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①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相等的。②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年限平均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限平均法下年折旧率的两倍)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④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变动折旧率计算每年的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固定资产的变动折旧率是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各年数字之和作为分母,以各年初尚可使用的年数作为分子求得的,该方法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扩展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总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一)古代会计阶段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奴隶社会就已出现“会计”一词。在当时的基本含义是“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在宋代,官府中的管吏报销钱粮或办理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实行“四柱结算法”。(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三)现代会计阶段
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现代会计的开端。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二、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企业的日常核算还需要选取一种货币单位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的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体系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2)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3)会计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控制计算法等、(4)会计分析法。一般包括比较法、比率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等。
(5)会计控制法。一般有政策与制度控制、计划和预算控制、定额控制等。3.会计具体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1.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3.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期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四)货币计量
在选择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还应当假设所选择的货币的币值或代表的购买力是稳定的。
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
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要求为: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补充知识)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可靠性(真实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的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有用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三、可理解性(明晰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四、可比性
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
2.(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
企业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里包括三层意思:(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财务报告;(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知识点总结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1.我国企业的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利润);
2.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为它们反映企业资金价值运动的静止关系,所以又称为静态的会计要素;
3.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因为这三个要素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价值关系,所以又称为动态会计要素。【提示:与第三章会计等式联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是某一日期(时点)的要素;②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称为静态会计要素;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④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⑤是会计上的第一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①是某一时期的要素;②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称为动态会计要素;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④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⑤是会计上的第二等式。(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的,比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2.负债
负债又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余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按照偿还期长短,可以将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
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由于都属于企业净收益的积累,所以合称为留存收益。(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
(2)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3)收入应当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3)费用应当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6.利润: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额。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要求,符合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和外部信息需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科目是对各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记录并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六大类。
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2.负债类科目3.共同类科目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5.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6.损益类科目(二)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二)常用的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损益类六类。1.资产类:(1)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2)应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坏账准备、预付账款等。(3)物: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常用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等。会计(4)其他:待处理财产损溢、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商誉等。2.负债类:(1)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2)应付: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应付债券等。3.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4.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5.损益类: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四、账户(补充知识)(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以会计科目作为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二)账户的分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简称总账。明细分类账户又称明细账户,简称明细账。它是根据明细分类科根据其所提供目设置的,明细账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指标,是对其总账资料的的详细程度及具体化和补充说明。其统驭关系总账反映总括情况;明细账反映具体详细情况。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账统驭和控制明细账,是明细账的统驭账户。明细账户从属于总账,是总账的从属账户。根据账户所反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映的经济内容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三)账户与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是: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都是体现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联系与区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别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区别,往往相互通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4504.html
- 上一篇:初级会计职称:资产的个人总结
- 下一篇:初级会计职:资产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