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规划建设局驻村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7 22:49: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规划建设局驻村工作总结

201*年扶贫“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201*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会同市盐务局扎实开展驻连平县田源镇肖屋村的驻村工作。筹集资金近60万元,帮助肖屋村修道路、旧房改造、建设油茶基地、入股高新区开发,发展村级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现将我局201*年扶贫“双到”工作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存在问题,今后努力方向汇报如下:

一、肖屋村基本情况

肖屋村共有142户村民,总人口706人,其中贫困户85户,人数440人(含38户低保户,实际贫困户47户),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主要靠水电站水利资源费和速生林补助资金提成,村级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村道没有硬底化,没有路灯,没有村民活动广场,饮水困难,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村庄。201*年,我局共筹集资金近10万元帮助该村群众解决饮水难问题,安装了路灯。

二、201*年扶贫“双到”工作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一)切实加强驻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和市盐务局高度重视驻连平县田源镇肖屋村的扶贫“双到”工作,召开局党组会议对帮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过问了解驻村工作情况,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驻村进

行调研,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组织研究驻村建设项目和帮扶资金的落实问题。负责驻村的干部长期蹲在驻村,帮助驻村发展经济,加强党组织建设,帮助驻村点选好干部、建好班子,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继续弘扬“增坝精神”。

(二)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村两委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直接关系村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此,我局领导和帮扶干部经常与该村两委班子开展座谈,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研究工作部署、制订工作计划,交流工作经验,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村干部的能动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战斗力,为肖屋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积极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为使肖屋村的发展有章可循,合理利用土地,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宜居水平,我局充分发挥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能作用,投入编制经费7万元,委托规划编制单位认真开展肖屋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单位多次深入该村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完善村庄绿化、排水排污、小广场、垃圾收集屋等基础设施的规划,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编制成果。

(四)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做好“双到”帮扶工作,加快驻村的脱贫致富步伐,发展村级经济是关键。我局会同市盐务局与肖屋村两委班子研

究,决定大力加强村级经济项目的建设,一是筹集资金10万元,帮助该村入股市高新区分红,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种植,计划筹集资金5万多元,帮助肖屋村建设了茶种植基地400亩。三是大力帮助村民发展单竹、三华李、玉米等种养业,增加村民收入。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局会同市盐务局通过向上级争取一点、外出乡贤捐一点、自己筹措一点等办法,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开展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筹集资金15万元,开展2.5公里村道的硬底化建设,目前正在紧张地施工,预计年底可完成。二是拟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10户贫困户开展旧房改造,每户补助1万元,10户贫困户积极性很高,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三是是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垃圾收集池,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整治脏乱差现象,逐步实现生活区和养殖区分离,对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和重要路口进行简单绿化,增设照明设施,设置排水沟渠。

(六)扎实做好一对一“双到”扶贫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今年,我局和市盐务局组织副科以上干部分三批前往肖屋村开展一对一“双到”扶贫活动,共结队帮扶对象68户,深入到该村与村委会干部座谈,了解村集体经济情况,讨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措施。每位干部分别与一户贫困农户一对一进行帮扶,大家深入到农户家中详细询问人口状况、

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探讨如何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办法,并每户送上500元的帮扶资金,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同时,发挥共青团和社会力量,积极帮助解决肖屋村贫困学子上学困难,联系市台和电子集团为贫困大学子提供助学资金3.5万元,联系省青年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为13名学生每人提供三年助学金1000元。组织我局共青团前往该村开展了赠送书包、学习用品活动。

三、扶贫“双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到“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工程,我局和市盐务局的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村民思想观念落后,一些村民对扶贫“双到”工作持消极的态度,也有一些村民满足于现状,没有很强的致富意识。二是从几年的帮扶工作实践来看,单给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要改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落后面貌,必须突出智力扶贫,让村民掌握更多的技术,提高致富能力。三是村两委班子有待加强,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带动力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肖屋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不高的状况,经我局党组研究,下步拟采取以下措施帮助该村及村民脱贫致富。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

挥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二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拟筹集资金帮助该村将村内的一块晒谷坪改造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广场。四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对贫困户进行培训,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帮扶项目,增强“造血”能力。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扩展阅读:转发市建设局关于建德市特色精品村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转发市建设局关于建德市特色精品村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建德市特色精品村村庄规划设计导则市建设局(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总则1.1导则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特色精品村村庄规划设计。其它具有一定特色的村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导则实行。1.2特色精品村的概念

特色精品村是指那些资源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越、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良好的村庄,通过环境再整治、基础设施再完善、特色产业再提升、旅游服务再拓展和生态保护再加强等举措,进一步彰显村庄风貌特色和地域文化,能建成我市城乡统筹特色发展的新亮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和展示区县协作成果的窗口的村庄。1.3规划依据1.3.1市域总体规划;1.3.2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3.3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3.4市域村庄布局规划;1.3.5镇、乡总体规划;

1.3.6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4规划原则

1.4.1突出村庄风貌特色原则。保护村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传承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注重体现浙西民居的村庄特色,倡导体现徽派村居元素,坚持“一村一品”的规划导向。注重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引导村庄适宜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创造出具有建德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的村庄风貌,打造精品村。1.4.2城乡统筹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4.3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等,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合实际部署好村庄的各项建设,使村庄可持续发展。

1.4.4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村庄应切实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合理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1.4.5民主化、公开化原则。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村民意愿,实行公示制度。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促进村庄文明建设。1.5特色精品村村庄类型与规划要求

特色精品村按风貌特色可分为旅游型村庄和保护型村庄。

1.5.2.1旅游型村庄。强化旅游规划内容,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点和发展前景,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住宅的开发利用合理安排旅游服务功能,注重村庄建筑的统一规划设计,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风貌。注重旅游资源和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保护村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旅游对村民生活的不合理干扰。

1.5.2.2保护型村庄。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村庄,应按照有关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现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和特色村落,要严格保护,并整治影响和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构筑物,妥善处理好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1.6村庄规划期限

特色精品村村庄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第二章村域规划

村域规划以行政村为单位,分析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色,明确特色精品村村庄风貌类型,用简练、准确的文字进行定性描述,必要时应作详细说明;对自然村(居民点)布点及规模、产业及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耕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提出规划要求;对如何建设完善村庄特色提出建议;对村域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指导。2.1自然村布点及规模

依据村庄布局规划,明确村域内各自然村(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用地和其它建设用地范围,明确不保留自然村的迁移方向。2.2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要以特色精品村村庄风貌建设为前提进行合理布局。2.2.1布局原则

2.2.1.1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村民生产需求,合理安排村域各类产业用地(含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相关生产设施用地)。

2.2.1.2村庄手工业、加工业、畜禽养殖业等产业宜集中布置,以利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便于治理污染和卫生防疫。2.2.2种植业布局

2.2.2.1明确村域耕地、林地以及设施农业用地的面积、范围。

2.2.2.2按照方便使用、环保卫生和安全生产的要求,配置晒场、打谷场、堆场等作业场地。2.2.3养殖业布局

2.2.3.1结合水系保护要求,合理选择用于养殖的水体,合理确定养殖的水面规模。

2.2.3.2鼓励集中饲养家禽家畜,做到人畜分离;集中型饲养场地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村庄(居民点)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以及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段,并应与村庄(居民点)保持防护距离。

2.2.3.3分散家庭饲养场所应结合生产辅房布置,并与住宅生活居住部分适当隔离,满足卫生防疫要求。2.3配套设施布局

配套设施要围绕特色精品村村庄风貌特色进行规划建设。2.3.1公共设施

2.3.1.1公共设施分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经营性公共设施两类。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指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

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指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娱乐场所、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公共设施。

2.3.1.2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应在村域范围内统筹布点,宜设置于规模较大或基础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自然村(居民点),方便村民使用。2.3.2基础设施

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原则要求,深化村域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信、广电、燃气、环境卫生等规划内容。

2.4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护

明确基本农田和其它农田保护范围。

第三章村庄建设规划3.1村庄布局3.1.1布局原则

3.1.1.1集中布局,避免过度分散,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3.1.1.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突出村庄风貌特色。3.1.1.3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有利农业生产,方便村民生活,体现村庄特色。3.1.2布局规划要点

3.1.2.1空间形态。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引导村庄形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自由空间形态。

3.1.2.2公共空间布局。结合市场需求,引导沿村内道路布置连续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形成一处或多处公共空间,提升村庄活力。

3.1.2.3建筑群体组织。结合地形地貌、道路网络、村组单元和整治内容,可将村庄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建筑组群,形成有序的空间脉络。

3.1.2.4村口。应在主要出行方向选择合适位置形成村口,村口节点设计应突出村庄的特色风貌。设计应从功能和景观两方面考虑,既要为车行提供安全的视距,又要为行人提供舒适的环境。历史保护型村庄可从展现历史环境和氛围出发,把历史环境通过雕塑、文字、影像等多种方式精炼表达。村口节点设计还应考虑夜晚的可识别性,采用科学的照明方式,对环境进行渲染和照明,以体现地方特色和恰当的标志性。3.1.2.5广场节点。有条件的村庄可结合村口、停车场、公交停靠站点或体育设施设置广场。广场设计应注重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统一,合理确定广场的空间尺度比例,传承地域文化,尊重自然环境,与村民生活有机结合。广场铺设设计的色彩、图案应与广场上的建筑,尤其是主要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协调,起到引导、衬托作用。绿化种植应与建筑组成优美景观,合理种植草地、花卉、灌木和乔木,考虑四季色彩的变化,丰富广场的景色。

3.1.2.6滨水空间利用。村庄布局应处理好水与道路、水与建筑、水与绿化、水与水、水与产业、水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滨水环境和景观的优势。

3.1.2.7地质安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对村庄布局的影响,顺应地形走势布局,同时必须避开洪涝、滑坡、泥石流、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

3.1.2.8生产辅房布局。在满足卫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小型家庭生产可以户为单位分散布置,大规模生产可在村庄周边地区相对集中布局,以适应农业生产、方便村民生活。3.2公共服务设施

3.2.1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原则

3.2.1.1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应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和产业特点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配套规模应适用、节约。

3.2.1.2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村民方便使用的地方(如村口或村庄主要道路旁)。根据公共设施的配置规模,其布局可以分为点状和带状两种主要形式。点状布局应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带状布局应结合村庄主要道路形成街市。3.2.2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201*m2建筑面积计算。3.2.2.1公益性公共建筑项目参照表3.1配置。表3.1公益性公共建筑项目配置表

内容设置条件建设规模1.村(居)委会村委会所在地设置,可附设于其它建筑100~300m22.幼儿园、托儿所可单独设置,也可附设于其它建筑3.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可结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不少于50m24.老年活动室可结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置5.卫生所、计生站可结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不少于50m26.健身场地可与绿地广场结合设置7.文化宣传栏可与村委会、文化站、村口结合设置8.公厕与公共建筑、活动场地结合3.2.2.2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市场需要可单独设置,也可以结合经营者住房合理设置。3.3住宅

3.3.1住宅设计、建设原则

3.3.1.1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原则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3.3.1.2住宅建设应贯彻“一户一宅”政策,并根据主导产业特点选择相应的建筑类型。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联排住宅为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村庄积极引导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旅游型村庄应考虑旅游接待需求。

3.3.1.3住宅建筑风格应结合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村庄风貌特色,避免单一或标新立异。建筑高度应根据自然地形、整体空间关系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高度应有韵律、有节奏的变化,创造和谐的建筑轮廓线。建筑色彩应有主色调,并在主色调系列的基础上富于变化,协调色彩搭配,突出风貌建筑的特色。建筑材料应根据建筑性质、造型、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选材应考虑到环境协调性、装饰性、节能性、环保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3.3.2住宅建设要求

3.3.2.1宅基地标准:按建德市现行标准执行;3.3.2.2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按照浙江省标准执行。3.3.3住宅设计技术性要求

3.3.3.1加强屋面、墙体保温节能措施,有效利用朝向及合理安排窗墙比,推广应用节水型设备、节能型灯具。

3.3.3.2积极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能源利用的相关设施应结合住宅设计统一考虑。3.4道路交通3.4.1布局原则

村庄道路系统应结合村庄规模、地形地貌、村庄形态、河流走向、对外交通布局及原有道路,明确村庄道路结构形态和肌理特征,提炼道路空间组织形式,保护村庄特色道路格局,突显道路沿线景观的延续性和韵律感。

3.4.2道路等级与宽度

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6~9m;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4~5m;宅间道路:路面宽度2~3.5m。根据村庄的不同规模和集聚程度,合理确定道路断面尺寸,综合考虑车行和人行要求,满足村庄道路的交通和生活功能。规模较大(1500人以上)的村庄可按照主要、次要、宅间道路进行布置;中小规模村庄可酌情选择道路等级与宽度。道路组织形式与断面宽度要结合机动车的不同停车方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占道停车)合理确定。

建筑退让应满足管道铺设、绿化及日照间距等要求。3.4.3道路铺装

村庄主要道路宜采用硬质材料为主的路面,次要道路及宅间道路路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乡土化、生态型的铺设材料;保留和修复现状中富有特色的石板路和青砖路等传统街巷道。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路面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3.4.4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

道路指示性标志、标识、街景小品和道路公用设施等道路附属设施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状况,以解决实际问题、展现风貌特色为原则,根据各种设施的服务半径确定其数量、位置、规模等要求。3.4.5停车场设置

3.4.5.1村民停车场地的布置主要考虑停车的安全和经济、方便。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分散布置,村内道路宽度超过5米的可适当考虑部分占道停车,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安排。

3.4.5.2有特殊功能(如旅游)村庄的停车场地布置主要考虑停车安全和减少对村民的干扰。宜在村庄周边集中布置。3.5基础设施3.5.1给水工程规划

3.5.1.1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5.1.2供水水源应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协调,用自备水源的村庄应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宜满足建筑室内末端供水龙头不低于1.5米的水压。

3.5.1.3结合道路规划,合理布置输配水管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布置成环状网。3.5.2排水工程规划

3.5.2.1村庄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选择排水体制。新建安置点宜采用有雨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现状雨污合流制的村庄,应逐步适时改造为不完全分流制或完全分流制。

3.5.2.2村庄污水收集与处理遵循就近集中的原则,靠近城区、镇区的村庄污水宜优先纳入城区、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其它村庄可根据村庄分布与地理条件,集中或相对集中收集处理污水;不便集中的应就地处理。

3.5.2.3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特点,科学预测污水量;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确定污水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化粪池简单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等),并结合村庄地形地势、生态资源等,合理安排污水处理设施。

3.5.2.4优化排水管渠。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表径流和沟渠就近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污水管渠宜尽量采用重力流。3.5.3供电工程规划

3.5.3.1参考不同地区的现状用电水平,合理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

3.5.3.2农村低压线路(380/220V)的干线宜采用绝缘电缆架空方式敷设为主,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村庄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架空线杆排列应整齐,尽量沿路一侧架设。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m。3.5.3.3村庄主要道路设置路灯照明,光源宜采用节能灯,经济条件允许的村庄推荐采用太阳能灯具,灯具选用应与村庄风貌特色相适应。3.5.4电信工程规划

3.5.4.1电信工程规划包括预测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结合周边电信交换中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村庄的固定电话主线容量按1门/户计算,另外考虑10%左右的公共用户。

3.5.4.2村庄的通信线路一般以架空方式为主,电信、有线电视线路宜同杆敷设。保护型村庄的线路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执行。3.5.5清洁能源利用

村庄应以发展清洁燃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提高燃气使用普及率,燃气主要包括液化气、管道天然气、秸秆制气、沼气等。3.5.5.1燃气利用

根据不同地区的村庄特点,结合地区经济条件,确定农村燃气利用方式。一般村庄以提高燃气普及率为主,城镇边缘村庄可以接入城镇燃气管网。农村燃气的利用按相关的规程执行。

3.5.5.2大力推进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可结合住宅建设,分户或集中设置太阳能热水装置。3.5.6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5.6.1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应实行垃圾袋装化。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置模式,结合村庄规模、集聚形态确定生活垃圾收集点和收集站位置、容量。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积极鼓励农户利用有机垃圾作为肥料,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有机垃圾资源化。3.5.6.2结合村庄公共设施布局,合理配建公共厕所。1500人以下规模的村庄,宜设置1~2座公厕,1500人以上规模的村庄,宜设置2~3座公厕。公厕建设标准应达到或超过三类水冲式标准。3.6绿化景观3.6.1规划原则

3.6.1.1乡土化原则。尊重地方文脉,结合民风民俗,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营造有利形成村庄特色的景观环境。绿化景观材料应自然、简朴、经济,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与乡村环境氛围相协调。3.6.1.2多样性原则。注重村庄风格的自然协调和地方特色植物等景观营造,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呈现自然、简洁的村庄整体风貌,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形成层次丰厚的多样性生物景观。3.6.2绿化规划

3.6.2.1宜将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建筑山墙、不布置建筑物的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

3.6.2.2保护和利用现有村庄良好的自然环境,特别要注意利用村庄外围和河道、山坡植被,提高村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村中的河、溪、塘等水面,发挥其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作用。

3.6.2.3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植物品种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多样性、经济性、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并提倡自由式布置。3.6.3景观规划

3.6.3.1景观轴线和景观通廊。应明确景观轴线和景观通廊的位置、范围和控制方法,保证景观通廊的畅通和可视性。景观轴线应充分利用现状条件,考虑道路、水体、绿地、建筑和地形的走势进行选线,合理有效组织重要建筑、构筑物和开敞空间,保证景观轴线的连续性。

3.6.3.2村口景观。村口景观风貌应自然、亲切、宜人,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突出景观效果。

3.6.3.3水体景观。尽量保留现有河道水系,并进行必要的整治和疏通,改善水质环境。

河道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宜采用自然斜坡形式,并与绿化、建筑等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河岸景观。滨水绿化景观以亲水型植物为主,布置方式采用自然生态的形式,营造自然式滨水植物景观。

滨水驳岸以生态驳岸形式为主,因功能需要采用硬质驳岸时,硬质驳岸不宜过长。在断面形式上宜避免直立式驳岸,可采用台阶式驳岸,并通过绿化等措施加强生态效果。

3.6.3.4道路景观。道路两侧绿化以乔木种植为主,灌木为辅,避免城市化的绿化种植模式和模纹色块形式。3.6.3.5其他重点空间景观。村庄其它重点空间包括宅旁空间和活动空间,宜以落叶树种为主,以利夏有树荫、冬有阳光。

村庄宅旁空间绿化景观应品种适应、尺度适宜,充分利用空闲地和不宜建设地段,做到见缝插绿。村庄活动空间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结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乡情,适当布置休息、健身活动和文化设施,形式自然、生态、简洁。3.7防灾减灾3.7.1消防规划

3.7.1.1靠近城区、镇区的村庄可依托城区、镇区消防队,其它村庄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组织扑救初起火灾。

3.7.1.2村庄应充分利用天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因地制宜建设消防取水设施;天然水源不能满足火灾扑救需要的,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

3.7.1.3村庄应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3.7.2防洪排涝规划

根据流域防洪、城镇防洪标准,因地制宜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结合农田水利设施要求,合理确定村庄排涝模数和排涝工程设施规模。3.7.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针对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3.7.4地震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地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明确疏散通道、避震场所等规划措施和工程抗震设防措施。3.8竖向规划

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应做竖向规划,相关要求参照《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第四章近期建设及技术经济指标4.1近期投资估算明确村庄近期(3年以内)建设所实施的内容,并对所实施的内容中居住以外投资部分进行投资估算。4.2技术经济指标

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及其计量单位应符合表4.1、4.2规定。表4.1村庄(居民点)用地汇总表

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比例(%)人均面积(m2/人)一、村庄规划建设用地公顷1、居住建筑用地公顷2、公共建筑用地公顷3、道路广场用地公顷4、绿化用地公顷二、其它用地公顷村庄规划总用地公顷其它用地:包括公用设施、生产性服务设施用地。表4.2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目计量单位数值居住户数户户均占地面积m2/户居住人数人总建筑面积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公共建筑面积m2户均住宅建筑面积m2停车位辆绿地率%附件

特色精品村村庄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及规划成果要求

一、基础资料

编制村庄规划应调查研究以下基础资料:

1.村庄布局规划、市域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2.各类用地现状情况,产业特点、现状人口、人均收入等情况;

3.需保留或改建整治的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建筑质量;4.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5.基础设施及管网现状;

6.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7.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8.建设工程造价资料;

9.村域地形图:比例尺宜为1:5000~10000,村庄地形图:比例尺宜为1:500~1:1000。二、规划成果要求

村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两部分。(一)规划文本1.村域规划①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②规划目标及规划范围;

③村域产业布局结构以及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护的安排;④村庄各类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

⑤村域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的布局、配置规模及内容。2.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①总则

②村庄(居民点)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布局结构③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内容及配置规模④住宅建设:住宅建设类型、住宅建设要求⑤基础设施规划

a)道路交通工程:道路等级与宽度、停车场地b)给水与消防工程:水源、管网、消防设施c)排水工程:排水体制、污水处理、管网d)供电工程:变电所、供电线路、路灯e)通信工程:线路

f)燃气工程:供气方式、线路、供气设施

g)环卫工程:垃圾收集点、垃圾运送和处理方式、公厕⑥绿化景观规划

a)绿化规划:绿化布局、绿化配置

b)景观规划:村口景观、水体景观、建筑景观、道路景观、其它重点地区景观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投资估算a)主要技术经济指标b)投资估算

不同规模、类型的村庄,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本导则内容对规划文本进行适当的增减。(二)图纸1.村域规划图纸①村域位置图

标明行政村在乡镇域的位置、范围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可绘制成示意图,比例尺可根据乡镇域大小而定。②村域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500~1000。标明村域行政界线(以民政部门勘定界限为准)、地形地貌、村域内各类用地现状、道路及设施分布。③村域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500~1000。标明村域产业用地布局及范围、各自然村(居民点)用地范围;村域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点,道路断面形式和走向、工程管线的位置走向(管线种类较多时可单独绘制村域基础设施规划图)以及景观规划、绿化规划图及必要的表达图等。2.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图纸①村庄现状图(标示村庄位置)

图纸比例为1/500~1/1000,标明村庄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建筑的用途、层数、质量等。②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比例尺同上,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生产性服务设施等的位置和范围。③村庄设施规划图

比例尺同上,标明道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断面形式、道路的主要控制点坐标、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位置及用地界线;确定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管线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④其它图纸(选择图)

住宅选型图,公共建筑选型图,效果图。

所有规划设计图纸均应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图例、图标、图签、比例尺、指北针、风向玫瑰图等。3.其它规划图纸

提供广场、村口等必要的效果表达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规划建设局驻村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规划建设局驻村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规划建设局驻村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9440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