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总结测试题
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总结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A.谪守zh霪雨yín朝晖夕阴huīB.皓月hào霏霏fēi岸芷汀兰zhǐC.骚人sāo潜形qiǎn薄暮冥冥mǐngD.怒号háo舟楫jí心旷神怡yí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2A、合格的事物B、推究事物的道理C、探讨自己D、追求最高理想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2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填空。(5分)①《雷电颂》节选自《》,作者是,剧中人物是。②论据是,可以分为论据和论据。③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般有四种即:,,和。5.古诗文默写(8分)①无意苦争春,。②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③,日高人渴漫思茶。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6.仿照下面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两句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仿句:;。7.星期天,小林到抚仙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抚仙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1分)(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2分)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7分)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他信力都失掉了。
1.此文段选自写的《》一文。(1分)2.作者在文中提出要批判的论点是什么?(1分)3.第一段哪些词语最富有讽刺意味?“我们”有何意义?(2分)
4.第三自然段采用的是论证方式?(1分)
5.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2分)
(二)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10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能摆脱平庸14
①阅读能够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②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一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③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④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⑤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10.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驰骋()稚嫩()..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12.第②段中的“用古今浇灌”的意思是:(2分)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A.讲道理,从反面论证B.讲道理,从正面论证C.摆事实,从反面论证D.摆事实,从正面论证
14.文章说“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请在文章第③段中找出表现生命质量高的两个词语:(2分)
15.第④段加线句子能使你联想到岳飞的哪几句名言?(2分)16.请你写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2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求:是:然则:先:微:归:2、翻译文中下列句子。6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微斯人,吾谁与归?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1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2种以上)。1四、作文。(50分)题目:论个性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总结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地大物博怀古伤今“我们”一词,带有讽刺意味,指的是某一部分人。4.驳论。5.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从而说明了敌论的错误。
(二)1.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2.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3.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4.不设统一答案,如:当你进入浴室时,你应将开关调到合适位置。5.不设统一答案,如:节约资源,延缓生命。一分一文来之不易;一点一滴弃之可惜等。
(三)答案:10.chěngnn11.阅读能够摆脱平庸12.阅读古今书籍以提高自身修养13.B14.驰骋古今经纬天地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等
《岳阳楼记》
1、(2分)探求这样在之前没有2、(4分)1)略2)略
3、(2分)该段抒发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议论4、(2分)在朝廷做官不在朝廷做官5、(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2分)对偶设问借代引用
扩展阅读:鲁教版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总结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总结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B.飘荡dàng急湍tuün嘤嘤成韵yīngC.轩邈mi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ün
D.横柯k窥谷kuī好鸟相鸣hà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折本(shé)折扣(zhé)屏障(píng)鳞次栉比(jíe)B模型(m)模样(m)绽放(zhàn)络绎不绝(1u)C俊俏(jùn)穿梭(suō)揣摩(chuǎi)根深蒂固(dì)D提防(tí)河堤(dī)干涸(hé)亘古不变(gèn)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侃侃而谈委曲求全相形见绌杳无音信B莫名其妙一鼓作气世外桃源旁征博引C温故知新天翻地覆出类拔萃良莠不齐D走投无路谈笑风声川流不息提心掉胆4.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骆驼祥子》中的样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C.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粱山。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端午的鸭蛋》都是其中的作品。5、古诗文默写。(8分)①蝉则千转不穷,。②足蒸暑土气,。③更深月色半人家,。④无意苦争春,。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现代文阅读。(一)对比阅读。(11分)
(甲)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选自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乙)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黑,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选自沈从文《边城》)1、(甲)文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3分)
________2、(乙)文对翠翠心境的刻画是糅合着_______描写进行的,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3、试评价(甲)文中肖像描写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4、(乙)文段环境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二)点亮心烛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英国小说家西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斯阴郁的心,令他既激动又振奋。罗伯斯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弹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块墓碑。
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伯斯久久不能释怀,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罗伯斯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雷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出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布雷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到那里,万一你觉得天气炎热受不了,怎么办?”“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友们那异口同声的劝说,布雷克很坚定地回答:“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布雷克怀揣着希望去了非洲。在那里,经过布雷克和同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烛光,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并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隽永:(2)纤弱:..2.令小说家罗伯斯既激动又振奋的东西是什么?你从他的哪些举动可以看出来?3分
3.少年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被罗伯斯当做名言的是哪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5.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那”指代什么?“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应怎样理解?3分
6.“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7.第七段中“如希望的火种”中的“火种”指的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
与朱元思书吴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ün)B.互相轩邈(xün)泠泠作响(lín)C.嘤嘤成韵(yīn)鸢飞戾天(lì)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ǎ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E.猿则百叫无绝()F.经纶世务者()4、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A.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B.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2分
C.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
_______________D.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作者吴均是朝梁时的家和史学家。2分四,写作50分
任选一个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1、我多想先将题目填写完整如:唱歌、母亲、参观世博会、参加运动会等2、美在路上
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总结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D】2.【C】3.【D】4.【D】5、古诗文默写。(8分)①蝉则千转不穷,。②足蒸暑土气,。③更深月色半人家,。④无意苦争春,。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现代文阅读。(一)1、(甲)文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3分)
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
2、(乙)文对翠翠心境的刻画是糅合着环境__描写进行的,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3分)_____略___3、试评价(甲)文中肖像描写的好处。(3分)_刻画细腻真实,如同一幅人物肖像:面容、牙齿、衣饰,栩栩如生,如在眼前。4、(乙)文段环境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__美丽、幽静。衬托翠翠的感情波动和“薄薄的凄凉”。(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1)隽永:juàn(意味深长,引人入胜)(2)纤弱:xiān..2.令小说家罗伯斯既激动又振奋的东西是什么?你从他的哪些举动可以看出来?3分是墓碑上的“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这句话。从“他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翻阅书籍”等举动中可以看出来。3.少年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坚强、乐观4.被罗伯斯当做名言的是哪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作用:①全文的线索,全文内容围绕这句话展开;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5.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那”指代什么?“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应怎样理解?3分指代的是墓碑上的那句话。“隽永与深刻”是指布雷克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领悟到人应该不管在怎样恶劣残酷的环境中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6.“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这句话其实在告诉我们:人,应该在任何困境中不气馁,应该激励自己,点亮心烛,为世界献出自己的光和热。7.第七段中“如希望的火种”中的“火种”指的是什么?2分上文感人的故事。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1.(B)2.(D)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随意)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像飞奔的马)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E.猿则百叫无绝(没有停止,不停)F.经纶世务者(筹划,管理,治理)4、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A.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2分
B.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清澈__和__水急(水猛_)_的特点。2分C.写山奇,分别从__视_觉和__听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_从不同角度来展示富春江两岸美丽的景色__
D.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2分___鸢飞戾天者------------_______E.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2分___总分____
F.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和史学家。2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总结测试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总结测试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总结测试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8450.html
- 上一篇:外研社初三中考作文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