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6.4-6.6连续强降水对绍兴农业生产影响及服务总结

时间:2019-05-28 07:53:19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6.4-6.6连续强降水对绍兴农业生产影响及服务总结

6.4-6.6连续强降水对农业影响评估及服务总结

绍兴气象服务中心

一、强降水天气实况

6月4日起我市天气形势发生转折,由少雨天气形势转为多雨形势。受低涡切变影响,3日后半夜至7日上午我市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其中4日至6日夜里我市连续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截止7日上午10时,全市平均雨量120毫米,其中诸暨145毫米、绍兴县126毫米、嵊州114毫米、上虞111毫米、新昌104毫米。最大的前5个站为:诸暨牌头226mm、诸暨天马211mm、诸暨钟家岭201mm、嵊州通源198mm、上虞上浦196mm。

二、灾害天气影响

此次连续强降水过程总体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是有效缓解了水库蓄水率不足、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低以及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不利的是由于前期降水偏少导致土质疏松,连续强降水使得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粮食作物方面,连续降水不利油菜和大小麦收晒,但由于我市油菜和大小麦收割已基本结束,仅剩极个别农户还未来得及收割,因而总体影响轻微。早稻大田目前处在分蘖后期--孕穗期,部分正在排水搁田,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高使得搁田效果变差,无效分蘖增多,不利后期生殖生长,但大田沟渠普遍比较通畅,加上前期降水偏少河流水位不高,因为大田积水一般都能及时排空,总体影响也不大。影响最大的是在五月底六月初进行直播或者育秧的单季晚稻,连续阴雨天气容易造成单季稻烂芽烂秧,如果后期进入梅汛期阴雨天气持续,损失将很严重。由于连续阴雨日数不算很长,加上没有出现强对流天气,蔬菜方面的影响也不大,受灾的主要是平原地区一些低洼地块,强降水导致田间积水,造成蔬菜烂根烂叶。水果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杨梅,突发的强降水天气不仅容易造成杨梅果树大量落果,影响最终产量,如果后期继续遇连续降水,容易导致果实的含水量偏高,品质大大下降。

三、为农服务情况

对于此次强降水过程,市信息中心及早服务,并且采取各种方式发布信息,开展农气服务工作。

5月31日的旬报中指出,六月上旬降水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上旬中前期,前期降水持续偏少,在关注降水偏少的不利影响时,也要加强防汛意识,做好连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防范。

6月2日发布的农气月报中再次指出:要加强梅汛期暴雨和连阴雨的防范工作。今年以来虽然降水持续偏少,但暴雨和连阴雨的防范意识不可松懈,尤其进入梅雨季节,若出现5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将会使作物生育期推迟,早稻结实率下降,瓜果蔬菜易出现烂根烂叶,应及时清沟排水、并在晴天翻晒土层。

6月4-5日出现强降水天气之后,6日与市农技推广站高兴友工程师及市本级的信息员鉴湖街道娄水友及时取得联系,调查连续强降水的实际情况及可能影响,将得到的反馈第一时间上报给市局领导。

除了传统的信件、电话及传真服务,本次过程还利用各种媒体扩大服务对象加强服务效果,通过农民信箱、气象节目电视主持稿、96121声讯平台、气象网站和iTV气象频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传播,提醒广大农户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扩展阅读:201*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凉州区农牧局

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重点

201*年,全区农牧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大力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建设、高效农田节水、农作物制种、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结构。今年,预计粮食总产66.15万吨,同比增长2%;瓜菜总产128万吨,同比增长3%;肉蛋奶总产量达9.6万吨,同比增长7.2%。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833万头(只),同比增长7.2%;实现农业增加值39.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种植业26.7亿元,同比增长5.7%;畜牧业12.4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草食畜牧业占到畜牧业增加值的51.5%,较201*年递增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9元,同比增长15.7%。

(二)设施农业。止10月28日,已完成墙体51541亩(日光温室6014亩、拱型温室1460亩、养殖暖棚44067亩),已扣棚46224亩(日光温室4435亩、拱型温室1143亩、养殖暖棚40646亩),已定植31009亩(日光温室3794亩、拱型温室1047亩、养殖暖棚26168亩),分别占任务5万亩的%、%、%。落实3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点64个。累计建成设施农业万亩,设施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增加元。

(二)畜牧养殖。预计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50.8万头、138.5万只、156.5万头、487万只,同比增长12.5%、5.5%、3.1%、2.5%。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03个,占任务的136%,其

中养牛场(小区)个,养羊场(小区)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500户,占任务的106%。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3%,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三)农作物制种。完成农作物制种面积28万亩,同比增加2.41万亩,其中:玉米制种23.2万亩,马铃薯繁种1.1万亩,瓜菜制种1.4万亩,向日葵制种0.6万亩,其它制种1.7万亩。

(四)动植物疫病防控。完成小麦吸浆虫防治13.3万亩(次),玉米红蜘蛛防治37.5万亩(次),设立苹果蠹蛾疫情监测点149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2%以内。牛、羊、猪口蹄疫免疫密度分别达99.8%、99.6%、99.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分别达99.4%、99.6%;禽流感(H5N2)疫苗免疫鸡431.6万只,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99.7%,牛、羊、猪、鸡因病死亡率控制在0.3%、0.4%、1.1%、4%以内。全区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五)农业行政执法。一是针对区人大在贯彻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执法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正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二是检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屠宰场和养殖场(小区)等生产经营单位1622家(次),查处无证经营农药单位5家,经营假劣过期农药单位6家,查扣假劣过期农药760瓶(袋)、兽药680盒(袋),违法案件查处率达98%以上。三是立案查处违规争抢玉米制种基地企业5家,无证生产单位和个人6个,对涉案金额较大的3家非法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移交区公安局进行处理。四是审核上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455件。五是梳理行政执法主体依据50项,行政许可事项16项,行政处罚183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征收7项。

(六)农村经营管理。一是组织申报财政奖补试点项目306个,立项审批145个,已验收合格113个。二是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累计达到324个,其中:瓜菜51个、养殖133个、

林果22个、农资46个、粮食23个,其它49个。对10个省、市、区级示范社从组织形式、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三是设施农业产权登记颁证已审核24个乡镇16369户,符合颁证14526户,发颁证11个乡镇12701户。四是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共审计412个村,村干部及财务人员1236人,审计资金2.56亿元。五是区兴农担保中心集中审核办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307户12648万元,发放贷款980户5269.5万元。

(七)农业应急管理。建立健全了农业灾害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了《凉州区设施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日光温室灾害性天气防控方案》等方案。利用“3.15”、“农资打假”等宣传活动,加强对农业自然灾害、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蓝耳病防治、草原防火防虫等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发布大风、低温、雨雪等农业灾害预警信息1280多条,指导乡镇和农户及早做好防灾减灾准备。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参保日光温室9044座、玉米19.2万亩、能繁母猪69092头、奶牛2961头。

(八)意见建议和提案办理。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建立了领导负责、各办室牵头、有关单位参与、专人落实和督办的工作机制。共承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件,政协委员提案9件。通过办理意见建议和提案,改进了工作作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九)信访维稳。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认真梳理分类,做到了时限要求到位,制度制定到位,监督执行到位,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避免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

生,维护了社会稳定。今年,共受理省、市、区批转信访案件12件,已全部办理完毕。

(十)农业“三站”和“三场”管理。加强乡镇农业“三站”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举办了参观学习、专题培训等活动,技术人员服务技能逐步提高。狠抓农牧“三场”内部管理,区原种场种植垄作小麦示范田50亩,枸杞20亩,玉米制种400亩;露地鲜食葡萄100亩,长势良好,部分今年可挂果。区良种场安排“三圃田”配套面积130亩,开展春小麦、春大豆、玉米小麦3414等试验、示范15项,玉米制种360亩。引进小麦、大豆新品种各10个。区白猪育种场生产仔猪1400头,推广销售种猪410头,生产配送精液14.4万份,完成猪人工授精6.6万头。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高产高效,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坚持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围绕4个3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指导各乡镇抓好高原夏菜、马铃薯、食葵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落实,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完成播种面积169万亩,其中:夏粮34.1万亩,同比减少12.7万亩;秋粮79.1万亩,同比增加10.04万亩;经济作物55.8万亩,同比增加2.5万亩。蔬菜、马铃薯、瓜类、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42.6万亩,同比增长7.8%,其中:蔬菜占53%、马铃薯占32.4%、中药材占2.6%、其它占12%。夏秋比由201*年的40:60调整到30:70,粮经比由201*年的64:36调整到62:38。

(二)突出提质增效,设施农业稳步推进。一是制定出台了设施农业建设指导意见、日光温室六大万亩区域化生产基地三十个千亩园区(村)建设规划和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凉州区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各乡镇科学编制了日光温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二是围绕设

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年活动,以千亩园区(村)、蔬菜标准园创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修订完善了技术规程和标准,指导农户建立生产管理档案,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三是通过实行包点包棚责任制,大力推广工厂化优质种苗,日光温室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全区推广工厂化优质种苗450万株,种苗推广率达11%,发放种苗补贴19万元。据测算,201*-201*年度日光温室瓜菜亩均纯收入16288元,同比增加1620元,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四是对201*年安排配套448个设施农业示范点电力设施配套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工程建设符合验收标准,有力的改善了生产条件。201*年区政府审批的378个设施农业示范点,85个正在施工,其余正在进行招标。

(三)突出标准化养殖,畜牧产业稳定发展。一是利用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建设项目和省级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建设项目,新建黄牛冻配点1个,完成冻精授配母牛14.2万头,组建良种基础母牛核心群150头,引进良种母牛120头,改建种羊场1个,新建改建牛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9个,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对4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了标准化猪舍改造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猪舍平方米、集污池(窖)立方米,引进优良种猪头,生猪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制定下发了《凉州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90个,国家级瘦肉型猪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明显加快。四是以西营灌区、永昌灌区、清源灌区等玉米主产乡镇为重点,大力推进玉米秸秆青(黄)贮,新建青贮池266个15.8万立方米,累计达到40.8万立方米;引进秸秆加工机械170台(套)。加工调制秸秆80万吨,其中玉米秸秆青(黄)贮

51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明显提高。五是大力推广“五良”综合配套技术,畜禽养殖效益明显提升,目前农户出栏或饲养1头(只)育肥猪、育肥牛、奶牛、育肥羊、蛋鸡、肉鸡平均盈利720元、900元、4230元、160元、25元、9元,同比增加570元、480元、270元、60元、7元、4.2元。

(四)突出区域化种植,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步伐加快。一是制定下发了《凉州区201*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凉州区201*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末级渠系或井口为单元,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马铃薯膜侧栽培、膜下滴灌等节水增收技术,研究制定了地膜供应、种薯调运、资金保障等扶持政策,完成旱作农业面积16.2万亩,占任务的108%;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64.3万亩,占任务的103%,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为发展节水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制定下发了《凉州区201*年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任务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张义、西营、丰乐、康宁、松树等乡镇落实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面积12100亩,其中一级种薯扩繁1100亩,二级种薯扩繁11000亩,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的目标。

(五)突出机制创新,制种产业规范发展。一是创新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监管新机制,下发了《凉州区201*年玉米制种基地区域划分方案》,涉及制种企业33家、乡镇26个、村189个、组1300多个,与各玉米制种乡镇签订了《玉米制种基地工作责任书》,初步建立了协会划基地、部门重监管、企业要自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制种基地秩序。二是制定下发了《凉州区玉米制种基地生产服务费管理办法》,生产服务费由区种子管理站审核后,由区种子协会分期拨付乡(镇)、村组,规范了企业生产服务费的兑付,为玉米制种提供了保障。三是下发了《切实

做好玉米制种田抽雄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制种乡镇、制种企业和监管单位的职责,靠实责任、加强指导、落实标准,为玉米制种田抽雄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大对无证、挂靠生产玉米杂交种、撬抢玉米制种基地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同公安、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执法,规范玉米制种基地秩序的高压态势,促进了玉米制种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六)突出科技支撑,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制定下发了《旱作农业增产增收技术推广实施意见》、《玉米、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指导方案》、《小麦吸浆虫、玉米红蜘蛛、苹果蠹蛾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指导意见》等技术方案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及农作物种子主推品种、供求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增强。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引进、试验、示范,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31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2万亩,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创建小麦、玉米高产万亩连片示范区各2个,建立永丰镇朵浪村、河东乡钦赐地村等1000亩以上高效农田节水示范点25个,指导乡镇建立300亩以上的示范点177个。引进奶肉牛冻精22.2万支、良种猪300头、肉用种羊1200只,完成冻精授配母牛14.23万头、瘦肉猪杂交授配19.8万头(次)、绵羊杂交改良32万只,建立和平中庄奶牛养殖小区、朝阳种羊场等区级畜牧科技示范点10个,指导乡镇建畜牧科技示范点120个,为提升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技支撑。三是坚持落实区乡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包示范点、农民技术员包组包棚技术服务责任制,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重点对结构调整、大田节水、日光温室、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20场(次),培训人员21.8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6万余份(册),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带头人,做到了科技服务到田,科技知识到户,技术要领到

人。

(七)突出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一是制定下发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凉州区20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保证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二是加大标准化生产普及力度,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记录档案,发布了以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绿色食品地方性生产技术规程11项,从生产环节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采取增加抽检频次,扩大检测范围,增大抽检数量的方式,加强了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千亩园区(村)、批发市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共检测果蔬样品1116份、28种,抽检合格率99%,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四是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对农药、兽药、“瘦肉精”和“三品一标”产品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五是制定了《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四坝、黄羊2个农产品产地准出试点,市场准入工作不断推进。六是制定了《凉州区201*年绿色食品认证方案》,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产品9个,续展认证企业6家产品8个,“三品”认证稳步推进。七是加强检疫监管,检疫各类畜禽55.4万头(只)、各类农产品5410批次、27100吨,无害化处理病害肉类1020公斤,动植物检疫进一步强化。八是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源动态调查,对1个养殖小区、55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审核上报废旧农膜加工企业3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八)突出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积极推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突出规模经营,通过企业带动基地、特色产业带动、合作社带动、集中委托流转、

农业项目园区带动、经营大户带动等多种途径,初步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了土地合理、合法、有序流转,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7.05万亩,涉及农户4.36万户,其中:互换2.93万亩、出租3.49万亩、转包0.57万亩。在丰乐、黄羊、康宁等乡镇建立区级土地流转试点10个,流转面积0.8万亩。在发放、西营等33个乡镇建立乡镇土地流转试点81个,流转土地2.95万亩,涉及农户5800多户,签订协议面积2.95万亩。

(九)突出项目助推作用日趋明显。一是组织申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牛羊产业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蔬菜标准园建设等项目项,总投资万元。二是组织实施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省级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农产品检测站建设等项目26项,争取资金3776万元。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虽然夏秋作物种植比例趋于优化,但农、林、牧之间的产值比重不协调,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高,经济作物比重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二是设施农业整体档次不高,劳务用工价格上涨,设施农业建设成本增加,机械装备水平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日光温室比较效益降低,标准化生产技术未全面覆盖,部分日光温室滴灌设施使用管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够。

三是部分科技示范点、示范户示范作用发挥不够,示范效果不明显,尤其是新建日光温室示范点规模小,档次低。部分农户对区域化种植、全膜双垄、膜下滴灌等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种植不规范,经济效益不明显。高效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

不同灌区各有特点,但总体上面积过小,没有形成规模,结构趋同现象比较普遍。

四是牛、羊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部分养殖场防疫制度不健全、养殖资金不足,肉羊改良相对滞后,秸秆调制利用率不高。

五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防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对低温冰冻、干旱、大风等重大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风险防范体系还不健全。

六是土地流转面窄量小,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方式,土地比较零散,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利益联结松散,辐射带动能力弱。

七是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还不完善,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三品”认证费用高,认证主体积极性不高,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201*年工作重点

(一)全力推进《规划》实施。一是根据《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结合区第三次党代会和区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提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完善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实施方案,加快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按照“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和区域化种植,建立蔬菜、畜牧、制种和高效作物“四大基地”,以黄羊河集团、金苹果公司、天祥肉类、百利种苗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形成加工带动“核”,建立一批节水效益好、科技水平高、增收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培育”并举,按照“区域化种植全覆盖、全膜双垄全覆盖”的要求,加大全膜双垄、大田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力

度,加快发展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高效作物,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大幅度压减亩产值201*元以下、单方水效益3元以下的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大幅度提高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稳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三)提升日光温室产业。一是在区域布局上,城郊乡镇采取添平补齐方式,全覆盖整乡推进,重点发展辣椒、西瓜、小乳瓜等“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设施农业;井水灌区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选择重点村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主要发展番茄、茄子、黄瓜等生产基地;其它乡镇以现有示范点片为中心,辐射带动扩大规模,重点发展红提葡萄和食用菌。二是以日光温室6个万亩区域化生产基地、30个千亩园区(村)建设为重点,通过强化技术服务、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检测、市场体系建设,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日光温室效益,提升发展水平。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集成配套综合生产技术,加强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建立生产管理销售档案,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优品牌。四是扶持百利等育苗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完善售后服务,提高集约化育苗推广率。五是是落实农技干部包乡包点包棚技术承包责任制,依托日光温室示范点和科技示范户,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推广日光温室集成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增产增收潜力。

(三)提升壮大畜牧产业。一是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建设项目和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提高草食畜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二是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三

是大力推进黄牛冻配改良、生猪人工授精杂交改良和绵羊杂交改良,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四是抓好基础母牛繁育基地、“二元”母猪繁育基地和良种母羊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母畜饲养数量,提高畜群产出能力。五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化疫情监测和引进畜禽监管,完善规模养殖场(小区)消毒防疫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六是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健全畜禽生产记录和养殖档案,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七是依托牛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加快大中型青贮池建设和秸秆加工机械推广,整村整组抓好玉米秸秆加工调制。

(四)规范发展农作物制种。一是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协会协调、企业自律”四结合的制种基地管理模式,突出制种企业基地信用保证金、种子生产管理服务费、种子协会协调划基地、制种企业与制种基地村信誉度评定、乡(镇)村工作职责履行、监管单位审核等关键性制度与环节的健全完善,及早做好制种生产基地划分。二是建立健全市场淘汰退出机制,鼓励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区内小企业,组建种业集团,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快育种转化,培育具有新品种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区种子产业发展。三是引导玉米制种企业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建立稳定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滴灌等节水技术,积极引进示范、高产高效新品系制种,推动制种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今冬明春分层次、分专业、分渠道对区乡技术干部、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开展大规模农业

科技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区乡技术人员技术承包责任制,加强现场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标准化生产、“五良”综合配套、高产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重点培育一批科技示范点、示范户,总结推广高产高效典型模式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重点对全膜双垄、测土施肥、高产创建、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进行集成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健全完善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和消毒制度,强化产地、运输、屠宰检疫,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清理整顿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标准规程,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强化奶站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已认证农产品的市场监管,加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二是通过项目支持和以奖代补,抓好农产品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抓好土地流转,健全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总结完善土地流转典型经验,鼓励和扶持经营能手、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跨区域规范合理流转土地,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八)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突出抓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畜牧良种补贴、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日光温室规模化生产小区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点建设等项目的组织实施。二是认真研究国家对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在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玉米良种繁育、蔬菜标准园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土地流转等方面申报争取一批项目,增加农牧业发展后劲。三是整合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各类项目资源,集中资金扶持,突出亮点,努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高效农业示范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6.4-6.6连续强降水对绍兴农业生产影响及服务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6.4-6.6连续强降水对绍兴农业生产影响及服务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6.4-6.6连续强降水对绍兴农业生产影响及服务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88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