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201*-201*学年度数控车技能竞赛工作总结
数控车技能竞赛工作总结
从201*年9月接到参加数控车技能竞赛的通知到201*年1月10日竞赛结束,历时近半个学期,现将个人带领本技能竞赛的训练过程及参赛得失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
1.分析往届竞赛内容
我带领学生参加了上届广东省数控比赛江门赛区的选拔赛,由于准备不充分,没有取得好的名次,但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上届比赛不用电脑,只三件组合件的配合加工与操作,没有考到五件组合件。但本次考核可以用电脑,而且是五件配合的加工。2.分析本工种技术内容
本次竞赛教师组是以技师的技术标准命题,在理论方面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相应增加“四新知识”学习。加工方面主要还是几种组合件,普通三角螺纹组合、锥面组合、曲面组合及梯形螺纹加工等。编程方面以华中系统指令为主,相应增加特殊曲面(如椭圆、双曲线等)的宏程序编写,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没有应用,我校的机床虽具备该功能,但学生掌握不好,对于我来说是难点内容。3.制订训练计划
由于教学任务多,而且本人还要担任高一级的班主任,班级工作任务繁重,不能保证充足的指导训练时间,另外设备也十分紧张,只能安排两台机床进行训练,训练的条件非常有限。针对本工种技术内容以及本人主要教学工作的安排,结合竞赛的总体训练计划制订了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
1、专项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专项训练其实是恢复一下加工和编程的感觉,主要是五个项目,每两天进行一个。第一个是轴类件的尺寸控制练习,并体会各类外圆刀具的切削用量对表面质量的关系;第二个进行了孔加工练习;第三个加工了圆弧类工件,因为机床不能进行刀补设置所以加工的效果不理想;第四、五个进行了螺纹加工练习,对普通三角内外螺纹及梯形螺纹均进行了加工。几个项目下来,训练的收获很大。对不同材质的机夹式刀具切削参数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尺寸控制有了一定的心得,特别是对梯形螺纹、椭圆弧的加工在数控车床上的编程和加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综合训练
组合件是重点的内容,并且组合件均是以备料单为准进行针对性选择的,这些准备都为竞赛中的工艺准备打好了基础,在加工时间的掌握上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这个阶段中还利用工作之余复习了数车技师的理论及自动编程,但仿真部分一直没有时间做,学校只准备了三个节点的超软仿真软件练习,学生在一直在使用,学生只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熟悉了CAXA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这也为后面的CAXA操作考试失败种下了恶果。3、刀具准备
竞赛前的一周都在进行刀具准备。除了补充购买一批新的机夹刀杆外,还手工刃磨了近二十把刀具,为竞赛进行了全面的准备。由于对竞赛使用机床不了解,所有的刀具都进行了切割再加工,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准备不充分。这一点希望能在以后的竞赛中吸取教训,考前对设备要进行全面的熟悉,并且要提早熟悉,这样准备可以更充分。
三、竞赛过程:
这次竞赛的试件加工是五件组合件,对于学生来说加工的难度比较大。一是给出来的样题没有尺寸,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很好把握尺寸。二是给出样题的时间太短,没有完成两样题的完整加工;三是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加工工件不完整;四是学生的加工经验欠缺,加工的方法有待提高;四是主场优势明显,学生不适应。
四、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机械科组的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及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本次竞赛。但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达到学校的预期要求,也应看到我们的不足。首先是训练和准备不充分,主要受时间和设备、刀具等的制约;其次对兄弟院校特别是技术力量强的院校沟通不够,导致信息资源不畅通、不及时;其三是临场应变能力差,主要原因是比赛经验不够。通过这次比赛,看到了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中能充分把好的东西继续发扬,不足之处通过学习交流进行弥补,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或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总结人:
201*.1.12
扩展阅读:数控车教学总结
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很大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不足,特别是集成创新不够。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工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CAD/CAM/CAPP(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分析)技术作为机械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件提出我区工业化发展重点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工程机械、糖业、石油化工、钢铁、锰业、林产工业、医药、茧丝绸等十大产业集群。我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广西及周边地区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由于广西、广东等地区的机械、电子类企业需要大量的设计、制造创新型人才,这既给我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CAD/CAM技术的在飞速发展,现代制造业企业中该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因此在学院中怎样培养学生利用CAD/CAM技术进行辅助创新设计和制造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传统教育中CAD/CAM技术只是与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一样进行教学,没有把CAD/CAM技术结合到相应的工程项目中,同时由于课时少,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都反映在学校学得太少、太浅、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因为培养的方法和思路与实际的人才需要不符,也没有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完CAD/CAM软件后普遍存在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同时由于国家的扩招及缩减课时政策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得学生真正的学习时间很少,而实验室又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所以研究当前CAD/CAM课程的教育模式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改革CAD/CAM课程的教学模式1.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CAD/CAM应用软件的教学中只注重命令的介绍,或者说强调命令的操作步骤,而不重视命令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师本身的学业水平及其素质问题,功能性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可能在教学规定的时间内宏观地、整体地去把握事物的内涵,所学的知识缺乏连贯性,独立操作软件的水平不高,只能简单模仿和死记硬背。同时该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不能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传统CAD/CAM课程的培养方式已经不适应国家提出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多应用工程实例,到具体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所使用的CAD/CAM软件与学校学的不一样或版本不同等情况,能够更快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态度。在充分了解学习的欲望、学生的担忧、理解程度、技能展示的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准备。通过设计实践练习、实验、任务/项目、大家献技献策、反思等学习活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如何使学生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是CAD/CAM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项目,以教改促进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应用具体设计制造案例于教学中,以学生团队方式组成小组进行CAD/CAM课程教学。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加《凸轮多轴钻机床设计项目》、《旋转椭圆压力泵体设计》、《虚拟制造技术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低成本嵌入式数控焊接机械手的研制开发》等项目的工作,效果良好,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结合其它课程设计提高CAD/CAM的使用
随着CAD/CAM技术的普及,CAD/CAM软件的使用已成为工科学生学习机械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工具。进行CAD/CAM软件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和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应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采用另一方面结合其它课程设计的方法来提高CAD/CAM软件的使用,如《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结构设计》等课程的设计以前都是手工完成设计部分的工作,现在都安排在CAD技术中心利用CAD/CAM软件来完成。通过大量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CAD/CAM在本专业各项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在接触各种实际的和模拟的设计与建造课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推广二维和三维认证考试
高职教育应该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我院CAD技术中心有正版的Pro/E、UG、AutoCAD等软件,也是AutoCAD培训中心及国家三维CAD认证基地,可以进行二维和三维认证考试。学生参加国家三维CAD认证培训,在取得三维CAD应用工程师资格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软件认知、操作能力,认证项目得到学生的认同,进一步推动了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在对内开展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培训,通过对企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学院在企业中的形象并给学院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工程案例,使案例教学资源库更加丰富。
4.组成团队参加各级产品设计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学院、广西等级别产品创新设计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程改革建设的深入。二、提供一个自主、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让学生走进宽松的实验环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高职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开放实验室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开放在操作上,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探索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建立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环境
以往的CAD/CAM教学方式是学生先在多媒体教室听课,再到中心上机训练。而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更新,这种先听后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要求,利用中心进行多媒体授课,能够边听边练,同时学生能够人手一机同步训练。2.编写实验教学教材和课件
编写实验教材和讲义,建立CAD/CAM教学零件库,完善实验考试方式。编写Pro/E、CAXA和UG电子实验教材的编制,并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结合机械行业需要,建立了Pro/E典型零件库,以丰富学生的实验题材。尝试使用电子考试提交系统,探索网络化教学的途径。3.建立开放实验课程
建立CAD/CAM中心FTP服务器,及时提供CAD/CAM方面软件、资料、课件和数据下载服务,学生亦可上传相关资料。学生根据科研需求自创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自主完成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实验环境,提供CAD/CAM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场所。
4.开放式管理
在满足CAD/CAM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对CAD/CAM相关内容的自学和自主创新实验的需求,为学生建立了CAD/CAM学习和提高的开放式的试验平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主要的开放式管理措施有:(1)实验时间的开放
由于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同,学生上机时间表现为平时分散而假期相对集中,学习时间长短不一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CAD/CAM中心将试行每周全天开放。在开放期间,学生只要注册登记,凭学生证就可上机,下机时间可自主掌握。(2)实验场地的开放
尽管有2个实验机房和140个机位,还是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课程上机要求。为了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尽量满足开放实验的要求,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需要探讨采用归类集中、有序穿插等不同方式合理安排实验场地和机位,以提高了实验场地和机位的使用率。(3)教学资源的开放
通过CAD/CAM中心服务网站,将CAD/CAM技术中心教师制作的各种教学课件、练习、题库和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提供资料和数据下载服务,学生亦可上传相关资料,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场所。同时硬件设备,包括文件服务器、打印机、扫描仪等对学生开放
5.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研究开发实验室上机登记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和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
6.实施网络答疑的师生交流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尝试网上答疑、利用试题库自主考查等,实现各个专业的教学优化,把CAD/CAM的技术中心的培训改革为创值培训。三、改变学习评价体系
成绩的评定不能只以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来总评,更不是用死记硬背的答卷方式来进行,而是采用全过程监控的方式对其实际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评价体系就要做出改变,以预期学习成果来界定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教育应重点强调设计流程及考虑以后会碰到的问题并追求差异性的培养。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为重点的学习成绩评估体系,是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应改变仅靠理论笔试和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法,坚持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为主的原则,实行静态考核和动态考评相结合,结论考评与过程考评相结合,加强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建立新的学习成绩评估体系。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操作规范程度进行考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综合考评。此外,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产品为综合考题,要求学生完成从计算机建模设计、辅助分析等全过程的工作,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懂得实际工作能力[4]。四、总结
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CAD/CAM技术中心逐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资源和课件得到充实,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在线学习的平台。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CAD/CAM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三批项目《高职CAD/CAM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运金(1974-),男,天津大学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CAD/CAM的教育与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参考文献:
[1]廖友军,余金伟.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1*年第32期.第27卷.p66-p67.
[2]孙丽霞.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p28-p29.201*(3).[3]肖国玲.高职院校开放实验室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p44-p46.201*(12).
[4]罗广思.对高职CAD/CAM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p51-p6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职中201*-201*学年度数控车技能竞赛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职中201*-201*学年度数控车技能竞赛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职中201*-201*学年度数控车技能竞赛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1815.html
- 上一篇:CK0630数控车床拆装实训总结
- 下一篇:数控教研组工作总结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