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镇三月份科学教研活动总结
科学教研活动总结
在教育办的安排下,唐王镇所有科学教师在中心小学继续学习《问题探究学习模式
研究与实践》。会上,老师们就已经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交流自己的认识,探讨了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探究模式。并开展每人一节问题探究课的展示活动。他山之石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三个原则
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怎样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我校在积极的教学探索研究中认为:一、要注重“实效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才不至于想当然主观臆断地去解释自然现象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才能传授给学生真知。
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性,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获取、掌握最新的科学信息,给学生一个圆满的说法。例如:学生知道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但珠穆朗玛峰每年仍在以1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若干年后,这个高度肯定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个数据是相对于现在的测量技术而言的,以后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也肯定会有更精确的数据。其次,科学课堂教学要“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向学生展示实物,出示直观教具。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由于农村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视野较狭窄,对许多自然界生物和一些科学现象不曾见到,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向学生展示或再现实物、如学习“岩石’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岩石标本,加深第一感官印象。
再次,科学教学演示实验要“落实”.教师要认真做好实验操作。一方面,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规律。同时,也通过实验操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奋点,把注入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把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各种感官的协调一致,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强化了新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理解、记忆、创造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又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让学生通过在水中压木块和用橡皮筋吊石块,认识到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在水中无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二、要贯穿“灵活性”原则。
小学科学教学由于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的事物也繁杂多样,不仅有事物表面的认识,更有对事物本质的探讨。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小学科学课教学富有成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要“活”。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加以引导。如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其次,教学的手段要“活”。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声音色彩图像等具体形象来感知的。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实物、投影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进行直观教学和辅助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容易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再次.科学课堂教学形式要“活”。科学课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自然科学实践活动,如动员学生参加种植、养殖劳动,进行植物标本的手工制作,走出校门进行自然水域的污染调查等等。如在教学两栖动物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真实的青蛙和蟾蜍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再通过幻灯了解它们在繁殖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引导学生搞校外调查活动时,学生还根据当地的生活特点提出:鸭粪对自然水域的污染等调查报告。三、要把握“拓展性”原则。
小学科学涵盖了中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它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现象及规律的启蒙学科。教学中,不能只是就本教本,而是要加以引申,适时地去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表现为:首先,要拓展思维。教师不仅是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努力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问,勤于思考。要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进行大胆设问,赞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拓展知识面。知识是在认知中产生的,更是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表现。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知识掌握也有差异,教师可以将课内的探讨延续到课外,在自然活动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以解决学生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有关天文、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器材或实物短缺,要上好这些课,除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天文台、科技馆、野生动物园等。教师还要积极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为教学服务,实在不够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也要让孩子们多观看些录象或图片。再次,要拓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但自然课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甚至有的实验准备时间长,因而仅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拓展课堂。拓展科学课堂教学:
(一)要认真上好科学活动课。科学活动课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指南针的制作和应用、组织种植、养殖劳动等活动课都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二)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这也有助于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自然知识去探索自然规律,培养学生从小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长大后以适应先进生产力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宇宙知识时,有学生问“太阳系究竟有几大行星”?我给学生的解释是:“目前我们能确定的是九大行星。有些科学家在冥王星以外又找到一些大行星,这些星星是其它行星的卫星,还是太阳的大行星呢?科学家们还在积极地证实,希望同学们也积极地去寻找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回顾科学走过的历程,就如同经历一次次惊险刺激的探险。不亲自参与,你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
名师风采展示活动反思:
听了季、单两位老师的课,感觉两个人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尤其是单老师,虽然接触科学时间不长,但对教材把握熟练,目标明确,方法灵活,新颖的语言,适时的点拨,给人耳目新的感觉。季老师作为一位老科学教师,整节课在看似平淡中,体现出了科学新课改的精神,结合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课后一番朴实的谈话,道出了自己在科学教学中的历程。给其他老师以很好的借鉴。
扩展阅读:科学活动教研专题总结
科学活动教研专题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有三点:
一、老师要引导、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周围事物;他们需要观察、了解、解释、适应周围事物;他们需要探索。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幼儿在在不断的自我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这不能说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成熟、自我发展起来的,因为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提升为科学的经验。
比如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磁铁、纸、各种操作工具等,但是通过这学期的“电”的主题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没有老师的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获得的磁铁的或者是纸的经验就是零散的。而电则不同了,在老师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会掌握电的系列知识,获得一系列相关的经验,每一个经验都是下一个关键经验获得的前提条件,因此它们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二、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
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时,常常会根据成人的暗示或个人的喜好、想像等作出结论,而较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验证,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反复使用材料,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并表达真实的感受。最终得出正确的认识,建立科学的经验体系。
如我们大班组在开展“电”的科学主题活动时,因为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幼儿体验感知到电,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和演示,或者是空洞的说理,是很难达成教育目标的。所以我们在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如电池、电线、小灯泡、小灯座、电池座、单刀开关等。之后,我们用分层呈现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去探究电的奥秘。
(1)投放电池、灯泡、电线,让幼儿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引出“电”的概念。
(2)提供各种材料,如毛线、铁钉、纸等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金属可以导电,同时也使幼儿在玩中体验、感受使用电路工具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使用更安全。
(3)投放电池座,探索电池座的使用方法。
(4)增加上述材料的数量,让幼儿探索电路的多种接法。通过分层次投放材料,老师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操作中感知到了电,了解了电的许多知识,加深扩展了幼儿的相关经验,达成教学目标。这不仅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整理、提炼感性经验的过程。
现在的科学活动中,一般教师都能为幼儿的探索准备较丰富的材料,但有了丰富的材料,如何适时投放、如何投放?即教师如何根据主题目标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时间、投放方式,这是引发幼儿探究兴趣与欲望的关键,有利于增强材料的趣味性,增强材料的吸引力,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
仍然以我们主题活动“电”为例。整体看来,我们的系列主题活动材料是分层次呈现的,具体到每一个活动中,则选择了不同的投放方式。
如第一次活动时,投放电池、灯泡、电线,让幼儿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这就是给幼儿提出一个任务。大班的幼儿是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这无疑激发了他们爱探究的欲望,孩子们会一遍一遍地尝试,直到完成任务。
而探究导电和绝缘材料时,则用了开放式的方式,将结构好的材料一起投放,让幼儿对众多的材料进行甄别,甄别完后分类、总结,最后幼儿发现,在老师提供的材料中,铁钉、曲别针等金属是导电的,其他的如纸、毛线是不导电的。进而幼儿就能够理解老师讲解的用电的安全知识了。
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围绕主题内容、目标,提供给每个幼儿或每一组幼儿足够的物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适宜投放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能有效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
三、集体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以前我对教研活动持反对态度,因为我觉得没有对我的实践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从中感受到的没有乐趣,只有负担。但是这个学期,我真切的感受到教研使我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我们更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了。我们大班只有两个,而且都是年轻老师,但这不妨碍我们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园领导对我们的不同的想法都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我们去证实自己的想法,通过实践出真知。在实践活动中,我能感到由于听取大家的意见而在一点一点的进步着。比如,认识电池座的活动,我让孩子们用观察法来认识,可是却没有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电池座,没有让他们近距离地观察,这是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的。看似小问题一个,但是反映出的却是我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还没有很好地把握。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应该经常思考如何能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这样就会离幼儿越来越近,离成功越来越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唐王镇三月份科学教研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唐王镇三月份科学教研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唐王镇三月份科学教研活动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1167.html
- 下一篇:科学教研活动总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