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

时间:2019-05-28 06:27: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

《中药化学》考试大纲【字体:大中小】【打印】

中药化学部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2.各大类化台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大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4.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5.一些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一些中药材所具有的不良反应和相关的化学成分以及在现阶段的应用与限制情况。说明:本部分所要求的中药材的选择依据是20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大小单元细目单元要点(1)溶剂提取法的基本要点(2)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1.溶剂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2.水蒸气蒸馏提取水蒸气蒸馏法的适用范围法3.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及适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用范围一总论1.根据物质溶重结晶法中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操作及判断结晶纯度的方法2.根据物质在(1)两相溶剂萃取法两相溶剂中的分配(2)分配色谱法的特点及应用比不同进行分离(二)中(1)色谱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3.根据物质的的应用分离与精制吸附性差别进行分(2)硅胶、大孔树脂和聚酰胺色谱离法的分离方法及其应用凝胶过滤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4.其他的分离法和分馏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方法用(三)中(1)纸色谱、薄层色谱在中药化学药化学成分的常用色谱学和成分纯度测定中的应用鉴别和结构鉴波谱学方法(2)UV、IR、NMR和MS在中药化学定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二(一)基生物碱的分类(1)生物碱在动、植物界的分布和本内容及结构特征存在情况生物碱(2)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1)生物碱的性状和旋光性(2)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3)生物碱的酸碱性,碱性强弱与(二)生实际工作中的化学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物碱的理化性常用性质用质(4)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的名称、沉淀反应条件和阳性结果的判定及其应用(5)生物碱显色反应(三)生物碱的提取分常用方法离和鉴别(1)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方法(2)分离水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3)生物碱的色谱鉴别方法(1)苦参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2)麻黄、黄连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四)实含生物碱的常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例用中药(3)川I乌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4)洋金花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5)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和鉴别方法大小单元细目单元要点(1)糖的分类(2)常见单糖和蔗糖的结构特征(3)常见单糖的英文缩写(4)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区别及鉴别方法(1)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2)苷类化合物的一般性状、溶解度和旋光性三糖和苷1.糖类(一)糖和苷的分类2.苷类(1)糖的氧化友应、羟基反应、羰基反1.糖的化学性应和硼酸络合反应(二)糖质(2)糖的显色反应及其纸色谱鉴定法和苷的化学性质2.苷的化学性(1)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碱催化水解质法和酶催化水解法(2)苷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1.苷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注意(三)苷的提取分离事项类化合物的提2.苷类化合物(1)糖的种类、构型和比例取分离及结构结构测定的常用方(2)糖与糖的连接位置鉴定法(3)糖与苷元的连接位置(四)实苦杏仁例苦杏仁中所含主要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鉴定方法四醌类(一)醌(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类化合物的化(2)醌类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结构的关系学结构类型及2.醌类化合物(3)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及酸性强弱与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结构的关系(4)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二)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1.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的提取分离2.醌类化合物(1)蒽醌类化合物的IR光谱特征的结构鉴定(2)蒽醌类化合物的MS裂解规律1.醌类化合物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的分类及基本结构(1)大黄中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三)实含醌类化合物(2)丹参中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例的常用中药构、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3)紫草和虎杖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大小单元细目单元五香豆素和木脂要点1.香豆素的结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和类型构类型(1)香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及2.香豆素的理其他性质(一)香化性质(2)香豆素与碱的作用及其应用豆素(3)香豆素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1)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3.香豆索的提1(2)简单香豆素的UV、IR和H-NMR波取分离和结构鉴定谱特征(二)木木脂素的理化木脂素的溶解度、比旋度等脂素性质(1)秦皮、前胡和肿节风中主要化学成(三)实含香豆素、木分的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指标成分例脂素的常用中药(2)五味子、补骨脂和厚朴中主要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素(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要求结构分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分类(1)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2)黄酮类化台物的溶解性与化学结构(二)黄的关系实际工作中的酮类化合物的(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黄酮类化常用性质理化性质合物的酸性强弱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4)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1.黄酮类化合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提取和分离方物的提取分离法六黄酮(1)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鉴别方法及应(三)黄用酮类化合物的(2)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位移试剂在提取分离与结2.黄酮类化合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构鉴定物的结构鉴定整理(3)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异黄酮的UV光谱特征(1)黄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鉴别方法和生物活性(2)葛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3)银杏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四)实含黄酮类化合结构和生物活性例物的常用中药(4)槐米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陈皮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6)满山红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

大小单元细目单元七萜类要点1.基本内容萜的分类(一)萜2.单萜、倍半环烯醚萜苷及常见倍半萜、二萜的类萜和二萜化学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二)挥发油2.提取分离与(1)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鉴定(2)挥发油的气相色谱鉴定方法1.基本内容(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通性(2)挥发油的化学常数和挥发油(1)紫杉和穿心莲中主要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三)实含萜和挥发油(2)龙胆中主要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例的常用中药(3)薄荷和莪术中主要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基(1)皂苷的结构特点特点和分类本内容(2)皂苷的分类(1)皂苷的性状、溶解度、发泡性、溶(二)皂实际工作中的血性等苷的理化性质常用性质(2)皂苷的水解(3)皂苷的显色反应八皂苷(1)皂苷及其苷元的常用提取方法1.皂苷的提取(2)利用吸附色谱法和分配色谱法分离、纯化皂苷(三)皂分离(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皂苷苷的提取分离13与结构鉴定(1)MS、C-NMR谱在三萜皂苷结构鉴2.皂苷的结构定中的应用鉴定(2)甾体皂苷元的IR光谱特征(1)人参、甘草和黄苠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生物活性和贮存保管的注意事项(四)实含皂苷的常用(2)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例中药型和贮存保管的注意事项(3)知母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大小单元细目单元要点九强心苷(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一)基特点和分类(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本内容元的连接方式(1)强心苷的溶解性(二)强实际工作中的(2)强心苷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心苷的理化性常用性质(3)强心苷的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及其质在生产中的应用1.强心苷的提强心苷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三)强取分离心苷的提取分2.强心苷的结离与结构鉴定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构鉴定(一)基基本要求本内容胆汁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十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十一其他成分

(二)主实际工作中的要动物药的理胆汁酸的化学鉴别方法常用性质化性质(三)主要动物药的提基本要求取分离胆汁酸的提取方法(1)蟾酥中强心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四)实常用动物中药(2)牛黄、熊胆和麝香中主要成分的化例学结构类型(一)基结构特点本内容(1)鞣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2)中药中含有的桂皮酸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点(3)马兜铃、细辛等中药中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毒性鞣质的理化性质(二)理常用性质化性质(三)提实际工作中的(1)有机酸的提取方法取分离常用方法(2)除去鞣质的方法(四)实含有机酸的常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化学结构、理化例用中药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

扩展阅读:中医执业药师化学基础重点及考点总结

第一章溶液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溶液的浓度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

质量浓度:每单位溶液体积含有溶质的质量。(kg?m)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体积分数:在相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混合气体中组分单独占有的体积与混合气体总体积之比。

问:98%的浓硫酸75%的消毒酒精氧气含量21%二、摩尔物质的量浓度1.买米买气的故事

一斤米N粒米

一立方米的天然气N个甲烷分子

2.一摩尔有多少个东东

摩尔(mol)就是一个特定数目的数量单位。1双手套----2只1包烟----10根1打笔----12支......

一摩尔是多少个呢?

23

1摩尔某微粒=6.0210个某微粒

23

6.0210,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3.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23

为什么人为规定1摩尔(mol)是6.0210个呢?原子的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

-24

而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质量特别小(1.6710克),而人们使用中往往

23

用宏观的量,所以把6.0210个质子或中子一起称量就正好1克了。

23

1摩尔碳原子=6.0210个碳原子=12克碳原子

23

1摩尔水分子=6.0210个水分子=18克碳原子

2324

1摩尔水分子含有6.0210个氧原子,1.20410个氢原子摩尔质量:1mol该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mol。初中学的分子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例题:

硫酸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0.5mol硫酸H2SO4的质量是49g,其中含有2mol

24

氧原子,即1.20410个氧原子。思考题:

0.01mol某物质的质量是1.08克,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1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含有物质的摩尔数,(mol?L)体现的是物质数目上的密集程度。例题:A型题

1ml硝酸汞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青霉素钠(分子量为356.38)的量是A.7.128mgB.35.64mgC.3.564mgD.17.82mgE.14.26mg

[答疑编号91120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

思考题:A型题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时,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为(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与碘的摩尔比为1:1)A.17.613mgB.8.806mgC.5.871mgD.4.403mgE.2.201mg

[答疑编号911201*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

第二节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

一、溶液的蒸气压1.溶剂的蒸气压

在一定温度下把纯水注入一空的密闭容器中,与液相处于平衡时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Pa。蒸气压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同温度下,蒸气压大的称为易挥发性物质。◆同温度下,蒸气压小的称为难挥发性物质。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将下降,其下降的程度和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浓度呈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二、溶液的沸点1.溶剂的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与外压有关。◆纯液体的沸点是恒定的。2.溶液的沸点升高

在一定压力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浓度呈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三、溶液的凝固点1.溶剂的凝固点液态物质的凝固点是该物质的液相与固相具有相同蒸气压而能平衡共存时的温度。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溶液的凝固点是溶液与其固态溶剂(如冰)具有相同的蒸气压而能平衡共存时的温度。◆纯溶剂的凝固点是恒定的

◆溶液的凝固点一般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降低的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四、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这种恰能阻止渗透现象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的压力,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Pa或kPa;渗透作用的意义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

在医学上是以血浆的渗透压作为标准,若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计算表明,0.9%NaCl、5%葡萄糖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第三节电解质溶液

溶质在溶剂中存在两种形式:分子和离子。

一些溶质在溶剂的作用下,电离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成电解质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已电离的分子数与电离前分子总数的比,称为该电解质的电离度,用a表示。

常用电离度的大小来衡量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例如在25℃时,0.1mol/LHAc的a=1.34%表示在溶液中每10000个HAc分子中约有

+-134个分子电离成H和Ac。

影响电离度的因素:除与溶质、溶剂的极性有关外,还与溶液的浓度与温度有关。

第二章化学反应理论基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即表示化学反应与其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2H2(g)+O2(g)=2H2O(l)

△rH?m=-571.68kJmol-1(放热)CaCO3(s)=CaO(s)+CO2(g)△rH?m=+178kJmol-1(吸热)

CH3OH(l)+3/2O2(g)=CO2(g)+2H2O(l)△rH?m(CH3OH(l))=-726.64kJmol-1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量的绝对值来表示的。

-3-1

浓度单位:moldmmolL时间单位:s;min;h.

反应速率可选用反应体系中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因为反应物质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间的比是一致的。例题:

-3

在298K下,将2.1moldm的N2O5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分解反应中各物质浓度变化如下:

解:分别用N2O5、NO2和O2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二、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热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各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温度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化学反应,随温度的升高速度加快。

在反应物浓度恒定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率一般增加2至4倍。四、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化学反应中,能显著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其组成、数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又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

对任一可逆反应,如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之间都存在着如下关系:

三、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此时v正=v逆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在随时间改变。

平衡常数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平衡常数K值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即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越小。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Q≠K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或减少)平衡体系中某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减小(或增大)该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的值

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体系的总压力,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体系的总压力,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变化的反应压力对它们的平衡没有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平衡系统的温度,则平衡会发生移动,而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第三章酸碱平衡和沉淀

溶解平衡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酸和碱

酸碱质子理论

在1884年瑞典科学家Arrhenins提出了电离理论,认为:

+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物质称为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的物质称为碱。

这个理论把酸碱限制在水溶液中,并把碱仅限制为氢氧化物,不能用这个定义来解释一些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反应,例如:

-

为了克服电离理论的局限性,1923年Br?nsted和Lowry提出了一种较全面的酸碱理论,称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称为碱。

酸和相应的碱或碱和相应的酸之间为共轭关系。把仅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例如:HAc的共轭碱是Ac,Ac的共轭酸为HAc,HAc及Ac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可以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

298K时

+--14

[H][OH]=Kw=1.0′10

式中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它与温度有关。

不论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都同时存在H和OH,仅仅是它们的相对含量不同而已。即:

+--7-1

中性溶液中[H]=[OH]=1.0′10molL

+-7-1-酸性溶液中[H]>1.0′10molL>[OH]+-7-1-碱性溶液中[H]<1.0′10molL<[OH]+

pH=-lg[H]

+--14

在常温下,水溶液中[H][OH]=1.0′10pH+pOH=14

+-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少部分电离成正负离子,大部分以分子状态存在,导电能力

+-较弱,例如,在HAc水溶液中,只有少数HAc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生成H和Ac,另一方

+-面一部分H和Ac又能相互碰撞,吸引而重新结合成HAc。故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度与离子又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既达到动态平衡,称为电离平衡。

达到平衡时,未电离分子浓度和已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

Ki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通常用Ka表示弱酸电离常数,简称酸常数;Kb表示弱碱电离常数,简称碱常数。Ki越大,电离程度越大,Ki与弱电解质的本性及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二、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对与多元酸来讲不仅只有一个,它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称为分步电离,如草酸H2C2O4在溶液中的电离是分二步进行的:

三、盐类的水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实验证明,盐溶于水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离子或OH离子相互作用,生成弱酸+-或弱碱,引起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改变了溶液中H离子或OH离子的相对浓度,所以溶

液就表现出酸性或碱性。

四、pH值对药物存在形式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都是有机弱酸或弱碱,环境的pH值对它们的存在形式有很大影响。药物在经胃肠或皮肤粘膜吸收时,都必须通过细胞膜。由于细胞膜由磷脂层构成,故药物的脂溶性越大越易经膜吸收。因为不带电荷的分子比带电荷的离子脂溶性强,所以前者更容易吸收。

X型题:

解离度对弱碱性药物药效的影响有

A.在胃液(pH1.4)中,解离多,不易被吸收。B.在胃液(pH1.4)中,解离少,易被吸收。C.在肠道中(pH8.4),不易解离,易被吸收。D.在肠道中(pH8.4),易解离,不易被吸收。

E.可待因(pKa8.2)在胃液中呈离子型,吸收很少,在肠道中易被吸收。[答疑编号9112032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EX型题:

解离度对弱酸性药物药效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A.在胃液(pH1.4)中,解离多,不易被吸收。B.在胃液(pH1.4)中,解离少,易被吸收。C.在肠道中(pH8.4),不易解离,易被吸收。D.在肠道中(pH8.4),易解离,不易被吸收。

E.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pKa3.5),在胃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易被吸收。[答疑编号9112032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DE

第三节缓冲溶液

一、缓冲作用及缓冲溶液的概念

纯水或一般水溶液,常因外加酸碱或稀释而改变原有的pH值。但有一类溶液能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强碱和稍加稀释,而保持值基本不变。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或稀释的抵抗作用称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之所以具有缓冲作用,是由于在缓冲溶液中含有足量的抗酸和抗碱两种成分,通常把这两种成分称为缓冲对或缓冲系。

缓冲对为共轭酸碱对。由弱酸及共轭碱或弱碱及其共轭酸组成。抗酸成分-共轭碱(弱酸盐)抗碱成分-共轭酸(弱碱盐)

二、缓冲作用原理

以HAc~NaAc组成缓冲溶液为例,说明缓冲原理:

+-

上述反应中NaAc为强电解质,完全以Na、Ac存在于溶液中,HAc在溶液中由于同离

-子效应使之几乎完全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在HAc~NaAc溶液中存有大量的HAc和Ac,当

-加入少量酸时,溶液中Ac接受质子平衡向生成HAc的方向(向左)移动,故溶液pH不明显改变。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取决于总浓度及缓冲比。当缓冲比为定值时,总浓度愈大,则缓冲容量愈大。当缓冲比等于1时,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最大。

当缓冲比在1/10和10/1之间时溶液pH=pKa时溶液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称为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pH=pKa±1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1.选择合适的缓冲对,使所选缓冲对中共轭酸的pKa与欲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值尽可能相等或接近,偏离的数值不应超过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2.要有一定的总浓度保证在缓冲溶液中含有足量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

-3

一般在0.05~0.5moldm之间为宜。

3.为了使缓冲溶液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应尽量使缓冲比接近于1。4.所选择的缓冲系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作用。

五、人体的缓冲体系和正常pH值的维持

人体血液中有一个缓冲能力很强的的缓冲系,并有肾肺的调节作用使血液pH维持7.35~7.45之间。

--2-血浆中的缓冲系主要有:H2CO3~HCO3、H2PO4~HPO4和血浆蛋白-血浆蛋白钠,在血浆中H2CO3主要以溶解的形式存在,有下述平衡: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溶度积常数

溶解:由于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的粒子(离子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或分子而进入溶液的过程称为溶解。

沉淀:处于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转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沉淀。平衡:当溶解的速度和沉淀的速度相等时,这时溶解和沉淀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便达到平衡即溶液是饱和溶液。

根据化学平衡定律,有:

2+2-Ksp=[Ba][SO4]

Ksp: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

对于任一难溶电解质AmBn,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有:

n+m-

则Ksp=[A]m[B]n与其它平衡常数一样,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及温度有关,而与溶解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二、溶度积规则

根据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沉淀、溶解的方向。

反应商: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溶液任意状态时,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用符号Q表示。

Q=(A)m(B)n

Ksp:特指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Q:是实际情况下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对于某溶液,其Ksp与Q间有下列三种情况:(1)QKsp表示溶液是过饱和的。

以上三点称为溶度积规则,它是难溶电解质与其离子间两相平衡移动的总结。

n+m-

三、沉淀的溶解

思考题:

第四章氧化与还原反应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氧化数

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类似与中学里学的化合价。中学化合价记忆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2.氧化还原共轭关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数法

氧化数法的配平原则: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总数必定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总数相等。

例:用氧化数配平反应HNO3+P→H3PO4+NO解:配平步骤如下:

(1)找出氧化数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明其氧化数:

(2)计算氧化数的升(降)总数,并按照最小公倍数的原则确定系数:

(3)最后配平H、O原子:5HNO3+3P+2H2O=3H3PO4+5NO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分子

结构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原子与离子的电子排布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元素的不同就在于质子数的不同。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而化学性质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决定的,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核外电子的得失。根据质子数的个数,依次编号,标示以H,He,Li,Be,B......,于是有了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化学键

化学键:分子中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按成键的方式不同,化学键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生成的正负离子之间靠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由分子或晶体里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是由金属晶体中,依靠共用一些能够流动的自由电子使金属原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学键。

+-2+2-◆离子键:NaCl,CaO

金属键:Na,Mg,Al,K,Ca,Fe,Cu...

一、化学键参数(Bondparameters)键能(Bondenergy,B.E.)

键级(Bondorder,分子轨道法MO)键长(Bondlength)键角(Bondangle)

键极性(Bondpolarity)

1.键能(BondEnergy,B.E.)在标准状态及在298K,把1mol理想气体AB拆开,成为理想气体A和B过程的焓变,称为AB键的键能。(实质上是AB键的离解能)

2.键级(Bondorder)

键级=分子中两原子间共享电子对的数目

3.键长(BondLength)

即分子内成键两原子核之间的平衡距离。同一类型的键:B.E.↑,则键级↑,键长↓。分子-1H3C-CH31154H2C=CH27202135HCoCH9643121C-C键能/kJmol376键级键长/pm

4.键角(Bondangle)

即分子内有共同原子的两个化学键之间的夹角。例:CO2O=C=O键角=180°H2O键角=104.5°CH4键角=109°28’H2键角=180°

5.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引起的。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时,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域在核间的中间位置,两个原子核正电核所形成的正电荷重心和成键电子对的负电核重心恰好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如H2、O2、N2、Cl2分子中的共价键就是非极性共价键。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时,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一端,使之带部分负电核,而电负性较小的原子一端则带有正电核,键的正电核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如HCl、HBr等。

二、离子键

德国Kossel提出“离子键理论”。

+

Na→Na+e

-Cl+e→Cl

+-Na+Cl→NaCl(静电引力)

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依靠静电引力结合的化学键。1.离子键特点:

(一)无方向性;(二)不饱和性。

一个离子周围最紧密相邻的异号离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主要取决于离子半径

+-比r/r。

+-例:NaCl晶体Na:C.N.=6;Cl:C.N.=6(C.N.CoordinationNumber,配

位数)但较远的异号离子,也受吸引,尽管引力较小。2.离子键的强度

用晶格能(LatticeEnergy,U)表示。(通常不用“键能“表示)。U↑,离子键强度↑

◆晶格能定义:互相远离的气态正、负离子结合生成1mol离子晶体的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反数。

思考题:对NaCl、NaF、CaO、MgO晶体,它们的离子键键能大小排列顺序是MgO>CaO>NaF>NaCl。

三、共价键1.共价键的特征①饱和性;②方向性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一、分子的极性

根据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可将分子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的分子是极性分子。对于双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是一致的。

对于多原子分子,由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仍是非极性分子。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则决定与分子的空间构型能否使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如:CO2、BeCl2、CH4、CCl4是非极性分子。而H2O、NH3是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电偶极矩(electricdipolemoment)量度。分子的电偶极矩(m)等于正、负电荷重心间的距离(L)和正电荷重心或负电荷重心上的电量(q)的乘积:m=Lq

电偶极矩是一个矢量,化学上规定它的方向是从正电荷重心指向负电荷重心。分子的电偶极矩等于零非极性分子;分子的电偶极矩不等于零极性分子。

分子的极化:不论分子有无极性,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它们的正负电荷重心都将发生变化。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引起分子的变形而产生偶极。

这种因外电场的作用,使分子变形产生偶极或增大电偶极矩的现象称为分子的极化。由此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矩的大小与外电场的强度成正比。

分子的极化不仅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分子间相互作用时也可发生,这正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重要原因。

二、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一种只有化学键的1/10到1/100的弱的作用力,它最早由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VanderWaals)提出,故称范德华力。这种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有重要影响。按作用力产生的原因和特性,这种力可分为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种。

1.取向力

由永久偶极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吸引力称为取向力。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

2.诱导力

由极性分子永久偶极与非极性分子所产生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诱导力。诱导力发生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

由瞬间偶极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称为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

VanderWaals力不属于化学键的范畴,它有下列一些特点:1)它是静电引力,其作用能只有几个到几十个kJmol,约比化学键小1~2数量级;2)它的作用范围只有几十到几百pm;

3)VanderWaals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对于大多数分子,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极性大的分子,取向力才比较显著。诱导力通常都很小。

5)分子间力是决定物质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4.氢键

氢键是由于与电负性极强的元素相结合的氢原子和另一分子中电负性极强的原子间所产生的引力而形成的。

分子形成氢键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分子中必须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2)分子中必须有带孤电子对、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元素(F、O、N)。氢键通常可用X-HY表示,X和Y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氢键的特点:

a)氢键具有方向性;b)氢键具有饱和性;

c)氢键的强弱与电负性、原子半径大小有关,电负性愈大,氢键愈强。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形成氢键的强弱次序如下:

F-HF>O-HO>O-HN>N-HN>O-HCl>O-HS

d)氢键的本性:可把氢键看作是较强的、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范德华力。

-1

氢键有两种类型: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

相同分子之间或不同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同一分子内形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

氢键键能的大小

共价键>氢键>分子间力

-1

100-60010-40几-几十kJmol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熔点和沸点、溶解度、密度、粘度等均有影响。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若溶质和溶剂间能形成氢键,可使溶解度加大。若溶质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内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增大。

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化合物熔点↑,沸点↑

◆V、VI、VIA族氢化物为熔、沸点变化:

HF、H2O、NH3熔沸点与同族氢化物比较,均反常↑,归因于氢键作用。分子内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减少了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故熔、沸点↓,而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

◆蛋白质、酶、脱氧核糖核酸:氢键对它们维持分子构型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

例题:

例1:(A型题)哪个是药物与受体间的不可逆的结合力A.离子键B.共价键C.氢键D.离子偶极E.范德华力答案:B

例2:(A型题)分离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主要是利用二者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B.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盐酸盐的溶解度不同D.极性的大小不同E.分子内氢键的不同

[答疑编号9112053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

例3:(B型题)A.小檗碱B.麻黄碱C.伪麻黄碱D.东莨菪碱E.山莨菪碱

其共轭酸因分子内氢键而稳定的是[答疑编号9112053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

其草酸盐不溶于水的是

[答疑编号91120530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

其分子结构中具有氧环的是

[答疑编号91120530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往CuSO4的稀溶液滴加6mol/L的氨水不断振摇,开始时有天蓝色Cu(OH)2沉淀,继

2+2-续再加氨水时,沉淀消失。在溶液中检查不到Cu却只能检测到SO4,推测生成了一种新

物质,用酒精沉淀,再经结构分析:该物质为[Cu(NH3)4]SO4H2O。

2+

物质[Ag(NH2)]NO3,K2[HgI4],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Cu(NH3)4],[Ag(NH2)]+2-

,[HgI4]。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负离子结合成不易离解的复杂离子称为配离子。

含有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化合物统称为配合物。

配合物与复盐如明矾[KAl(SO4)212H2O]不一样,不能相混。

二、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SO4为例其组成可表示为:

1.中心原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原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Fe、Co、Ni、Cu、Ag、Au等。

2.配体:中心原子周围的分子或离子(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3.配位原子:配体中能向中心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

原子,CN中的C原子,以N、P、O、S、C等原子居多。配体又分:

--

单齿配体: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如NH3、H2O、Cl、CN等。

多齿配体: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如乙二胺H2N-CH2-CH2-NH2(en)为二齿配体,氨三乙酸N(CH2CO?H)3为四齿配体。乙二胺四乙酸(H?OC-H2C)2N-CH2-CH2-N(CH2-CO?H)2为六齿配体。

4.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原子总数。以2、4、6、较为多见。在[Pt(en)2]Cl其配位数为4。

2+4-5.配离子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如[Cu(NH3)4]、[Fe(CN)6]。

三、配位化合物的类型1.简单配位化合物

单齿配位体与单个中心离子(或原子)所形成的配合物K2[PtCl6]

[Fe(H2O)6]Cl5[Cr(H2O)6]Cl3Na[AlF6]

2.螯和物

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环状配合物。[Cu(en)2]2+

第一专题有机化合物的

划分和命名

【字体:大中小】【打印】

本课程一共分六个专题

第一专题有机化合物的划分和命名第二专题官能团和特定组成的性质第三专题药物有机反应第四专题药物立体化学第五专题药物化学章节导读第六专题中药化学章节导读

第一专题有机化合物的划分和命名

一、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

C原子:连接四根键N原子:连接三根键O原子:连接两根键

关于氮的成键特点:

N原子:连接四根键成离子,连接三根键体现碱性。

碱性强弱:

麻黄碱:对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

克立咪唑:具有抗组胺作用,且有中等度的镇静作用及明显的止痒作用。

烟碱:又名尼古丁,对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尚可作用于呼吸、呕吐等中枢。

其他杂原子的成键方式:(硫、氯、溴、碘、氢)

硫原子:连两根键

氯、溴、碘、氢连接一根键

头孢克洛:第二代头孢菌素,属口服半合成抗菌素,具有广谱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其它头孢菌素相同,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架分类: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2.按官能团分类:

类型官能团烷烃无(碳碳单键)烯烃(碳碳双键)卤代烃X(卤素)醇酯OH(羟基)COOR"类型官能团醚醛ROR(醚键)CHO(醛基)>C=O(酮基)NH2(氨基)炔烃C≡C(碳碳三键)酮胺羧酸COOH(羧基)酰胺CONH

胺:NH2芳香族:苯酰胺:CONH羧基:COOH卤代烃:Cl

3.按特定结构分类: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四环素类抗生素

三、药物的命名1.通用名

中文名尽量与英文名对映,以英译为主,长音节可简缩。

英文-cillincef--oxacin-vir

中文西林头孢沙星韦药物类别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咪康唑类萘啶酸类阿昔洛韦类抗生素抗生素抗真菌类合成抗菌药抗病毒类-conazole康唑2.化学名

①对药物认定其基本母核(通常是最简单的部分),其它部分均将其看作取代基。②选择包含母核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③根据母核优先原则确定主链的编号和取代基编号。

④写出名称,依次为:取代基编号取代基名称母核编号母核名称。

通用名: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化学名: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通用名:盐酸硫胺VitB1

化学名:氯化-4-甲基-3[(2-甲基-4-氨基-5-嘧啶基)甲基]-5-(2-羟乙基)噻唑盐酸盐

第二专题官能团和特定

组成的性质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苯的卤代:

醇的卤代:

加成反应

与卤素的加成:

CH2=CH2+Br2→CH2BrCH2Br与水的加成:

CH2=CH2+H2O→CH3CH2OH

消去反应醇的消去:

卤代烃的消去:

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

氧化反应醇的氧化:

苯的侧链氧化:

药物反应实例:

抗结核病药异烟肼的合成

香豆素顺邻羟桂皮酸钠

二、常见官能团的有机反应双键/叁键加成反应: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086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