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综合业务分会场总结发言(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

时间:2019-05-28 00:33:2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综合业务分会场总结发言(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

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迎接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春天

尊敬的庄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这次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无论是规格、还是规模,以及会议的实质内容,都是史无前例的,是证券行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里程碑会议,标志着证券行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新发展时期。下面我代表分会场向大会报告综合业务创新会场的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迎接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春天》。

一、进一步深刻领会郭主席讲话的主要精神

昨天郭主席就证券公司创新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大家在讨论时(包括五个分会场)都纷纷表示很振奋,很给力。

郭主席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创新不仅对证券行业、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对金融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刻意义。郭主席指出“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和金融最大的风险”,分析透彻,发人深思。这不是要不要创新,而是必须创新。可以说,这次大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也昭示着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郭主席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两多两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的怪象,深刻剖析了中国金融脱媒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转型的关键阶段,大量的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但融资困难;这一点在去年宏观调控、信贷紧缩时充分展现出来,企业融资极其困难,民间借贷利率高的吓人,而我们投资银行却无能为力。一方面伴随经济的增长,居民和社会财富迅猛增加,但却存在着投资产品少、投资难。这恰恰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到了金融脱媒时期,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中国的金融体系,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因此,可以说,目前实体经济发展与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奠定了投资银行创新的强大需求基础和条件。证券公司创新的最好时期已经到来。而投资银行要将商业银行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银行只有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包括产品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郭主席要求证券公司勇敢承担责任,并把握好创新的五个原则。对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总之,从郭主席的重要讲话里我们都强烈地感受到创新是中国经济、金融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证券公司的使命;必须成为证券公司的文化和灵魂。

二、迎接创新:证券公司迫切需要改变我们自己

面对行业创新带来的大好机遇,我们更加需要深刻反思,摒弃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投资银行的核心是创新,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是证券公司的立身之本。反观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组织与流程、产品与服务、文化与制度等诸多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面对实体经济巨大的投融资需求,我们仍然将自身定位在狭小的领域,业务模式依然以传统的股票发行与交易通道为主,缺乏主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意识、能力和动力。面对市场的波动,很多人仍然以投机的心态,期待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而不是主动谋求创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改进我们的产品与服务。面对行业创新发展,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我们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是回归金融中介本质,充分履行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市场交易者的职责,促进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进行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就不可能做大,证券行业也就没有了持续发展的土壤和空间。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负责任的实际行动,改变市场估值错位的现状。

二是大胆创新,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为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融资产品,为传统行业的整合提供专业服务,助推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管理需求。通过有效对接市场上巨大的多层次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分散和化解金融行业中的系统风险。

我们必须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求变”,归位尽责,树立企业应有的法人主体意识。作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围绕着金融服务的企业法人主体责任,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客户意识、产品意识、人才意识、开放与合作意识(“五个意识”)。

自主创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聚焦客户金融资产,为投融资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所有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是我们经营的最基本手段;专业人才是证券公司最宝贵的资源,是与其它金融行业竞争的根本;以开放的眼光对待行业外部和境外的金融产品,以合作的心态面对行业内部的竞争和金融同业的竞争,是提升我们经营素质和业务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积极变革、锐意创新是证券公司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改变自己,使创新成为我们发展的灵魂,融进我们的血液。一是改变经营意识和经营理念,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二是改变商业模式和收入结构,为投资者的所有金融资产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三是改变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真正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四是改变队伍结构与人员素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人才结构;五是改变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探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六是改变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让投资者认识到证券公司是负责任的、专业的金融服务企业;七是改变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形成差异化竞争及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争格局;八是改变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以合规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重心,为证券行业的全面创新保驾护航。

三、做好准备:通过创新着力打造证券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会议印发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中明确就产品创新、经营范围扩大、组织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多达11项近期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为我们打造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需要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营造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环境。证券公司内部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文化、制度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营造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监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二是找准证券公司各自创新的方向和着力点。只有形成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证券行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定准底线,放大空间”,让证券公司放开手脚,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进行选择:机构客户还是零售客户,全国市场还是区域市场,买方业务还是卖方业务,全价值链覆盖还是重点突破。通过差异化的选择,聚焦不同的细分市场,建立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发展格局。

三是人才和激励机制建设。毫无疑问证券行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关键要有长效激励机制。

四是平衡好创新发展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创新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很多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证券公司需要正确认识创新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创新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组织形式;提升风险总量控制和风险计量水平;建立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后台支持与控制部门共同参与的新产品审核机制等。

打造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着力培养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估值与定价能力,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金融同业的核心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形成和完善,资产证券化率也将大幅提升。这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也要求证券公司具有更加专业的资产定价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更多的从无风险、低风险到高风险,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衍生品等众多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支持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并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各位同仁,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更加努力。有监管部门的强力支持,有行业大家共同的智慧,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证券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第十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模块二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

王东明:监管过严不利于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

新浪财经讯“第十六届(2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中信证券(微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在论坛模块二“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上发言时表示,监管过严不利于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王东明:谢谢大家,也谢谢吴教授邀请我到这来,给大家讲一讲中信证券的情况。刚才王博士讲了整个证券行业这几年发展比较艰难,我们自己感觉到证券公司主要受制于政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在越来越大,我们经常用话说一个逐渐扩大的中国资本市场,和一个正在被边缘化的证券行业,形容目前证券行业的情况。

整个证券行业净资产大概就是6千多亿,相当于一个银行的净资产。证券行业整个利润水平变化还不如一个中国银行,今年大概400亿左右,相当于一个招商银行(微博)那么多。整个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大的变化,大型的金融行业在这个当中随之而来,证券行业从从无到有,到一个完全市场化市场,在社会上没有投资银行,现在逐渐都有了。有人说保险业从国家政策建立,可是证券行业完全是一个市场化产物,发展相对来说相对比较艰难。中信证券发展到18年历程,从一个小公司发展到目前行业一个名列前茅公司。但是我觉得目前随着我们刚刚参加完全国金融会议,我们感觉到未来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

银行他是大家存款变成负债,变成贷款,变成资产。保险公司用保费做负债,但是他投资做资产,证券公司没有,所以负债不能动。第二,证券行业他不能负债,基本属于在净资产。所以这些大大制约证券公司发展,我们感受到实际上我跟大家讲一下,证券行业没有系统性风险,并不意味着金融大系统没有金融风险。证券公司在西方这一块业务上,应该提供大量产品在社会上,他应该设计生产产品,银行通过他大网络销售产品。这样金融风险最重要把分散。

如果提供产品,我们觉得以后证券公司现在没有风险,因为他也用不着负债。一个是成交,一个是经济业务,一个是自营业务,还有一个资产管理的业务。如果真正把他作为一个设计生产产品的公司,如果要向通过银行项目,或者自营渠道销售,你那个时候需要一部分资本金提供产品流动性,这个东西我认为未来证券公司从纯粹中介机构,走向资本性机构。但是引用资本你实际还没有到那个幅度,中信证券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训。中信证券走过来,我们感觉中信证券一直想要找到一个方式,第一位实体经济提供很好的服务,第二走出差别化的道路,第三能创造一些新的模式。但是我们自己感觉,这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我也希望现在大家都在提创新,最重要是创新和用市场化配制资源核心你要放松。

我觉得整个大金融市场,现在缺的就是金融产品,就是由于金融产品缺乏,你没法使这个金融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你的根源就是因为管制过严,我们希望未来逐渐走向新的监管理念,加强监督,放松监管。还有一个叫加强监管,加强服务,这些东西我觉得对整个资本市场都有好处,因为现在确实从国家来讲,社会上,包括金融界聚集风险还是很多,不是越来越少。你怎么样把这些风险逐渐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把它发泄出去,这是给未来金融界也包括中国的证券行业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贝多广:证券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到国际化道路

新浪财经讯“第十六届(2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多广在论坛模块二“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上发言时表示,中国证券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到国际化道路。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贝多广:各位下午好,刚才朱从玖做了精彩演讲,我所听到政府监管部门领导来做最专业一个讲话。我在想我们中国证券市场走了20年,最终还是要回到国际化道路。对于我们今天这个题目,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我们要减少一点所谓中国特色,要增加一些真正市场模式。

什么样叫市场模式,我们回头看证券公司他到底核心竞争力什么?一,刚才朱从玖博士讲的定价,在中国几乎不需要培育。第二研究领域,在我们过去20年中我自己感觉,中国证券公司研究领域得到极大的提高,聚集相当多人才。作为业内人士我也是参与一些学术活动,我自己感觉中国证券行业研究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过学术界研究能力,他们对中国经济把握,对市场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应该说是比较受抨击,这个实在难培养出来一大批人才。

第三个,应该是销售能力。这个非常厉害,因为我们网上基本体制决定了证券公司不需要太多责任能力,尽管有一些比较大的证券公司有这样方面的能力,但是从整个市场结构来说,不是那么需要,所以这方面能力在中国证券公司大多数基本没有。所以咱们这个层面,证券公司如果说他们相互之间竞争,没有什么好竞争?大家非常同质化,拿一个牌照干活。如果我们看更大范围,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参与到整个金融行业竞争,银行、保险、信托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行业不断扩大自己能力,这个比较遗憾,应该说这个行业是越做越小。我们中国证券公司是不是还是一个金融机构,还得研究一下。因为作为金融机构他就需要利用负债,大量负债来获取资金的逆差,这种金融机构最基本一个赚钱来源。无论是银行也好,保险也好,大家都在赚利差。证券公司主要靠私募,靠顾问,靠管道专区佣金,这样使得他收钱作为金融机构这样一种本质上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这个能力一旦不能发挥出来,在金融行业就吃大亏了。因为国际上金融机构我想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实行所谓银行也可以做保险,保险业可以做银行的混业经营。在这样格局以下,这些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他们竞争什么东西?他们的竞争核心点实际上银行我相信他要想做投行,他要很快成交能力和定价能力,保险公司做商业银行,我要做大量贷款也是比较难。但是这个里面至少有一个交集地方,就是资产管理,这个是所有全世界金融机构,不管你是银行还是保险,都是集中主要竞争发生点在市场管理。换言之,未来金融行业那种名称无关紧要,但是有没有聚集资金,调动资金,配制资金这样能力,无论通过什么形势?通过产品形势还是管道的形式等等,这种能力是实质性。但是我们现在这方面比较弱。广义的资产管理,除了大家比较熟的货币基金也好,包括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等都是一些投资渠道。

第三个层次,中国证券公司怎么跟国际投行竞争?现在我们中信证券(微博)(11.01,0.17,1.57%)迈出重要一步,我观察他们做的非常好,很扎实。但是这样机构在中国非常少,有实质性机构很少。提一条我们如何变革?这个变革当中我觉得我们要真正看到证券公司发展规律是什么?核心问题什么?我觉得从目前来说应该可以由两种着手,第一个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市场结构,就是今天朱助理在这边特别强调,在中国未来实质性影响结构性变化。我们监管我们的政府考虑出发点都是散户,但是你的市场结构设计,全部立足散户不符合这个市场。

我们要提出重建证券公司的结构,我重要观察我们市场上一些步骤,证券行业持有大量公司股份,指的是散户,一些机构,一些企业。但是通过证券公司,作为短线投资者而言,对这个行业发展没有建设性的意义。但是我们这些证券公司的真正从业20年的这些管理层,法律规定不能持股。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要有重大突破,真正把这些公司的管理层、股东以及员工,能够跟这个公司财务发展混在一起,对于这个行业长期发展一个重要制度建设。谢谢各位。

兰荣:资本市场持续健康是证券公司发展的基础

新浪财经讯“第十六届(2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兴业证券(微博)(10.76,-0.06,-0.55%)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荣在论坛模块二“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上发言时表示,资本市场持续健康是证券公司发展的基础。

兰荣:大家好!首先很高兴我们兴业证券能够作为这次论坛的合作举办方,对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这次论坛的主题我觉得很好,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用“新起点”这个提法我觉得非常好。一个方面,上证指数这十年恢复到十年前的指数,另外一个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可能确实要把过去归零,重新去思考资本市场到底怎么回事,它怎么为实体经济来服务。我们的资本市场20多年来,确实基本上是熊市长,牛市非常的短,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它不能进行长期的投资,更多的是进行炒作。这样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来进入这个市场。

刚才朱从玖助理作的演讲非常好,所谓炒新股的“新股热”,我想这里有很多的原因,我个人的看法,一方面它是不是意味着不是新股的公司投资价值不够高。因为我们现在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包括我们的创业板、中小板,市盈率达到七八十倍,现在还有40多倍,但市场现在主板的市盈率也才13倍,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而我们的新股发行完以后,随着资金的募集,并不意味着它的业绩是持续在增长,七八十倍也好、五六十倍也好,这个市盈率谁买进去就套住了。这个市场不持续下跌,可能反而是不正常的。因此,我们想从这个角度去看,过高发行市盈率,使得这个资本市场持续不断下跌,因此“牛短熊长”就成为这个市场的一个特别现象。

因此,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应该从新起点的角度重新思考,它到底要干什么。首先恐怕要考虑它能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中国的财富增长完以后,有更多的钱可以进行投资,那这个市场就不一样了。有了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国的证券行业才有了发展的基础。与资本市场一样,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我们自己看自己,这20年变化非常大,我们自己讲,20年前,我们只是银行的一个证券部,资本金一千万,十几个员工,20年后,其实变化很大,我们也上市了,净资产也有将近一百亿了。但是跟别的行业一比,我们的发展确实差距太大。我想这个差距跟资本市场的发展是连在一起的。

因此证券公司怎么突破?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有赖于资本市场的突破,另外一方面是我们自身,因此,可能仍然要重新思考证券公司到底要干什么,我们能够干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然后我们怎么去干。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我们始终在一个怪圈里,市场好我们可能就有暴利,之后一直是熊市,那我们就非常的痛苦。

去年市场不好,证券行业又出现了亏损,今年怎么样呢?不好说,可能会比去年更痛苦。重新回到原点思考,这样的话,新起点,我们归零,可能我们反思、我们来解释,前面两位同行说的很好,比如说证券公司必须有的销售能力,我没有销售就不可能有定价能力,我要有定价能力就必须要有研究能力,从金融业来讲,证券行业应该更高端。如果这些最基本的能力没有的话,我们的商业方式就处在现在比较低层次的、我们提供的都是通道服务,包括交易的通道、包括股票的通道,没有真正作为一个价值创造者的本色。

作为一个新起点,我们也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机遇、有更多的突破,我们也非常期待这一天。谢谢大家!

施光耀:新股高市盈率根源在于投资者缺位新浪财经讯“第十六届(2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在论坛模块二“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上发言时表示,发行市场的高市盈率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投资者缺位。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施光耀:谢谢王明夫博士、谢谢各位!我刚才进会场时,看到这份会议日程,怀疑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因为咱们这个模块讨论的主题是“证券公司如何变革”,参加讨论的,都是证券公司的老大,而且都是老大证券公司的老大,唯独我不是证券公司的。但是,既然来了,也要讲几句。可以肯定,我讲得肯定不能像前面几位嘉宾那么生动,因为我不在证券公司工作。我想讲一下发行市场的高发行市盈率问题,这个问题跟证券公司相关,我想给证券公司正一点名。我认为,发行市场高市盈率的根源在于投资者缺位。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证券公司估计烦事不少,包括经纪业务不旺,市场交易量屡创地量,经营业绩今年也不会怎么佳等等,我觉得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在发行市场市盈率居高不下这个问题面前,证券公司的品行正在被不良化,证券公司被认为是高市盈率的推高者,是高市盈率的某种责任人,有的甚至把证券公司、直投与高市盈率挂起钩来。我个人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不能这么看。的确,当今A股市场的发行市盈率非常之高,而且高得离奇,幻灯上有两张图,上面一张图是201*年以来A股一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比较图,红线代表发行市盈率,蓝线是二级市场市盈率。二级市场市盈率比一级市场要低一半以上,毫无疑问,发行市场这样的市盈率是偏高的。下面一张图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A股发行市盈率之高。我做了一个201*年到201*年这两年里610多家IPO公司发行市盈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公司屈指可数,只占2%,而50%以上的公司发行市盈率在5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倍。一百多倍市盈率是什么概念?说明如果企业赢利能力不变的话,我们要花100多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然而,如果我们看历史悠久一点的欧美国家股市,一百多年前上市的公司现在几乎找不到踪迹了,根本活不到今天。所以,这个市盈率是非常之高的。发行市盈率为什么会高?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它形成的原因作客观的分析。

我认为,作为经济人,证券公司在服务发行人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最大化,如同发行人谋取融资效率的最大化一样,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发行机制设计出现了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市场之所以存其为市场,是因为有买方和卖方;一个市场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买方与卖方都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买的,肯定想买得的便宜一点;卖的,肯定想卖得贵一点。如果相成交,双方必须妥协,否则不可能成交。而经过双方妥协后,就会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我认为,作为发行市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要想有一个合理的发行价格,就应该有一种有效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平衡。

但是,我们的市场没有买卖双方之间的平衡,我们的市场是一个完全失衡的市场!几乎所有人都直接或者间接、部分或者全部地站到了卖方或者说发行人的一边,我们的买方,即投资者基本缺位。这个缺位主要有四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我们的询价并不反映投资者的声音。从现在的询价机制来看,有20个以上的询价机构有效询价即能形成发行价格。如果从数量来看,这20个机构只占成千上万一级市场认购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20个机构认购的数量也不足挂齿,不超过发行股份的五分之一。从质量上来看,这20个询价机构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管理的钱都不是他们自己的钱。几类询价机构中,无论证券公司、公募基金、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还券商的自荐机构,用的钱都是别的钱,要么是国家的钱,要么就是社会的钱。所以,对他们来说,不像一般的投资者那样要用自己的钱去询一个价格,去认购一种股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做工作,被公关。有一句名言,大意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最不计成本;用自己的钱给别人做事,最讲成本;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既讲成本又讲效果。而我们的询价机构用的是别人的钱。按照这句名言来推理,如果有朋友去找询价机构帮忙,他肯定是大方的,不讲成本的。因此,我们的询价没有很好地反映投资者的声音。

投资者缺位的第二个标志是,网下认购者其实不是真正的投资者。请看一下这张饼状图,这是201*年发行新股上市三个后的股价结构图。根据现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精神,网下申购的股票需要锁定3个月后才能流通。那么,新股上市三个月后的股价走势情况如何呢?统计表明,与发行价相比,201*年234只新股上市后第3个月的收盘价,有近50%的公司破发,有14%的公司股价涨幅在10%以内,也就是说,网下申购的股票到解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肯定是赔钱或不赚钱的。这说明,我们的新股询价机构在网下认购股票风险已经大于机会了,那么,新股的发行价格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呢?网下还有人在申购呢?除了政策要求以外,核心要义在于,一来网下认购的本来数量就不大,不超过发行总量的20%,对这些大机构来说,就是赔,也赔不了多少钱;二来网下认购需要的钱,不是他们自己的,目前12类网下申购帐户基本上都是替别人投资的帐户,换句话说,就是认购赔了钱,也不赔他们的钱。第二个原因可能更加重要。

投资者缺位的第三个标志是网上申购者的行为是被误导的。最早的时候,我们的新股发行价格由行政定价,奉行“压发行价,放开盘价”的思路,先是13倍,后来调到18倍、20几倍,远远低于二级市场市盈率,从而形成了“摇啊摇”的专业队,形成了新股不败的定律;从201*年开始到201*年,开始实行的摇号制,根据二级市场市值来配售新股,进一步强化了新股不败的定律。到今天为止,中小投资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依然受到一种不可思议现象的误导,这一现象就是,买新股不会赔钱,或者说不大容易赔钱,因为新股开盘价比发行价更高。我做了一个分析,201*-201*年间617只新股上市首日开盘破发的只有85只,占14%,相反,有21%的股票涨幅超过50%,其中有的甚至超过100%;201*年四季度48只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跌破发行价的只有4只,仅为8%,相反,涨幅超过50%、甚至过100%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二级市场开盘价出了问题,还是一级市场发行价还不高?不得而知。投资者缺位的第四个标志是承销商面前没有投资者。理论上说,承销商应该是一手拉发行人,一手牵投资者。对承销商来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这边发行人想卖高价格,那边投资者想买低价格,经承销商一撮合,形成一个都能接受的价格。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的发行人是存在的,但他们的投资者是不存在的。网上申购的中小投资者是投资者,但不是承销的投资者。因此,他不可能、也无法替网上投资者操心,相反,在经济人本能的推动下,承销商只能与发行人结成利益共同体,因为你发得越高,我的佣金就越多,从而导致天平失衡的加剧。

正是由于上述四种缺位现象导致了新股发行市场里市盈率会如此之高。这么高的发行市盈率,后果非常严重,它直接扭曲了市场的定价机制和功能。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很有意思,红线是201*年272家新上市公司上市后每个月收盘价相对发行价的涨跌情况统计,上市首日开盘价破发率才20%多,但这根线呈45度角度不断上扬,到上市后第10个月的时候,90%以上的新股都破发了。新股上市后破发率逐月上升的事实再次证明,价格是不可能长期背离价值的,偏离的价格早晚会回归到价值。然而这种回归直接牵动了二级市场走势,所以,我认为,当前二级市场的股价下行与新股的高市盈率和新股上市后“一月不如一月”的走势是直接关联的。

面对高发行市盈率,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应根据A股市场的特殊情况,努力完善市场化改革机制。具体地说,本人有四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要优化询价机构的结构,让那些用自己的钱买新股的人也来参与询价,让我们的询价结果能反映那些用自己的钱买新股的人的声音。第二点建议,要公告询价的信息,现在公告只有询价结果没有询价信息,但到底这个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哪些参加了询价,他们是如何参加的,这个市场并不知道。要通过询价信息的进一步公告,来增强市场和舆论对询价机构行为的监督,让我们询价机构在用别人的钱参加询价时候能够更负责任。

第三点建议,要加大直销分量,现在网下发行只对机构,不对个人,今后要让承销商不仅对机构,也要面对个人,面对他们的客户,而且还要扩大网下发行比重,不要把大部份股票都搬到网上去发行。就算技术条件允许,也不能。

第四点建议,要研究新股开盘价的形成机制。为什么全世界都认为我们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奇高无比,但我们的新股开盘价还更高呢?是因为价格形成机制出了问题、还是因为有人在影响、甚至干扰价格形成?交易所应研究,倘若发现不法行为,则应严肃惩处。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翟建强:证券公司发展要把规范放在首位

新浪财经讯“第十六届(2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财达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翟建强在论坛模块二“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上发言时表示,证券公司发展要把规范放在首位。

翟建强:听了一天的专家论坛,确实启发很大,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借助这个机会介绍一下财达证券。财达证券是201*年挂牌,原来是财政所属的证券机构,应该说跟兴业证券(微博)类似,但是跟兴业证券比,我们发展的步伐可能还是慢了一些。成立之初是十家营业部,到现在102家,期间04年受让了佳木斯证券。总结近十年的发展,总体的感受,规范要放在第一位,像刚才论坛讲的一样,可能步伐稳一点就会快一点,规范是第一位。在综合治理期间,好多大牌券商纷纷倒下,主要是规范的理念没有深化。第二是抓住机遇。第三个,我觉得就是要有过多的过硬的业务品种。

今天吴老师提的这么一个主题也是证券行业的问题,证券公司经过几十年的轮回总是这么一个怪圈,不管多大多小的券商,面临的核心问题几乎是相同的,当市场好的时候,你有几年好日子过,当市场差的时候你可能就无法生存。我们明天要召开公司的年度工作会议,大家在研究过程当中又提出来了,证券公司又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其实作为我们一个小券商,如何突破,提不出什么观点,我觉得这个课题需要行业来研究。特别是从这几年的佣金水平的恶性竞争,整个行业缺乏自我保护,互相贬低、互相杀价。我们07年的佣金费到现在,虽然相对是比较高的,佣金费率已经接近腰斩。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只能靠交易规模加大,如果这种市场再持续下去,对这个行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原来想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听一听我们这些专家对证券行业如何寻求突破,听听这些方面的专业见解。

财达证券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法定券商,这些年确确实实也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自身掌控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治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新业务的发展,人才结构的失衡,特别是对高端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今天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看到这么多老师还有好多学生,我也想在这里发一个信息,欢迎有志于跟我们共创财达明天的同学们到财达创业。谢谢!

嘉宾就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展开讨论

新浪财经讯“第十六届(2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

中信证券(微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多广、兴业证券(微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荣、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财达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翟建强,以及主持人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共同围绕“竞争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变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综合业务分会场总结发言(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综合业务分会场总结发言(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综合业务分会场总结发言(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553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