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

时间:2019-05-28 07:54:3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

高密市柳林现代循环农业

科技示范园简介

高密市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高密南部,东临青岛,西靠潍坊,滨临胶河,横一路贯穿东西,徐新路贯穿南北,是一座以养殖、种植、观光休闲为主的现代循环科技示范园。核心区200亩,辐射1000亩,总投资1亿元,形成依托饲料加工业建设养殖基地;依托养殖业建设沼气、有机肥工程;依托沼气工程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业,开辟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

高密市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广阔的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供、销、休闲、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理念,经过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一条“产养-沼-肥-种”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投资。500万元的饲料厂、兽药厂各一处;建设牛舍8000平方米,奶牛存栏380头;猪舍7000平方米,年出栏6000头;投资376万元建设800立方的大型沼气一座;有机肥厂一处;投资50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育苗大棚10000平方米;温室大棚80亩;凉地有机蔬菜面积300亩,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内部良性循环,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扩展阅读:农业示范园区

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战略决策,在宝安区公明镇和光明农场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和咨询专家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认真落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方案》,抓好规划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管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文明村镇,基本实现了“五年全面建成”的目标,达到了“五高六化”的标准。一、示范区建设概况

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为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名优水果生产和畜牧业三个现代化功能区,占地面积1万亩,投资概算为18758万元。经过五年的建设,示范区已成为集现代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一)农业设施日臻完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示范区实行山、水、田、路、村综合治理,基本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1999-201*年,我市在示范区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建设了标准农田(菜地、果园)7500亩,建成1900亩设施农业(包括温室大棚、育苗温室、菜地遮阳网、菜地露地喷灌、菜地微喷灌、温室水肥自动灌溉和荔枝微喷灌),修建硬底化渠道49.9公里,修建机耕路37.4公里(其中水泥路15.7公里),基建厂房(冷库、加工车间、养殖舍、办公室、宿舍)面积4.78万平方米,新增产值28194万元。到201*年,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95.94分,比示范区建设前的1998年的得分值提高18.6分,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二)三大效益稳步增长,示范作用十分显著

随着示范区农业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增长。

1、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收入提高。201*年,示范区种养项目总产值17081万元,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25.6万元,比1998年(下同)增长36.6%;产品销售总额71165万元,增长54.7%;加工销售总额50704万元,增长93.4%;利润7351万元,增长22.5%;出口创汇3930万美元,增长70.9%;农民人均所得13687元,增长77.1%。

2、社会效益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到201*年,示范区累计培训管理干部、技术员1.11万人次,引进新品种30个,注册商标2个,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1个,参与制定深圳市农业地方标准6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受示范区辐射带动的乡镇超过280个,农户9万户,耕地面积12万亩。

3、生态效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在蔬菜功能区和水果功能区建设中,加强了农业环境控制,治理菜地、果园环境,实施土壤改良,改善耕作条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禁止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农业投入品,实现蔬菜、水果的无公害生产。在(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畜牧功能区建设中,高效、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构建“白-黑-绿”(牛奶、白鸽等畜禽养殖-粪便处理-牧草、果树或生态旅游)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牧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五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严格实施《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规划》和三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着重抓好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管理体系,高质量完成了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一)抓好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项目按计划完成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项目已按计划完成,三大功能区建成蔬菜、水果、畜牧生产与加工示范项目19个。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基地、鲜活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村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没有列入实施方案,由示范区所在地的镇村或企业另行实施,同步推进。1、蔬菜功能区建设项目

蔬菜功能区占地面积201*亩,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功能区按照基地田园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综合管理规范化、上市产品无公害洁净化的要求,进行菜地田园化建设,建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加工设施,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1)菜地田园化建设。对菜地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分片平整了201*亩菜地,修建了高标准的水泥路6.4公里、机耕道9.9公里、硬底化排水沟24.9公里,整治排洪渠2.7公里。为了保证灌溉用水的质量和需要,共挖深水井18个、蓄水塘1个(占地面积21.74亩),并配套建设了泵站12座、水塔3个、蓄水池8个和引水管道6公里。(2)无土栽培温室。建成温室面积50亩,其中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温室面积20亩,成套引进了法国菲勒克莱公司设备,安装了自动控制的温室通风系统和水肥灌溉系统。201*年,温室进行了改造,加装了适应广东气候特点的避雷系统和外遮阳网。公明镇农业发展公司温室面积30亩,采用了深圳绿鹏公司研制的适合华南地区的大型连栋温室,安装了以色列“肥滴佳”水肥灌溉控制系统,水肥灌溉作业完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3)育苗温室。建成育苗温室面积1亩,成套引进法国菲勒克莱公司的连栋温室,安装了外遮阳网、风机水帘降温系统、加温系统和移动喷灌设备,是当今国内装备较为完善的育苗温室,可为蔬菜功能区201*亩菜地提供育苗服务。(4)菜地露地喷灌基地。建成了1170亩的全市面积最大的菜地露地喷灌基地,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节约了水资源。

(5)菜地遮阴棚微喷灌基地。在441亩菜地安装了遮阴棚和微喷灌设施,是目前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遮阴棚。遮阴棚启闭机构部分为电动的,部分为手动的;遮阳网部分为进口的金属网,部分为国产的黑纱网。微喷灌系统采用悬挂式旋转微喷头,供水系统由多台水泵及变量泵组成,应用德国西门子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水压,为具国内先进水平的菜地灌溉设备。(6)蔬菜保鲜加工厂。建成面积201*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包装车间、容积1200立方米的冷库和真空预冷保鲜装置,每天可加工蔬菜100吨,保证了出口蔬菜的保鲜效果和产品质量。

(7)无公害蔬菜检测和配方施肥指导中心。建成中心办公楼,建筑面积806平方米。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由宝安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负责建设,已建成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配置了美国菲尼根公司气质联用仪,对示范区生产的蔬菜产品实施农药残留检测,确保上市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配方施肥指导中心由寰通公司与广东省土壤研究所合作建设,已建成土壤分析实验室,购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可定期分析土壤肥力,实施土壤改良,指导菜农合理施肥。2、水果功能区建设项目

水果功能区占地面积5500亩,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水果生产基地。水果功能区按照建成集科技示范、科学普及、现代化生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园的要求,完善水果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成长乐亭中心区、荔枝大观园、水果烘干加工厂和保鲜冷库。原规划建设的10亩荔枝保护地栽培(大棚),经专家认证不适宜建设,项目被取消。

(1)水果生产现代化示范园。建成5个荔枝示范园小区、龙眼示范园及明星果场,面积5200亩,修建了水泥路7.5公里、机耕道11.4公里、硬底化排水沟20.3公里、灌溉管道54.5公里、山顶蓄水池4个和泵站4座。示范园的道路系统由主干道、环山路组成,主干道铺水泥路,园区道路通达各生产小区。管道灌溉系统由位于山脚的抽水泵站、山顶的蓄水池和铺设到各生产小区的管道组成,灌溉用水从山脚水库抽到山顶蓄水池后,通过管道自流到园区。

(2)荔枝微喷灌基地。在240亩荔枝园安装了果树微喷灌设施,每棵荔枝树上安装折射式雾化微喷灌喷头3个,中央控制系统采用美国进口的多功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定时定量分片喷灌,并可以喷药、喷叶面肥,是目前全省最先进的果树灌溉系统。

(3)长乐亭中心区。修建了长乐亭、观景亭、长廊、广场、玻璃钢制作的“荔枝王”主题雕塑和反映荔枝文化的花岗岩浮雕,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使改造后的长乐亭中心区成为荔枝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荔枝示范园。(4)荔枝大观园。修建了园区道路2780米、硬底化渠道3000米以及人工湖、湖心亭、九曲桥、花架廊、门楼等观光休闲设施,并种植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荔枝品种50个,建成集开发保护、种植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荔枝主题公园。

(5)水果烘干加工厂及保鲜冷库。建成了面积1500平方米的加工包装车间、容积1500立方米的冷库和2条烘干生产线。每天可加工鲜果100吨,基本解决了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荔枝、龙眼的销售难问题。3、畜牧功能区建设项目

畜牧功能区占地面积2500亩,按照实现畜禽生产及食品加工现代化的要求,对大宝鸽场实施了现代化改造,新建了晨光酸奶加工车间、光明现代化奶牛示范场、光明猪配套系育种中心。

(1)光明现代化奶牛示范场。按照生产和观光相结合的要求规划建设,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STRANGKO公司鱼骨式挤奶设备、奶牛管理系统及(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意大利STORTI公司的饲料搅拌车,电脑系统可根据每头奶牛的产奶量自动控制饲喂量,实现精确饲喂,是目前国内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奶牛场。作为旅游项目推出后,深受游客欢迎。

(2)光明猪配套系育种中心。建成了研究实验中心和种猪舍14栋,引进美国OSBORNE公司的种猪测定设备,安装新型种猪生产线,年产种猪2万头。光明猪配套系被科技部列为2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3)大宝鸽场改造。按照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对鸽场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修建新鸽舍15栋、水泥道路779米、门楼、围墙、焚化炉等设施,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环境。同时,实施品种改良项目,成功完成了“肉鸽高产品系选育及其改良杂交”科研项目,培育出新一代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宝鸽。(4)酸奶加工车间。引进了瑞典利乐公司酸奶发酵设备和德国Hassia公司饮料塑杯灌装机,年加工发酵型酸奶1.3万吨。整套设备从原料奶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是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乳业加工设备。4、综合性项目(1)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已在深圳农业信息网和宝安农业信息网上设立网页,详细介绍示范区规划、建设情况;通过深圳农业信息网、宝安农业信息网两个政府网站以及光明集团、寰通公司两个企业网站,为示范区经营者、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2)农业机械化。除了在菜地、果园和畜牧养殖场中安装了大量的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外,专门安排资金购置小型农业生产机械,如耕作机、消毒机、除草机、包装机、抽水机、运输车等。

(3)房屋建设。示范区建设中,共建设了4.79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物,其中加工厂房、冷库、养殖舍、仓库等工业化农业厂房3.48万平方米,办公楼0.43万平方米,宿舍0.88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示范区的生产、办公和居住条件。5、其他配套项目

(1)农产品流通中心。位于公明镇将石村的深圳市(公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中心是为示范区配套建设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2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一层主要以无公害蔬菜、水果、粮油、花卉、鸡、水产、冷冻制品七大产品经营为主;二层为信息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质量检测等辅助机构;三、四层为饮食、办公等场所。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25万平方米,将作为大型商业中心、购物广场。

(2)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基地建设。光明集团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卫武光明生物有限公司已成为广东省最大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产品有血液制品、疫苗制品、胸腺肽注射液和绿慕安制剂等,新产品“乙肝免疫球蛋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项目“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第一批课题清单的48个项目中,卫武公司申报的“特异性非典型肺炎免疫球蛋白”榜上有名。

(3)村镇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明镇、光明街道办按照农村城市化的要求,加紧完善市政、交通、环保、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城镇,全面提升“两明”地区城市化水平。两镇(街道)积极开展文明镇(街道)创建活动,获得了“国家卫生镇(街道)”、“省级教育强镇(街道)”等称号。光明街道所有学校跻身等级学校的行列,全部学校实现了宽带“校校通”,所有的教师配备了电脑,生均电脑4人1台,超过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两镇(街道)还强化文化建设工程,建立了镇(街道)有线电视台、广场、公园、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村村建有村级公园、图书馆、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示范区建设资金按计划落实

市政府根据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大的情况,采取了市、区、镇(企业)按4:3:3的比例分摊投入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其中市、区投入资金由市、区财政安排解决,镇(企业)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分摊青苗补偿费等办法解决。五年来,我市共投入了建设资金1979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1、省财政201*-201*年共补助110万元。其中201*年补助50万元,201*-201*年各补助20万元。

2、市级资金共安排780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1)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安排7300万元。其中1999年安排3000万元,20年安排1000万元,201*年安排1700万元,201*年安排1600万元。(2)市小农水建设资金安排100万元用于整治长圳排洪渠。

(3)市蔬菜基地建设资金安排400万元用于蔬菜功能区主干道水泥路工程建设。

3、区级资金安排3067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1)宝安区政府投资项目安排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元,其中1999-201*年每年安排400万元,201*-201*年每年安排200万元。

(2)宝安区政府投资项目安排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200万元(1999-201*年),其中安排给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共772万元。(3)宝安区政府20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资金200万元,用于水果烘干加工厂建设。

(4)1999-201*年宝安区农业综合发展资金、支农资金安排给示范区建设项目的资金共495万元。

4、镇、企业自筹资金8813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1)光明农场自筹资金6660万元。其中:酸奶加工车间建设自筹资金3045万元,鸽场改造自筹资金341万元,现代化奶牛场建设自筹资金1218万元,育种中心建设自筹资金2056万元。

(2)公明镇自筹资金930万元。其中:水果烘干加工厂和水果冷库建设自筹资金510万元,落实青苗补偿费420万元。

(3)寰通公司自筹资金1063万元。其中:蔬菜基地的菜农宿舍、办公楼、配电房、加工棚等附属设施建设自筹资金567万元,退化地土壤改良项目资金496万元。

(4)宝安区农科中心自筹资金160万元,主要用于农科中心长圳温室无土栽培示范场的试验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

(三)完善管理体(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系,确保“五高六化”目标按计划实现

五年来,我市围绕“五高六化”目标,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逐年提高。到201*年,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达到95.94分。“五高六化”达标情况如下:1、劳动生产率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劳均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5万元。按公明镇、光明农场范围测算,劳均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6.8万元,达标率100%,得分10分(满分)。2、土地生产率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现价)达到8.5万元,每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达到6500公斤。我市示范区没有种植粮食,只取第一项计算。按公明镇、光明农场范围测算,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现价)为10.1万元,达标率100%,得分10分(满分)。

3、投入产出率指标。该项指标标准为投入产出率达到150%。按宝安区范围测算,农业投入产出率为128.1%,达标率85.4%,得分8.54分。

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据省农科院情报所测算结果,光明农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1%,公明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2%,以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1%,达标率87.3%,得分8.73分。5、农民收入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按公明镇范围测算,2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87元,达标率100%,得分10分(满分)。

6、农田标准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标准化农田占水田面积的比重达到80%。示范区201*亩菜地和5000亩果园经过整治,水利、灌溉、道路设施完善,地块整齐,符合标准农田的标准,达标率100%,得分6分(满分)。

7、操作机械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4千瓦,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率达到80%。我市示范区没有种植水稻,用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反映操作机械化水平。据测算,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为3.57千瓦,达标率89.3%,得分8.04分。

8、服务社会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业综合服务健全率达到100%,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60%。目前,示范区农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健全率为100%。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体系也较为完善,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71.2%。两项综合达标率100%,得分7分(满分)。

9、管理科学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达到90%,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达到70%。据测算,示范区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为100%,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68.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为65.2%。三项综合达标率97.2%,得分8.75分。

10、生态良性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生态良性化指数达到100%。按公明镇、光明农场范围测算,示范区的耕地保有量占上级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的比重为100%,森林覆盖率为42.2%,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35%;Ⅴ类以上标准的地面水占全部地面水的比重为100%,综合评定生态良化指数为98.5%,达标率98.5%,得分为7.88分。

11、城乡一体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5%,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人口比重达到100%,农村文化站(室)健全率达到100%,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据测算,公明镇和光明农场的城镇人口(含暂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95.2%,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人口比重达到100%,农村文化站(室)健全率达到100%,深圳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6岁。四项综合达标率100%,得分为11分(满分)。三、主要成效和体会(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体制、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了示范区建设。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效:

1、高标准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广泛应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菜地和果园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完善园区道路、水利、灌溉、供电系统,建设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遮阴棚、喷灌、微喷灌等生产设施及农副产品加工、贮藏、流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加大品种改良及技术创新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示范区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依托示范区建设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番木瓜抗耐病品系选育,培育了抗耐病番木瓜新品系华-12;引进试种了矮晚柚,经过三年试验,已在省内外逐步推广;引进种植了国内外高档温室蔬菜品种,开展无公害蔬菜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温室智能化肥水控制研究、温室基质栽培筛选试验、荔枝远程无线生理监测及营养诊断研究和蔬菜果树病虫害测报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光明集团公司依托示范区开展中国南方耐热高产优质荷斯坦牛品系研究,建立了适合南方湿热地区的奶牛科学饲养管理体系,提高奶牛受胎率、产奶总量和单产水平,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通过对引进的美国“落地皇鸽”改良,培育出新一代大宝鸽。寰通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展退化地土壤改良项目研究和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建立配方施肥指导中心,探索有机种植和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在蔬菜生产、加工环节广泛应用了先进技术。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

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光明集团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寰通公司被评为“国家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光明集团按照产业化经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发展乳业、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高科技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多元化经营,组建了晨光乳业总公司、光明鸽饮食发展公司、光明德兴果蔬公司、光明农业高科技园有限公司等专业化(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经营公司,扩展公司主导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寰通公司以示范区蔬菜基地为核心,构建蔬菜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出口创汇体系,做强做大蔬菜加工和出口贸易业务,公司经营蒸蒸日上,还带动其他地区农民发展蔬菜生产。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立品牌,带动了农产品销售。示范区建设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先后安排酸奶加工车间、水果烘干厂及保鲜冷库、蔬菜保鲜加工厂等项目建设,加上示范区建设前已建成的鲜奶及奶饮料加工、光侨西式肉制品加工、乳鸽冷藏及加工、卫武生物制品等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并创立了“晨光”牛奶饮料、“光明鸽”、“光侨”西式肉制品、“卫光”血液制品等一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光明集团的供港鲜奶、乳鸽分别占香港市场60%和40%;示范区蔬菜、荔枝等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仅寰通公司的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就达到了4000万美元;以水果烘干加工厂、保鲜冷库为龙头,以每年举办一次的深圳(公明)荔枝交易会为纽带的水果加工流通体系的建立,彻底地解决了荔枝、龙眼销售难的问题,大大提高果农的收益。201*年荔枝龙眼大丰收,水果烘干加工厂、寰通公司和光明集团收购荔枝、龙眼5000多吨,其中烘干处理鲜果3000吨,直接出口鲜果201*多吨。

4、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示范区特别重视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光明牛奶公司负责起草的《中国(深圳)成年奶牛饲养规范》、《新鲜生牛乳质量管理规范》通过审定,作为深圳市农业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参与制订了《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检测技术规范》等深圳市农业地方标准。晨光乳业公司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寰通公司按照标准组织蔬菜生产、加工、包装,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农业标准化的推行,使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光明集团公司的荔枝、龙眼和晨光牌饮料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寰通公司的蔬菜及光明集团肉猪、乳鸽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示范区还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生产基地自检与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抽检相结合的检测制度。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在示范区设立检测站,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对企业的自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蔬菜生产企业配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备无公害蔬菜检验员,对上市蔬菜进行自检,保障了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5、注重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美化生产环境,发展了观光旅游农业。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注意把农业现代化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在今年启动的宝安乡村一日游项目中,示范区成为主要旅游景点。如蔬菜功能区的温室及喷灌基地成为市民、学生认识了解农业的参观实践基地;长乐亭中心区环境优美,建成的“荔枝王”雕塑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充分展示了“中华荔枝第一村”(公明镇楼村)的风采;畜牧功能区注意突出项目的旅游功能,酸奶加工车间、大宝鸽场专门修建了参观道供游客游览;大宝鸽场在整治环境的同时,推出乳鸽美食,营造出乳鸽文化的氛围;现代化奶牛示范场把生产、科普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开业一年多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

6、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示范区所在地公明镇是深圳市农业重镇。该镇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村务管理中心,全面推行联村会计制度、会计选聘制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实现农村财务电脑联网,利用网络传输汇总财务数据和报表,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市、区、镇有关部门还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抓好农村财务公开,落实发展农业产业化政策,搞好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1*年,公明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64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20.8%;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5.73亿元,增长了30.2%;农民人均所得13687元,增长了77.1%。

7、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速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示范区从开始建设起就把村镇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公明镇和光明街道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村镇规划、环境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结合起来抓,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区不仅树起了一面物质文明的旗帜,还树起一面精神文明的旗帜。

8、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道路。

示范区充分利用农业园区这个平台,把农业项目、资金、人才集聚起来,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在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和园区农业方面为全市乃至省内外提供了样板,成为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窗口”。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同时也造就了“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深圳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个国家级的产业园区以及“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示范区为基础的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全面启动,一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入园建设。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光明集团在清远连山兴建了年产1万头种猪的生产线,与宝鸡市农牧良种场共同出资组建的奶制品生产线在陕西杨凌投产,与日本日光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光明果蔬菜保鲜加工厂生产线通过验收,与美国维生公司合资兴建的光明维生种苗工厂落成。光明集团还通过销售种牛(1000头/年)、种鸽(10万对/年)、种猪(2万头/年)等种畜禽以及以技术为主的社会化配套服务,辐射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和香港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畜牧业。寰通公司创办了北京大兴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100亩;采用技术入股和联营的方式,在广西、云南、福建、甘肃等省(区)和广东的番禺、阳春、阳山、翁源、新丰、仁化等地经营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立蔬菜采购网点,与当地客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销关系。公明镇政府依托示范区创建了千亩花卉产销基地,建成了兰花繁育、培植、销售一条龙的兰花产销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受示范区辐射带动的乡镇达200多个、农户9万多户、耕地面积12万亩。

(二)体会

我市示范区建设工作能取得一定成效,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1(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加强领导,政府重视,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组对我市示范区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经常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严格把关,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区政府连续四年把示范区建设列入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足额的政府配套建设资金;示范区还被纳入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示范区范围内从事高新技术活动的企业享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

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投入,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保证。我市明确规定示范区建设资金由市、区、镇(企业)按4:3:3的比例分摊投入。其中,市、区政府投入资金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镇和企业配套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由于各级资金基本到位,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需要。

3、搞好规划设计,认真组织实施,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必要前提。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由省农科院有关专家负责起草,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论证。建设项目由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负责设计,较大项目则由多家单位提供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确保项目规划设计的高起点。同时,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对每一个项目严格要求,力求做到生产设施先进,工程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优美,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代表深圳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示范基地。

4、认真抓好工程、资金管理,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示范区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查项目设计,由造价咨询机构编制预算,通过造价评审部门的评审。建设项目按照政府有关规定,采用议标、投标的办法确定施工工程队,聘请监理公司负责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同时,严格管理项目建设资金,财政安排的建设资金设立专用帐户进行管理,采用分期分批拨付办法,定期检查资金使用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和配套资金到位。四、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五高六化”标准,但是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示范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示范区建设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造成经营管理单位分散,一些经营单位管理力量薄弱,使部分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后的设施维护更新也存在困难。另外,农业从业人员以外来人员为主,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未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实施的项目中属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比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更少。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除了畜牧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手段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蔬菜、水果生产中的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整地、修剪、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还很缺乏。(三)示范区村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示范区建设管理以农业部门为主,侧重于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生产设施建设,虽然也把村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道路改造、环境绿化美化、农民培训等工作,但实施力度不够。

五、今后工作的设想及建议

适应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深圳加快了都市农业建设步伐。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必须调整定位,创新建设与管理模式,推动建设与管理上新水平。(一)优化结构,不断增强示范区的产业优势。今后,畜牧功能区要充分利用畜禽种苗培育、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各种资源,发展单位面积产值高、投入产出率高的种苗农业,扩大种猪、种鸽及种牛的规模和产量;蔬菜功能区要强化蔬菜生产的监督,加强蔬菜设施的管理,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水果功能区要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先进管护技术的推广以及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优质荔枝、龙眼的产量和效益。

(二)扩展功能,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建设集科研、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标准(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展示基地。严格把好入园项目关,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示范作用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尤其是生物技术项目入园,特别是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技术项目,突出项目的技术优势。

(三)大胆探索,创新园区建设与管理模式。借鉴国内外农业园区管理经验,尝试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并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引进、产业配置和市场开发,走出一条政府大力扶持建设、企业积极参与的路子。

(四)培育龙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继续培强培壮龙头企业,力争其在经营规模、科技进步、国际竞争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使他们成为园区带动战略的核心和中坚。引导龙头企业按照“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建设农业项目,发展特色农业、特色产品,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完善技术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口,为农业企业和经营者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

(五)增强辐射,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圳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要加紧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建立跨地域的农业基地,把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带出去,扩大示范区的外延。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来源:区农业局日期:201*-12-1209:49点击:100

一、生态农业创建工作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50′-118°

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2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成效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1*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1*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1.6%,比201*年提高个10.6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3.32公斤,比201*年下降0.48公斤;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1*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57公斤,比201*年下降1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150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201*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72处,建池总容积达8.94万M,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20个,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8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350亩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

200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夏道镇洋头800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1个,太平五风果场1500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区级2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1000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西芹沙溪口果协201*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2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201*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6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33个。

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01*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201*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建立延平农业信息网站,形成以“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通“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延平区农业信息网站以我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心,推广生态技术,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以增强农民和生态意识。同时,我区还积极实施依法护农行动,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几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170多个,立案65起,挽回经济损失630万元。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动我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到20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比201*年16.05亿元增加13.25亿元,增长8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560元,比201*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长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500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经验和体会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抓紧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区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目标。二是以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4、推广绿色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

推广和应用。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化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四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每年举办新型农民培训100场以上。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努力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和推广普及率。

5、改善绿色环境,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我区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894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