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201*年统计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计划
一、201*年工作总结
今年,在旗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牧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立足旗情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各乡镇统计助理的共同努力,201*年的农牧业统计工作顺利完成。
(一)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常规性统计调查任务
201*年,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常规和临时性统计调查任务。先后完成每季度一次的畜禽监测、一年一度的农牧业夏季普查、农作物的预计和实计产量调查和年报统计上报工作及人口抽样调查的协助工作。(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做好各项调查工作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统计局在旗党委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精心组织下,每一次调查前都组织各乡镇、街道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和辅导,要求统计人员统一服从安排指挥,认真审核每项统计数据,争取不报虚假数据和不经过审核的数据。在每一次的统计调查中,从开始的通知安排到最后的数据审核,我们都做到准确、及时、有效,为各部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今年是第一次接手农牧业统计工作,对本专业的一些程序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对一些指标的解释还理解的不够深刻,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多与老前辈进行交流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
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强,对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总之,201*年的统计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和报表任务,并得到旗党委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表扬和好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为今后的工作铺好坚实的基石,也为各部门服务作好充分的准备。二、201*年工作计划
201*年,统计工作将紧密围绕旗党委政府的需求,并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总体要求,严把统计质量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在不断提高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同时,努力做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我们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统计工作制度
为了促使统计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确保统计报表的按时上报和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是不断完善各项统计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工作效率要靠好的制度来支撑,所以要制定具体的岗位责任制度、培训制度、工作业绩评比制度、报表报送制度、乡镇考核制度等;二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今年我们将对各乡镇的报表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从报表的及时程度、报表的数据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年终评比出报表及时报表质量高的乡镇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二)规范统计基础台帐,努力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逐步建立起“农村牧区住户基本情况台帐”,重点保存好夏季普
查台帐、农业普查台帐。这些基础台帐要同时建立在镇和各村,以便镇村两级能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这些工作将充分显现它的优越性,在一些专题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加强统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做好统计工作,队伍是关键。只有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素质,保证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密性,才能保证统计基础源头数据的质量,才能促进统计工作朝着“快、精、准”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201*年我们将在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乡镇统计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指导全体统计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干好工作。
(四)以《统计法》为保障,努力营造和谐的统计环境
依法治统是我们做好一切统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201*年我们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中心环节,以《统计法》为保障,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要努力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统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做好统计工作制度是保障,队伍是关键,更与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密不可分。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还要继续做好各项常规性调查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影响,为旗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扩展阅读:201*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武农牧发201*199号签发人:石迎琳
关于上报武都区农牧局二○一一年工作总结
及二○一二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区政府:
现随文上报《武都区农牧局二○一一年工作总结及二○一二年工作打算》,请审阅。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武都区农牧局二○一一年工作总结及
二○一二年工作打算
20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了开好局,起好步,为顺利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全区农牧业发展实际,着力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措施、人员”五落实五到位,通过不懈努力,今年农牧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全年农牧业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
201*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7.6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0.17万亩(夏粮25.17万亩,秋粮55万亩),较上年增长0.17万亩,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6540.93万公斤,较上年增长936.74万公斤,增长6%;肉蛋奶产量2.829万吨,占任务2.28万吨的124%,较上年增长28.6%;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570元,占任务2481元的103.6%,较上年增加16.03%;农民人均有粮达到326公斤,较上年增加3.3%;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9.7亿元,占任务9.6088亿元的100.95%,较上年增长7.01%。
(二)特色产业
蔬菜产业:全年完成蔬菜种植任务15万亩,较上年新增0.4万亩,占任务0.4万亩的100%,总产量达到33万吨,产值3亿元。完成设施大棚蔬菜2.8万亩(新增0.214万亩,占任务0.2万亩的107%),日光温室0.02万亩(新增0.008万亩),地膜蔬
菜10.6万亩。3000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育苗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员600人(次),农民9200人(次)。建成了吉石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中药材产业:201*年新种植中药材9.86万亩,较上年新增0.23万亩,占任务0.2万亩的115%,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到了19.86万亩,产量2.588万吨,产值1.86亿元。新注册中药材商标2个,野药家种驯化3个,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4000亩,培训农民技术员840人(次),培训农民7400人(次)。201*年5月“武都红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茶叶产业:201*年栽植优质无性扦插茶苗501亩,占任务400亩的125%;以深翻培肥土壤、整形剪枝技术为主改造低产茶园0.5万亩;点种茶籽4.8万公斤;全区茶园累计面积达到了2.31万亩。培训农民技术员180人(次),培训茶农201*人(次)。采摘茶叶8万公斤,实现产值800万元。
畜牧水产:全区牛存栏6.17万头,出栏2.23万头;生猪存栏21.5万头,出栏21.8万头;羊存栏4.52万只,出栏3.85万只;鸡存栏61.51万只,出栏55.83万只;完成肉蛋奶总产量2.829万吨(肉类产量2.5721万吨,禽蛋产量0.2304万吨,奶类产量0.026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997亿元。新增养殖小区31个,新增黄牛冻配点1个,完成黄牛冻配1700头。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密度重点区域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完成水产养殖470亩(池塘养殖370亩,莲藕种植100亩)。水产品产量432吨(鲜鱼产量132吨,莲藕300吨)。
马铃薯产业:20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8.41万亩(冬播马铃薯6.17万亩,春播马铃薯32.24万亩)。全年完成一级种薯扩繁2300亩,占任务2300亩的100%,生产种薯644万公斤;二级种薯扩繁2.3万亩,占任务2.3万亩的100%,生产种薯5750万公斤;完成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种植23万亩,占任
务23万亩的100%,涉及全区36个乡镇,507个村社,66573农户。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技术培训17场(次),培训群众达3000人次,印发马铃薯种薯扩繁栽培技术指导材料5000份(册)。马铃薯脱毒种薯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2座千吨马铃薯储藏窖基本建成。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年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复(5户),占任务3户的166.7%。(陇南市益通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甘肃华鑫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陇南市武都区万福祥禽蛋有限责任公司、陇南鹏盛养殖有限公司、陇南市朝华核桃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7家。
二、重点工作
(一)农牧业示范点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全省叫得响,全市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办点要求,我们把农业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结合地域、气候、特色产业布局等特点,按照立足资源优势、深挖带动潜能,认真筛选,适当集中,山川结合,综合示范的原则,今年新建了市级示范点5个,区级示范点37个。每个示范点建设都确定一名区级领导牵头,一个主抓部门,一个责任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实行技术人员蹲点承包,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同时,对示范点建设进行全程督促检查。201*年11月10日,市农牧局组成验收组,对武都区汉王镇马坝村高效农业示范点进行了验收。该示范点充分利用本村的光、热、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立体间套模式,利用果树冬季休眠期,在果树空隙套种蒜苗,仅蒜苗一项亩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全年每亩平均收益可达1.3万元,是我市典型的高效万元田生产模式。
(二)项目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农牧业重点项目。储备农业项目112个;上报农业项目52个;已批复项目20个,争取资金3539.658万元。二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项目统计、月报制度。签订了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跟踪问效,多次组织督查组下乡督查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沼气建设是今年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201*年全区共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5775户,占任务2656户的217%,建节柴灶1260台,推广太阳灶2134台。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产品产地管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五项制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对农、畜、水产品进行例行检测。每月进行一次速测抽检,每次至少抽检样品24个,我区全年完成自测12次,自测品种有辣椒、黄瓜等十多个种类。每月在城区滨河农贸市场、盘旋路和西关蔬菜市场分别抽取样品10个,邮政超市、森美超市分别抽取样品8个,三河、安化、两水、汉王、角弓农贸市场分别抽取样品8个,共抽检样品288个,检测合格率为100%。二是对农业投入品进行全面整治。三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获得“武都红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四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15万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今年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个(苦荞)、产品2个(鲜蛋、苦荞麦);绿色食品认证3个(茶叶裕沁龙井、52度康神王酒、原料苦荞麦),绿色食品认证申报材料已通过省绿办产地环境评估;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祥宇油橄榄1个。“武都红芪”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
理标志登记保护。注册中药材商标2个,注册茶叶商标1个。“三品一标”认证已完成了11项,占任务7项的157%。
(五)种子管理及农业执法工作。一是良种推广。引进推广新品种8个,推广种子包衣18万公斤,推广优质专用品种面积21万亩。二是农资打假。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强化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确保农资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7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37辆次,检查市场28个次,种子质量抽检46批次,检查种子经营门点214家(次),农药经营门点236家(次),兽药经营门点25家(次)。
(六)农技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1*年省上下达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5万亩,实际完成5.58万亩(玉米2.588万亩、马铃薯2.992万亩),占任务5万亩的111.6%,在角弓、坪牙、石门等23个乡(镇)、156个村、21016户实施。平均亩产玉米765公斤,马铃薯2776.8公斤。共举办培训班143期,现场培训会29次,发放光盘156盘,技术手册1.5万册,印发技术明白纸2.6万份,累计培训农民技术员346人,培训农民2.65万人(次)。粮油高产创建技术:我区承担冬播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1个,示范面积1.32万亩。在白龙江沿岸的角弓、石门、两水、城郊、城关、汉王、桔柑、外纳等7个乡镇的32个村7222户开展冬播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平均亩产达到2503.7公斤,比任务指标每亩增产3.7公斤,实现了连续三年稳步增产目的。在米仓山山系的鱼龙、安化、甘泉、龙凤4乡镇建立了2个春播马铃薯万亩示范片,示范面积2.11万亩,共涉及22个村,1.06万农户。示范区主导品种陇薯3号、陇薯5号推广应用率达80%,脱毒良种应用率达100%,马铃薯平均亩产3116.77公斤,比目标产量3000公斤增收116.77公斤,增产3.89%。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全区土壤分布,划分区域,开展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6万亩,其中配方肥推广44.1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技术: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70万亩(次),重点防治了小麦条锈病15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20万亩(次)。同时,制订了《陇南市武都区农业灾害应急预案》。
(七)动物疫病及草原管理。做到了六个转变:即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为主;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科学消费;转变畜禽流通和屠宰方式;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转变畜牧兽医科技支撑方式;调整结构布局,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加大产业保护力度,转变畜牧兽医管理方式。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控方针,设立村级防疫员,建立起区、乡、村动物疫情防控网络,修订动物疫病防治预案,完善突发疫情快速反应机制。通过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确保常规免疫密度达到96%,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对重点养殖区域,实行专人长期跟踪监测,并做好猪、牛、羊、鸡免疫抗体抽检工作。201*年共投入动物防疫资金15万元,保证了应急物资,防疫药品及器械购等。为了做好草原火灾虫害预防、应急处工作,制订了《陇南市武都区草原防火应急预案》。
(八)农经工作。一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程序,监督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农村低保、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退耕还林等资金,没有发现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抓好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村土地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年内未接到加重农民负担的违纪违规投诉案件,建立农民负担监测点7个。二是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年内共接到合同纠纷10起,调解成功数10起,调解成功100%率。三
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年规范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3个,占任务6个的21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了146个,其中专业合作社43个,涉及36个乡镇315个村,发展会员19651人,辐射带动农户41460户。四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土地流转试点的乡镇总数达到了6个,占全区36个乡镇的16.7%;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流转大户为全市农村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九)强化宣传和培训,提高科技到位率和普及率。为切实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种植管理水平,促进全区农业的高效快速发展,今年我区以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重点,紧紧围绕主要产业及重点课题,面向群众多形式开展科技宣传和培训。全年共开展技术培训26期,培训5.75万人(次),召开现场会12次;培养科技示范户2800户;印发科技宣传资料12200份,进行广告宣传34次,办黑板报23期,出墙报24期;设立咨询服务点12个,接受群众来访36人次。
(十)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201*年区农牧局经广泛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上报了《武都区农牧局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合理设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障人员经费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编制,细化了工作职能。截至目前,经武编委发(201*)10号、11号、12号文件精神,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畜牧兽医局,事业性质,正科级建制,隶属区农牧局;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加挂陇南市武都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陇南市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牌子,事业性质,副科级建制,隶属区农牧局。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事业性质,副科级建制,隶属区农牧局。通过深化改革,加强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理
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优化了机构设、加强了基层力量、创新了工作机制,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十一)农业信息及报表报送。全年共报送各类统计报表536份。在武都农业信息网累计发布文字信息1741期条;在电视台发布农业视频新闻94条,其中在国家台发布4条;在甘肃省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农业信息283条;向农民发布农业短信息1431条。同时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点1个,在武都农业信息网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106条。
(十二)自身建设。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建立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标准,同时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有序,服务态度热忱文明,服务技能规范熟练。目前,全局上下呈现出一心一意搞工作,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制度。同时,强化“文明创建”意识,倡导文明行为,树立单位形象,展示部门风采;在“七一”前,召开了陇南市武都区农牧局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大会。我局一直重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坚持开展健康的、文明的、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全局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无环境污染、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聚众赌博、无封建迷信、无越级上访等不良现象。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年的农牧业工作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示范点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转变干部作风为抓手,加快构建武都特色的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全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七个加强、七个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工作部署到位。区上成立了由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单位及36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及相关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定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农牧业建设工作。同时,在区委全委(扩大)会、全区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都将农牧业工作作重点强调、重点安排。区委、区政府还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包抓乡镇责任制,全区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了农牧业工作有序推进。
2、加强宣传引导,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区上通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及有乡镇、区直单位干部职工参加的工作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农业及农村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全区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讲”活动,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关于201*年农牧业工作的安排意见》和《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干部群众对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农业及农村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3、加强规划指导,做到农业示范点建设标准到位。紧密结合国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开发,广泛调研,深入讨论,精选主题,确定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制定示范点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示范点建设基本内容、主要任务、具体标准和保障措施,并适时组织力量督促检查实施情况,促进了规划目标任务
的全面落实。特别是吉石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蔬菜、油橄榄、马铃薯良种苗的快繁中心、技术集成中心、示范带动中心,为推进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项目整合,做到建设资金到位。坚持政府引导、项目支持、企业和农户为主体的农牧业工作机制,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土地整理、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等各类项目资金,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牧业建设资金投入。
5、加强技术推广,做到科技服务到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带薪带职创办示范点和示范园。在吉石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中,我们允许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保留工作关系和待遇,带薪带资带项目进园区或入股企业和实体,承包塑钢大棚或日光温室,参与农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并对在园区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和效益的农技人员实行奖励,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
6、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建设管理到位。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农牧业工作极为关心,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实地检查指导我区农牧业工作,特别是对吉石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和白龙江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包抓领导、分管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定期不定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农牧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农牧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7、加强监督考核,做到工作落实到位。为了确保全区农牧
业工作稳步推进,我区进一步完善农牧业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作列为对乡镇和区直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工作绩效与干部提拔任用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资晋升挂钩,对主抓农业示范点建设不力的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严肃问责,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对抓不好农业示范点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予以解聘;对乡镇和部门农业示范点创建不力的,取消领导班子评优评先资格;对工作抓得紧,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的干部委以重任,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受文化水平的影响,我区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接受新观念、索取新信息、参与市场竞争、学习、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缺乏进取心和创业精神,满足现状,跳不出小农经济的圈子。
二是自然灾害频发,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突出,农业增产增收难度较大。我区耕地总量不足,山坡耕地比例高,且零星破碎,水资源极度缺乏,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滞后,加上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增产增收难度大。
三是认识不一,相关产业发展进展缓慢。各乡(镇)、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不一,重视程度各异,缺乏统一、明确、持久和长远的共识,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完善、不到位,产业发展零星、分散、参差不齐、进展缓慢。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走高,群众投入不足,科技措施落实难度加大。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农户必要的生产资料投入受到制约,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文化知识较高的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生产和科技措施推广落实难度加大。
五是服务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
职能划分不清,积极性不高。
五、201*年工作打算
201*年全区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201*年全区农牧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201*年农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有粮增长3%;肉蛋奶产量达到2.83万吨,渔类产量140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7.04万吨;新种植中药材面积10万亩,中药材累计总面积20万亩,产量2.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5.5万亩,产量34万吨;新建茶园0.05万亩,年产茶叶82吨;马铃薯种植38.4万亩;猪、牛、羊、鸡出栏分别达到22.1万头、2.4万头、3.95万只、59.53万只;新建沼气池3000个,新建节柴灶1200台,发放太阳灶956台,发放太阳能热水器1100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500人次。
围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201*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落实政策和科技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稳定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品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科技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5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90%以上。实施好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和蔬菜育苗项目,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7万吨。
二、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农业要发展,良种必先行。良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推广良种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蔬菜上推广超凡(辣椒)、嘉美(西红柿)、美引长茄(茄子)、LK99、新大坪、费乌瑞它(马铃薯);中药材上推广穿龙薯蓣、4配体板蓝根、云木香;畜牧水产上推广长白、约克、杜洛克(猪)、秦川牛、西门达尔(牛)、武昌鱼、虹鳟;茶叶上推广龙井43、龙井长叶、早白尖。二是稳步发展产业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按产业、分区域发展蔬菜、中药材、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同时,要更加重视特色农业的综合管理和科技服务,提升产业基地的质量效益。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年内规范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7个。四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和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设,开展“农超对接”试点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和销售大户,实现销售促增收。
三、以规模养殖和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抓好各类规模养殖。把工作重心逐步转向良种繁育、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上。年内新增规模养殖户210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二是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完成黄牛冻配0.18万头。三
是抓好草原奖补工作。通过牧草良种补贴,实现草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鼓励扶持养殖大户,改良畜禽品种,实现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调整防疫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向检测补免、偏远村社、流通检疫、外堵设防转移。牲畜W
免疫密度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密度重点区域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对农畜产品和饲料进行抽检,保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工作。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具体办法,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源头管理,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四是加大农产品注册认证申报力度。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争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项。
五、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抓好示范点建设。一是继续加大吉石坝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力度,按照“巩固、发展、提高”这一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功能定位。二是继续把示范点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与科技特派员工作相结合,把农业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三是把示范点建设与各类专业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强信息、销售、技术和各种中介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示范点,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创新建设模式,争取示范点建设“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带动全区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新建各级各类示范点18个。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以争取国家投入、招商引资和
加强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确保争取国家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三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民生工程。通过严格建设,细化服务,强化管理,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要抓好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七、继续抓好农业各项改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全面完成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等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服务体系、流转市场、信息平台、仲裁机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进行流转的前提下,采取多种举措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创新流转方法与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主题词:农业工作总结报告抄送:市农牧局、区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王常委、罗区长、陇南市武都区农牧局201*年12月19日印发
共印30份
16区发改委、统计局,本局各局长、各中心、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97943.html
- 上一篇:乡镇统计委员201*年工作总结
- 下一篇:总公司统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