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纲要-以中国古代史为例
发表相关教学论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年第10期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全文收录
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纲要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
暨南大学赵冉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外混编的专题史形式,这种体例展示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体现了时代性与创新性。但是这种模块式的安排使得多数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感觉到史实的“错乱”,没有规律可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在同一时期、阶段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考的命题,也不可能局限于这种体例,而是通过对学科内各个模块内容的整合,有体系的命制。在同学们进行完第一轮复习之后,我们就很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的专题通史总结,理清思路,制定符合高考考察模式的提纲,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我以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为例,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思路,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同学们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进行梳理。
中国古代史应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学艺术史、少数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区域发展史等多个方面。在复习的时候我们要以朝代为顺序,整合阶段特征,构建起通史性的复习框架。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将该段复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商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二是秦至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对政治、经济、理论的分析,探讨分封制瓦解与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原因。以朝代为脉络,理清中央集权制的演变过程:战国萌芽期秦朝创立期西汉巩固期隋唐完善期北宋加强期元朝新发展期明清强化顶峰期,同时注重中央皇帝权力、宰相制度以及地方官制与行政制度的演变,从而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通过对比认识到,以秦代作为分水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与此同时要注重相关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科举制,以科举制的产生作为时代坐标,认识到科举制创立以前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为血缘、门第、等级,以后为品行、才学。科举制的复习则按照: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北宋调整明清禁锢,对每个时期的考试科目、形式、方法等进行梳理,最后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对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军事制度、法制建设等都可以按照朝代来整理归纳。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该部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平时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一部我们要分为古代农业与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发展、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商业与城市、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对外贸易、区域经济与经济重心南移等板块来复习。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要理顺各个时期生产工具的创新、耕作方式的演变以及农作物的发展、重要水利工程的分布。通过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的实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细节上也要强化记忆,例如玉米、甘薯是明代才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这些都有可能以选择的方式来考察。
手工业的发展史,首先要知道手工业包含的内容:即矿冶业(冶铁、青铜铸造)、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酿酒业、造纸业、漆器业等,着重记忆每个时期、每个行业具有突破性、代表性的创造。例如制瓷技术成熟于秦汉时期,灌钢法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等。
土地制度要分为两阶段复习:一是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公有制形式);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其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国有土地所有制,主要指国家经营,用于封赏和授田,在均田制、屯田制中可以体现。另一种是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亦称小农经济)三种,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土地从公有到私有;土地制度的演变与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统治直接相关;土地兼并长期存在。
与土地制度息息相关的是赋税制度,首先了解赋税制度的沿革:春秋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秦汉编户制度隋唐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清前期摊丁入亩,总结出古代的税种:人头税(包括编户制、租庸调制);土地税(包括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货币税(包括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财产税等。认识到中国古代征税标准的趋势为: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税种由繁杂多项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等。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要了解“市”与“坊”的演变,以及宋代、明清商业繁荣的原因与特征,根据商业的发展总结出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对外贸易发展史则需重点复习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在对每个时期商业发展状况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产生部门与地点以及主要特征,结合农业、手工业、小农经济、商业的发展,来综合得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通过上述诸多板块的复习,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一个南移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则是人口的流动。江南经济经历了初步开发(秦至三国)开始赶上(东晋至南朝)开始南移(隋唐)超过(南宋至元)巩固发展(明清)的过程。从中我们要总结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征、意义与启示。
结合广东省高考的实际与地方史相结合的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史,由秦代设置南海郡、以及汉、隋、唐、明、清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都需要我们做一个简要整理。201*年的广东文综试卷就多次结合政治常识考察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认识,我想这一部分之于历史科目考试的话,是最容易与之相结合的。
三、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复习的时候要将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结合起来,思考三者的关系,儒家思想强调整体价值观念,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大的权利来整合有效的资源,这就构成了儒家思想广泛传播的政治、经济基础。
这一板块的复习我们要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为脉络。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时期:二程(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明清之际对于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分析各种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各个代表人物的政治、哲学、教育、经济上的主张以及对各个人物的评价和其所代表学说的影响为突破口,全面的掌握儒学的发展。同时结合政治课本中关于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与新时期国学热、孔子文化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开办等,全面的认识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等。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发展史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但是知识点非常琐碎。科技成就方面主要包括: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整理时要重视易混知识点,例如: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最早的官修农书是《农桑辑要》等。文学方面要以时代为脉络,重点关注先秦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宋代话本、明清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成就。艺术主要总结不同时期的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方面的非常突出的成就。从而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古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检讨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做的一个简单框架式复习方案介绍,相关的专题复习讲义我已经编写完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发电子邮件至jnuzhaoran@163.com向我索取,希望我们教学相长,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复习方法。
扩展阅读:中国古代史通史专题复习提纲[时空整合]答案
古代史时空整合
一、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政治经济农业:土地经营耕作方式:石器助耕,简单协作;夏社会性质:奴隶社会铜器;土地制度:商、周井田制盛行;夏: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商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文字产生。商:甲骨文;公共权力。商周:金文;手工业:商: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周冶铜业:夏、商、西周处于青铜时代;商、绘画:早期绘画和表明古人对美弥漫着神权色彩西周是青铜的鼎盛时期,以青铜冶炼为主的追求。BC2070的官营手工业产生;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纺织业: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科技:商留下最早的日食、月食乐制度BC1600记录。商业:选官制度:夏、商、西周都BC771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实行世卿世禄制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农业:生产工具:春秋铁犁牛耕的使用;思想: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生产工具:耒耜为主;商、西周少量用青文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BC771BC221土地经营方式:春秋自耕农经济产生,精化的基本精神;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战国(小农经期;济)产生;科技:春秋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和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侯争土地制度:春秋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出彗星、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甘霸使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现。战国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产生。石星经》、《石氏星表》;司南;筹坏;春秋五霸;各国改革:算计算法。齐国、鲁国等。手工业:冶铁业:春秋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文字:混乱。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产生,用木炭做燃料。出现块炼钢。期。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文学:春秋《诗经》、战国(屈一系列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商业: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私商成原)的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建制度;为商人主体,金银成为货币,大都会出现。成就;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绘画: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1水利工程:春秋修建的(×);战国修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建的(都江堰)、(×);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
2.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政治完成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是其基本特征。秦朝中央: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经济文化农业:自耕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奖励耕织。文字:“书同文字”,小篆,隶书BC221商业:重农抑商政策。统一货币、地方:废分封,置郡县;思想:焚书坑儒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直道、灵选官: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篆刻: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BC207渠。法律:秦律细密而严苛。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统一的措施:攻打匈奴;修长城;攻打越族,统一岭南;农业:生产工具:犁壁的发明使牛耕得到思想: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推广;二牛一人犁耕法;耧车播种。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水利工程:漕渠、白渠、坎儿井。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土地制度:土地兼并严重。中央: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心的新儒学形成,儒学确立主流土地经营方式:租佃现象普遍。央集权,建立“中朝”;地位。西汉地方: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出科技:医学:《黄帝内经》;造纸BC206手工业:现王国问题;汉景帝平定了“七术;天文:太阳黑子。我国现存冶铁业: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最早的农书《胜之书》。9纺织业: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选官制:实行察举制。文字:隶书称号;文学:“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绘画:西汉帛画浪漫神秘而不失商业: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古拙。形成丝绸之路及沿途城市兴起。篆刻: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农业:水利工程: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科技:数学《九章算术》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手工业:制瓷业:东汉晚期烧制出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成熟的青瓷。天文:张衡“地圆说”、地动仪、商业: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2东汉25220浑象仪。文学:“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3.魏晋南北朝时期
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出现“三教合一”现象。中央:三省建立尚未权力定型。农业:生产工具:三国时马钧改进翻车;科技: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魏晋地方:士族地主势力发展,中央土地制度: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到小数点后七位;贾思勰的《齐南北集权严重削弱。由于武将专权、象,北魏推行均田制;江南得到开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朝时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发,开始赶上北方。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期陷入分裂。220手工业:书法: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冶铁业: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术,东晋王羲之为代表。589大融合。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制瓷业: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绘画: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选官制:实行九品中正制。重要突破;顾恺之“以形写神”。4.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经济农业:生产工具:发明曲辕犁、筒车;文化思想:“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土地制度:均田制一度盛行,使农业经活各领域;思想开放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技: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发明雕始南移。时期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版印刷术;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军事;以唐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手工业:为例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书法: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狂放不纺织业:缂丝技术推动了丝织业发展;制度逐步完善。羁的草书以(张旭)、(怀素)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581地方:安史之乱后出现藩为代表;注重法度的楷书以(欧阳为必备生活用品并远销欧洲。经营方-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询)、(颜真卿)、(柳公权)式:出现“和雇匠”618削弱。为代表;-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创制法度,商业: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重农抑商907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政策有所松动,实行官商分利政策。海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上丝绸之路发达;体裁“传奇”出现。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时间地域有限制;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5.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政治农业:经济文化思想:儒学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确立了理学思想体系程朱理学土地经营方式:租佃关系仅次于自耕和陆九渊的心学。农经济。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科技:北宋活字印刷、指南针的发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南宋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火药广局面;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宋末元初棉花的种植由边疆向内地推泛应用狩猎,开山,采石等。加强中央集权。广北宋的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北宋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南宋书门下和参知政事、枢密院。手工业:960-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绘画: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民间风情画兴起(《清明时期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冶铁业: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代表宋四家;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开始用焦炭冶铁;地方:采取杯酒释兵权,收精制瓷业:景德镇成为“瓷都”;兵、削实权、制钱谷,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推行路州商业:上河图》)。北宋气势宏伟,阳刚豪1276县三级制。北宋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放;南宋构图不对称,墨色恬淡。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陶瓷之路”兴盛。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学:宋词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宋城市:经济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话本”兴起。出现晓市、夜市,时间、地域限制被打破;政府不再直接控制商业;宋代戏剧:古代戏曲形成:宋南戏在南汴梁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城市经济方民间流行;“瓦舍”是娱乐场所。职能大大增强。思想: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手工业:元时期-1368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中央:废三省,实行中书一省制管理行政;地方:实行行省制。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科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天文: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中心。古代最精密的历法。制瓷业: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代农学:《农桑辑要》和王祯的《农书》表:青花瓷和釉里红。是四大农书之一。绘画:抒发南方士人郁闷心情的山商业:商业发展进入新高峰:纸币在水画。元代得到广泛流通;元大都等都是繁文学: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华的商业大都会戏剧: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剧的成熟。1271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
6.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末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与此相适应,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落伍了。政治农业:经济文化思想:明(王阳明)的心学;反封建的进步思想产生,他们批判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世界领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先,水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化。明朝:高产作物明朝引进,棉花广泛种植。商皆本”。代表:(李贽)、(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科技: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医学:(李时珍)明清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制瓷业:明五彩、斗彩;清粉彩、珐的《本草纲目》,手工业:(×)时期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实行琅彩争奇斗艳。的《天工开物》为代表的古代科八股取士。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明中叶棉布技达到顶峰。1368清朝: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中央:沿用内阁制,保留议政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书法:书法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1644-1912中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并土地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普及全国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设殿阁大学士;明手工业: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冶铁业:明朝焦炭冶铁流行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乾隆撤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化倾向;销;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皇商业: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绘画: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占主导;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化倾向;文人画风格奇特(郑板达到顶峰。遍种植;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桥)为代表篆刻:成为独立艺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实行成,但重农抑商和“禁海”政策,严术门类并得到发展;八股取士。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文学:通俗文学形式小说大发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人物:康熙帝城市: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专业展,四大名著出现;化城市出现。戏剧:戏剧繁荣,明昆曲;清“国粹”京剧产生,并在同光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突破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阶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时期段建立巩固完善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朝地方郡县制两对矛盾和演变趋势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加强发展权的矛盾;趋势:(1)不断改革中中央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参与国家大事)汉朝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地方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直至顶峰。中央三省六部制;隋唐(2)不断改革地方,中央集权削弱(科举制)地方唐末出现“藩镇割据”行政机构,地方权力被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中央掌行政、军政、财政,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宋朝加强。地方中央废三省,实行中书一省制管理行政;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明朝: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中央清朝:中央:沿用内阁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乾隆撤销;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地方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强化顶峰明清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纲要-以中国古代史为例》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纲要-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纲要-以中国古代史为例》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7031.html
- 上一篇:高中地理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