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走进家博

时间:2019-04-22 13:26: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走进家博 本文简介:

“五一”的前一天下午,迎着午后灿烂的阳光,在没有和袁裕校先生联系的情况下,我来到夷陵长江桥头的“袁裕校家庭博物馆”参观……走过夷陵长江大桥,往左侧一转,前行五百米左右,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屋,据观察那是一所破旧的学校旧址,大约占地30亩,两层的教学楼显得很破旧,可分明能看到经过收捡后的那份整洁与有序

走进家博 本文内容:

“五一”的前一天下午,迎着午后灿烂的阳光,在没有和袁裕校先生联系的情况下,我来到夷陵长江桥头的“袁裕校家庭博物馆”参观……

走过夷陵长江大桥,往左侧一转,前行五百米左右,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屋,据观察那是一所破旧的学校旧址,大约占地30亩,两层的教学楼显得很破旧,可分明能看到经过收捡后的那份整洁与有序。大门上挂着锁,在大门的左右两侧挂着三块牌子,上面写着:“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单位、宜昌市袁裕校家庭博物馆、宜昌三峡摄影研究院”等。

透过破旧的大门往里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白色的毛主席的雕塑,毛主席站着,手拿书本,望着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大门两侧的墙上,挂着好多铜牌:“宜昌五中社会实践基地”“夷陵中学历史教研基地”、“全国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馆”等。敲了敲门,没人理;把手从小洞伸进去,打了打铁锁,一位老人走过,我说明来意,老者没让我进屋。可我心依旧,依然在外站着、观察着,终于,看到三位中年男子在里间走过,敲打铁锁,走了过来,我说明来意,其中一位略显精瘦的中年男子开了门。我心想:莫非是袁裕校馆长本人?开口一问,还真是。于是,便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这个家庭博物馆。

袁馆长边走边介绍:“我们这个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馆,2011年建成。馆展实物2万余件,图文史料1万余件。还有八万多件十大卡车没有拉进来,因为根本就装不下。时间跨度500年,展出的是我们家四代人一百年来日常生活用过的具体器物。四代人,第一代祖父辈是目不识丁的山区农民,第二代父辈是新中国的银行干部,第三代就是我——曾经的国家干部、后来的下海商人,也就是我。第四代是留学澳洲刚刚回宜的我的女儿……”

袁馆长侃侃而谈,我边走边看,这些展品谈不上珍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曾随处可见。可是,当它走过时间的长河,一下子聚在眼前的时候,不禁引起强大的共鸣!有家具、衣物、日用品、粮票布票、杂志报纸、家庭生活器具、墓碑等,大的有雕花床、小的有绣花针。在留存的文字资料中,有公粮契约、购物清单等,件件记录着普通人家的生活琐事。一楼两个特别的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边是忏悔墙,一边是荣誉墙。袁家从不忌讳家人所犯的错误,从祖父以来的三代人每个人都记录下生活中需要反省的事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便让后世子孙引以为戒。荣誉墙上展示的是家人所获得的荣誉。一荣一辱,警示后人。另一个展示就是影像室。打开门,让我感到震撼,几千个以前的电影影像资盒分层陈列着,虽然很破败,但却是历史的印记,在室外,看到了古老的放映设备。袁馆长说:“不管多老的电影片子,革命的、战斗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且可以放映……”

看了一遍展品,我一边惊讶着、一边感叹着,就到了袁馆长的办公室就座、交流。“为建这个博物馆,耗尽了自己的千万家产,往上溯三代,就有个梦想,建一座家庭博物馆,终于在我这一代变成了现实。接下来,我们即将建新址,新址选在联棚,看,这是我们新址的规划图!”“啊,好漂亮,好大的新博物馆啊,可以和宜昌市博物馆新址相媲美了!”手拿着袁馆长的新址规划图,我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袁裕校,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一个平民家庭博物馆,十万多件展品,四代人的收藏,三代人的梦想,终在这代变成现实,且将变成永恒!

梦想,只要坚持,就会变成现实!

走进家博 本文关键词:走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走进家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64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