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

时间:2019-05-28 07:52:40 网站:公文素材库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一、银河镇概况

我镇位于萍乡市东部,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境内。全镇人口4万,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近年来,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民、社会和谐、环境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今年1-6月份完成财政收入2514万元,完成全年总任务50%,实现了财政收入双过半,增幅达到35%。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镇现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4个,续进资项目1个,在谈项目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赛德太阳能、恒磁电子2个,5000万元以上有5个,分别是大富乳业、杜仲茶、东方医药包装、博鑫陶瓷、苏记供港蔬果。民生工程不断推进。完成乡村水泥公路硬化237公里;修建了银河大桥、银凤大道;完善了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建成了全市一流的乡镇敬老院;改造了银河卫生院。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大力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扎实开展“3456”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杜绝煤矿、鞭炮等高危行业责任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背景。我镇农业人口占9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农业资源非常丰富,有优质稻、无

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茶叶等多个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规划布局、科技提升、产业集群、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困惑和瓶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城市转型的重大决策后,我镇积极响应,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大调研、大讨论,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经济转型之路。201*年5月12日,市委刘和平书记来我镇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刘书记明确表示,要把银河镇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远近闻名,屈指可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得到刘书记的指示后,我们信心百倍,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转型的方向和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开展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情况及进展

萍乡市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208平方公里,辐射区域60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种植经济作物8.4万亩,龙头企业19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11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发展养殖专业户160户,土地流转总面积7600亩。201*年总投资达201*万元,去年7月已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这一中心,按照“创特色、建基地、强龙头、树品

牌、活流通、促增收”的思路,做活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文章。目前,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整个全镇经济呈现地下走向地面,个体走向集约,自销走向营销,传统走向现代,本地走向外地的五个转变。示范区农村环境卫生有很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工作高位推进,县委书记、县长任总督导,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园区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办公室:园区管理办、产业规划办、环境整治办、物流管理办、农技推广办;即将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目前正在选址。示范区完全按照风景区的标准来打造,进门有大型醒目的龙门架,各主要路口设立指示牌,各企业门口设立标示牌,制作完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宣传画册。

二是规划产业发展。聘请湖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完成了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分为产业集群区(核心区)、农业技术推广与集训区(服务区)和生态展示区(示范区),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能源建设、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体系,运用多种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规划制订了创建基地布局图。坚持瞄准央企、科企、外企、名企,实现四个对接。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袁河河堤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完成了陇田万亩垅和河下岭下综合开发项目。投资80万元建成了农业科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投资150万元对中心线路进行了路面维修改造和路旁绿化;

完成了苏记供港蔬果公司基地避雷、通讯、灌溉等设施建设。

四是依托项目招商。引进了玫瑰茄种植和加工、天涯种业、一村紫红米种植等项目。通过整合现有茶场资源,依托万龙松针的品牌,提升绿茶和各类有机茶生产效益。与台湾客商洽谈生物有机肥项目,进展顺利。苏记供港蔬果有限公司已经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在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五是美化卫生环境。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并集中处理的长效机制,配齐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等设施齐备,镇村长期聘请专门环卫人员,定期开展了环境卫生评比活动,考核和监督同时进行,努力打造全市环境卫生示范镇。

(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存在的困难:1、资金有限。2、科技转化成果少,缺少科研院所的支持。

下阶段打算:1、成立园区管理机构,完成办公楼的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2、加快推进玫瑰茄种植加工项目、茶叶加工项目、台湾花卉等休闲农业项目。3、落实杜仲公司循环农业项目,推进科技推广示范园建设。4、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5、出台园区的具体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

扩展阅读: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查报告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查报告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二○一一年四月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查报告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二龙山农场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按照创建任务和要求,多次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健全组织机构,配备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增补各项措施,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狠抓责任落实,促进了创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开展自查验收工作,认为已基本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具有技术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为确保示范区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农场党委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农场主要工作议程,实行统一领导。农场成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全场各部门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以农场场长、书记为组长成立了领导小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办公室,负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日常工作,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管理、指导监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逐级考核制度,把创建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间分解到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制定措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及检查验收制度。充分利用会议、媒体、资料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认识,把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成立了专家技术小组,在技术服务上由农业、农机等相关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完善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服务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农场现

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龙山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黑哈202国道沿线东侧,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园区建设占地面积1290亩,在原有的基础上,4年来完成了区内路、水、渠等设施的建设。其中:

路面硬化建设:建设文化广场4200;建设水泥面停车场1800;修建田间步道板长4500米;修建长500米、宽6米水泥面道路一条。

喷灌设施建设:沟渠:修建U型槽4400米;修建蓄水量2800m3的晒水池一座;打深170米深水井两眼;配置DYP-70型喷灌机械4台;铺建暗排水管道1500米。雕塑及周边配套工程:建雕塑一个;建铁骨架观赏长廊两个,长度分别为200米和80米;建塑料采摘大棚6栋;制作种植观赏作物用铁槽150个;制作宣传标牌14块。建生物预警测报站一个。园区建设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提高作物产量、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效益为中心,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一体化推进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设施规范化、农业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产加销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网络化、资金投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示范集成推广项目的实施,完善配套技术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形成农场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示范区建设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产技术和设施先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以及产加销、贸工农、教科研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二)示范区分布主要分为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核心区主要进行大豆、小麦、玉米新品种、经济作物、棚菜园、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技术对比试验;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微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等,已形成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区。

展示区主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展示,认定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标准化作业水平的展示,已成为干部、职工进行科技交流、学习、参观的重要场所,近三年累计参观学习人数千人以上。是农场新技术、新品种、新作物推广、新成果展示的窗口。已成为职工技术培训基地。建立8个科技示范区(组),示范户300户,示范面积12万亩,技术推广网络,形成点、线、面工程,为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规范的、标准较高的示范基地。

辐射区:通过扩展运用核心区示范区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措施,实现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使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科技农业的技术优势与经济效应来辐射带动农场40万亩耕地和周边农村近100万亩耕地的新技术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场“十一五”期间农业生产中通过试验示范主要推广组装了五大作物高产配套技术,其中:小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等,同时还进行了专项技术的组装,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进口机械植保喷洒技术;进口机械还田打捆机的应用技术;玉米、大豆等作物原垄互卡技术,农作物化控技术;玉米叶龄管理技术,等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这些新技术已在北安管局全面推广,增收22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二龙山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境

域跨北安、五大连池两市,哈黑铁路和202国道贯穿农场。地缘优势凸显,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在202国道沿线,投资近千万元通过建设,示范区已成为集现代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示范区实行水、田、路、综合治理,基本达到了田成型,路相通,防护林配套,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三、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一)完善各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我场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统一供种标准、作物模式化栽培的生产技术规程、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良种繁育技术标准、投入品采购标准、年度农业生产实施方案、农机具管理标准、各类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等,建立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管理和工作三大标准,严格按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制定和完善各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集成转化适合本地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制定了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加工、供种、作物的栽培模式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完善农艺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各项管理标准化和规章制度,农药使用标准,新技术操作规程,各项作业按技术标准落实到位。加强宣传培训,并对标准进行集成,制定了技术手册及明白卡,发放到从业人员,做到了人手一份。

(二)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的管理

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北安管局百万亩出口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到201*年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马铃薯认证面积15万亩,良好规范农业认证面积3万亩,创建大豆绿色原料基地15万亩,无公害奶牛0.6万头。

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将基地农产品在生产、收购、贮藏、加工和销售等过程按照分局统一印制的生产管理档案由农业技术人员负责记录和存档,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建立了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

1、加强投入品的管理。农业投入品的合理、安全使用,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管理。我场按照《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来控制,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区、居民组在生产及管理的过程中,签订了农药使用责任状,管理区与种植户在土地承包中明确了规定了农药的使用,并实行农药保证金制度。并与管理区主任签订了农药管理责任状,管理区与种植户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投入品的品种、数量,均由生产基地农业部门和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确定,由供应科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由农业科统一指导使用。严禁私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全面推广应用生物肥料。

2、推广实用有效的新技术。推广新农药、肥使用技术,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同时也规范推广喷雾机械使用技术,采用进口喷头及农药助剂,降低成本,减少化学防治的污染。在病虫害发生盛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采取健身防病技术,航化作业技术。积极引进生物有机肥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肥使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杆还田技术。

(四)合理轮作制,坚持农业“六配套制度”

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灌溉和良种等全面积的技术标准。耕作上突出“松耙”。以深松耙茬为主,推广松、耙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制

度。在栽培上按照区域布局,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大豆以深松为主,推广大豆大垄密。麦类以秋整地为主,重点推广“一早、两秋、三高”栽培模式。轮作采用麦-经(玉)-豆三区或四区轮作体系,完善了轮作制度。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完善施肥制度。强化农药的管理和农药安全的监测,完善植保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制度,通过标准化供种,完善良种制度。

(五)强化种子的管理。为确保生产用种的安全,农场在用种上坚持了“五统一”制度,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检验、统一包衣、统一标准化供种。小麦、大豆实现了全场统一供种,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及用种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田间检验制度,对留种地地块进行田间检验,确保用种的质量与标准,大田所使用的品种全部标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良种以上的标准。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用种制度,农场已实现全作物的供种,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六)建立完善各项农机管理制度

我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5%以上,有三个现代化装备农机高化点。在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农业机械统一管理和指挥、统一停放和保管、统一收费和结算、统一采购和供油、统一保养和维修。并制定了严格农机管理岗位责任制,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田间作业验收标准,农机管理标准,维修保养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设备更新报废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新技术推广制度,农机基础建设发展基金,队伍建设制度,机具停放保管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七)推进农业示范区信息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为推进我场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配置信息技术查询平台、投影仪、电脑等现代

化仪器设备,开通宽带网,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生产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农户跟踪服务档案,实现数据日常管理、试验数据处理、信息查询、报表打印等。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上做到了科学、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和管理状况,指导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农业生产及管理档案,档案管理按照标准,全部分类整理立卷。

(八)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严格考核管理制度

现代化农业区的创建工作以农场及主管业务部门为主体进行组织管理,在农业部农垦总局及管局的指导监督下,农场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创建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在管理上建立考核制度,把创建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到有关部门,形成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管理上制定了示范区管理办法,建立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示范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考核示范区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的业绩。实行动态管理,竞争上岗,效益与业绩挂钩,年终由农场进行综合考评,按照考核办法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主要领导、科技人员业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业绩不突出的免职或下岗。发挥科技人员务实创新、扎实进取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示范区的创建不断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为增强示范区的技术支撑,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依托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进行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合作和交流,同时加强人才的招聘工作,201*年到201*年引进5名大学生,充实示范区的技术力量,提高示范区的整体科技水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四、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功能作用

(一)示范区依据第四、五积温带农业的特点,主要开展本地区主导作物(麦、豆)新品种、栽培等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将成果集成、创新和展示。并结合本生态区的物候条件,资源状况,进行高效经

济作物及特色种植。

1、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在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繁育、试验和推广,为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储备,通过研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真正把示范区办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基地和窗口,发挥示范区的研发功能作用。二龙山农场为省、农垦总局品种区域试验点,重点进行了第四、五积温带的品种选育、繁育、推广,同时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北安、克山农科所合作,选育、繁育繁殖适合本地区的品种,每年引进试验品种30多个,筛选、培育2-3个推广品种。同时建立棚菜的种植,建蔬菜大棚6个,建立了生物预警植保技术、测土施肥施肥技术,作物高产攻关等示范项目。

采取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专项突破与集成配套相结合、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使示范区成为自主研发、智力引进和成果转化的“内创外引”平台,并形成粮食主产区不同类型的示范模式,为周边地区提供示范和服务。重点与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北安、黑河、克山农科所等单位进行技术协作,引进先进适用的品种、栽培、植保、施肥、耕作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发、集成、应用推广。每年引进新技术4-5项,示范推广1-2项。

通过新技术的协作,创新技术主体。以农户为示范主体,采取政策扶持、引导的方式,进行生产示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1*年二龙农场以批建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一座,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成立了华疆科研所育种基地,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示范区成为企业自主研发的主体功能,加快农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农场的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每年可为周边农场和农村提供大豆、小麦优良品种3000余吨。辐射到北安、二井子镇、五大连池以及克山

等地,推广新技术100多万亩。新技术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每亩可增产10公斤以上,亩增收30元左右。

2、发挥示范区的培训功能

为保证示范区创建的顺利实施和示范区成果的尽快推广,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农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并把培训重点内容放在田间地头,指导职工对新技术、新成果的认识,强化市场信息服务意识,引导和帮助职工掌握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示范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集成、组装,示范区成为干部职工培训的基地,使新技术、新成果直接培训到人、到户、到田间地头。每年培训干部技术人员200多人次,培训职工1000多人次,同时也周边地方培训干部、农户500多人次。通过多种形式为农场和周边培训技术带头人和种植骨干、技术能手200多名,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5人进行授课,发放技术资料201*多份。成立了专家技术组,开展网上咨询,解决了生产中的难点和问题,发挥示范区的培训功能作用。

3、树立典型,提升示范功能

为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采取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建立科技示范区(组)8个,科技示范户300户,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成果应用展示、科技交流等活动,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示范基地的建立,深受职工干部的好评,激发了干部职工学科学、应用新技术的热情,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工作的开展,辐射带动了农场结构调整,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马铃薯面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良种率达到了100%,农业新技术推广率达到了85%以上。同时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我场华疆育种所种子示范基地,农业结构调整拉

到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起了辐射示范作用,大大提高了农场的知名度。近年已接待参观、学习、取经的单位和个人上千余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拉动了农场和周边农业的经济发展。

五、取得成效与效益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注意把农业现代化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201*年10月,二龙山农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1*年3月,二龙山景区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因此,在示范区建设上,注重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美化生产环境,发展了观光旅游农业。通过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使农场由过去的传统低效农业发展到目前的粮食和优质高效上发展,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使种植业向高、奇、特、深方向发展,以高科技农业观光园、特色蔬菜生态园和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代表的农业旅游观光带初步成为农垦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成果的转化,核心区平均亩增效益30元,示范区的核心区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年增长8.6%,示范区所在单位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1.5%。

示范通过4年的完善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201*-201*年先后接待了加拿大农业专家博士薛国兴、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主任黄晓东博士等,201*年获垦区农作物品种试验先进单位、201*年获北安局新品种试验先进单位等称号。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科技厅)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876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