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历史第五分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28 03:32: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历史第五分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

内:清王朝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夜郎自大,对外闭关锁国。

外: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殖民扩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洋银、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使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2.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3.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4.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呼吁变革。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5.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之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美要求“修约”遭拒绝。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鸦片战争继续扩大(实质)。1858年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增开牛庄(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为通商口岸,外国公使驻京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南京,改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变乱洪仁《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太平天国的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启示:反帝反侵略旧时农民战争不可能救中国。

第四课洋务运动(自强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奕、张之洞、左宗棠。

设总理衙门,奕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权力很大,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洋务运动的范围:办工矿交通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学堂、派留学求强→求富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

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更多的资本主义色彩。第六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丰岛战役)邓世昌、林永生等殉国、日本夺取制海权黄海(大东沟)海战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俄、德,法三国干涉下,归还辽东半岛。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痛斥李鸿章割台卖国。刘永福、徐骧抗日。第七课戊戌变法

甲午战后,东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时务报》、进化论维新派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利益,变与不变矛盾空前激化。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第八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华势力、利益,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八国联军入侵,民族矛盾的激化促成了民族反抗意识的高涨,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1901年李鸿章与奕与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西、荷、比11国签订《辛丑条约》:拆炮台、准驻兵、惩祸首、禁反帝、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94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20世纪初.)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史称辛亥革命。1911年12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3月颁布《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③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经济)贫穷、落后、(政治)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最终又失败了。④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扩展阅读: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26课知识点总结(修订版)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一社会习俗的变革:(A)内容: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等方方面面,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1二次革命:1913①导火线:刺宋(教仁)案,善后借款②结果:失败2护国运动:1915①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表现:卖国,1915.5.9,灭亡中国二十一条;1916:洪宪)②过程:蔡锷,云南护国运动

③结果:胜利,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3军阀割据:19121917段祺瑞(皖系),冯国璋(直系),张作霖(奉系)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5一《新青年》:(A)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1915年

2主要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3主要阵地:《新青年》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1917年前:民主,科学

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文学革命:(A)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1917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兴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1主要人物:李大钊2主要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一五四运动:(B)

1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2简单经过:

①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②中心:北京→上海

③斗争主力:学生→工人

④斗争方式变化:罢课游街→三罢(罢课,罢工,罢市)

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国贼,条约上拒绝签字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B)标志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①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巨大力量③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

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

秀为书记。

2意义:中共“一大”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A)1中共“三大”(1923)召开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2国民党“一大”(A)(1924年1月)召开的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①提出新三民主义,加反帝反封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②确定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二北伐战争:(A)

1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开始北伐

2成果: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第七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A)1“四一二”政变;(A)背景:(1)1927年国民革命军相继占领上海、南京。

(2)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团的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时间:1927年4月12日地点:上海内容:(1)屠杀共产党人(2)镇压工农运动。“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的影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4东北易帜(A)背景:(1)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人北京,改北京为北平。

(2)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回关外时,被日本人炸死于皇姑屯。时间:1928年12月29日

人物:张学良(张作霖之子)宣布东北易帜

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三、改订新约运动:(A)改订新约的内容:(1)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

(2)但后者没有实际执行。

作用:(1)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2)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南昌起义(A)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③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A)

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块农村根据地);中心:宁冈意义: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进军,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A)

①建立: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②扩大: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

人物: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

结果: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意义:这次会师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③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三农村革命根据地与苏维埃政权:(A)

中华苏维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11,瑞金,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一九一八事变:(A)

1时间:1931年9月18日晚

2后果:东北三省沦陷,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二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A)

1时间: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2主张: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3标志: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A)第26课红军长征(1934.10瑞金,1936.10陕北)一遵义会议:(B)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

①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

②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③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④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3历史意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二三大红军主力会师:1时间:1936年10月

2地点:甘肃会宁地区(A)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历史第五分册1~10课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历史第五分册1~10课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第五分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2402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