围绕“五个重点”(重点驾驶人、重点车辆、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法行为),大力加强路面管控,及时有效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全面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交通违法定期通报及处理反馈制度,有效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落实重特大事故评析制度,依法从严追究肇事者及营运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三)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落实便民利民措施1、创新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县、乡、村三级交通安全管理“十二五”规划,结合开展“平安畅通县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工作,有效缓解国道、省道主干线公路交通拥堵,建立完善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交通违法告知及道路通行情况社会发布制度,全面实行交通违法异地处理和异地缴纳罚款。完善交通执法联勤制度,全面推行跨区域、有关部门联合执法。

2、创新交通事故人性化处理模式。争创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示范单位创建和交通事故岗位等级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机制,推行轻微事故互碰自赔机制。大队建立人民调解室、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机构,并有效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长效机制,侦破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3、创新车辆驾驶人管理便民服务模式。到201*年底,力争大队车管所能办理小型免检车辆注册登记业务,大武交警中队能受理摩托车及其驾驶证业务;建立乡镇交通安全服务站,业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网上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网上预约驾驶人考试等业务。在互联网上创建“方山县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网”和“手机网”,全面推进“上网工程”;推进交管业务向农村延伸和集中警力下乡办理摩托车入户检验考证等一系列便民措施,争取实现“农事村办”。

(四)创新警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公安交管信息化建设1、依托中国移动方山分公司实现交通管理数据省级大集中、大整合,信息高共享。

2、全面强化交警队信息平台综合应用,将基层基础信息全面纳入信息平台系统,逐步建立、深化应用为标准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力争到201*年底,全县县乡村三级交通指挥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市际、县际卡口系统全面接入使用,应急指挥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解决信息及时、指挥通畅问题,努力实现公安交管指挥调度现代化。

4、深化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单警执法科技化,单警装备配备达到全市先进县(市、区)份装备水平。依托现代化手段构建智能交通管理模式,力争201*年建成全县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和县城街道指挥控制系统,一线民警现代化执法装备使用率超过50%。

(五)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构建社会化宣传大格局1、建立公众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格局。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定期研判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分析查找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吸取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会同文明办、共青团等部门将交通安全宣传走向常态化。

2、认真组织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在全县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坚决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努力增强我县公民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形成“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

3、深化“五进”宣传活动。要广泛深入开展“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丰富“新五进”(进报纸、进电视、进广播、进网络、进手机)的内容,积极探索建立交通安全宣传进运输企业制度。

(六)创新交警队伍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队伍管理水平1、全面推行责权一致、事权统一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与“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促发展、创前列”总体目标相匹配的管人与管事相统一、责任与权力相一致的交警队伍管理机制,强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

2、大力推进执法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制定各岗位规范执法标准,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监督、评价、奖惩机制;争取建立民警电子执法档案、现场取证系统、队伍管理动态预警系统,实行执法动态考核评价,实现我队交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

3、深化廉政责任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有效推行预防机制,加强对重点岗位的重点监管,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大力开展“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强化“以人为本”执法理念,提高“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水平。

六、理论探讨

公安机关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执法理念,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全团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群众的平安出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一)道路安全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安机关的职责之一就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通行效益,为人民群众出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所谓和谐道路交通环境是指道路交通与全社会的其他部门或者行业处于一种相对配合得恰当和匀称的搭配关系,是人、车、路处于一种比较理想与合理的状态。和谐社会是和谐道路交通的前提与条件,和谐道路交通又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项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其中的“行”,又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行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特大或恶性交通事故控制不了,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人民群众对“出行”这个最基本的行为都没有安全感,那就根本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另外,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对一个家庭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不仅仅导致了一个生命的灭失,同时也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全部生活,直接改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状态,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和引发的社会问题,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大局稳定。因此,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要求。(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搞好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改善了,交通事故减少了,投资环境就能得到大大改善,从而有效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构建人、车、路的和谐相处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直接影响着我县实施“四四战略”,实现三个目标,打造五大基地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须顺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和谐和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就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而言,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理念调整、理论重建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道路交通管理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运用上不断地开拓新的空间、探索新的服务途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构建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实施“畅通工程”,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加强科技化交通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让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跟上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责和任务(一)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是公安机关的天职,也是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省道、景区道路管理上,转移到农村道路管理上,切实加强重点单位、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的管理,整改危险桥梁和路段,完善交通标志标识,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交通事故,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在道路通行中,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也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和谐。

(二)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有序。道路交通畅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县在交通组织上还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人乱行、车乱停的现象没有彻底解决,除机动车违法行为外,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仍十分突出,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秩序整治及停车场点整治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行为,增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人们文明行车、文明行路,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交通环境。公安部提出创建“平安畅通县区”,这既是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创建平安大道的延伸,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下全力抓实抓好。

(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社会的和谐首先体现在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我们时时刻刻要与群众打交道,譬如办理驾驶证申领、车辆上牌检验、组织驾驶员培训考试、处理交通事故、查纠交通违法行为、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等。如何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规范车辆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的流程,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妥善处理群众与群众、群众与民警之间的矛盾,是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打击街头路面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街头路面违法犯罪活动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在科学安排公路勤务、减少防范空档,研究、预防和打击“两抢一盗”及车匪路霸,提高盘查识别犯罪能力上下功夫,以引起到震慑犯罪作用,使犯罪分子不敢为、不作为,切实为现实斗争服务,犯罪分子一旦在街头路面作案,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打击得准,进一步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

(五)建立新型的警民公共关系。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但在现实执法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群众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仍较为薄弱,对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仍然不足,一些群众甚至认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罚款。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警民公共关系,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真正发挥作用,根本还在于必须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工作,真正架起警民互通的桥梁,使群众真正了解、理解、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三、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防管结合,多措并举,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一是针对源头抓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交通安全源头管理职责,严格执法、严格审批、严格监督。一方面严格机动车检验,重点检查车辆的安全性能,严防病车和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另一方面加强驾驶员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对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审验等环节,确保驾驶员的素质。二是针对突出问题抓整治。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交通安全形势,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充分发挥路面管理和执法主力军作用,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强化路面监控,加大对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强行超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以及农用车非法载客、报废车上路营运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管重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三是针对隐患问题协助抓整改。积极建议政府将重大交通事故隐患的监控和整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由政府出面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事故黑点、危险路段,认真排查交通安全隐患,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要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确保整改质量和进度。(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树立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已经成为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规范执勤执法,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找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扎实开展和各争先创优活动,大力倡导便民利民为民,在交通管理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勤执法,共同为经济建设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天天要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公安工作之一,是公安机关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作为旅游县城,交通参与者面广、量大,道路交通保卫任务多,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情绪和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所以,作为旅游景区的公安民警,一定要理解“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深刻含义,在切实保障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必须把服务于人民群众作为第一要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特别在执勤执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的关系,工作中注意研究方式和方法,有效化解执法过程中的矛盾点,做到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运用得灵活自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扎扎实实做好便民、利民工作,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如:车管工作要在简化程序、减少环节、热情服务上下功夫;事故处理要在公正执法,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功夫;路面执法要在依法纠违、文明执勤、规范执法上下功夫。要将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从一点一滴中体现服务群众,一举一动都服务经济建设,真正用我们的具体行动为构建“和谐方山”,建设“平安方山”做一些实在的工作。

(四)立足创新,科技强警,实现警务机制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建设“平安方山”,构建和谐社会,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只有大力提倡和实施科技建警、科技强警战略,将科技强警战略放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把科技作为当前和未来警力的新增长点,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地推进公安交通科技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警务机制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在现有条件下,仅靠我们公安机关本身很难实现长远目标,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积极不断地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使科技出效益、科技强警力成为党委、政府的共识,逐渐形成公安交通科技建设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9220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