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习总结:学国学、用国学的体会和建议

时间:2019-05-28 05:57:3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习总结:学国学、用国学的体会和建议

[心得体会]

学国学、用国学的体会和建议

北京市怀柔区委宣传部马传辉

一、几点体会

在学国学、用国学方面,我来参加培训之前存在三个问题:1、不够用。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运用国学知识,深感知之甚少,用起来捉襟见肘。可以说国学营养不良,需要补充营养。

2、不敢用。由于国学经典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把国学运用于宣传思想工作,唯恐产生副作用,有的方面把握不好,不敢大胆运用。可以说心存疑虑,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运用国学的信心不足。

3、不会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起什么作用?不知道。迷迷糊糊,不会“化”,需要专家教授指点。

这是我患上“国学流行感冒”的三个主要症状。要治好有两个基本办法。一自学,二培训。我觉得,自学像吃药,好得慢;参加培训如打针,见效快。

通过参加这次国学培训,我感到,有收获,有提高。

1、增长了国学知识,打了一针营养剂。近年来,我们在开展读书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道德建设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与国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比如,我们区委宣传部会同区文明办、区文委,从201*

年开始,连续三年,先后在全区开展了“全民读书迎奥运,满城书香创和

谐”、“诵读传统经典,传承文明礼仪”、“读好书、扬美德、促和谐”

全民读书系列活动。每年都会遇到选择传统经典书目的问题,到底什么书才是传统经典,什么样的传统经典才适合推荐给读者看?常常是看法不一,争论不休。每次争论结束后,我就想,得抓紧补课,解决国学知识“不够用”的问题。这次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却增长了不少知识。比如,对国学的当代价值、儒家的礼仪文化、道家的生存智慧、易经养生法、禅与中国文化、中国古典艺术和古典建筑的审美,等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说收获不小。

2、坚定了运用国学的信心,打了一针强心剂。国学运用于宣传思想工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事。你把国学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有人说你是搞种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你把国学运用于道德建设中,有人说里面有不少是封建糟粕。比如,去年,我们向全区推荐了《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三本书,作为当年全民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其中,编印、下发了《弟子规》辅导读本16万册,同时,也要求大家在学习时,注意吸取精华,弃除糟粕。但也有一些议论,说《弟子规》可以培养出“老实听话”、有一定道德水准的“谦谦君子”,同时却在扼杀未来的改革家、科学家。搞得我们心存疑虑,犹豫不决。今年,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推荐《论语》、《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廉政格言警句》等3本书作为全民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通过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国学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大方向是对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前不久,我学习了温总理在哈佛大学作的题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讲

话,其中说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有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操、民本思想、待人之道和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学习了这个讲话后,我更坚定了运用国学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信心。

3、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打了一针清醒剂。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结合法”。一是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过去最常用的方法。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强调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思考,用所学理论指导、促进工作。二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即与国学精华相结合。这种观点过去也听到过、看到过,将信将疑,这次有专家教授当面解疑释惑,就确信不疑了。仔细想想,这观点非常正确,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毛主席的文章、诗词中,运用国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抒情描写的经典句子随处可见。比如,《为人民服务》中的“人固有一死,或生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愚公移山》中的所引用的典故,毛主席诗词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等等。总之,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即与国学的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好方法,今后要自觉运用,努力实践。

二、两点建议

1、把周五上午上课改为下午上课。好处有三个:一是提高到课率。周五上午特别忙,很难坚持。二是增加上课时间。上午9点到

11点半上课,只有两个半小时;下午可以2点上课,5点下课,共三个小时,比上午多半个小时。三是节约培训经费。5点下课,可以少管一顿饭,节约一些培训经费。

2、改一改考核方式的有关规定。把“需累计听课次数达6次者,方可登记课时”的规定,改成听了多少课算多少课时。作为学员,我们来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长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次也是为了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如果听了5课不算课时,多少有点冤。

扩展阅读: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习总结:学国学、用国学的体会和建议》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习总结:学国学、用国学的体会和建议: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总结:学国学、用国学的体会和建议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3803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