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修总结
对《落花生》的磨课反思和总结
汶上县实验小学王超
好事多磨,好课当然也得多磨。能有三五同仁在一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磨课,那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集体磨课应该有怎样的愿景呢?现举感受最深的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共赏文本解读之美
文本解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高明的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往往表现出“为课堂服务”的敏锐,很快能发现文本的特性,发现其中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但再高明的教师,也只能进行属于“自我”的解读,总不免有顾此失彼的疏漏。
集体磨课时的文本解读体现为一种共享和磨合的过程,观点交锋的过程,智慧碰撞的过程,拨云见日真真切切看清文本真面目的过程。面对文本,每个教师首先都是一位纯粹的读者。从阅读的本质而言,不同的读者和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所共同成就的作品是不同的,所以才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每一个读者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教师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为课堂为学生服务的文本解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姿态。面对同一个文本,走进同一个文本,以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个性追求去解读,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丰富性。再将这些丰富性整合起来,每个教师都会重新拥有更全面的解读视角,把文本看得更清晰更透彻,也就使文本的学习价值有了最大化实现的可能。
当各种不同姿态的文本解读呈现在一起时,每个参与磨课的教师的解读视野就被拓宽了,他们都将自觉不自觉地重新审视自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显得有些狭隘的解读视野或错误的解读方向,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解读视角,和大家一起共识“庐山真面目”,实现对文本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更深入的解读,从而带给课堂更广阔的生长空间,使学生受益更丰。
二、品味教学设计之美
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细致描绘课堂教学的蓝图。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对学生实际的不同考虑,设计的“蓝图”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荷花固然已经很美,却会在太阳照耀时呈现出更令人陶醉的“别样红”来。所以,在磨课活动中,大家将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流程等展示出来,共同分析,相互切磋,细心打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形成的教学设计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也更具教学价值。具体而言,面向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磨”:
1、在有疑惑处磨,找突破。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面对具体的文本、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学生,有时教师会在某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遇到难题,一时找不到较好的突破口,不知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有效学习。集体磨课时,大家针对共同的疑惑,深入思考,共同探究,集众人之智,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例如,在《落花生》的集体磨课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把课堂对话的重点仅仅放在父亲说的那段话上,无疑会导致文本被人为瘦身,并且会步入就理说理的误区。如何避免简单的就理说理,避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这成了大家共同的疑惑。磨课中,有人提出淡化对做人道理的探讨,把重点放在借物说理的表达方法上;有人提出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交流对父亲这段话的理解,进行做人道理的自主内化;有人认为课文的最后一段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肯定不仅仅是因为父亲说了那段话,应该与当时的谈话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大家的反复推敲,细心揣摩,认真“商磨”,最后一致认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文本,走进“我”家的收获节,在朗读中感受祥和温馨的家庭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和作者一起理解并内化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是保证“文”“道”交融,避免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说教的有效做法。2、在有争议处磨,明理念。在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训练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上,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往往会存在争议。集体磨课时,明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背后隐含的不同教学理念,会帮助教师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导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进行审视、修正,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要。
3、在特色设计处磨,促创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所呈现出的具体姿态是各不相同的。集体磨课时,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要自觉探寻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创意所在,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努力形成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三、亲历专业成长
“磨课”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这一教学主动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发展变化。所以,“磨课”的价值不仅在于会使师生共同拥有一个充满智慧、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在于会使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给了教师一个新课程下专业成长的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探究平台。
对于教师而言,尤其是青年教师,每一次磨课都是艰辛的历程,但也是幸福的历程。因为,在磨课过程中,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野拓宽了,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了,追求有效教学的意识增强了,慢慢地,对怎样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心中更有底了。教师就应该自觉享受磨课带来的幸福,在磨课中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如一位教师在“磨课手记”中所说的:“每一次我都把磨课看成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一次历练的过程、一次成长的过程。我觉得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对于自己的成长和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平凡的一线教师来说,磨课无疑是锻炼自己的最佳平台。磨课让我‘磨’出了样子。我在讲台上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真正找到了一名教师的感觉!磨课让我‘磨’出了方向。每次磨课,都让我清楚地看清了自身的不足,对文本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把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的方向。我深深地感受到,磨课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过程,虽然很累,很辛苦,压力很大,但是熬过来了,也就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在教学修养、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问题了。”
在孙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孙老师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孙老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孙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孙教师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扩展阅读:我的研修总结
我的研修总结
为期一月的远程研修转眼结束了,带着万分的不舍,坐下来回忆这些天的点点滴滴,感觉特别充实,辛苦中渗透着欢乐,勤劳中获得收获。通过观看专家讲解的20个的视频;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实例;欣赏老师们的优秀作业;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作业的提交,给我的教学生涯注入了新的血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感觉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经专家点评,在线研讨,发表评论,更使我受益匪浅,思想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撼。通过研修,既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技能,增加了对以后教学工作的信心和把工作干好的坚定信念。具体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理论上得到了提升。
1、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教材的编写依据是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是上好课的关键。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形式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层次性;活动目标的设计不过于模式化,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2、提倡任务型教学,实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克服了以往注重知识教学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的任务活动为中心,是实际生活在课堂中的再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广泛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做到从用中学,从学中用,真正把英语当成交际语言来教和学。3、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倾向;教师尽可能丰富的语言输入;形式多样、分阶段的交互活动;多种活动形式。一节好课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达成教学目的,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课堂教学的时代要求。1、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是活动的导演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中的演员。特别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活动中,教师是帮助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是主人。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去寻求知识。2、勇于创新,创设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并赞赏学生的探究交流成果,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要容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反思、总结,及时纠错,帮组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注重听说读写的一贯性,相辅相成,共同前进。听力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真实生活交际的能力。听力训练的培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听了教授的讲课视频和他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学会了听说课的上课技巧。如Pre-listening中要先明确目标;While-listening应体现一个过程,而且要始终关注技能的训练,而非单纯的语言知识;After-listening可以延展为语言活动的载体,重视交际信息辨别努力的培养。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听说读写共同进步的过程,不可分割开来。
4.阅读课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一定要重视。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给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
时代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心无旁骛,钻心致志地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争取做个学生心目中优秀的人民教师。通过这次研修培训,开阔了视野,解除了困惑,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我的研修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我的研修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的研修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97651.html
- 上一篇: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 下一篇:特岗教师参加“省培计划”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