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总结材料
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总结材料
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部音乐学科
高中音乐新课程已开设了三年多,较之以往的《音乐欣赏》,无疑更具挑战性,是一个更理性、更专业、覆盖面更广、难度更大的课题。教材由原来的《音乐欣赏》单一型教材扩充为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六个模块构成的立体综合型教材,在教学内容、形式、结构上第一次作了最大程度的丰富补充。
最近,我们按市教研室的要求,对全区13所高中学校的22名专职音乐教师以及2289位学生举行了一次系统性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现把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材使用方面:采用人音版教材的有5间学校,采用花城版教材的有8间学校。关于《音乐鉴赏》,总体来看,从新课程编排的指导思想到教材内容的具体选择,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到这么一个庞大结构体系的设定,最后再分化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两个版本无不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既突出了个体单元的独特性、专题性,又强调了单元之间的完整性、系统性;既重视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水平,又突出了教材本身专业性强的特点。不同题材、体裁的中国作品、外国作品、现代作品、传统作品,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为师生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
(一)教学环节
人音版每一课包括了三个教学环节,即“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教材内容一开始就从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本质作起点,确定了“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主题,并以“音乐与人生”作为第一节,让学生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从师生共同欣赏音乐作品到共同学习音乐知识到共同拓展和探究作品的背景和音乐内涵是一个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过程,既有点的跳动,又有面的铺展,前后贯穿、由浅入深,体现着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提升。其对于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书的其他单元、节,都是按照高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的体例编写的。(见《音乐鉴赏》教材)其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以学生为本;(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3)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花城版每一节课包括了四个教学环节,即“聆听与鉴赏”、“收集与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花城版更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与学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材内容:人音版教材内容在原有《音乐欣赏》的基础上作了系统调整,将所有内容归类成几大版块,注重中外古典与传统音乐文化,如《鼓乐》、《京剧》、《中国歌剧》、《巴赫》、《贝多芬》、《肖邦》等;“拓展与探究”是人音版的亮点,它既是对前面两块内容的巩固,又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提升,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它最有效地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
花城版教材内容选用了一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如《永恒的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影视音乐》、《通俗音乐》等,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与实用性内容;“活动与创编”是花城版的一个亮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开展创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完成从“音乐体验”到“音乐研究”到“音乐的再体验”这样一个完整、自然的过程;体育新课程@版权所有@
(三)教材组织:
人音版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其文化内涵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组成,一共分为十八个单元,即“学会聆听”、“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国之瑰宝京剧”、“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文人情致”、“新音乐歌声初放”、“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新中国的歌”、“走向新世纪”,教材组织系统化、规范化;
花城版以音乐与其它文化艺术形式的统一为主线,文化内涵由音乐的自然性、音乐的民族性、音乐的时代与社会性组成,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即“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与社会”,教材组织比较注重整体性、实用性;
(四)音响资料:
人音版教学音响资料所提供的是十八个单元的CD曲库,无视频及教学光盘资料;
花城版教学音响资料所提供的除了四个单元的CD曲库,还增加了一些视频资料。
二、对教材的评价总结人音版:
1、课程内容选材经典,体现了层次性和选择性。90%选择了比较赞同。10%选择了非常赞同。
2、课程内容编排合理,符合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80%比较赞同。15%选择了可以接受这个观点。5%选择了不是太赞同。
3、配套光盘(录音带)音响效果好。80%选择了比较赞同,20%选择了可以接受这个观点。4、配套光盘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实用。90%选择了不是太赞同。10%选择了不知道,因为只有配套CD,没有课件。
5、配套教学参考书内容翔实,教学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强。80%选择了比较赞同,20%选择了可以接受这个观点。花城版:
1、课程内容选材经典,体现了层次性和选择性。90%选择了比较赞同。10%选择了非常赞同。
2、课程内容编排合理,符合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90%选择了比较赞同。10%选择了非常赞同。
3、配套光盘(录音带)音响效果好。98%选择了非常赞同。
4、配套光盘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实用。80%选择了比较赞同,10%选择了可以接受这个观点。10%选择了不是太赞同。
5、配套教学参考书内容翔实,教学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强。85%选择了可以接受这个观点。15%选择了不是太赞同。
三、对学生喜好哪个版本教材调查的总结
关于新课程调查进行的学生访谈,集中在高一、高二以及少数的高三年级进行。有15.4%的学生喜欢人音版教材;有53.8%学校的结果喜欢花城版的教材;有30.7%学校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没有特别喜欢哪个版本。
四、对学生喜欢哪些教材内容调查的总结
《音乐鉴赏》中的大众音乐、流行音乐最感兴趣,认为贴近生活,能跟同学们产生共鸣。无论是抒情的还是激情的,都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最不感兴趣的是一些冗长的交响乐、古典音乐,认为无论是时间还是国家都离现代生活太久远了,难以理解。对于其他的模块(比如戏剧、演唱、演奏等),大部分学校至少开了两个模块以上,学生都比较有兴趣,认为可以掌握一门技能。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那么本区高中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评价情况是怎样呢?请看《教师调查表》的一组数据:选项问题实施新课改后,你的课程评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教学中,你是否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的多种评价方式?你是否常常创设机会并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你有否开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61%50%77%27%A(很大程度上)B(有一C(完全没点)39%44%23%50%有)6%23%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你是否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你是否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作用?你能否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调整?50%70%70%44%30%30%6%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白云区音乐教师在实施新课改后,课程的评价改变过去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和片面的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正向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强调评价对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方向转变。音乐课程的评价转变体现在:1、积极的评价反馈,音乐教师能对评价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改进教学。评价的反馈能以激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态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形成学生、同学、老师等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活动。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也促进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3、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漠不关心。新课标要求从过去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操作形式,是我区音乐教师的关注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有这些:第一种,布置练习>学生小组实践>实践演示>师生意见>小组完善>班内演示>老师总结。第二种,1、学生积极探索,个人发表见解。2、分小组形式讨论,派代表把本组的建议和答案归纳出来,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肯定。第三种,分小组阶段性考核,口头评语,建立学习过程档案。
六、模块选择
六个模块开设一览表全区开课备注音乐鉴赏音乐与舞蹈100%15.3%唱歌61.5%创作音乐与戏剧023%演奏23%受师资条件所限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在音乐课中获得3个学分。这3个学分既是音乐课的必修学分,也是音乐课最起码的学分。我区能按规定在音乐鉴赏获2学分,再在其余5个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获得1学分。但根据我区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看,能够开设音乐鉴赏的学校占全部,但部分学校同时开设其余5个模块还存在师资、教材或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各校也就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分步实施。我区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折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
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材尤其是《音乐鉴赏》内容涵盖范围很广,欣赏的层次较高,但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喜爱的曲目较少。音乐作品的取材有中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器乐、舞蹈、戏曲、歌剧、声乐曲等,但学生能实实在在听懂,真正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甚少。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中西方音乐经典之作,但脱离现实的音乐教学,使学生触摸不到音乐的脉搏,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打折扣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上仅靠听和唱(可唱性的曲目较少)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相配套的音响资料虽然比较齐全,但缺少缺乏相配套的课件资料。这样使得教学资源未免太单调了些。
201*-6-
扩展阅读:乌兰县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乌兰县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自201*年秋季开始,我县一中学的起始年级进入了新课程实验(蒙古族中学于201*年秋季进入课改)。一年来,我县在上级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化了课程结构,彰显了教学特色,从而在构建富有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理念引领:提高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理解力此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等方面。而要能使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则必须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真正认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意义,能从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理解课改的必要性:从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理解课改的必然性;从素质教育的推进理解课改的重要性;从国力竞争的需要理解课改的严峻性,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县加强对课改年级教师的网络培训工作,在理念引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以强有力的培训来提高广大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理解力。
二、注重学校管理人员办学理念与能力的提升。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校长既是实践者,同时也是指导者。因此,一所学校的高中新课程能否有效推进,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首先要看其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明确,是否具有现实性,是否具有前瞻性。为提升校长办学理念,借以激活学校活力,有效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让校长、教务主任走出去考察学习。201*年我县蒙古族中学校长和全体高中教师赴内蒙进行培训学习;201*年10月,县一中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班主任到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宁夏进行考察学习,
三、注重教师传统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促进教师发展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与任务。为转变教师中存在的传统观念与行为,从而促进教师的个性优化发展。
为确保高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县严格执行“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充分利用每年的暑期和寒假,从理念更新、课程建设以及教学优化入手,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工作。201*年暑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学科培训,开学前由参加省级培训的老师对全体课改年级教师进行上岗前学科培训,同时利用网络对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培训,更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原则,更深入地理解新教材的结构和特色,更真切地把握学科教学的要求和方法。在培训工作中,我县既注重对课标的解读,也注重对教材的剖析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探讨。
四、注重校本教研加强课堂教学
校本教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方式的创新。校本教研是紧紧围绕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核心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由广大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研究。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为了将新课程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县教研室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深入各学校指导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先后以《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为专题在对教师进行怎样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培训,从理论层面与方法的指导上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我县下发了《乌兰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从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等六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为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助推作用。
五、课改的主要成果
1、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1)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因素的培养。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知识核心”观念,树立了“学生的发展为精神核心”的观念,在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其支撑他的独特人格。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出了十几年,但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3)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通过课改,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学生所拥有的潜能,建立起了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取了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共同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教学方式正在变化
实践表明,广大教师都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状况,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革。
⑴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自觉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实施教学。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课堂内外能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智力活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中,教师们能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等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了如何驾驭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能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教育活力明显增强。
⑵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
经过新课程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已经成为主流方式。课堂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
3.校本教研制度正在建立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校本教研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形成并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并能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县一中在借鉴洋思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探讨;很多教师在上课、听课之后能写“课后反思”、“教学日记”等。“反思”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4.教学评价改革初见成效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探索,努力构建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评价的方法主要使用非数量方法、分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后续行为的引导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不紧密,跨度较大,导致高一新生不适应;有的学科的教材把老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压缩,把以往几课时的内容压缩成现在的一个课时,这就使得每课时的教学内容过于丰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在课时和难易程度上难以把握。
2、针对目前课时有限的现实而言,新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繁多,不仅有高考的九门学科要争抢有限的课时,还有体育、信息与通用技术、音乐与美术也要占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用。此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程更是无法开设。
3、在选修课的设置上,设计者的用心是好的,但现实中学校班额大,学校人力、物力、空间有限,现在要开大量的选修课,师资、场地、设备等需求成倍增加,更是捉肘见襟。
4、教学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师生难以全体施展互动,学习方式难以转变,影响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这样课程改革实验很难奏效。
5、通用技术课程无专业教师、无实习基地和设备,导致教学只能进行理论学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6、新课程改革中的学分认定、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理念很好,但是,操作复杂,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
7、师资培训需要持续有效。许多教师反映,参加培训的时候,感觉培训者介绍的理念非常好,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真正落实起来很难,既使用上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方法,教起课来也走样、变味。可指导教学实践的专家不多或没有,缺乏操作层面上的高水平的指导,导致一些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这部分教师急需持续有效加强学习和培训。因此,应加大培训的力度,尽可能提省级培训的覆盖率。8、学业水平考试考评的是学生综合素质,但目前未能体现其应有的功能。
9、课改的深入必然会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与高中课改不配套的问题应尽快解决;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总结材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总结材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总结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6217.html
- 上一篇:街舞社上学期工作总结
- 下一篇:一年级家长会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