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7 23:03:31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201*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自治区农业厅科教处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适应我区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1*年在马山、灌阳、鹿寨、融水、灵川、钟山、田林、宜州、博白、苍梧、西林等11个县(市、)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项目,项目计划安排资金100万元,其中马山、灌阳、鹿寨、融水、钟山、田林各10万元,灵川、宜州、博白、苍梧、西林各8万元,项目计划培训骨干农民201*0人。项目建设内容是:以知识与技能更新、补充、提高为主要内容,以培训先进适用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如名优珍稀食用菌、名特优新水果、畜牧兽医、名贵花卉,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特种蔬菜栽培、生态沼气池建设及发酵综合利用、紧俏中药材、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骨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区域农业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带动一方致富。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到201*年底,项目全年培训骨干农民28000人,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县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任务落实。各县将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作为实施“1234610”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的一个主要内容来抓,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科教站、农广校、推广站、经作站等业务站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项目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任务纳入岗位责任的考评内容,建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的目标管理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培训人员。

二是精选师资和培训对象。各县(市)都精心挑选了一批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丰富经验且具有中高级农业技术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的师资队伍。在培训对象确定上,首先做好宣传发动,然后由农民自愿报名,再经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认定确定受训农民名单,进行造册登记,一般选择有一定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农户作为培训对象。

三是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各项目县(市)充分发挥县、乡、村,尤其是乡(镇)的作用,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农广校、农村职业中学、农技推广培训中心等场地和设施,整合了一大批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应用于农民技术培训,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按需培训、学用结合。各地在实施农民技术培训项目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密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从农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设相关岗位,开展培训工作。培训采取以乡镇集中办班为主,跟踪指导为辅的形式进行,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时进程,安排各培训班培训课程,先由培训单位派教师进行12天面授,再由教辅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操作,使受训农民学以致用,既掌握技术内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术还通过投影、录像、电视等形式进行培训。博白县实施项目一年时间,共举办大小骨干农民科技培训班152期,受训农民达13680人,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1000多份,辐射带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6万多人。

五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县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教师授课补贴、农民误工补贴等几个方面,都能做到专款专用。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了培训机制。项目的实施,从政府统筹的组织领导体制、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体制、农科教结合的农村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多形式培训、管理体制、培训与产业结合的跟踪服务制度和“一户带多户”的技术帮扶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为进一步农民培训构架了一个坚实的工作平台。

(二)培养了一大批党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民。经过培训后的骨干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较好地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成为当地的重要技术骨干,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全面提高农村科技进步水平。融水县怀宝镇骨干农民张玉球,刻苦学习灵芝栽培技术,研制出仿野生灵芝菌,从事灵芝菌种植和灵芝菌的制种销售,年收入达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群众,积极向群众传授灵芝生产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45户成为灵芝生产大户。目前该镇灵芝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年产值达到110万元。灌阳县通过实施项目全年引进新品种37个,其中粮油作物11个、经济作物26个,推广新技术4项,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全县估计新增收入达153.94万元,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由201*年的46%提高到46.6%。

(三)发挥了骨干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多数培训过的骨干农民,在自己家庭生产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时,还指导、帮助、带领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共同致富,田林县平塘等乡经过对骨干农民进行烤烟生产技术、杂交玉米技术等培训后,通过骨干农民辐射带动,大力发展烤烟-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户群众种植烤烟4517亩,同比增加1409亩,收购干烟10216担,同比增加3508担,总产值达400.2万元,同比增加130.2万元,种烟农户仅种烟一项人均收入达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烟烘烤即将结束时,他们又在烟地里套种玉米正大619良种2509亩,至10月份收获,平均亩产在500-600斤,改变了过去单一种烟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粮钱双丰收。田林县测算,项目受训农民比末受训农民户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项目直接增收120万元。

(四)项目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灵川县通过项目培训构建形成了优质稻产业带、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南方优质梨、桔类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和标准化食用菌产业带等四大优势产业带;博白县通过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的培训,使全县采用此项生产技术进行种植的水稻面积达32万亩。按有关部门测算,运用该项技术种植水稻,每亩可节省犁耙田费50元左右,可为农民节省1600万元的耕作费用,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该县通过冬种马铃薯、冬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共种下马铃薯7万亩,冬辣椒2.07万亩。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元,总产量828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8280万元。预计马铃薯每亩产量可达201*公斤,总产量1.4亿公斤,每公斤0.8元,每亩产值可达1600元,总产值可达1.12亿元,这两项为农民增加收入1.948亿元。

(五)依托培训班成立农民技术专业协会。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规模生产、终身技术培训,组织产品加工和流通,将其培植成为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如鹿寨县寨沙镇金袍村农民技术员韦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过去种淮山产量不高,档次低,价格低,经济效益差。韦水保参加了骨干农民培训班后,他进一步掌握了无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术,对无公害淮山产业化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一是指导带领群众按无公害的技术种植淮山;二是创建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对无公害淮山产品进行包装,并且搞起了粗加工;三是牵头成立了淮山产业协会,把学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产供销的经营体系。在他的带领下,201*年该村千多亩的淮山产量高、质量好,客商云集,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0.30.4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100多万元。四、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一方面是项目开展不够平衡,同时,项目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教师的知识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新颖性仍要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应该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扩展阅读:临县201*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上半年工作总结

临县201*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上半年

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做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于3月27日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紧紧围绕农业部、财政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之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实施情况及工作成效(一)项目实施情况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我们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在全县23个乡镇中选取50个主导产业明显的示范村,举办了50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确定核心学员201*名,目前50个培训班都已围绕主导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了以种植、养殖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为目的的科技培训。集中办班410次、206天、736课时,培训18605人次,培训基本学员人次15423;现场指导377次,现场指导17109人次,其中基本学员13678人次,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成效

1、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训农民普遍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并从中得到了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专业培训班集中开展培训活动,把

骨干农民集中到一块,专家讲,农民自己也可以上台讲,实现了专家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交流,营造了农村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发家治富奔小康的氛围。

2、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搞试点、摆样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⑴、万亩玉米丰产方示范园区。我们在沿河沿岸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白文和城庄2个乡镇、建设了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局里投资20余万元,统一提供种植品种,以强盛12号、晋玉811、晋单42号、强盛17号、强盛16号、农大84、郑单958等8个主推高产品种。示范区内采用统一制定方案、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时期播种、统一技术措施,统一病虫防治的“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并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补”技术,即一增(增加种植密度),四改(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⑵、四个百亩新品种对比试验。一是城庄镇明旺塔村百亩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该示范区位于该村李家舍梁,布局集中连片,涉及农户38户,总投资3.5万元,总面积105亩,其中包括优质种薯品种对比试验区90亩、脱毒种薯早熟展示区10亩和脱毒种薯原种繁育区5亩三部分;二是大禹乡大峪沟村百亩无公害蔬菜品种对比试验。该试验基地建设集品种示范、品种试验、无公害技术推广、生物防虫、沼

气综合利用于一体,总投资3.5万元,总面积102亩,共涉及农户60户,参试蔬菜4种共21个品种,包括本地主推品种15个和新引进品种6个;三是青凉寺乡青蒿焉村百亩小杂粮品种对比试验。总投资2.5万元,总面积102亩,其中蓖麻50亩,谷子30亩,大豆20亩;四是城庄镇百亩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该试验区本着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从近年来全县推广种植的20多个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优良品种10个,共135.5亩。

四个百亩新品种对比试验区内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制定方案、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收获测产。

⑶、阳宇会村新型移动大棚蔬菜示范园区。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2月,我们组织部分示范乡村干部到长治、文水等地考察学习,在城庄镇阳宇会村我局引进新型移动大棚,采用统一订购棚膜棚架、统一规划搭棚、统一购苗移栽、统一技术标准的管理模式,技术集中连片兴建移动大棚50个。园区涉及农户46户,示范推广了西瓜、蕃茄、甜瓜、辣椒、西葫芦等10多种蔬菜。目前该园区已充分展示出其经济效益。如该村瓜农王春平,今年种3亩大棚西瓜。于6月底上市。平均每公斤2元,亩产5500公斤,亩收入11000元。再加下茬亩收入3500元,全年亩收入13500元以上。

⑷、开阳村百亩无公害红枣示范园区,为了进一步提升“开阳大枣”品牌,推动全县绿色无公害红枣生产,我局投资2.5万元,在曲峪镇开阳村建立了百亩无公害红枣示范园区,目前,该村举办了红枣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7场,500人次,发放红枣标准化生产资料有机肥600袋,安装高压杀虫灯10个,安装了红枣气象信息预报系统,配备了深井,“U”型渠和地下管道等配套设施。为推动我县无公害红枣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造就了一批新形势下的新型农民,促进了培训村主导产业的整体推进。通过培训,参训农户掌握了更科学、更实用的新技术,同时对产业的整体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能把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成了既懂生产、又懂经营及市场行情的新型农民。通过他们的实践和示范带动,培训村主导产业特色更加实出,产品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一村一品”进程得到了明显推进。如阳宇会村蔬菜专业培训班,通过引进移动大棚,培训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该村农户基本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形成了盯着市场种菜的观念,极大地推动了该村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临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组”,由副县长王润奎担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等单位

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同时,各培训点都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为首的培训小组,并由村委主任兼任培训班班主任,负责培训日常事务工作。

(二)成立专家指导组。围绕“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村”的培训目标,我县成立了由省农业厅确定的首席专家樊修武(玉米)、吴国林(红枣)担任组长的专家指导组,首席专家在进村入户调研的基础上,为我县制定了科技支撑优势产业实施方案,并举办教师辅导班4次。

(三)公开招标培训机构及招聘培训教师。为了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临县农广校做为培训机构。并通过考试,在108名参聘人员中择优录取了50名有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丰富培训经验的科技人员及农村乡土人才作为培训教师,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39名,达全部培训教师的78%,农民乡土拨尖人才8名占全部培训教师的16%。

(四)实行管培分离制度。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明确培训任务和要求,县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办公室与临县农广校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承担50个村的培训任务。农广校又与各村委签订了培训合同,开展一级对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培训机制,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五)创办科技书屋,编写培训教材。为了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持续发展,县农业局率先垂范创办了1个藏书

2万余册的新型农民科技书屋,旨在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全天候的、门类齐全的知识园地,为指导老师和基本学员搭起了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农民读书“深造”和补充知识的“加油”站。同时号召和扶持各培训点创办自己的科技书屋。目前,白文镇南庄村、城庄镇城庄村、安家庄乡后山村、大禹乡后刘家庄村已建起了农民科技书屋。

为了更深入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组还积极组织培训教师围绕主导产业编写培训教材3套,即《红枣无公害栽培技术问答》、《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手册》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各3000册,散发了科技光盘50套。

(六)加大资金投入,实行物化补贴。为贯彻全县“玉米丰产增粮计划”,我局投资20多万元对城庄镇和白文镇万亩玉米丰产方,统一供种,对四个百亩新品种对比试验都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的物化补贴管理。在碛口10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投资万元,建立了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监测点。

(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一是严格执行监管的“六个制度”,即培训卡制度、规范培训台帐制度、季度报告制度、公示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百分制督促检查评分制度,把培训任务和管理制度细化、量化。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

鼓励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指导老师异地交流培训。对成绩突出的培训教师、骨干农民给予奖励。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参训农户特别是未参加培训的农户对国家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认识还不深,对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还不明确,使教学实施困难,影响培训效果。

(二)教师知识更新太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由于培训教师缺乏走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对一些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甚少,特别是对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更是缺乏。建议上级部门为科技人员创造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求。

(三)培训学员年龄层次偏大。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所以,培训学员年龄偏大,学员吸收消化能力不强,且培训对象的文化素质和种养水平不平衡,培训效果不很理想。需要我们因人施教,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以进一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旨在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用科技致富。所以培训模式应适合本地实际,改上大课的灌输式培训为因地制宜、因才施教的互动式培训。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实行分

层、分类集中授课,发放技术材料,基地现场示范,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做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并把技术要领归纳为便于农民理解掌握的一句话,使农民能真正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

(二)继续创办农民科技书屋,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新型农民科技书屋的建设和启用,可以较好地满足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精神文化素养的需求,这对于培育新型农民至关重要。下半年我们计划结合培训点实际情况,再创办3个科技书屋,为农民提供学科技、用科技的殿堂。

(三)完善技术服务热线,及时为农民解疑释难。利用电视节目,介绍新品种、新技术,播放标准化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开通12316农业服务热线。让农民与专家直接对接咨询,以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的辐射面。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958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