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总结

时间:2019-05-28 01:12:5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总结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究》

--------------课题实验班研究总结

正式立项实验研究以来,至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相关领导、学者的指导下,通过实验班级及班主任支持和课题研究人员的努力,一年来,整个实验研究过程,能按照该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对这两个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跟踪调查,观察这两个班级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来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研究与实验过程规范

参加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老师和班主任,都能按照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基本程序进行,实施方案、置前调查、对比班级、分工合作、资料整理、活动时间等都具体明确。根据要求,将原始材料分内容、类别整理,保证了整个实验资料的完整性。

(二)、集体研讨热烈

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大家也非常热烈:一是实验班的班主任都力争上好实验班班会课;二是研讨中抢着发言,直言自己的研究与实验的体会;三是争相提交案例和材料。四是非实验班级班主任参加研讨一次比一次多,积极提供素材。

(三)、实验教师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本课题的几位核心成员,分别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班主任,他们大多年富力强,平均在40岁以下。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与实验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一年来的重大收获

(一)、班会的艺术

1、班会的召开需要特定的环境

召开班会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只有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之下,召开的班会才有一定的氛围,才会有一定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特定的环境”其实就是班级出现的情况(好的方面或差的方面),如学校各项工作的布置、三好学生的评定、违纪学生的批评与通报、纪律卫生等常规的强调、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等等。也就是说班会的召开需要的环境其实就是班级出现的各种情况,即在班级出现的情况的基础之上召开班会。这样做才会使班会有一定的针对性,才会有一定的氛围,这样的班会往往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的,当然班会的效果肯定不差。因此班会的召开需在班级具体的情况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应有一定的环境,不要无病呻吟没事找事。在这里班主任应善于及时发现班级的各方面,及时进行归类,善于寻找召开班会的环境。只有及时发现班级的情况,才能有班会的“素材”,才好对症下药,达到班会的目的与效果。当然班会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紧扣学生的实际,避免空对空,班上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们有什么想法,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据此来确立班会内容,这就是召开班会所谓的“环境”。

二、班会的召开需要一定的气氛

气氛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现象。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班会的气氛也是无形的,它应贯穿于班会的始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班级出现违纪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在一进教室的时候学生已经感受到班主任的“火气”,或者是由于班级工作的出色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的时候学生所感受到的班主任的那股“喜悦之情”,这就是所谓的气氛,大家能感受到,只有在这种气氛之下,才能引起学生的感受,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有那种班会所要表达的那种身临其境。也就是说班主任在教室里什么话也不说,学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要表达什么,要强调什么。能让班主任的“沉默”来让学生达到感受的效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这就达到了班会的最高境界,所以说班会的召开需要一定的气氛。三、班会的召开需要恰当的情绪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也能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那么在召开班会中如何控制师生双方的情绪呢?

1、班会的召开要有民主的意识。能够让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班会所有的学生都应参加,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参与与民主意识,并让他们体验到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能够控制学生参与班会的情绪,达到班会的效果。

2、做好班会的物质准备。班会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班主任应按其重要程度和困难程度逐一检查落实情况,如会场的布置、会议的用具道具等的准备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在班会物质准备充分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班会的主题要求,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班会的顺利召开奠定基础。

3、把握好班主任自身的情绪。班会的召开需要班主任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班会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全身心投入,精神振作。其情感,其语言,其动作,足以感染和带动全班每一个同学。班主任在班会中就是带头人,是指挥者。需要灵活性,有时还需要幽默感。这就需要班主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慷慨激昂的陈词,各种语言的恰当搭配都是围绕班会的主题而展开,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班会中是全身心投入的,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根本。因为只有让学生知道班主任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达到班会的目的。

(二)、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1、冷静沉着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缺乏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做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机采取必需的措施。

2、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会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更容易得到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使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能。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且“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见性的“交待”,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2、变退为进法

有许多偶发事件都是这样发生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个难题或怪题,或老师发生“暂时性遗忘”,忘记了某问题该如何解答。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不必急于解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发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己也争取宝贵的时间来考虑对策,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得出结论。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搞得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原不必争个曲直长短,但却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或是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解决。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学生”存在。在现在教育理念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自尊心,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问题生”类型最多的是行为习惯型,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类型是厌学型的孩子。第三种类型是品德型的“问题生”。第四种是心理型的“问题生”。第五种是好学生型的“问题生”。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以后,要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按程度不同,采取不一样的对待。

轻度的“问题生”。孩子有优点,他有同学的身份认同,他觉得自己是学生,愿意到学校来。

如果孩子是中度的“问题生”,那他就不怎么喜欢学校了。我们可以把这种孩子比作是“半个学生”,他的心一半在学校,一半在校外。他上学来也可以,不来也可以,来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走了又觉得不知道上哪儿去。

重度的“问题生”。他的“根”就在外面了,他的心不在学校,这种学生叫“边缘生”。这种学生上学来是非常勉强的,一般是家长逼他来。如果家长不逼他来的话,他已经有“地”去了,这个“地”是哪儿呢?上网吧,上哥们家,要不就是在社会上流浪,或者就在家里不出来。

轻度的“问题生”班主任可以解决;中度的“问题生”一般优秀的班主任可以解决,但也需要学校相关领导有水平地指导,而且中度的“问题生”在学校可以缓解他的“症状”,但难以根治;重度的“问题生”教育要注意:

第一,要把“问题生”和非“问题生”区别开来。作为老师,头脑一定要清楚班内到底谁是“问题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诊疗”。

第二,就是要把“问题生”的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大背景下来观察。现在,有的班主任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非常严重。

第三,先诊断,后“治疗”。比如说早恋,我研究了至少有13种类型的早恋,这种类型这么办,那种类型那么办,都不一样的。

第四,分轻重缓急。对一般老师来说,最好你先做容易的,当你把那个容易的解决了以后,那个难的它也不难了,因为它没有环境了,它“左膀右臂”都没有了。

第五,不要幻想用一般管理手段解决问题,也不要对家长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对学校领导期望值过高。学校领导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型的,一种是专家型的,就目前来看,专家型的学校领导很少。

第六,学会“维持”和“拖”。另外,不同类型的学校要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

“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四)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的艺术1、活动主题的设计艺术主题要鲜明、新颖、具体2、活动程序的设计艺术

一般的活动程序步骤:确定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的具体实施,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提升。

3、活动情境的设计艺术

物化环境的设计,创设、营造非物化环境,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

扩展阅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究总结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究》

--------------课题实验班研究总结

正式立项实验研究以来,至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对这两个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跟踪调查,观察这两个班级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来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作用。在相关领导、学者的指导下,通过实验班级班主任支持和课题研究人员的努力,整个实验研究过程,能按照该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

(一)、研究与实验过程规范

参加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老师和班主任,都能按照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基本程序进行,实施方案、置前调查、对比班级、分工合作、资料整理、活动时间等都具体明确。根据要求,将原始材料分内容、类别整理,保证了整个实验资料的完整性。

(二)、集体研讨热烈

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大家也非常热烈:一是实验班的班主任都力争上好实验班班会课;二是研讨中抢着发言,直言自己的研究与实验的体会;三是争相提交案例和材料。四是非实验班级班主任参加研讨一次比一次多,积极提供素材。

(三)、实验教师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本课题的几位核心成员,分别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班主任,他们大多年富力强,平均在40岁以下。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与实验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一年来的主要收获(一)、班会的艺术

1、班会的召开需要特定的环境

召开班会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只有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之下,召开的班会才有一定的氛围,才会有一定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特定的环境”其实就是班级出现的情况(好的方面或差的方面),如学校各项工作的布置、三好学生的评定、违纪学生的批评与通报、纪律卫生等常规的强调、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等等。也就是说班会的召开需要的环境其实就是班级出现的各种情况,即在班级出现的情况的基础之上召开班会。这样做才会使班会有一定的针对性,才会有一定的氛围,这样的班会往往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的,当然班会的效果肯定不差。因此班会的召开需在班级具体的情况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应有一定的环境,不要无病呻吟没事找事。在这里班主任应善于及时发现班级的各方面,及时进行归类,善于寻找召开班会的环境。只有及时发现班级的情况,才能有班会的“素材”,才好对症下药,达到班会的目的与效果。当然班会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紧扣学生的实际,避免空对空,班上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们有什么想法,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据此来确立班会内容,这就是召开班会所谓的“环境”。

2、班会的召开需要一定的气氛

气氛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现象。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班会的气氛也是无形的,它应贯穿于班会的始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班级出现违纪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在一进教室的时候学生已经感受到班主任的“火气”,或者是由于班级工作的出色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的时候学生所感受到的班主任的那股“喜悦之情”,这就是所谓的气氛,大家能感受到,只有在这种气氛之下,才能引起学生的感受,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有那种班会所要表达的那种身临其境。也就是说班主任在教室里什么话也不说,学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要表达什么,要强调什么。能让班主任的“沉默”来让学生达到感受的效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这就达到了班会的最高境界,所以说班会的召开需要一定的气氛。

3、班会的召开需要恰当的情绪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也能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那么在召开班会中如何控制师生双方的情绪呢?

1、班会的召开要有民主的意识。能够让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班会所有的学生都应参加,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参与与民主意识,并让他们体验到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能够控制学生参与班会的情绪,达到班会的效果。

2、做好班会的物质准备。班会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班主任应按其重要程度和困难程度逐一检查落实情况,如会场的布置、会议的用具道具等的准备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在班会物质准备充分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班会的主题要求,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班会的顺利召开奠定基础。

3、把握好班主任自身的情绪。班会的召开需要班主任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班会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全身心投入,精神振作。其情感,其语言,其动作,足以感染和带动全班每一个同学。班主任在班会中就是带头人,是指挥者。需要灵活性,有时还需要幽默感。这就需要班主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慷慨激昂的陈词,各种语言的恰当搭配都是围绕班会的主题而展开,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班会中是全身心投入的,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根本。因为只有让学生知道班主任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达到班会的目的。

(二)、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缺乏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做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机采取必需的措施。

2、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会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更容易得到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使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能。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且“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见性的“交待”,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2、变退为进法

有许多偶发事件都是这样发生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个难题或怪题,或老师发生“暂时性遗忘”,忘记了某问题该如何解答。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不必急于解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发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己也争取宝贵的时间来考虑对策,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得出结论。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搞得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原不必争个曲直长短,但却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或是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解决。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学生”存在。在现在教育理念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自尊心,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问题生”类型最多的是行为习惯型,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类型是厌学型的孩子。第三种类型是品德型的“问题生”。第四种是心理型的“问题生”。第五种是好学生型的“问题生”。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以后,要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按程度不同,采取不一样的对待。

轻度的“问题生”。孩子有优点,他有同学的身份认同,他觉得自己是学生,愿意到学校来。

如果孩子是中度的“问题生”,那他就不怎么喜欢学校了。我们可以把这种孩子比作是“半个学生”,他的心一半在学校,一半在校外。他上学来也可以,不来也可以,来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走了又觉得不知道上哪儿去。

重度的“问题生”。他的“根”就在外面了,他的心不在学校,这种学生叫“边缘生”。这种学生上学来是非常勉强的,一般是家长逼他来。如果家长不逼他来的话,他已经有“地”去了,这个“地”是哪儿呢?上网吧,上哥们家,要不就是在社会上流浪,或者就在家里不出来。

轻度的“问题生”班主任可以解决;中度的“问题生”一般优秀的班主任可以解决,但也需要学校相关领导有水平地指导,而且中度的“问题生”在学校可以缓解他的“症状”,但难以根治;重度的“问题生”教育要注意:

1、要把“问题生”和非“问题生”区别开来。作为老师,头脑一定要清楚班内到底谁是“问题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诊疗”。

2、就是要把“问题生”的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大背景下来观察。现在,有的班主任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非常严重。

3、先诊断,后“治疗”。比如说早恋,我研究了至少有13种类型的早恋,这种类型这么办,那种类型那么办,都不一样的。

4、分轻重缓急。对一般老师来说,最好你先做容易的,当你把那个容易的解决了以后,那个难的它也不难了,因为它没有环境了,它“左膀右臂”都没有了。

5、不要幻想用一般管理手段解决问题,也不要对家长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对学校领导期望值过高。学校领导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型的,一种是专家型的,就目前来看,专家型的学校领导很少。

6、学会“维持”和“拖”。另外,不同类型的学校要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四)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的艺术1、活动主题的设计艺术主题要鲜明、新颖、具体2、活动程序的设计艺术

一般的活动程序步骤:确定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的具体实施,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提升。

3、活动情境的设计艺术

物化环境的设计,创设、营造非物化环境,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探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96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