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28 02:17: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201*年9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上一年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实验内容上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特别注重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在实验要求上

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在培养学生能力上1、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本质属性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士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是指通过实验室学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的进行试验操作的习惯;养成乐于动手、善于观察的手、眼、脑并用的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上一年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扩展阅读:黄山中学实验教学研究成果

黄山中学

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战永双

化学基本知识可概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相一支注射器,把化学知识强行注入学生的印象中,难以形成深远的记忆和理性的规律化,知识与实践分离。而探究性试验教学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发现规律,这样学来的知识才会记忆深刻,久而不忘。

初中化学教学是属于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方面的有效教学上,而化学实验教学却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点要求。特别是属于化学基础知识中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很好地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了有效进行实验教学的要求。

一、教学主导教师和学习主体学生的有机结合。

教师启迪、引导、学生及时反馈,自我调控。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是理论较显浅,实验较多、且直观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无意识性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兴趣。以实验为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所提供的具体、形象的事实,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和引导是同步的,老师及时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深入。另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引导、启迪、思考、回答中,及时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控,为接受新知识铺平道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

二、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总是离不开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实践和锻炼,再加强引导对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效的观察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以及加强引导学生对从现象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观察能力及实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经过长期的这种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活动的锻炼,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十分帮助的。

三、发挥实验教学中的设疑作用。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初三在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之后,其实验室制取方法教学时,可以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如果实验室没有高锰酸钾,可以用什么药品代替?(2)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3)在药品中准备了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等,那么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好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四、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与研究。

探究性实验注重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注重知识的探求方法,他以学生为实验的主体,由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信息,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切记,作为一名教师,无

论学生的探索多么的不科学,也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刘汉晶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 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 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 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 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

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浅谈生物实验教学

王凌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就如何开展生物学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应用与实践及调查研究活动,谈了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与探究、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生物百项科技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一个突出表现。

1.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组成部分及开展形式

从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材来看,生物实验教学形式不外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这几种形式。其中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等可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

2.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方略2.1端正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

生物实验教学既然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它,不能把它看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现有仪器缺乏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以“学生朗读,讨论,老师指出重点,学生划线”这些表面上看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简单的学习方式来打发生物教学。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付出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教育,今天我们培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以想像出来他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干巴巴的生物知识如何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又怎么能担当起时代的弄潮儿的角色?何来创新?又怎能创新与合作?

2.2演示实验“必须重视,开齐开好”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如空中楼阁,飞来之峰了。例如,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在讲叙茎的输导作用时,就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便行的演示实验: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此处指的是枝条)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条纵向劈开,就可以看到枝条中只有树皮与髓之间的木质部变红了。由此可以证实红墨水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分析木质部的结构特点:木质部中主要由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和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两部分构成,并且木纤维部分上、下不相通(没有输导功能),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输导水分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来完成的。这样既可以为前面所讲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得以验证,也可以为后面学生对“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铺垫。可以想像出来,如果我们在讲解“茎的输导作用”一节不设置这么一个演示实验,单靠老师一张嘴,学生手中的一枝笔加上死记硬背这些单调的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茎的输导作用吗?简直是痴心妄想。可见,巧妙地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的理解、记忆扫除障碍。这也是教师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所做的一份贡献啊!

2.3学生实验力求“个个精彩,人人熟练”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试想一想,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扬起学习与生活的风帆,勇敢地去搏击科学的惊涛骇浪,去征服一个个科学的险峰如果在我们的引领之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一步步走向成功,学习不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了吗?

2.4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一词有着两层内涵,既有学习的辛勤,又有“习之”的乐趣。“习”即运用,学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习,正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能力,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的协作能力,以及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创新能力、发现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材(济南版)中的“应用实践”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理念。人类的认识规律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主线。经过这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实践,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应用与实践”正体现了“学以治用”的学习理念,这里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实践,是用以理解、巩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实践,是避免学生学死书、背死书的实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等闲视之。“应用与实践”是学生课堂所知识的延续、延伸,是巩固、理解课堂上所学生物知识的一种方法、技巧,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另一种能力即运用能力。正如学游泳,教练把游泳所要掌握的每一个动作要领都给你讲的、得头头是道,你也熟记于心了,可如果你一直站在游泳池边背诵动作要领,不下水去练习,永远也别想把真正的游泳技巧学到手。只有狠下心来,跳到水里才能真正体会到游泳的乐趣与成功。

2.5调查研究方显英雄本色

调查研究是研究生物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学好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条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展有关生物方面的调查研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生物学技能,是二十一世纪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通过开展调查有关校园内及自己身边的动植物,调查身边生活环境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调查人口的增长情况,调查塑料大棚的作物栽培等等调查研究活动。并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撰写调查报告,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实现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反对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合协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调查与研究不容忽视。

2.6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为学生成功成才插上腾飞的翅膀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先科学,是绿色科学,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史地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运用物理的技术、化学的技巧与计量、数学的计算与数据、语言文字的精确描述以及地理的空间与历史的胸怀实现着发展与飞跃,一跃而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领先科学,显示着它无穷的魄力。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生活,社会的发展及国防科技的振兴,如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人体基因组计划这些高科技的研究课题无一不与生物学密切相关。所以,那种认为“生物课还不好上?只是讲讲,划划,背背,查查,考考,就能教好”的陈词滥调已与时代的强音不合拍了。生物课不能再上成孤立的生物课了,应该恰当地与其它学科进行渗透与整合,彻底打破学科界限,横向联系、纵向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渗透学科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有效地整合,互利互通,争取全面发展。

总之生物教学是一门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待广大生物教师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邢同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环节。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具有趋向性和选择性。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信号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和强化功能,他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应十分重视兴趣,情感的激发。

每当接触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以前,都要尽量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去探究,研究的欲望。比如:学习比热一节,现准备两种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煤油。然后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给他们同时加热,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放在两种液体中温度计的示数有何不同,然后提出,如果将它们升高一样的温度,谁吸收的热量多,从而将比热这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娈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老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世界上许多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收效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搞好实验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我们是从以下几这方面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物体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能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四、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试验,使之通晓实验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实验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实验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探索能力的开发,这是树立物理实验教学思想的重要手段,具有言论自由性、发展性和时效性。教材中的“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章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为他们带来的乐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644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