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总结精华
《职业道德》浓缩精华题
1.道德和法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9~11)
答:区别:1、从发展来看,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由国家强制执行的;3、道德干涉的范围要比法律广泛得多,深入得多。
联系:1、从作用来看是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2、从内容来看二者是相互重叠的;3、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P15~18)
答:第一、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第二、立志勤学,持之以恒;第三、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第四、仁以待人,以礼敬人;第五、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第六、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第七、修身为本,严于律己。3.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P21)
答: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负面影响?(P21~23)
答:正面影响: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
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它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
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这就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分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5.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与功能有哪些?(P29~31)
答:主要内容:1、企业环境;2、企业规章制度;3、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4、企业经营之道;5、企业目标;6、企业作风;7、企业礼俗;8、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9、企业职工职业道德;10、企业形象(主要包括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产品品牌信誉、职工风貌、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建筑和职工服饰风格以及企业的物质文化环境等。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其本质是企业信誉)
功能:1、自律功能;2、导向功能;3、整合功能;4、激励功能
6、文明礼貌四大要求中的具体要求?(P85~92)
答:一、仪表端庄:1,着装朴素大方;2,鞋袜搭配合理;3、饰品和化妆要适当;4、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5、站姿端正
二、语言规范:1、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2、敬语;3、忌语;4、说好三声(招呼声,询问声,道别声);5、语言艺术(和婉,让步,幽默)
三、举止得体:1、态度恭敬;2、表情从容;3、行为适度,4、形象庄重;四、待人热情:1、微笑迎客;2、亲切友好;3、主动热情;7.职业责任特点?(P109)答:1,有明确的规定性;
2,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8.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变诚实守信为企业的无形资本呢?(P126)
答:在企业内部,要苦练内功,企业上下要努力形成三种共识,即客户至上,质量第一,严守承诺。
在企业外部,还要多做外功,重视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和宣传以及新闻媒体对企业的深度报道等,形成企业的特色,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9.一个企业如何做到忠诚所属企业?(P134~139)答:1、诚实劳动
2、关心企业发展3、遵守合同和契约
另:(诚实劳动十分重要。第一,它是衡量一个劳动者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第二,它是一个劳动者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外在反映。第三,它直接关涉到一个劳动者人生追求和价值的实现。从最基本的追求来讲,就是高薪和高职位的获得,从较高层次来讲,就是奉献社会,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等。第四,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兴衰成败,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该民族、该国家经济的发展,间接影响每个劳动者利益的实现。)10.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主要依赖哪三个要素?(P140)答:一是产品质量;
二是服务质量;三是信守承诺。
11.勤劳节俭的意义?(P176~179)
答:勤劳:1、勤劳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2、勤劳是人致富的铺路石。3、勤奋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节俭:1、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2、节俭是持家之本。
3、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12、职业纪律的含义及其特点?(P204)
答: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
特点:规定性、强制性。
13.团结互助四大要求中的具体要求?(P241~248)
答:一、平等尊重:1,上下级之间平等尊重;2,同事之间相互尊重;3,师徒之间相互尊重;4,尊重服务对象;
二、顾全大局: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计较个人利益,自觉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
三、互相学习:1、向师长学;2、向同行学;3、向后生学;4、向社会各类有经验、长处的人学习。四、加强协作:1、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2、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14.创新的涵义?(P253~254)答:创新的本质是突破;
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
“创新”是指企业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它包括5种情况:1、新产品;2、新方法;3、新市场;4、新原料;5、新组织;15.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283~286)
答:途径: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3,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
4,不断地同旧思想、旧意识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方法: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
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4、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补充内容:
16、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1)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2)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17、职工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才有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1)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2)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直接表现
3)忠于企业,维护企业形象力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内部精神动力
4)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安排,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纪律和保证5)奉献社会,让顾客满意,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外部精神动力18、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1)树立职业理想2)强化职业责任3)提高职业技能19、职工个体形象和企业整体形象的关系什么?1)企业的整体形象是由职工的个体形象组成的2)个体形象是整体形象的一部分3)整体形象要靠个体形象来维护20、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忠诚所属企业2)维护企业信誉3)保守企业秘密
21、办事公道的含义是指什么?
1)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2)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22、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什么?1)坚持真理2)公私分明3)公平公正4)光明磊落
23、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1)学法、知法、守法、用法2)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19、职业纪律的特点什么?1)职业纪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2)、职业纪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24、如何开拓创新?
1)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A、强化创造意识B、确立科学思维
2)、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A、坚定信心,不断进取B、坚定意志,顽强奋斗
25、从道德的结构来看,人的道德素质包括哪些内容?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其他:
三个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个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检自强;尽业奉献。四个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
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着力点: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检治家,邻里团结)
重点:诚实守信
扩展阅读:201*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_职业道德_总结精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道德的一般分析
1.三纲五常伦理包括道德(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2.道德的定义(P3):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道德的起源与目的(P5):
起源:客观唯心主义伦理学,主观唯心主义伦理学,旧唯物主义伦理学,辨证唯物主义伦理学目的: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4.道德的本质(P6):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它跟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的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1.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比其它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它职业道德更深远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3.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p40):树立新型人才关;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新理念;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中产生之后才逐渐形成的。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基本内容有:(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五种精神:奉献精神,仁爱精神,协作精神,自律精神。五业:爱业,敬业,精业,勤业,恒业五师:师法(方法、艺术)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真实的集体(p120):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若强调个人对集体的绝对优先性,则是极端个人主义,它与我国的经济基础、根本制度和奋斗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必须加以反对。反之,若强调集体对个人的绝对至上性,也不是真实的集体主义。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真实的集体主义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P122)要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持不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体系。2)社会经济关系直接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5.道德的特殊本质(P8)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其次是一种实践精神,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道德的性质。
6.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P7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从最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和规范,进而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限制、约束、侵犯,因此就其本身来说,是对人有害的。它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好处,并非是这些管理和约束本身,而是这些管理和约束通过对人的损害所达到的结果、目的、它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不过是人类为了达到利己的(保障社会的存在发展)而创造的害己(限制某些欲望和自由)手段。因而是一种“必要的恶”,所谓“必要的恶”,“也就是这样一种恶,它能够求得更大的善或防止更大的恶”世界上不存在不侵犯自由,不压抑欲望的道德规则和道德规范。
7.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P8):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8.道德的类型:普通道德与特殊道德;相对道德与绝对道德;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
9.道德的基本功能(P11):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道德的导向功能
第二节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1.职:社会职责、权利、义务。业:专业。所谓职业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富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的定义:职责从事某种职业所应付的责任。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P12)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4.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节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主要有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5.职业道德特点和作用(P13)特点: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作用(P17):首先,职业道德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存条件;再次,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最后,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劳动是一种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创造性的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级劳动。
第一节教育劳动的特点(P27)
1.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P27)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2.劳动对象的特殊性(P29):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向师性;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如何理解劳动对象的向师性?(P29)答: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答: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时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油本质的不同。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星啊,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却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教师劳动的效果、成效,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能力。☆教育劳动具有创造性,具体表现为: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性的人;②教育劳动要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育方式方法具有创造性。3.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培养的学生,即反映学生个人的成果,也反映社会成果。
4.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1)人才素质的综合化;(2)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能力;(3)人才的多样化5.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关系众多,组成复杂;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关系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P36)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的集体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发展历史:先秦,汉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师道(规则)师爱(大公无私)师艺(技能)师表(表率)5.中国目前面临三大任务(p41):一,普及义务教育。二,发展职业教育。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p48)大学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是现代大学“现代性”的表征学术自由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
2.大学精神的作用(p53):定向与规范作用,维系与凝聚作用,激励与驱动作用,感染与教育作用
3.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P55)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P64):(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2本质性3稳定性4自身独特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66):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3.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和具体要求:确立依据(P6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具体要求(P69):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4.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P70):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5.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6.教育公正的原则的确立依据和具体要求(P73):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确立依据: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总体公正原则的要求;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的原则的保证;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具体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7,依法从教原则的确立依据:依法从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依法从教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依法从教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转型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要求:遵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8.教育人道主义原则(P80):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其基本内容:尊重人权的精神,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P88):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1.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2.教育人道主义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3.教育人道主义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P91):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包括(p96):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2.师生关系体系(P97):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心理关系;法律关系;人际关系3.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4.师生矛盾冲突的原因:对专业或课程的不同的理解与要求;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缺少必要的沟通;“代沟”“心理差距”的存在;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5.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或道德调节(P104):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无论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第六章.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的特点(P113):(1)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高校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劳动的集体性质决定的。(2)和其他劳动者所构成的群体相比,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3)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P115):由于教育劳动分工所导致的矛盾;教师之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冲突;由于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集体中的矛盾冲突3.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①关心集体;②尊重同事;③团结协作;④有益竞争
关心集体(P117)的重要意义: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据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首先,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其次,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再次,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领导和教师的互相尊重。
☆发展性团结协作(P130)所谓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事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当面提,“言者无罪,闻着足戒”,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同事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有益竞争(P131)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P13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的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的竞争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P133):(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写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P135-137)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实现的内在根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
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
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
1.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P142):1.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2.对待教学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3.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2.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对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人格的养成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克服自卑感;防止自满情绪;反对迷信权威;正确看待失败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价值;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反对学术腐败;建立学术规范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分工协作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3.学术腐败(P169):学术腐败是人们对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行为的概括。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伪造或是拼凑包装,浮夸吹嘘,庸俗的关系网和金钱腐蚀。其危害有:对学生的危害;对学术研究的危害;对我国科学和社会进步的危害;
学术腐败的原因有好多,从大的社会环境讲,是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出现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有影响;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彻底清楚此现象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有赖于建立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特点(P182):首先,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具有人格示范性的特点;其次,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具有道德价值评价上的不确定性:(1)如何看待高校教师的道德义务(2)如何看待高校收费(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和看待“私心”。2.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P183):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履行社会服务赋予高校使命的必要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知识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职业潜能;有利于促进校际学术交流;3.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a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b自觉的以道德律令规范社会服务c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d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e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f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社会服务中的道德原则p187: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4.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P188):a对权利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b切实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道德修养的意义(P195):修养是指整治、提高,养指的是培养、陶冶。道德修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完善自我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建设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2.师德修养的必要性(P198):师德修养指的是为了培养高尚的似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公忽及所达到的似的水平和精神境界。师德修养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师德修养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师德修养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3.师德修养的过程(P199)1)提高师德的认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是教师对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2)陶冶师德情感(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的支配,也受情感的驱使)3)磨练师德意志(磨炼坚强的师德意志,是师德修养的必然环节)4)坚定师德信念(确立坚定的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在明确的师德意识指导校,依靠师德信念,自觉的选择师德行为,养成师德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4.师德修养的要求或方法(P20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相结合(一)学习与实践结合:1、大学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2)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3)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的有用养料;(4)向具有高尚师德水平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2、。。。注意深入实践。(1)积极投身教育实践;(2)投身生活实践;(3)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二)他律与自律的结合:(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自律关系的意义(2)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3)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4)在他律和自律德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三)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德结合:1、服饰。(1)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2)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3)扬长避短,张扬个性;(4)朴实自然,整洁宜人。2、语言。(1)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2)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3)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3、举止。(1)端庄萧洒、和蔼可亲;(2)仪态应沉稳大方、行为得体;(3)践行公德,讲究礼仪。
合在一起,提高职业道德的实效性,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
2.联系实际论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还要求他领导的育才学校的师生,每天问一下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要求大家重视“公德”和“私德”的修养,“修筑人格长城”。现在在极少数青年教师身上,政治思想虚无化、物质生活享受化、价值取向惟我化、人际关系庸俗化的倾向较严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老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并且应该尽可能地在学生面前树立高大完美的道德的形象。一个教师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哪怕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高,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第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检验行为的善恶。
7、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试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道德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个性理论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2)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3)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第二、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互为因果、互为目的。一方面社会进步为教师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2)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社会的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总是提出一系列的道德原则、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一个教师对规范的认识能力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道德实践中经过教育和修养形成的。3)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道德品质是无数次道德行为的长期积累,是道德主体修养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一定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品质就要不断地进行修养。第三、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1)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具备辩别善恶、扬善抑恶的能力,这就为道德修养提供了可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如何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P206):
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体现在: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在他律阶段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任何跨越他律直接通向自律的彼岸的修养是不现实的,不客观的,但是任何修养只停留在他律阶段,不向自律阶段发展,是低级的庸俗的修养。因此,我们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教师道德修养他律与自律的关系的意义2.大学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4.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目的性原则第一要求以真实的目的来引导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终极目的和教育目的的最高理想来统率现实的目标体系,要通过合理性的具体目标的制定,让教师职业道德恢复到“本真”的面目。第二,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坚持反对“教育中介目的化”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方法论意义在于评价活动是一个系统工作,是一个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性原则及其规定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道德评价是对人的行为及其品质的道德价值的衡量或判定,而道德价值却又常常借助于善恶范畴来体现,所以善恶就成了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
教师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1,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师不同地工作岗位特点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体标准的制定,必须充分体现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我评价的自律作业。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体标准的内容,既要满足高于一般社会意义上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需要,又要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既要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吸收当代中西方的人文精华。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要求(P242):引导性原则内化性原则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差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P252)
教师角色意识的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教师群体才能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行为规范;1)角色认知即教师对自己这益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对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体验是指在扮演教师角色的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在职教师师德培养的方法改变培训方式,注重教师的主体发展;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采用榜样学习的方法;结合反面事例及时进行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强化师德教育;师德教育要与一般道德教育相结合;要坚持长期性教育
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与其特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例如,一个人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立足本职工作,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要求贯彻落实到职业实践中,不仅会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就有了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基本途径。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例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职业理想、职业热情,将自我实现与奉行社会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努力去创造不凡的业绩。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更是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风气是道德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起到推动或阻碍作用。而社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连。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正之风大多与行业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贪污受贿、制假贩假、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了改革开放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此要加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职业行为,增强人们的职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国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共同理想与职业理想、坚定信念与职业责任感、公民素质与职业素质、文明风尚与文明行业等有机融机遇。也就是说,无论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教育或学校总是不会取消的。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与社会的接触是不会削弱的。其道德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第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a.对学生的品德有教育定向作用。b.对学生的智能有促进作用。第二、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a能够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制约力量,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权威力量、奖赏力量、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些方式方法也体现了教师道德的水平。b能够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能够调节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关系;能够调节优秀教师与落后教师的关系;能够调节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c能够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教师应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地服从领导,努力做好上级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领导的工做,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既不阿谀奉承,也不盲目抵制;理解、体谅领导者的难处,为之分忧,或做出牺牲。第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a通过学生影响社会。b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c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4.教师应当如何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第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a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b.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c.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它主要包括:素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第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不能要求在某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第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全面的素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5、联系实际说明教师怎样才能热爱学生?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a.了解每一个学生。例如,教师不能只了解个别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应广泛地接触学生,密切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和情绪变化,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b.全面地了解学生。作为老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健康状况。c.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既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点、缺点、爱好、才能,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学生的欢乐和忧愁。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说是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塑造学生的心灵了。第二、热爱所有的学生。教师应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全体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只爱学习上的“尖子”学生;还有的教师只对亲朋好友的子女格外关心;还有的对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后进生不爱,嫌弃和歧视他们,这些都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第三、严格要求学生。a.要严而有爱。例如,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出于爱心,以深沉的爱为前提,要让学生从教师严格要求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心。b.要严而有格。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标准要适度。不能要求过高,学生不具备达标的条件,就失去了努力的信心;也不能要求过低,否则就失去了鞭策的意义。c.要严而有方。例如,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善于找出最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方法。d.要严而有恒。例如,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持之以恒,不该时严时松。严格要求包括师生两个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标准。严格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教师做起。
6、依据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
第一、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关系: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1)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首先,动机和效果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最后,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2)动机和效果的差异和矛盾。既然动机和效果是充满了差异和矛盾的统一,那么在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和判断时,既不能只看动机,也不能只看效果。必须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立足于动机看效果,通过效果看动机。第二、教师道德行为的考察和判断1)注重行为动机的考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特征之一重视行为的动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在道德评价中把行为的动机当成重要的依据,是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的显著区别。2)效果的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一切善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善的效果。是否有善的效果,是判断行为善恶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动机善恶的重要依据。3)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判断行为善恶的依据。a.动机和效果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b.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c.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只
2)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都希望教师经过自身的修养达到其要求,符合其规范,所以总是从不同的侧面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多种有利的条件包括确立人格理想,提供学习条件等。3)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如果人性是先天的,那么道德修养不可能发生;如果人性虽是后天的,但一旦形成则不可改变,那么道德修养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正因为人性是后天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是可以重新塑造的,道德修养才有意义和可能。
8.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教师的行为,可以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二对调节教师和教师关系的作用。它又可以分为:对调节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的作用;对调节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作用;对调节新老教师的作用三对调节教师和领导关系的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职业道德总结精华》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职业道德总结精华: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职业道德总结精华》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24100.html
- 上一篇:银行员工职业操守学习总结范例
- 下一篇:职工职业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