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梦县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云梦县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的
调查报告
近年来,胡金店镇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年4月,全镇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发展到13家,从业人员1091人,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榨油、酿酒、制衣等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24745万元,完成产值13399万元,实现净利润4439万元,上缴税金590万元,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呈现出的特点
纵观我镇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到201*年底,我镇农产品加工业已拥有规模企业6家。全镇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食品加工业2家、榨油厂3家、酿酒厂4家、制衣厂2家,其他2家。涌现出一批如孝云天食品、康顺油业、粤丰制衣、金旭贸易、元博食品、金昭工艺、享维制衣等一批骨干企业。
2、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依托全镇小麦、油菜籽、棉花等资源优势,形成了榨油、酿酒、制衣、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如今我镇的榨油、酿酒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都已经是小有名气,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3、促进了农民增收。全镇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从而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转移的空间和农民增收的途径。
4、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镇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发展规模较小,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水平不高,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3家,但规模企业只有6家,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粤丰企业规模稍许大一点,但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酿酒和榨油行业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优势,只能占据低端家庭市场份额,在超市等商业店铺竞争力差。
2、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我镇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无法投入高端市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酿酒和榨油业甚至还停留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3、融资渠道不畅,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由于农产品加工业一次性投入大,农产品收购时间集中,资金占用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乏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不少企业难以扩大规模,一些企业改扩建项目工程不能及时配套、完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缺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
4、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扶持不够。尽管近年来我镇围绕农业产业化作出了不少努力,千方百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业经营的扶持政策研究不够;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投入较少。企业与合作组织、基地、农民之间联系不紧密。农户缺少诚信,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将产品投向市场,供过于求时,企业拒收或压价。合作组织功能单一,调控能力差,难以真正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快我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农产品加工无疑是我镇工业的主导产业,是推进我镇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同时它也是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基地建设。必须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着力建立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业优质原料基地,使之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要推进农产品基地区域化布局。结合各村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优势、传统种植习惯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专业化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地搞好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的种养基地。推进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土地相对向种田能手、经济能人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契约化管理。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推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2、努力搭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平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发挥园区要素聚集、资金集约、产业集群的“洼地”效应。要立足镇情搞好园区发展规划。重点围绕食品加工、白酒制造、制衣等,加快制定园区加工产业发展规划。要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园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要精心包装进行对外宣传推介。把胡金店镇的农业资源优势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名片和招商引资的品牌来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扩大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着力建好农产品加工业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涉农龙头企业,打造基地建设的核心引擎。要招商引进优良项目。把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调整,外贸企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入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节能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优良项目。要做大做强现有项目。全力整合资金、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扶持做大做强一批涉农骨干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整合集中镇域内项目。鼓励镇域内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股份制合作,引导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整合和集中,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增长潜力大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4、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品牌为支撑,以质量作保证,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一是抓好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建设新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农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管理经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探索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抓好品牌创建,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重点创建好胡金店散酒、榨油、胡金店焦切等品牌,扶持休闲农庄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县内外知名的品牌企业。三是抓好质量安全,增强市场保障能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针对我镇主导农产品、名特优产品生产,加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微生物含量等方面的监测,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监督、企业为主、基地联动的监测网络。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和兽药专项治理行动,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推广科学种养模式,形成生态种养链条,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5、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队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县内外有实力的企业、老板、能人来参与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的投资开发,这是解决我镇农产品加工业投入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重视招商引资,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全镇上下形成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并付诸行动,真正做到安商、亲商,使项目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让其生根、成长、发展。一方面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外从商人员回乡兴业,支持他们创建、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创建具有我镇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扩展阅读:对我县农产品加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农产品加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我县农产品基本特点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耕作习惯和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农产品丰富,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仅种类多,而且呈现绿色生态环保质优价廉的明显特色:1、大宗农产品稻谷、薯类产量大,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可达41.99万亩,粮食作物26.89万亩,其中水稻25.89万亩,总产可达10.36万吨,现农民自留生产的常规稻79106品种,是最适合加工手工粉干的原料之一。旱粮1.0万亩,其中红薯产量6000吨,可年产薯粉1000吨,是我县可提供食品加工的一项大宗农产品。2、白莲成为我县非常稳定的主导优势农产品,是我县农产品的一张名片,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称号。我县白莲常年种植面积在6-8万亩,可总产鲜莲21760吨,可总产干莲5440吨。下水片部分地方产出的白莲有着不同的口感。盛夏的荷花,是蜜蜂的乐园,也是蜂荷花粉的优质基地,蜂荷花粉是保健养颜佳品,年生产莲花粉量达50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白莲及其付产品已成为我县最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实力最强的一项优势农产品。3、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如大豆、早花生、翻秋花生、蜜枣、茶树菇、油茶、黄花菜、茵陈、金银花等产量在逐年增大。尤其是屏山河东地方翻秋花生、蜜枣,山上的竹笋、红菇、杂菇,河鱼干等成为食之精品。
二、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历史与现状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摇篮,传统食品加工时间长,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风味的客家食品。同时,随着改革
开放,现代信息、交通以及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对食品加工业的重视,政府和民间资本的不断投入,我县农产品的产供销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当前我县农产品加工呈现良好态势。
1、粮食加工系列产品已形成多年。长期以来,我县就有米粉加工,尤其以手工米粉最为出名和畅销。还有传统的薯粉条、薯粉水饺、肉丸、客家酒娘在我县经久不衰,成为消费的主导食品。目前,已具规模的有江西省恒鸿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以79106常规稻米为原料的手工粉干,总投资400多万元,年产量3000吨,年销售额7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福州及本省的赣州,当前主要受到原材料供应的限制。现有的客家酒娘二条简易小规模生产线,有时供不应求。
2、白莲初级产品销售形式多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干莲为主产品的市场有白莲城、小松镇两个集散地,以鲜莲(莲肚子)为主产品的市场有龙岗街、秋溪街、县城农贸市场。以“通心白莲”(干莲,占白莲销售量的70-80%)销售为主,年外销量约3000吨,经营单位有石城县珍珍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贸易)、江西省雄达食品有限公司、石城县清心食品有限公司及个体商贩;鲜莲及莲蓬(占白莲销售量的20-30%),年外销鲜莲数量达5000多吨,销售单位主要有江西十八度莲业有限公司(石城县冷冻食品厂)年产年销速冻白莲180吨。龙岗乡的鲜莲营销协会,年销售鲜莲达1100吨。做莲藕加工的有江西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藕粉100吨左右,全县可产藕粉500吨左右。由浙江客商合作生产的莲藕精粉、茶藕粉试产试销效果良好。石城白莲已注册“石城白
莲”地理标识,白莲各类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州、厦门、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国家,产值3个多亿。另外,莲花粉、荷叶、莲芯等白莲副产品也竞相活跃,年产值上千万元。
3、地方特色产品凸显市场。屏山河东村的翻秋花生现有5户个体生产加工户,并注册了“红石寨”商标。珠坑红薯干、彩色薯也注册了“珠坑红”商标,以及保健类产品茵陈茶、莲心茶、金银花茶、凉茶、荷叶、莲藕精粉、茶藕粉、茶树菇、红菇、茶油、莲花粉、蜂蜜等一些地方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小有名气。
三、我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农产品加工还在发展初期,企业分散,规模较小,实力弱、产品单一、管理粗放,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
主导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多年来,虽然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钱,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我县一直未能形成一个象模象样的白莲深加工产品和企业,原有的1-2个白莲加工厂也早已关门停产,白莲城也成了杂乱市场。白莲主导产业的深加工优势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特色农产品目前也基本上还是处于初加工、卖原料阶段,开发的系列产品品种少、规模小、产量少、档次低,仅处于礼品阶段,未能真正进入商品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2、农产品产供销各个环节还不够稳固,断链断档现象时常发生。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水平不发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刚起步,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转不规范,稳定性差,大部分还不
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尤其在长期稳定提供农产品方面的保障能力不强。
目前莲籽加工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基本停留在“口咬壳,手剥皮,签通心”的原始水平上,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人力人手不足,且莲籽加工费用有逐年增加的均势,白莲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白莲种植面积虽然大,但都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技术标准难统一,产品质量有差异,还没有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仅制约了白莲规模化生产,而且还影响到了我县白莲的质量、声誉和石城形象。
3、企业融资困难、发展投入不足,缺乏食品加工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没有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不能产生强烈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4、产品品牌优势不强。
石城特色农产品如白莲、手工粉干、翻秋花生等,没有知名商标、统一品牌,都是各自为营,小打小闹,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如“石城白莲”一直被“广昌白莲”所掩盖,有些本地商贩为了眼前利益,把“石城白莲”冠以“广昌白莲”在市场上销售,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申报等方面建设还远远滞后。
四、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需求的也呈现出朝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因而食品行业不仅是一项朝阳产业,而且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产业,可以做强做大做精做久。
从各业主反映的情况看,他们认为石城的初级产品供应充
足,市场生命力旺盛,农产品深加工有前途,有基础,有条件,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能做大。他们对自身经营的产品也有强烈的信心和愿望生产好、经营好,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前景乐观。
针对我县县情,我们认为,发展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只要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突破”的理念,精心组织,常抓不懈,我县一定能够再一次迎来食品加工大发展的春天。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政策扶持政策服务长效机制,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拉动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经费,捆绑农业开发、扶贫资金、科技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可采取直接投入方式或者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保费补贴(开展农业种植保险试点)等间接方式对食品行业的扶助。重点扶助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规范生产销售行为,为我县食品进城市进超市占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对取得QS认准的企业以及申报并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和取得国家及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以及企业参加国内外相关展示展销活动,积极主动给予资金奖扶。
其次可在信贷、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企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第三要对现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把脉诊断,对症下药,帮助转型发展,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
二是要完善硬件建设,建立行业发展载体。
要尽快尽早着手选址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园区,把新建成的兴隆步行街定位为销售农副土特产品专业市场,为食品加工销售企
业提供创业平台,树立我县食品行业外部形象。同时做好食品业发展与我县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交叉与融入,把我县所有的农产品纳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范围,改进产品包装,适应旅客即时即食消费,营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浓厚氛围。
三是政府要牵头搞好项目开发,延伸产业链,催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瞄准莲子、莲心、荷花粉、莲藕、荷叶系列加工产品,和大米、薯粉、花生几项大宗资源产品的项目开发与储备,同时,兼顾做好翻秋花生、蜜枣等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加工项目,为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找商引资提供素材。
政府组织好农产品价值研发,开发好白莲、山药等农产品的药膳兼用价值,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生产新技术,注入新活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新优势。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白莲系列产品开发和米粉大型加工类企业,傍大靠强,借船出海,与知名食品企业(如娃哈哈、达利园)联姻,着力培育2-3家本地的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白莲、米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推进产品加工方面,重点发展速冻鲜莲、超高压包装干鲜莲等品种。加速开发白莲饮料、罐头食品、方便速食米粉等。同时,推进莲芯、莲叶、莲花、莲花粉、莲藕、莲杆莲蓬等副产品开发进程,延伸白莲产业链。
3、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保障食品加工原料供给,实现供需平衡,保障有效供给
在生产区域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上水片为烟莲稻主产区,下水片为瓜果类地方土特产主产区。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固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的运作模式,大力组建专业合作社,发挥协会作用,对生产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执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推行订单生产。
从原材料着手保护好传统产业和品牌。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现象,特别是白莲在初加工的过程中用药液或开水浸泡脱衣(嫩皮)替代手工加工,烘烤中用硫磺熏白,市场上渗水使假,用普通花生替代翻秋花生的行为。建立水稻、白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
对石城手工粉干的原料品种79106、对太空莲3号、太空36号、建选17号进行提纯复壮。对白莲良种选育、高产栽培、腐败病防治、实用加工机械等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白莲生产科技含量。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莲”为媒,把石城粉干、翻秋花生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整合成为特色鲜明,生产和经营规范,质量可靠,消费者满意的石城土特产品牌。县政府职能部门要牵头注册我县农产品统一品牌,建立宣传和销售网站。出台《石城土特产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指定名称、标志及包装,对外销产品,实行统一包装。杜绝标志不规范、质量不合格产品上市。组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参杂使假的打击力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维护好石城产品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云梦县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云梦县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云梦县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6012.html
- 上一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 下一篇:门市经营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