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28 09:22: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

童知义

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课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认识的不足同时也积极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努力进步。

首先要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总之,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树立让学生学

真、学善、学美、学成人、学成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想我们应努力做到:

(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总之,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课程目标。

扩展阅读: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如在介绍维新变法一课时,通过维新派代表人物的经历,让学生去感知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而不是像原来的教材生硬的归纳出来,更加注重人文性。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二、何为有效的历史教学

我认为有效的历史教学当给人以理想(包括独立、反省、思辨力等),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穿透力),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力)、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力),给人以“文化”(包括文化品格、文化素养、文化境界、升华力等等)。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把历史学习从一种枯燥、沉重、乏味被动(或者说不得不)的状态下转变为轻松、简单、快乐地我要学习,这是一个值得历史教师研究的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拓展:

(一)、重新定位有效教学的起点,结合学生现实状况。

将有效学习的起点定位在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建生活化的或基于学生常识性经验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形成自然的联系;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平等信任的心理状态,通过合作、对话、全员参与的积极评价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自然的学习情境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赋予学生自由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沟通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加学习的生活意蕴。

以必修2《罗斯福新政》为例,在1929~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引发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总统反危机失败,罗斯福临危受命。在讲授这一课时,201*年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世界金融危机,这样为我们学生学习这一课提供了一个生活知识背景。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笔者在课前先让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金融危机对身边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生活用品的价格居高不下、股市下跌、工厂破产、失业严重、社会治安混乱、家庭收入减少、家庭消费支出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这些鲜活的事实摆在面前,使学生在理解经济危机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建构情感体验策略。

体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知识经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价值观养成方面的有效性,恰是通过正确处理这种知识经验做到的。建构情感体验可以两方面来进行:

1、创设情景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塌”情绪;浅化课文难点,便于理解;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训练,利于导行。创设情境的关键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运用挂图或幻灯;录音、录像、实物等教具,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2)以表演创设情境,(3)通过做游戏创设情境;(4)教师做演示实验创设情境;(5)以声情并茂、绘形绘色的讲述创设情境;(6)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等。

2、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历史,顾名思义就是过去人类生活的纪录,但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建构起一个学习历史的理性思维,仅仅停留在感性的思维上,如果只是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就只能死记硬背,接受到只能是一些书本的知识,至于怎么样和现实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学会运用知识,这也是有效教学的目的。让历史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立足于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真实,他们才会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反之,理论的堆砌和知识点的罗列,就会使历史变得枯燥无味。因此,用直观的图片和易懂的资料、还有结合当地历史意义的乡土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

这样,“体验”的内涵从外在感官的直接经历巧妙地迁移到内在的精神震撼,并为教科书内容注入了具有生命意识的经验。与此同时,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主动建构历史意识打下基础。

(三)、有效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历史探究的愉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应该是自然和轻松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宽容、鼓励,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来自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新课改下,要求课堂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和老师地位平等都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老师不再是自顾自满堂灌,而是要充分地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二是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表达出来,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很好”、“正确”、“给他鼓掌”等单调的语言。如果让语言充满人情味一些、教师的感情更加真挚一些,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真诚沟通、平等交流的平台。学生体会到的将是探究的快乐,获得新体验的快乐,得到欣赏的快乐。好课是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愉快合作完成,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高效的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经历者身心愉快的感受。

(四)、课后教学拓展即教学延伸也应该是有效的。课后教学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设计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赋予作业生命力;(2)把作业由“甑别”变为“激励”;(3}作业要生活化;(4)作业设计要多元化。以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

(五)、有效教学的拓展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内力。

课堂凸显教师的个人特色。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用知识丰富学生,用自己的逻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把自己变成一条溪,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修炼自身内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让学生把过去的历史学活了,教师就要把历史讲活了,要赋予历史一些鲜活的东西。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件常做常新的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敏锐,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能在现代生活中接受古代文明的灿烂、在古代文明的学习找到历史学科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704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