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干预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学困生干预研究阶段性总结
泥河二中课题组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近年来,关于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研究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九年级以后,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学生两级分化情况日趋严重,学校若不直面学困生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转化学困生,必将造成学困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及队伍的庞大!因此,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成了毕业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主动地发展,我校在学困生研究方面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学困生的数量,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做了一定的努力,现将我校学困生干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一、归因分析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前提
我们认为,要转化学困生,必须对学困生进行归因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与途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了解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学校教导处根据学生成绩列出学困生建议名单,并发至各班各任课教师。各班教师根据建议名单选择一些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又学得差强人意的这部分学生作为学困生转化对象。教导处根据学困生资料建立了初三学生电子档案包,详细记录了每位学困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及综合评价,同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分类分析,根据成因归类,大致划分成态度类、行为类、习惯类、基础类等几类。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施以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帮助他们进步。教导处则积极配合各班级,开展了每周一次座谈会,了解学困生一周来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与存在困难,及时表扬和挖掘“学困生”的先进事迹、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相互交流探讨,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兴趣保护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基石
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中,我们特别重视他们好的方面和不断放大他们“闪光点”,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保护。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学困生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大力开展成功教育,举行分层次的学科竞赛,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坚持履行减负承诺,
严格执行课后作业总量预初年级不超过1小时、七、八年级不超过1.5小时、九年级不超过2.5小时的规定,班主任与年级组长做好了作业总量的协调工作。为了探索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途径,学校召开了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将学困生的转化作为了重要内容,开设了转化学困生研讨课,在各教研组进行了以转化学困生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民间组织华实研习社也举行了论坛交流,学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若干意见,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统一了全校教师的思想,让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保护,为学生的乐学爱学铺平了道路。三、典型引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途径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获得成功的愉悦是他们转化的动力。两年以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上,我们以毕波的案例为典型,树立了学困生成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抓住了她的事例,重点突破,起到了“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作用。毕波同学刚转入我校时,在第一次英语测验中,只考了3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毕波同学的英语学习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期末考试中考了91分的好成绩。升旗仪式上她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使同学们懂得人人都可以转化,懂得转化不仅要靠老师、同学的帮助,更需要自身的努力与毅力。在此后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定期宣传学困生转化的成功案例,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当困难学生看到原来与自己相仿的同学受到表扬时,心灵就会产生震动,激起自尊、自重、自强的欲望,从而走上不断争取成功的奋斗之路。几年来,我校坚持将塑造人格、培养能力、启迪智慧作为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使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学法指导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心
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使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必要。学校要求教师关注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听课习惯,学习态度,督促教师检查学困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及时帮助辅导,抓住闪光点及时鼓励,给与肯定。同时,为了提供学困生较为科学的、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教导处加强了对学困生的学法调研,进行电子档案的跟踪记载,组织了各班编撰了初三学法指导快报,多途径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召开各班分层次的学生会议,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与希望。同时向学生发放阶段目标责任书,让学生能结合学习实际,确立不
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促任务,促使学习的进步。教导处坚持对学困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学法指导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五、分层活动转化学困生工作的抓手
分层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如果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一个理念化的终极目标,那么试图让每一类学生都得到发展无疑是我们首先应该迈出的第一步。分层活动的实践,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而分层活动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充分拓展分层活动的途径,开展了分层次的学生会议(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了分层次的学科竞赛,它鼓励了各层次学生的公平竞争,它的参加对象不再局限于优等生,中差生都可以参与竞赛,而且是同层次之间的竞争,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达到人人都有发展的目的。在作业方面,各科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基础作业和分层作业,以作业分层布置、分层达成为突破口,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困生,增加了基础题的比例,强化基础训练,提高及格率,保证学习兴趣与热情。六、过程评价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保障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学校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栏、广播,隆重表彰学习进步的同学,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中肯地批评和希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放大他们每一微小的进步,使他们产生向上的动力。
几年来,在保护并激发我校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我们还做了一些其它的探索,如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书画展、球类比赛等节庆活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在每学期末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感受;开展以教师如何保护学生学
习积极性为重要内容的问卷调查;落实了一个教师帮助一个学困生的制度;对学困生进行跟踪的分析与管理;每次重大考试后对各学科低分段的分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们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与进步,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短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呼唤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呼唤校园能保持长久的和谐。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急需我们帮助的学困生,我校的初中教学还面临严峻的挑战,让我们走进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走进他们的心灵;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品德,关注他们的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差异;激励学生,激励他们的改变,激励他们的成功。我相信,我们的努力定能让学生更快发展,让学校快速发展!
二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扩展阅读:八一初中农村学困生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
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201*年6月申报,201*年11月被武胜县教科所批准立项。
该课题自201*年1月启动以来,在学校科研组的领导指导下,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扎实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一些进展,下面就一学期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回顾: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相关实施方案,按以下两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201*、6)
组织成立课题组,每月15日定期举行“碰头会”进行理论学习、讨论、分工,做到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进行我校“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形成有关“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6201*、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教育观。针对该时段的研究进行阶段小结;力求能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或创新。
二、研究基础
武胜县八一初中近几年的生源来源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不扎实,加上家长的工作性质及家长的文化程度、价值观的影响,农村的教育明显的落后于城市,造成这些孩子中较大一部分在进入初中阶段后,显现出在各方面较同龄人滞后,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自主和个人的习惯养成上,形成了新的“学困生”群体。给班主任管理和科任老师的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课题,研究这群孩子的心理变化,分析其中的原因,形成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对现在的孩子的成长及着眼他们的未来是有很大帮助意义的。
三、研究过程:(1)提出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家庭、社会、学校的各方面因素和转化策略。“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调查分析“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学校教育在转化“学困生”中的误区及转变模式。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力求在实践中将好的方式方法能汇集起来,作为经验借鉴利于今后的工作的开展。(2)确定研究的内容及采取的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校“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研究的难点:如何将转化“学困生”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符合本校学生特点,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四、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于“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四、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建立研究对象的档案袋。从班主任、科任老师、政教三方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各方面表现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包括:父母教养方式测量、师生关系测量、情绪测量、同学关系测量、中学生检查习惯测试、学习动机测量、学习方法测量、考试焦虑测试、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等。让研究对象对自我的认知进行分析和小结,了解他们在父母、同学、兄弟姐妹、朋友、老师面前
所希望的自我,确定自己成长的目标,能尽可能了解自己的优点,这样有利于课题组老师在进行研究过程中能找到相关的突破点。(二)剖析研究对象的成因:
(1)家庭教育是“学困生”形成的关键所在
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中,将近一半研究对象为单亲家庭,离异对子女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而导致孩子在情感、学习上的滞后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文化水平的低下,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得当,或是对学习不正确的看法和观点和家长本身不良的习性以及家长工作的局限都给孩子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2)社会大环境是“学困生”形成的外在因素
一是生活环境,大多数孩子的父母经济收入较低,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满足孩子在正常学习中的需求。
二是周边环境,健康的文娱活动极少,网吧、电子游乐厅密集,这些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是不良的诱惑。(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基础差,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得当、周边环境的影响,致使有些孩子道德无知,是非模糊,意志力薄弱,经不起诱惑,往往做出不道德的行为,破坏纪律的事情。(三)研究并实施了转化“学困生”的途径和方法(1)与家庭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2)挖掘孩子自身的潜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力量改变自己(四)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实践中,能将某些现
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能在个案研究中寻求突破口有所创新,针对本学校的实际现状能归结出可行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显然还是无法达到,需在后半阶段的研究中加以改进。五、下阶段的工作
1、继续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
2、对相关的调查表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寻找一种可行的模式落到实践中。六、实践体会
通过研究,课题组老师体会到,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只有深入其中,体会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快乐、烦恼,了解他们生活、思想,才能接近他们,找出让他们改变的途径,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本总结由王坤、唐文斌执笔课题组共同修改定稿)
二00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学困生干预研究阶段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学困生干预研究阶段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学困生干预研究阶段性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24957.html
- 上一篇:81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 下一篇:201*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