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阶段总结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个人学科总结
赵鑫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五月份个人学科总结
赵鑫本月我们综合组组织继续学习课程标准,我感悟颇深。《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月课堂教学中,我认真贯彻了这门课堂的特殊性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而且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也不再受学生的欢迎。有幸接触两届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我觉得这门课的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1、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
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2、及时交流,升华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从体验到认识,胜过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生课的教学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如《春天来了》这一课与语文课文就息息相关,另外,这门课程与音乐也有很多东西是同步的,这样一整合既为活动的开展积攒了时间,又将品德课上的思想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做到润物细无声。三、开发课程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扩展阅读:品德学科团队活动总结
品德学科团队活动总结
201*年10月18日,区品生品社学科团队的教师相聚在韩庄小学进行学科研讨。在那里,我们针对品德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及导案如何书写进行了深入研讨。
这次活动,首先由燕龛小学的段海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研讨课。段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教师,她任教品德这门学科已经十几年了。一位教师能够把新课改的理念运用的如此灵活得体,深入人心,确实让人豁然开朗。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再与她所应用的教学模式相对照解读,让我们感受她对模式的渗透和应用如此到位。虽然她所执教的《神奇的地球》也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正是这些缺憾成就了我们这次教学研讨的有效、高效。
在课模研讨中,教研室李主任以及教研员张爱生老师针对品德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指导性的概括。最终我们拟定了“五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五环”为“情景设置、目标呈现自主合作、汇报交流精讲点拨、资源整合当堂训练、巩固双基课堂小结、情感升华。”“一线”即课堂教学以活动为主线。具体的导学案如何书写还在进一步斟酌拟定中,相信一定会给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一个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总之,这次教研活动务实有效,它真正为我们一线教师如何上好品德这门课指明了方向。学会利用教材,拓展教学;开发学生潜能,深化教学;熟练运用课模,打造教学。这是我们品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的。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争取形成适合本学科本人特有的教学模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品德学科阶段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品德学科阶段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品德学科阶段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95421.html
- 上一篇:蔡公堂乡政府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总结
- 下一篇:乡政府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