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上海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02:03: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上海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总结

201*年上海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总结

201*年我局共青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团中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为契机,努力提高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上海海事科学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引领全局团员青年与海事同发展,在为我局全面实现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目标的过程中作出新贡献。

一、青年思想引导取得新进展

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小组为载体提高青年政治素质。思想教育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资源丰富、载体多样。全局各级团组织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创建。充分发挥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各团组织通过片区联合、团建联建等方式共开展10多次集中学习,在上海海事青年网上交流理论文章147篇,学习体会160篇。部分优秀学习文章将推荐到《上海海事》、《海事研究》等杂志刊登。通过学习小组这一载体,各级团组织加大青年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力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载体得到了团员青年的认可。

二是以海事核心价值观的推行为重点提高青年的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核心价值观是海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和推动海事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各级团组织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把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海事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推进上海海事科学发展、率先达标的精神动力。如机关团委创新教育宣传的形式,通过组织观看反映美国海岸警卫队日常工作情况的影片,引导青年明确核心价值观对于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执法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是在掌握青年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青年群体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201*年以来,以基层团组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思想动态的跟踪分析。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丰富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载体的同时,注重发挥好网络对青年的影响,形式多样地开展“面对面”交谈和“青年话题”讨论。在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倾听呼声中走近青年,在办实事中引导青年。

二、青年服务大局取得新成果

一是实施青春岗位建功行动。结合海事工作实际,继承和发扬传统,坚持将中心工作与“号、手”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构筑青年建功实践的有效载体。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团委进一步完善“号、手”的创建标准,加大评比和考核力度,培养团员青年的建功热情和团队精神。部分单位团组织着眼于机制、项目、活动的整体推进,通过理念创新、措施更新,丰富和拓展“共青团号”团队学习、诚信服务和优质管理内涵,完善青年学习型组织、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三位一体”的创建格局,努力形成“共青团号”集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操作准则和组织精神,使“共青团号”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文明传播的窗口和互帮互助的家园,不断提升共青团号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活力。

二是加大优秀青年展示力度。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扬团内民主,拓展“青年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等项目的评选方式,培育和树立优秀青年典型。如印制中心等单位团组织通过青年投票方式确定上报人选,充分体现了青年的自主意识,榜样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各级团组织加大第一届“上海海事青年之星”的宣传和学习力度,通过演讲、讨论等方式引导青年明确自身差距和努力方向。如海岸电台邀请上海航标处叶凤、金山海事处邀请局危防处杨智慧等开展自身经验介绍,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局团委利用《上海海事》“走进他们”栏目分五期连续刊登优秀青年的先进事迹,扩大典型的示范作用。各级团组织在党组织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大优秀青年的推荐力度,努力使共青团推荐的青年成为重要部门、岗位和工作的骨干。201*年,我局又有2名青年被评为“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3位青年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三是推进青年工作品牌建设。积极鼓励基层团组织以特色求作为、以品牌求发展。如吴淞海事处团委通过“航运青年文明线”活动,在“网格化团建”实践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力争在团建创新方面谋求新突破。洋山港海事处团委积极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载体,以青年骨干和新进大学生为主,继续推进“结对创优”活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深入开展“青春世博-海事青年在行动”活动。上海航标处组织团员青年实施“黄浦江景观航标”工程,并申报上海市“青年工程”。宝山海事处成立“海宝青年班组”,发挥青年积极性,服务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吴泾海事处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成立“海蓝”、“海鹰”青年执法艇,展示海事青年良好形象。

三、服务青年水平有了新提升

一是以海事青年论坛为平台,用组织文化培养青年。通过近两年的实践,青年论坛正越来越成为青年交流业务、提升技能的平台。洋山港海事处、崇明海事处和吴泾海事处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论坛内容,提高论坛的吸引力和思想性,在服务青年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青年精力旺盛,勇于参与竞争的特点,各级团组织加大了竞技类和评比类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为青年展示才能提供舞台。结合“学习型”团组织的创建,激发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干好本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海事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是以支教活动为载体,用公益文化引导青年。继续发挥好洛阳上海海事希望小学这一青年实践平台的作用,持续开展海事青年志愿者支教活动。201*年,共组织3批6人次开展了支教工作。并探索建立了志愿活动的长效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使广大团员青年通过志愿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提高业务本领,从而更好地实现岗位成才。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海事关爱行动”,共向希望小学捐赠书籍、报刊等近201*册,丰富了希望图书室的藏书,也为师生开阔视野提供了帮助。支教活动目前已经成为深受海事青年欢迎的活动方式。通过这一载体,青年丰富了阅历、锤炼了性情,更好地担负起海事发展的责任。

三是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体,用时尚文化凝聚青年。各级团组织整合资源,开拓思路,通过郊游、拓展、联谊等形式,力所能及为青年交友、交流提供服务。局团委在海岸电台党政的支持下,组织了团干部趣味运动会,为相互了解、合作提供了活动平台。机关团委联合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等开展了羽毛球等活动,收到了青年的欢迎。

四、团的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以团中央双基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之中,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的要求,健全完善适合上海海事发展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外高桥海事处团支部和金山海事处团支部改设成团总支,上海航标处团总支改设为团委。以“争红旗、创特色”和“一团一品”为载体,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主体作用,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在“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开展以“难忘历史、奉献青春”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评选,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策划、开展团日活动的能力。有序推进团内民主,加强团的各级委员会建设,以团支部为重点开展直选工作。

二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的要求,不断加强团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完善青年工作双月例会制度,探索建立中心发言制度,不断提升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局的培训资源,坚持开展好团干部年度培训工作。201*年共推荐10人次参加市团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增强团干部做好团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团员青年队伍建设。以“五四”运动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团员的经常性教育,尊重团员的主体地位,培养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提升团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完善“推优”工作程序,不断提高推优的数量和质量。

四、推进青年工作的机制创新。继续完善以“海事青年网”为主体的网络工作平台,加强团的动态信息反映和团组织与青年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更广的工作覆盖、更好的服务效果。针对青年队伍迅速扩大的情况,探索建立更开放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加强与相关单位、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努力开展符合时代发展、具有海事特色的青年活动。

扩展阅读:201*年共青团工作总结

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不断开创学校共青团事业新局面

共青团华东交通大学委员会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我校各级团组织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团十六大和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团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确定的“一四五十”工作思路,坚持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不断夯实传统工作基础,提升创新工作内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出了新贡献。

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1、坚持分层教育,继续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近两年的成功实践使我校“青马工程”在社会上和省内高校广受关注,在我校学生中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今年,按照学校“百千万”人才分层联动培养的要求和“分层推进、突出实践、形成合力”的思路,校团委继续举全力深入推进“青马工程”,使其成为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工程和最具青年人气的“民心工程”。一是继续办好世纪英才学校。4月12日,学校党委为世纪英才学校首期113名学员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从1500多名报名人选中选拔的100名二期学员也于5月6日顺利开学。学校重点加强了师资、教材、教学管理和实践阵地等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员评价与跟踪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二是启动了学院层面的“青马工程”。今年,人文、经管、土建等三个学院相继启动了院级“青马工程”试点工作,成立了世纪英才学校分校,正式建立了校、院两级分层教育体系。三是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了“交大之星”评

选、巡回报告等活动,加强优秀典型示范平台建设;加强了“青马学员”“出入口”管理,建立了学员动态淘汰考核制度,引导学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建立校院两级“青马学员”向普通学生辐射、覆盖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优秀示范、骨干带动、全员提高”的生动局面。新华社、中青报等媒体对我校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分类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专业背景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和成才规律,各级团组织通过开展调研,指导学生组织日常活动,开展网络社区实名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今年“五四”和国庆期间,学校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了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庆祝新中国60华诞系列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听取、收看苏荣书记报告会,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向祖国宣誓”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伟大的五四精神和成才报国的时代精神。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调研数据表明,一年来我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成才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继续加强。

4、初步构建了有效影响青年的舆论宣传体系。一是加强了团属宣传阵地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每月开展宣传栏主题评选活动,利用网络手段建立了《交大青年研究》、《土木年华》等共青团电子刊物,有力增强了传统宣传阵地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建立了一支以团干为主体的校园网络评论员队伍,牢固占领日新网等团属网站的舆论高地;加强了与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媒体的横向联系,打造了一套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宣传体系,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扩大共青团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二是主动跟进

青年聚集领域,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支持日新网继续做强做大,使其成为了我校学生现实生活以外的主要聚集平台。广大团干主动融入日新实名社区、论坛等学生主要交流、聚集的领域,建立个人网络社区或担任论坛版主,通过增进交流,加强舆论引导,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

二、以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青年解决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切实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1、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为重点,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平台。一是与招就办等部门合作,广泛开展“就业沙龙”、“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发展观。在今年的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全省一、三等奖、优秀组织奖各1项。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双基”竞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举办校内创新创业作品展,加强学生就业的专业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目前已建立见习基地7个(其中团中央公告的第三批基地5个,南昌市2个),见习岗位77个。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创业指导和牵线搭桥工作。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创业计划竞赛,每月举办一期“创业论坛”,邀请创业人士开展创业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树立理性创业意识。今年3月,在校领导的亲自关怀下,校团委建立了校内大学生创业基地,目前已有3家进驻开业。

2、以倡导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对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帮扶工作。一是以“爱心超市”为载体,为贫困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201*年10月,校团委在省内高校率先创办了以资助贫困生为目的的“爱心超市”。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爱心超市”营业面积近150平方米(含建设中的北区店),物品基本覆盖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需范围。由于较好的满足了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

受到贫困生的广泛欢迎。截止11月底,“营业额”超过15万元,已有近千名贫困生从中受益。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媒体对我校的做法均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新影响,初步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由重点人群向全员心理保健的转变。在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协会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联合会;新生军训期间,首次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入学教育,帮助新生消除陌生感,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今年5月,由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全省首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在我校举行,共吸引了全省62所高校、数十万师生的共同参与。10月9日,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及实训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标志着我校将承担对全省高校辅导员、政工干部和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任务。三是大力弘扬自立自强精神。通过评选“自强之星”,举办巡回报告会,宣传自立自强典型,培养困难学生群体的自立自强精神。

3、建设“大学生网络服务大厅”,加强对大学生个体思想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工作。设计开发了“大学生事务网络服务大厅”,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及时、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根据学生常见的问题和团干部的个人专长,组建各类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点对点服务。扎实开展“校园成长对话”主题活动,邀请校领导和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引导学生坚定人生理想,健康成长成才。

4、丰富平台,畅通渠道,突出实效,探索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维权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机制,维护校园稳定。今年6月,校团委成立了权益部,具体指导学生会、青年研究中心等学生自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学生事务的决策,拓宽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的渠道。目前已完成专题调研报告7篇,针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食堂问题,在每个学生食堂开辟了“阳光饮食回声壁”,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建立了舆情监控制度和特殊时期零报告制度,密切关注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机制,积极做好诉求反映、跟进解决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防控甲流,我校将国庆假期调整为三天,全体团干部和信息员主动放弃休息,坚守工作一线,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大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

1、以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为重点,培养学生学术精神和创造能力。校团委始终把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组织、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年投入经费近50万元。今年,我校继续深入开展了“一拖四”青年创新创业导师活动,不断完善运营机制,扩大其影响力。目前已有98位教师、337名学生参与其中,日常在研项目超百个,为实现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常态化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第11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世博专项全国二等奖1项(江西省最高奖)、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以及最佳组织奖;在201*年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总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2、坚持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牢牢把握文体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导向作用。对各类文体活动实行项目化建设,固化程式,合理布局,形成了诸如“交大杯”、“校园青歌赛”、“校园红歌会”等一批规范化发展的活动品牌。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活动的育人导向,坚持素质教育目标在文体活动中的有效体现,加大活动总结和心得分享工作力度,让青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3、以“区校共建”和“社会调研”为重点,增强青年志愿服务

与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对复杂经济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按照“基地化、项目化、长期化、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和“组织协调、点面结合”的运作模式,各学院团委与南昌市相关街道实现了全面对接。今年4月,校团委与东湖区签订了服务南昌“三大工程”全面共建协议,选派9位专职团干和24名世纪英才学员兼任东湖区相关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副书记职务,到社区挂职锻炼,并将青年志愿服务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行动相结合,建立了2个见习基地。按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校团委于4月初启动了首届“求是调研”社会调查活动,引导青年关注社会,提高认知能力;进一步改革了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组织模式,坚持以社会调研、科技下乡和长期支教等为主要形式,切实增强社会实践成效。

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动员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推动基层团建与党建在工作空间和工作内容上紧密结合。一是鼓励基层创新,以“一院一品”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学院团组织建设,使各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已有工作基础形成学院长期打造的团建精品。二是加强了宏观指导,指导各院出台基层团支部建设指导方案和评价标准,增强基层团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了帮扶指导,主动服务基层。今年5月,校党委批准成立了12个院团委,为学院共青团工作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校团委在政策、经费、阵地等方面为基层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使团的有限资源尽可能的向基层倾斜。

2、加强了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制度。坚持每周二例会交流制度,邀请专家为团干部教授政治理论和《现代管理学》等业务课程,创造条件加强干部培训和工作研讨,帮助团干树立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工作理念,增强工作本领。今年,学校专职团干中又

有5人考取研究生。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实行工作督查、催办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团干及时诫勉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政治过硬、作风务实、自律严格、甘于奉献的团干部队伍受到了学校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团员青年的好评。

3、进一步巩固了以共青团为核心的“一体两翼”青年组织体系。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在课余实践中接受锻炼、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共青团工作中的左膀右臂。为实现学生会、学生社团科学发展,校团委坚持“规范化管理、自主化发展”,按照“构建一个体系、坚持两个传承、加强三个指导、促进四个转变”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入推进学生会“制度化、规范化、自主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火炬接力工程”(社团内部优秀文化传承),实现了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规范化、队伍建设层次化、骨干流动良性化、文化沉淀有形化、社团发展自主化,构建了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和以校院两级“青马工程”为主阵地、学生自组织为大舞台的学生骨干培养机制,建立了一支值得信赖的学生骨干队伍。9月27日,省学联七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我校举行,我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经验作为主题发言材料在会上交流。

五、科学定位,彰显作为,紧扣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团省委工作重点,发挥共青团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支持共青城发展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始终把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建设有竞争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准确定位,彰显作为。按照学校党委、行政和团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配合,狠抓落实。紧扣共青团的根本使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作用;紧扣多层次办学特点,发挥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生力军作用;紧扣学科建设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人才培养助手作用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力军

作用;紧扣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服务面向,发挥拓展对外联系平台的梯队作用。在学校各项重大任务和重大活动中,各级团组织始终站在一线,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各项重要任务。作为省属高校团组织,交大共青团始终自觉贯彻落实团省委各项政策、举措,积极承担团省委交办的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团省委支持共青城发展的重点工作,通过派遣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园区企业发展现状调研、义务支教等服务活动,努力为打造具有中部地区特征的江西共青团工作新格局而奋斗。

共青团华东交通大学委员会二00九年十二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上海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上海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上海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492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