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二月份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05:09:31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二月份工作总结

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二月份工作总结

俗语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万象更新的春天,我校政教处本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进一步做好以后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二月份的工作小结如下: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思想政治方面

1.继续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领教师学习了临沂市中小学德育

工作基本及国家的重要的政策、法律法规,引导教师处处为人师表,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培养了教师高涨的工作热情。2.组织我校学生观看了《201*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学生统一写了一篇观后

感,对较好的作品进行了评比和表彰,学生都深受感动,取得的很好的成效。

3.针对我校开学后有些学生存在留长发或染发的现象,组织学生学习了临

沂市高中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规范了发型和穿着等现象。安全教育方面:

1.协助校长室和安全办与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班主任、所有的任

课老师及后勤、食堂工作人员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提高了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安全意识。

2.组织各班召开的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出了一期安全知识板报,对学生进

行了包括交通、用电、火灾、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常规管理方面:

1.新学期修订了《临沂第二十六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使其更具有可

操作性;设计和印发了班主任工作手册,突出学校班主任管理特色。2.成立了教师楼层值班岗,督促学生有序休息,确保学生安全,加大了对

常规管理的检查力度,每天不定时对我校的卫生、纪律、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检查,好的表扬,差的及时批评和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随手乱抛纸屑的习惯,校园内还偶尔会出现有废纸的时候;

2.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到位,有的班级特别在课间皮打皮闹现象很突出,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

3.个别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校的精神和提出的要求不能够及时的向学生传达。三、努力方向

针对本月的情况,我们将进一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调动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力争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思想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1*.02.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三月份工作计划

1、深入开展三月文明礼貌主题月的活动:

(1)组织各班在第二周开展“做文明礼貌学生,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

(2)悬挂“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的宣传标语。(3)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对文明学生行为举止的基本要求,如:不穿奇装异服,不吃口香糖,不吸烟、不打架等。

2、开展庆“三八”“感恩母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由各位班主任寄给家长,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将政教处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4、组织一次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

5、召开一次全校主要班干部的培训会议,发挥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当好老师的助手。

201*.02.

扩展阅读:临沂二小新课改工作总结

临沂二小新课改工作总结更新时间:201*-11-2910:19:54阅读次数:759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师生的成长服务临沂二小新课改实验工作总结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它磅礴的态势、蓬勃的生机震撼着华夏大地,冲击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学校中引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在冲击中得到洗礼,在变革中学会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一年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让我们重新审视学校教育,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坚定地把课程改革目标定位在“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师生的成长服务”上,也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一、改革学校管理,适应新课改步伐。在近一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学校管理是保证课改实验顺利开展的关键。而学校管理只有坚决贯彻课改精神,更新管理理念,转移管理重点,才能适应课改实验的需要,使学校管理有效地为课改实验服务,使课程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和逐步深化。在具体的教教学实践中,我们确立了“四观”,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观,生动充分发展的质量观,积极探究体验的学习观,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同时在管理中,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搞好“四个转移”,即:教育目标管理重点从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向既重创新能力培养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转移,教学质量管理重点从重结果质量评价向结果质量评价与过程质理评价并重转移,教学过程管理从重教师教学方法的管理向重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管理转移,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从重视教师师德及文化学历水平提高向促进教师专成长及师德水平提高转移。二、努力加强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崭新的发展平台。课改的成败在教师,教师只有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知识积淀,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性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课堂设计思想,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把教师观念的更新作为基础,把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目标,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教研人员为主要因素,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大力推进“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过程。1、倡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走向成熟。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认为,这里的奥妙在于:经常反思性地写,教师才会目中有“人”,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上。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而言,经常反思性地写,才易于发现和觉察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缺憾,才易于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学现象、问题,进行由此及彼、去粗存精的分析鉴别,才能更充分地吸纳新的教育理论、业务知识乃至别人的研究成果,“他山之石,为我攻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首先,我们要求老师增强读书学习与教学反思的意识。在努力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行为学习,从教学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写出反思。其次,要求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引导教师有效地进行反思。一是要对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对隐藏在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提升,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先进的教学观;二是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贯穿了新理念,新理念是否内化成了教学行为;三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前的反思提高教学的预测能力,通过教学中的反思,提高教学的调控能力,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提高教学的评价能力。为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我们把该项列入了业务成绩的考核。一年来,课改年级的老师们写下数万字的教学反思,他们以“教后记”、“教育随笔”、“教育日记”、“课堂偶得”等为形式,直面课堂,透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这些反思长的达千言,短的只数语,有经验之得的总结,有败笔之处的思考,有问题原委的分析,有补救措施的制定,还有课堂上机智亮点的捕捉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体验与感悟,无疑是我校课改实验中的一笔财富,同时它也从另一个侧面预示着时代需要反思型教师正在课改的大潮中涌出。2、构建开放的教研制度,让教师“同伴互动”中成长。校本教研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经验共享。鉴于此,我们以“参与式教研”与“共享式交流”为主要校本教研形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状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协作、互助,构建开放的教研制度,让广大教师在“同伴互动”中得以成长。首先,通过“参与式教研”,营造宽松的对话环境。学校从保护教师教学研究和积极性与创造性出发,努力为老师们营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改变以前教研活动的单一形式,采用“随机随时”式,“座谈”式,“现场观摩”式,“电子对话”式等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的辅助形式,拓宽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教师的参与面,形成了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机制,为老师们进行信息交流和专题讨论提供了平台,充分发挥了“非正式”教研活动的作用。在搞好以上形式的教研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精心组织教师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的“正式”教研活动,为保证活动的质量,最大限度提高活动的效率,我们鼓励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即时交流,把个人反思中生成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形成共性问题,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专题研讨,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同时,学校干部全程参与课改年级的教研活动,及时听取建议,解决老师们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其次,构建开放的教研制度。在课改教学实验研究中,我们打破了原来以讨论教材、统一进度,研究考试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模式,建立了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一是:将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将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二是:开展合作备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评课、精彩教学案例分析等项目的专题活动,坚持教学行为相互观摩与教学问题相互研讨相结合,坚持教学行为反思与同伴互助引导相结合。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第三,建立互助的协作团体。我校有10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家级、省级的骨干教师培训,有近50名省、市、区级教学能手,他们理念新、开拓意识强,熟悉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我校充分发挥了这一部分教师的作用,通过举行观摩课、举办讲座、交流心得等做法,带动全体教师尽快地进入课改。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帮一”的教师互助活动,让教师们在互助合作中成长。其次,我们还与提前一年进入课改的莒南二小进行了校际联合,组织课改年级的全体教师赴莒南参加听课及教研活动,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协作,共同提高。3、积极寻求专业引领,让教师在汲取中获得提高。缺乏专业教科研人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往往会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停滞不前。因此,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一方面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走出去”,到课改实验区学习、参观,到各级各类现场会去听报告、受熏陶;一方面主动地争取市区级教研部门的支持,把专家们“请进来”,来做学术报告、来做现场指导。让老师在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中受到学启迪,得到提高。课改,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它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挑战,对每个学校也是如此,只有让老师在课改中成长、成熟起来,我们的课程改革才有保障。这是我校与大家交流的一点心得。三、整合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成长空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新课程关注人的教育,关注人个体生命的发展。教师应将学生置身于课改中的发展的主体地位,学校应当为师生的发展引好路、服好务,让教师与学生在课改中共同成长。(一)、让有风格的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空间。教学是一门充满科学和创造性的艺术,而且“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因为人们一般是把教学艺术风格看作是教师达到高度成功时才具备的主要标志。”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要有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对不同学生的认识接受能力的不同把握,提倡一种“我”的教学,在每一节教学时,都要在深入领会教材基础上,努力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不落于俗套、老套;要力求准备别人未敢尝试的教学方法,采用迥异于他人的教学过程;使课堂处处焕发出创造性的光彩,努力把课堂营造成为学生细致观察的空间、思维展示的空间、操作实践的空间、合作交流的空间、知识应用的空间,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个性飞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投资近三十万元为课改年级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将因特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通进了一年级的课堂,为教师们创造性的教学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此外,学校加强了对课改年级的课堂教学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来督促老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年来,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感悟、反思、交流,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杨利平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在国家级教育物上发表,刘中华老师的教学论文在山东教育上发表,王淑清、张咏梅两位老师的论文被推荐参加省级以上的论文评选。在兰山区五校课改联研会上,我校闫伟、李晓坤、杨利平、吕洪伟执教的观摩课受到了一致好评。学生们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问题能力增强,用家长们的话说有的孩子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能把一张报纸津津有味地从头看到尾。还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儿童诗集。(二)、让人文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我们在课改实践中充分地认识到,只有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才能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改革评价方式不是简单地变换方法的问题,而是需要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中,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就要把评价作为每一个孩子进步的推动力,利用评价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良方和指南。所以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以“激励、互动、多元、趣味”为原则,努力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1、以激励为原则,让评价发挥真正的效能。我们向教师提出评价的原则,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淡化学生的缺点,多给学生鼓励少些批评;多些期待,晚些评价;多些灵活,少些统一;多一把尺子,少一些框框;多用放大镜,少使显微镜;不求每个学生都优秀,但求每个学生都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期待学生。老师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评价,千方百计激励学生,不断促进他们的进步。如“识字大王”的评选,“星级作业”设立,“班级小诗人的”评选等等,各种各样的评价激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不惟教师的评价为终端评价,让评价多元。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一种评价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有得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除了平时利用多种形式进学生进行评价外,学期未对学生的评价也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我们印制了精美的期未报告单,并配有教师真诚温馨的话语,使孩子们爱不释手。报告单上,既有“我和老师一起评”,“学生心语”这样让学生参与的栏目,又设计了“家长留言板”,请家长参与评估的内容。小小报告单成了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信息的纽带。

3、改革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让评价趣味化。

在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上,我们在课改年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变了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传统做法,丰富了考核的内容和形式。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抽测和全面试相结合等形式来对学生、教师进行评价。在考试题目的设计上,让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此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扩大试卷的功能,让每一张试卷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来源。我们在卷首、卷尾加上了一些温馨、鼓励的话语;在试题的要求中让语言更富有亲和力;在卷面的设计上穿插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图案,不但平复了学生考试时的紧张心情,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解题、答题的兴趣。

四、课改路上的得与失。

和全区的同行们一样,在经历这场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中,我们有得也有失,摸索的过程是艰辛的,实验是充满挑战的,同时又是饱含机遇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收获与感悟,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来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对组织合作学习的一点新认识。

合作学习是课改实验的重头戏,也是一个焦点、重点、难点问题。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带着这样的新理念、新认识,老师们走进了课堂,可是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使实验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法产生了疑问,不合作还罢,一合作,全班乱成了一锅粥,合作学习的时段成了孩子们的自由说话空间,教室里一片滔滔不绝,场面可谓是“热闹”之极,一旦合作起来,叫停很难,时间浪费不说,效率太低,合作交流之后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发现了这一现象,我们组织老师进行了讨论与反思:我们认为,课堂上,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一眼就能看出的不需要合作,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不能过于频繁。“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当有思考价值,且不宜过多。好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问题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急诊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同学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此外,小组合作还应当明确分工,所有组员既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还在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2、课堂上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弄明白,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课堂教学。

这点启示来自丁老师的一次课堂教学中。丁老师的数学课教学“元角分”,让学生猜“一元等于几角?”后,出示一角、二角、五角纸币,想办法凑成一元,学生的办法多种多样,把1、2、5三个数组合成10的可能性都有列举了出来,教学任务应当说是圆满完成了,整数个教学过程,教师放得很开,一直是学生在积极的探究知识。丁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教学作为结束,而是让学生再提一提,学了这课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样一启发,有个孩子问道:“为什么没有三角、四角、六角、的纸币?”,这个问题老师也不能回答,索性抛给了学生,让大家猜猜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最爱猜了,“当官的规定的。”话一落,马上有人反对,“有钱的规定的”、这样的答案当然也不能让人满意,孩子们争执不一,最后,老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出了课堂,去查资料、去问家长,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走出了课堂,把学习探究活动也延续到了课下。我们想: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调动起学生浓厚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好奇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3、学生收集资料带给我们的启示:

寒假刚开学,我们课改年级的一次教研组先行课上,一位教师教学《元宵节》一课,课前,她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有的识字稍多的同学一字一顿地念起来,念完后,自己甚至也不懂其中的意思。这样的情景不仅仅是出现在课改年级课堂上,其他年级,甚至有的公开课上,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这样的资料搜集和交流的过程,给学生学习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发现了这一问题,我们把研究“如何引导孩子们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作为了一次教研活动的专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其重在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词,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很难。经过了解,我们知道了学生手中的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所了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样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这种能力是需要逐步形式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的搜集对他们来说更容量接受,也具有吸引力。于是我们明确了要求: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再去请教一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小组里把搜集到的图片、听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话与小伙伴交流,这样在搜集、交流资料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和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此外,我们提倡师生合作搜集资料,学生可以把搜集到的一些较难懂的比较有价值的资料提供给老师,通过老师整理再传递给学生,这种形式师生都比较喜欢,既丰富了教师的备课内容,又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使搜集资料这一形式更具实效性。一学年下来,我校课改年级的教师每人都存有一套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库,里面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这些资料是师生共同搜集的,成了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份宝贵资料。

4、让学生成为小诗人。

进入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儿歌和儿童诗占据了教材的绝大部分篇幅,这些韵文,文字精炼,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教材中大量的诗歌、韵文给了学生很好的熏陶,我们的老师恰恰认识到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借助课文的诗歌形式,让学生仿写诗。这一做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如:学过《冬天是个魔术师》,学生知道了冬天的变化及冬天的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春天、夏天、秋天的特征,仿写“春天、夏天、秋天是个魔术师”,学习了《水乡歌》,结合家乡的特点仿写《山乡歌》。老师们或引导学生引用诗歌的结构特点,或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特点,因为孩子的模仿行为最强,又善于想象、所以这一做法很成功。一学期来,每个学生都有了几首自己的小诗歌作品,有的孩子还有了自己的小诗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送上“小诗人”的称号,学生的洋溢着的创作之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回顾一年来走过的课改历程,有酸甜,也不乏苦辣,它充满着成功的喜悦,却也满载着迷茫的惆怅,在老师无数次的摸索与体验中,在多方面与同行的交流与切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是一股风,它吹走的是落后与封闭,默守陈规、顽固不化只能被淘汰;新课程改革是一把钥匙,它开启的是一片个性飞扬的天空,唯唯诺诺、盲目顺从的人不会拥有;新课程改革是一本书,它记载的是先进与文明,自以为是、满腹疑虑的人不会读懂。和全区的同行们一样,我校的课改实验也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我们在为取得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些困惑:困惑一:课改大潮风起云涌,由于形势发展太快,一些新思路往往还未理解透彻,另一种新说法又要贯彻实施,许多教师来不及反思回味,唯恐落后,就只有跟着形势跑;一种课堂教学的机制的运用,教学方法的实施,有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肯定,有的则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且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老师们无所适从。困惑二:课程评价改革相对滞后,使得应试教育的观念至今仍牢牢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改无法真正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有时只是流于了形式,老师们在课改中缩手缩脚,极个别教师甚至产生了“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的错觉,把课改当成了拖累,于是“退避三舍”,“躲进小楼成一统”。困惑三:学校里,新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老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未像现在这样彻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从来未有过的积极与活跃,而作为教育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的广大家长,至今仍游离于课改大门之外,传统观念深重,仍在强列地关注着孩子的分数,不能与课改同行,不能做好应尽的协助义务,有时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新课程改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为指导,始终围绕“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师生的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锐意开拓,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回顾我校在进入新课程改革一年来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有收获、也有困惑,特别是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扬长避短,继续探索实践,改进教学管理,使我校的课改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二月份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二月份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临沂第二十六中学政教处二月份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3345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