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招聘柜台知识点总结
银行招聘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按照填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
款凭证。
第六章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贷方多栏式、借贷多栏式)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
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4、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5、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6、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
7、“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8、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
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
项目
盘盈处理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现金
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固定资产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原材料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正常)营业外支出(非常)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5、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扩展阅读:银行类知识点总结-puck
货币银行学
1.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从扩大价值形式阶段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阶段,说明为交换而生产的关系,也即商品生产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日益确立。
然而一般等价物开始是不固定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商品充当,使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商品交换仍存在着困难。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摸索,一般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由金银来固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于是货币便产生了。2.货币的形式:
实物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代欧洲以牛为货币,其他地区以盐、烟草等为货币。金属货币: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如金、银等。可兑现的纸币银行券: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现代银行签发,可用于转帐结算,与银行券同时发挥着货币的作用3.货币的本质:
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等同于贵金属。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通过分析商品,科学地分析了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与其他商品是相对立的,是特殊的商品。因此,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4.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贮藏手段,即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人们储存起来。既不能象充当价值尺度时那样只是想象的货币,也不能象充当流通手段时那样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它必须既是实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者金银条块等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作为世界货币的只有黄金或白银,铸币和纸币是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的,因为后者一超出本国范围便失掉了原来的法定意义。世界货币的作用是:第一,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第二,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对外贷款以及转移财产等等。
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差别:前者只有货币的流动。后者还有商品的流动。5.货币的流通:6.信用货币:
7.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货币介入商品流通过程并没有改变商品流通的实质,货币知识作为交换媒介为商品流通服务,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实质上是商品流通的反映和表现,商品流通才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和劳务流通服务,由两者共同决定。区别:货币流通有相对的独立性
1.流通形态上不同。商品流通中商品形态不断变化,货币在流通中的主要形态不变。2.流通时间上不同。商品经过一次交换后基本上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货币反复为商
品流通服务。因此按一定时期计算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总额不一致。货币流通总额=商品价格总额(PQ)/货币流通速度3.流通方向上不同。方向相反。
4.决定因素上不同。商品流通直接决定于再生产的物质技术构成和企业、个人对于使用价值的需要;货币流通决定于交换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主要矛盾在商品方面。货币流通对于商品流通也有积极的反作用。8.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货币储备制度。
9.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如1元,1英镑。10.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11.货币单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也被称为价格标准。早期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
单位就是贵金属的重量单位,后来货币单位脱离了金属内容,成为货币数量的专用衡量单位。如:人民币
12.格雷欣法则:又名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就是说,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
货币同时流通,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另一种货币则成为劣币,易引起经济紊乱。
在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下,由于一国金银供求形势不断变化,金银币价比率往往不能与法定比率相一致。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这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反之,亦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由于它是英国理财家格雷欣首先论及的,所以又称“格雷欣法则”。例如,当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5时,如果由于采银技术进步或其他原因使银价跌落,市场金银比价变为1:16。这时,倘若把金币熔化为金块,把金块在市场上按市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并把银币按法定比价换为金币,如此循环一周,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敛迹,而银币充斥市场。1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4.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和货币制度差不多)。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
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
16.牙买加体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
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
储备货币多元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汇率安排多样化: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国往往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时,往往会受到“米德冲突”的限制,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牺牲了其他的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财政平衡等,因而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才不至于顾此失彼。(2)运用汇率政策。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外贸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的制约,其功能往往令人失望。(3)国际融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4)加强国际协调。这主要体现在:①以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②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的作用。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7.区域性货币制度:是在一定区域国家经济联盟和货币联盟的基础上,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目前区域性货币制度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等。18.信用: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第一,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它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这是借贷的前提。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第三,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第四,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19.实物借贷:信用的早期形式,以实物支付本金和利息。20.货币借贷:现代信用形式,以货币支付本金和利息。21.高利贷: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高利贷之所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
到广泛发展,是由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商业信用:企业单位之间,由于商品交易而相互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商品赊销和货款预付。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可以流通转让,商品票据主要有汇票和期票两种。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1)规模受到限制。它的规模大小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2)受商品买卖关系方向的严格限制。22.银行信用: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
式。*
Ps.同商业信用比较,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则是企业.银行成为专门经营信用的企业和信用中介。(2)银行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时间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可以满足生产发展所引起的对于流通中追加货币的需求,可使信用相对于社会再生产而发生“膨胀”.(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银行信用则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
***商业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即使在银行信用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并在银行信用的促进下得到进一步完善,二者在总体上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23.赊销:指零售商向消费者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商品,属短期信用。24.利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25.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2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
相应发生变化。
27.差别利率:指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用途、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借贷能28.29.30.31.32.33.
力等实行不同的利率。它体现了金融机构不同的贷款意向以及国家的政策倾向。
固定利率: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的利率。它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浮动利率: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由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e.g.中央银行基准利率.Shibor是中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公定利率: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由银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确定的利率。市场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e.g.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供求双方所有以货币资金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如存款、贷款、票据抵押与贴现、信托、租赁、保险、有价证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等等。狭义的金融市场则是一般限定资本借贷及有价证券买卖等范围内。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后者。
功能:货币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经济调节(借助货币资金总量影响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借助货币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影响发展经济结构和布局,借助利率、汇率、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定价
34.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
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
特征为:直接性、分散性、信誉上的差异性较大、部分不可逆性(如股票)、相对较强的自主性。
种类:商业、国家、消费、民间个人信用。*优点: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局限性: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5.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
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基本特点: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由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证券,称为间接证券。种类:银行、消费信用。
特征为:间接性、相对的集中性、信誉差异较小、全部具有可逆性、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间接融资优点:①灵活便利;②安全性高;③规模经济局限性: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对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36.金融工具:即借以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一般包括债权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用来证
明融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条约。*
特征:期限性: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流动性: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一般说来,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决定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发行者的资信程度
*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风险主要有两种,即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收益性: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收益率。对收益率大小的比较还要结合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金融工具收益率等来分析种类: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一)直接发行方式下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平价、溢价、折价
(二)间接发行方式下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①中介机构的承销价格或中标价格。②投资者的认购价格
37.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可以流通转让,商品票据主要有汇票和期票两种
38.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
息和红利的凭证。
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不贴现法:
收益率=(持收期间股息红利收入+证券卖出价-证券买入价)/证券买入价贴现法:
收益率=(持收期间股息红利收入+证券卖出价-证券买入价)*以必要报酬率计算的复利现值系数)/证券买入价
39.初级市场:即发行市场。金融工具初次发行,供投资者认购的市场。40.二级市场:即流通市场。对已上市的金融工具进行买卖转让的市场。
41.股票价格指数:是描述股票市场总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它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组股
票,把他们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各种指数具体的股票选取和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42.证券交易所(有形市场):
1773年,英国伦敦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1792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
43.场外市场:场外市场,其实是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
系统,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如全美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纳斯达克。
44.场内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45.衍生金融工具: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决定于后者变动的派生金融产
品。
基本特征: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分类
(一)按基础工具种类:1、股权式衍生工具2、货币衍生工具3、利率衍生工具(二)按风险收益特性:对称型与不对称型
(三)按交易方法与特点:金融远期和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加速经济信息的传递,其价格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还可以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分割,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经济效率的作用。46.职能分工型银行:主要经营存贷业务。
47.全能型银行:除存贷业务外海经营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
48.单一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也称单元制、单元银行制,即商业银行只有一个独立
的银行机构,不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单一银行制度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较灵活,但其经营范围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在大范围内调配资金,风险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垄断,提倡自由竞争,但近年来有些放松,有向分支行制转化的倾向
49.总分行制度
50.银行持股公司制:
银行持股公司制是指由某一集团成立一持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又称“集团银行制”。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可以把许多小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银行持股公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银行持股公司,即持股公司控制家商业银行的股权。这种形式便于设立各种附属机构,开展多种非银行的金融业务,一般以大银行为主。另一种是多家持股公司,即持股公司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股权。这种形式便于银行扩展和进行隐蔽的合并,多以中小银行为主。
优点:母公司可以通观全局,统一调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持股公司可以控制大量的非银行企业,为它控制的银行提纲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客户来源.
集团可以经营非银行业务,增加盈利51.表外业务: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OB),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影响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的是狭义的表外业务。
“巴塞尔协议”将表外融资工具按其风险程度分为5类,并赋予不同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以便将表外项目转为表内项目,同银行的资本金大小联系起来。类型:担保类业务(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承诺业务、金融衍生类交易(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
52.在掉期交易中,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差,即升水或贴水叫做掉期率。掉期即
互换。53.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
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准备率-1)。
派生存款的两大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率越高,可用资金越少,派生存款减少)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5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55.超额准备金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
的比率
56.提现率:在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
是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57.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
行职能,并监管全部金融企业的制度。具体形式:一元式、二元式(中央和地方)、多元式(美国)。
复合中央银行制:指一国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中于一家银行来执行,该类型又可分为一体式和混合式两种形式。
58.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
度。跨国中央银行发行共同的货币,并为成员国制定相对统一的金融政策。59.准中央银行制:是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
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60.再贴现率: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
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61.最后贷款人:是指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
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资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在此过程中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即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足,而其他同行也头寸过紧无法提供资金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抵押再贷款,必要时还可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再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
62.外汇:包括动态外汇和静态外汇。
动态外汇:一种国际汇兑行为,即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静态外汇:一种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63.汇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比率。
影响汇率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如果考虑到货币保值的作用,汇兑心理学有另一种解释。即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
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异。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5.人们的心理预期。这一因素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64.直接标价法:将一定单位的外币用本币来表示。如1美元=6人民币。Ps.这种情况下,
汇率提高意味着本币贬值。用间接标价法则相反。
65.间接标价法:将一定单位的本币用外币来表示。如1人民币=1/6美元。66.铸币平价:金笔本位制下,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
基础。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化也影响汇率水平,但波动的幅度受到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市场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出入点之间上下波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两种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幅度不再受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各国政府运用外汇平准基金稳定汇率。14.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应由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决定。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67.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活
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是一个流量概念,是以交易为基础而非货币收支。68.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以某一特定货币为单位,运用简明的格式总括
地反映某一经济体在特定时期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发生的全部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主要包括1.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以及人为设计的调整项目:净误差与遗漏。
69.国际储备:可用于干涉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
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70.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
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71.普通提款权:普通提款权又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成立时各成员国缴纳的会费,并由其管理,是国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最大为其份额的125%。
普通提款权是信贷,而特别提款权可以作为成员国现有的黄金和美元储备以外的外币储备。
72.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
双向或多向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过剩资本的形成或国际收支大量顺差。2.利用外资策略的实施。3.利润的驱动。4.汇率的变化。5.通货膨胀的发生。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7.国际炒家的恶性投机。8.其他因素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2.国际资本市场迅速膨胀。3.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4.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短期和长期。短期:指期限为1年或1年以内或即期支付资本的流入与流出。长期: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
73.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以货币
形式持有的数量。
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可能是与收入成正比,利率成反比。
74.货币供给:作为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作为内生变量,是利率的增函数。75.货币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相一致。是一种局部与动态均衡。
内部均衡:指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外部均衡:指国际收支的均衡。
76.货币失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
货币失衡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二是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三是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总量上大体保持均衡状态,却由于货币的供给结构同与之相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货币市场上货币短缺与局部货币供给过剩并存,商品市场上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则求过于供。
7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
上涨的经济现象。(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inflation)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shock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inflation)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78.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
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79.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其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
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变动之后的CPI是核心CPI。80.单一规则: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
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货币供应。又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由弗里德曼提出,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为唯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公开宣布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德曼认为,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
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81.收入指数化政策:一般被当作是一种适应性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所谓收入指数化
就是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它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起来,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格数的变动而作出调整,从而避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井减轻由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分配不均问题。
82.通货紧缩(deflation):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
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相对通货紧缩(物价正增长水平不够)和绝对通货紧缩(物价负增长)。8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
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综合。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效果等。84.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促进经济增长。85.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数量指标),拆借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利
率(价格指标)。
86.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量、汇率。
87.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份额逐步增大的过程.它可以用
广义货币M2占GNP(或GDP)的比值(M2/GNP或M2/GDP)来表示.自从金融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十分迅速
8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89.净值增长率和累计净值增长率都是评价基金收益的指标。净值增长率指的是基金
在某一段时期内(如一年内)资产净值的增长率,可以用它来评估基金在某一期间内的业绩表现;累计净值增长率指的是基金目前净值相对于基金合同生效时净值的增长率,可以用它来评估基金正式运作至今的业绩表现。
90.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
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包括金融制度、金融组织、金融工具的创新。
证券类的一些问题:
9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92.DCF:(discountcashflow)现金流折现。93.sharpradio: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计算公式:=[E(Rp)-Rf]/σp其中E(Rp):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Rf:无风险利率σp:投资组合的标准差目的是计算投资组合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会产生多少的超额报酬,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
94.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
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95.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其
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如: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净利率(净收入/总资产)×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资本)而:资产净利率(净收入/总资产)=销售净利率(净收入/总收益)×资产周转率(总收益/总资产)即:净资产收益率(ROE)=销售净利率(NPM)×资产周转率(AU,资产利用率)×权益乘数(EM)
9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市场整体收益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一个系数)一般用希腊字母其中,rf(Riskfreerate),是无风险回报率,纯粹的货币时间价值;βa是证券的Beta系数,是市场期望回报率(ExpectedMarketReturn),
是股票市场溢价(EquityMarketPremium).β=1时,代表该个股的系统风险=大盘整体系统风险,
β>1时代表该个股的系统风险高于大盘一般是易受经济周期影响例如地产股和耐用消费品股。这种一般称为景气循环股(cyclicals)
β97.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同属于投资者对预期能带来收益的资产的购买行为,但二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直接投资是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的合一,是资产所有权和资产经营权的统一运动,一般是生产事业,会形成实物资产;而间接投资是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的分解,是资产所有权和资产经营权的分离运动,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及其经营没有直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其资本收益或保值。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商业银行招聘柜台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商业银行招聘柜台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商业银行招聘柜台知识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7483.html
- 上一篇:证券公司柜台实习工作总结[1]
- 下一篇:工行试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