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沪教版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期末复习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一部分用作积累、一部分人们的消费。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核心:全面发展基本要求:协调发展根本方法: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发展经济生活与改善生活
社会生产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生产力: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
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实体性要素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性特征。
资本
“三态”: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商品形态。经营管理联结性要素组织、联结和整合。科学技术渗透性要素
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
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量人力或资本的投入为特征的,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突出问题。
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密不可分。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CDP采用的是“国土法”;GNP采用的是“国籍法”。
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一个国家的GDP,成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成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缺陷:P35)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依靠一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内部因素,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外部条件则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通过积累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谓积累,就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1.扩大生产规模2.建立公共设施
3.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只有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社会积累基金只要来源:政府企业居民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
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
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
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功能: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精神消费状况闲暇时间的多少
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
生活质量的6个指标:人均GDP、就业率、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
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作用: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划分:
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衣、食、住、行、用
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恩格尔系数=
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
家庭消费总支出由于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安排日常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那些需求具有刚性的,也就是弹性比较小
的项目,然后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
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冲动缺乏自制力宣泄情绪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
意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从自我保护做起。与经营者协商调解
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主要方法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行政处罚权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工业在公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
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第三产业是指出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
它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成。无形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发展变化的。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
幅度上升。
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共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主导力量。现阶段劳动力就业的矛盾与机遇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加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考虑方面:
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基本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
能力素质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
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业培训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威武劳动安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然法律地位平等,可是在事实上往往并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处于优势,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
签订劳动合同,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协商选择程序,不是必经程序调节法定程序,不是必经程序仲裁必经程序诉讼最终程序
扩展阅读:初二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__姓名_
初二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OR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OR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殊性表现在哪里?)———见复习讲义P3四12、(判断题)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单一的。(错)原因:见书P39小字: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如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
3、什么是国家制定法律?什么是国家认可法律?(书P39第一段)4、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制定法律和任可法律。5、法律称为“国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6、(P40知识链接)狭义的法律指什么?广义的法律指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律。
7、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为什么?(OR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OR表现?)见复习讲义P3四28、书本P40最后小字材料说明了什么?答:上7
9、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0、为什么法律必须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见复习讲义P3四311、国家强制力指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的暴力机构)1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13、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4、在我国,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15、列宁说:“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这里的“机构”指国家的强制力,这句话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2、康德说:“这个世界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句话说明: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3、道德崇高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书P43知识链接4、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区别?见书P44第1、2、3、4段
5、道德所约束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人们的一切行为,还有思想和言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行动)。
6、在我国凡是违犯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不一定同时违犯法律。P44小字部分7、法律与道德有哪些联系?见复习讲义P3-4五1
8、明白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联系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OR明白了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见复习讲义P4五2
9、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OR我们为什么要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见复习讲义P4五3
10、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1、什么是公共秩序?答:其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表现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结伙斗殴等流氓行为,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谎报险情、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制造混乱的行为,拒绝或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2、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见书P47第一段三点3、我国制定的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规,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4、什么是公共安全?答: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表现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行为。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15日以下拘留、200地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具的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围的”5、为什么要维护公共安全?见书P48第一段
6、(补充)如何避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现象的发生?答:(1)依靠法律武器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2)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7、为了维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水陆运输、民用设施、施工设施等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违反规定将会受到我国什么处罚?答: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刑法
8、哪些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行为?见书48最后两段小字9、为什么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书P49第一段两点10、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答: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11、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主要有哪些?答:平等、公正、诚实信用
12、违法行为的含义?复习讲义P5六113、违反行为的分类?复习讲义P5六214、犯罪的含义?复习讲义P5六31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复习讲义P5六4
16、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给我们的启示?复习讲义P5六517、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8、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附加刑?见书P50知识链接19、刑法的任务和作用?见书P51第一段小字
20、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见书P51第一段
21、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在公安机关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
人民警察的任务或职能是什么?书P51最后一段
22、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能?答: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查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检查机关有哪些组成?答: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最高检查机关。
23、人民法院的性质?答: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中,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
24、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25、阅读了解P25知识链接
26、为什么说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见书P4750共4点
第15课神圣的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认,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保证书。
【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见复习讲义P6七1
2、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3、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内容有哪些?(见书P53倒数第三、二行和P54第一段小字)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国体)
4、普通法律(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则是在宪法指导下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5、什么是法律效力?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里?复习讲义P6七27、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宪法又被称为“母法”,普通法律又被成为部门法或“子法”。8、书本P55小字材料说明了什么?答:(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书P55第一段9、书本P56第一段小字材料说明了什么?答:(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书P55最后一段
10、书本P5657小字材料说明了什么?答:(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书P56第一段
11、见复习讲义P6七3、4、5、6
【第二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见复习讲义P78八1、2、3、4、5、62、什么是公民?见书P58第一段小字
3、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力有哪些?见书P58第二段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书P58第三段5、(了解)(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容?(见书本P59第一段小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3)出版自由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4)集会自由是公民有为共同目的,临时集合在一定露天场所,讨论问题或表达意愿的自由。(5)游行自由是公民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以和平的方式聚会、行进、静坐,以表达其强烈意愿的自由。(6)示威自由是公民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以和平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以显示决心和力量的自由。(7)结社自由是有着共同意愿或利益的公民,为长久分享共同观点或利益而组成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6、什么是公民的经济权利?其意义?(见书本P59第一段)
现阶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哪些?(见书本P59倒数第二段小字)7、男女平等的权利?(见书P60第三段)
文化教育权?(见书P61第一段)
8、凡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收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9、《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三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含义?指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2、义务的特点:强制性
3、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见书本P62知识链接)
4、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为什么?(见书P65第一段)5、公民有履行服兵役的义务,为什么?(见书P65第二段)
6、我国税收的作用是什么?答:指国家调节生产、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7、我国税收的性质(原则)是什么?答: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书P66第一段最后四行(公民依法一致性。)
初二期末复习练习卷(一)选择题:
1、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中最大的“特殊性”是制()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下列规则中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是()A、中学生守则B、社会主义公德C、义务教育法
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B、厦门特大走私案主犯被执行死刑C、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下列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图示是()ABC犯罪犯罪违法犯罪违法
违法5、我国法律有“母法”、“子法”之分,下列选项中的两部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是()
A、教育法与义务教育法B、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C、宪法和刑法6、“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这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加剧B、水资源污染C、噪声污染严重7、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A、环境污染与开发B、环境破坏与利用C、环境污染与破坏8、下列事件中哪些属于环境问题的?()
(1)制造假酒假药坑害消费者(2)乱砍乱伐森林(3)捕杀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4)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极大的破坏(5)工厂排放大量废气、烟尘和污水A、(1)(2)(3)(4)(5)B、(1)(2)(3)(4)C、(2)(3)(4)(5)
9、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识道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要爱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对此,我们应该()
(1)植树造林(2)捕杀野生动物(3)破坏草原(4)节约水电(5)午餐为节省时间,
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6)实行垃圾分类(7)不使用自然资源A、(1)(2)(3)(6)(7)B、(1)(4)(6)C、(1)(4)(5)(6)(7)10、“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所包含的道理是()
A、违法者必定会受到法律的惩处B、要依法制裁违法犯罪C、一般违法行为不一定承担
法律责任
11、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帮的总章程,因此()
(1)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3)学习宪法知识是每个公民培养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的基础(4)只有宪法才具有法律效力,即约束力和强制性12、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2)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3)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党在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活动,就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A、(1)(2)(3)B、(2)(3)(4)C、(1)(2)(3)(4)13、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之作出相应的修改14、“宪法=刑法+教育法+民法+”的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宪法是法律的法律B、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C、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15、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婚姻法等法律中,都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事实说明()
A、社会主义法律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B、社会主义道德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实施C、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16、下列表述中,与我们提倡的诚实信用原则不相符的有()
A、经济活动中不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B、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C、生产者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判断题:
1、在我国,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确认为法律。()
2、道德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法律约束着人们特殊的行为,因此两者没有内在联系。()
3、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德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4、《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只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人。()5、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作为消费者就不必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原创]沪教版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原创]沪教版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原创]沪教版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7690.html
- 下一篇:高一语文期末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