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对标管理总结报告
201*年对标管理总结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今年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管理创新年”的各项要求,体现“时时抓好管理细节,处处体现管理痕迹”的管理思想。按照方案的要求,对第一、第二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09年的对标管理工作如下总结:
一、同业对标常态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1、指标体系建设及执行情况201*年全年,通风区瓦斯、监测、防尘、裱糊、放炮、防尘6个班组,涉及到25项技术经济指标参与梧桐庄矿对标挖潜活动,18项达标,达标率72%。通风区在梧桐庄矿确定的通用指标和行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汇总并完善涉及本单位、本行业当年指标,并根据行业特点,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对标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确定,细化生产经营等各项指标到班组、个人,初步建立了以对标指标为基础的对标评估管理平台。原来的各项单耗指标除火工品外几乎都没有行业标准,我们采取根据201*年度的实际单耗取优秀值、优良值、平均值的方法拟确定对标标准,确立了以木材、建工材料、劳保用品、通风量、火工品、生产人员效率、安全指标等对标标准体系。并将指标细化到每台设备、每个人员。
通风区确立了四个方面的指标:
一是产量成本指标,根据设备新旧状况和09年材料配件单耗及产量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二是设备指标,包括设备的出动率和完好率。
三是安全指标。四是综合指标。从区科长、其他区管人员,再到班组和个人。我们在寻标对标过程中,专人深入一线对不同材料、不同作业环境24小时跟踪考核。
2、评价体系建设及执行情况在对标评估、优化管理活动中,通风区结合党建ISO9000质量体系的推广,对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岗位说明书等进行了重新修订,更加符合单位的生产、管理实际,使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技术组结合生产实际与先进企业对标,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
为了实现设计的节点工期,与重庆煤科院、邯郸设计院、通防管理部、科技发展部、设备制造厂家沟通和协调,对通风区运行的主要设备、设施的主要设计指标进行论证,有效地改进设计方案,对各种对标标准主要指标进行了优化。通过引进“准军事化安全确认”管理理念,查找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寻根求源,彻底从源头上实现整改。
并结合本单位开展的业务流程重组,建立考核体系及制度流程,对工程、生产、财务、计划、综合五方面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业务和流程细化到每一个工作单元,将工作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开展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岗位量化考核细则的编制,对通风区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工作标准、技能要求、管理责任进行了重新界定。
3、管理控制体系建设及执行情况夯实基础管理,细化专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夯实基础管理,细化专业管理是企业
不断进步,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通风区严格操作规程,控制成本,加强设备维护,确保任务、成本两项指标达到目标值。我们重视过程控制,视工艺参数为工作生命,严格控制工艺操作过程,对井下通风构筑物按照不同的形势组织建设,并且在加强改进先进通风设施试验工作,测风班组抓住通风系统平衡工作,坚持以生产衔接为中心,强化运行监控和信息传递,做好巷道的开口掘进、贯通、密闭、局部通风系统、矿井一翼或整个矿井通风调整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从而降低了综合能耗。放炮班组敢于挑战自我,除参与矿对标的3个指标外,在内部设定14个小指标进行竞赛和赶超,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形成单位上下不满足现状、勇于超越的良好氛围。
4、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情况突出重点,奋力攻关,不断提升技术经济指标矿井通风风量的消耗是采矿行业最重要的能源消耗指标,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反映降低单位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能力的高低。通风风量是制约通风区“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对标目标总成本完成与否的关键,通风区把合理调配通风量,降低主要通风机功率作为攻关重点,成立矿井风量调配督察组,从细节抓起,将对标指标17000m3/min风量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制定攻关措施,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以往攻关经验,对通风系统调整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针对夏季主要通风机功率增加,耗电量增加,风量减小,出台了《梧桐庄矿夏季通风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对标过程的相关职责。同时在不断摸索以风定产,合理调整生产、安全、通风设施、风叶角度等各项指标,使得通风量的浪费得到了有效控制,不断满足了生产需要,
与此同时,使通风区的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201*年12月初,西风井主要通风机升级改造工程完工,使我矿井下三采区风量紧张状态得到缓解。
二、同业对标工作主要成效在对标评估第二阶段,通风区在对标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做好了五项工作:
1、我们结合对标内容所确定的通用指标和行业指标,制定本行业、本单位未来三年(201*201*)的管理目标值。目标设定要符合生产经营的实际,尽可能量化为基本目标和奋斗目标。要把整体目标层层分解,分成若干子目标,班组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
2、我们组织修改完善各类、各种规章制度。梧桐庄矿的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原煤开采、扩能技改双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作流程的调整和重组,对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及调整,使其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规范作用。
3、我们比照同行业平均先进定额,修改完善各专业、各工种、各岗位定额标准。制定各种定额,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既要先进又要合理。定额的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既要有定性要求也要有定量要求。从定性方面来说,是在正常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超过,多数人可以达到,一部分人可以接近的水平;从定量方面来说,是介于先进生产者所达到的水平和全体员工的平均水平之间的水平。
4、修改完善各行业、各工种、各岗位技术规程、安全规程、操作规程。
5、修改完善各岗位说明书。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对标评估指标体系和标杆的确立还不完善在行业指标的寻标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特别是同行业关键性指标还受到区域的限制,单位自身各类指标的设置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有些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各项业务的精确指标值,由于历史数据积累不够,指标设置中还存在很多不可比因素,难以完全反映我区在同行业的水平。
(二)对标分析深度不够对标评估工作还仅限于单纯的指标比对,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不够;从客观上比较分析得多,从主观上和管理理念、手段、方法、流程上比较分析得少,特别是针对管理上存在的难点问题做专题性分析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找问题、谈问题,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还没有做到。
(三)对标评估活动推进的不平衡我们对开展对标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差距,没有将对标评估工作与日常单位的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存在“两层皮”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员工查找差距不认真,不同程度地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逐级指导、督导不到位的问题。
扩展阅读:201*年对标工作总结
重庆中电碳素有限公司201*年
对标工作总结
一、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情况
序号对标指标本年完成指近三年均值基本值标准值标(111月)1炭阳极产品产量(万吨)0.53910.5650.5650.53682灰分(%)0.510.510.80.443焙烧体积密度(g/cm3)1.581.581.51.594真密度(g/cm3)2.052.0522.055电阻率(μΩ.m)575760576抗压强度(MPa)404030397线膨胀系数(20-300℃)k-14.34.364.38平均焙烧温度(℃)10501050105010509平均焙烧周期(天)19.519.519.519.210阳极炭块合格率(%)95959599.42对标内容(一)指标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没达到基本值、标准值和近三年均值的指标有炭阳极产品产量一个指标,优于标准值而未达到基本值的有抗压强度指标。炭阳极产品产量指标没达近三年均值主要是因西河厂B炉未恢复生产所致,基本值和标准值没达到是因该两只表均采用公司今年的产量目标值,而完成产量只是统计到11月,若加上12月的产量是可以达标的。抗压强度指标的基本值为近三年的均值,标准值为阳极行标二级品的要求,阳极强度近年来一直相对稳定,均值保持在40左右,今年完成指标为39,比基本值略低,但远优于标准值,对阳极质量不会有大的影响。线膨胀系数指标基本值为近三年的均值(送外检验),标准值为阳极行标二级品的要求,完成值为近年来送外检验的均值,
(二)纠正措施
1.炭阳极产品产量指标:待12月份的产量出来一起统计上后应可以完成指标要求,若在明年西河AB炉完成改造后,该指标可能创公司新高。
2.抗压强度指标:在现阳极工艺配方允许范围内,略调工作配方,调整后可满足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标工作刚起步,认识及工作体系还不完善,全员参与程度不高。
(二)指标设定及对标评价还缺乏科学性。
(三)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对标概念模糊,集团内部相同企业指标不了解。
三、201*年开展标准化管理、对标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一)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对标管理体系在对标管理工作中,就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本着简化、细化、量化的原则,优化体系标准,做到浅显易懂,便于操作。
(二)确定对标的基本值和标准值
由于201*年标准化指标对标中我们均按前三年的平均指标作为主要对标指标,基本值和标准值不明确,更没体现出集团内部和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值,201*年将基本值和标准值确定,争取开展同业对标、内部对标和岗位对标,以促进对标的标杆示范作用。
(三)制定对标改进措施
进一步查找对标指标现状与标杆值的差距并分析原因,下年将争取完善改进,并针对上年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纠正改进措施,以符合集团和九龙公司要求。
重庆中电碳素有限公司二O一O十二月八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对标管理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对标管理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对标管理总结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3710.html
- 上一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特征总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