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28 09:46:3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湘潭市韶山镇泰小学谢旭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长沙参加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培训。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特别是姜平教授、吴雨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了综合实践课的范式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我国部分学校(特别是长沙的几所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一、综合实践活动走入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根据主题活动经历的过程划分为选题指导型、主题分解型、活动策划型、中期反馈型、成果交流型、方法指导型等六大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变迁日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二、综合实践活动在身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现实主题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真切感受,综合地利用各学科的知识,用综合的办法,通过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和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新课程实施任重道远。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大都是语文数学耀眼的光环,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又不考试,不用特别重视。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拿到这门课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来上,更不能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各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从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课例,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雨、王欢、李炜等老师的课例,让我明白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该怎样上,我发现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得这样有声有色,让学生如此兴趣盎然。

我初次接触这门课程,以后我将边教边学,尽量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将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条件和环境,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也会不断充实自己,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201*.7.

扩展阅读:参加“国培计划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汇报

走进生活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参加“国培计划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汇报

首先我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我提供的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年11月29日,我非常荣幸地来到了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参加了“国培计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这是我期盼已久的学术盛宴,我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才使我有幸成为研修班的一员。我深知这样高规格的培训机会非常难得,所以我分外珍惜这难得的“充电”机会。心想,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无愧于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

这十五天,是我人生中一段高度浓缩的旅程,让我体验到成长的满足。培训内容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编导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名校教师的活动观摩;还有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专家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而精辟,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生动有趣的案例,令我们仿佛置身于活动中,与老师、孩子们共享综合实践过程的快乐与精彩。我觉得这次培训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专家们的讲座中有不少经典课例,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智慧灵动,或清新自然,或朴实无华,或巧夺天工,或行云流水,或浑然天成,课堂上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其实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魅力,点点滴滴的细节传达出他们对课程深刻醇正的解读,对学生博大人文的关怀。所以,从专家们的讲座里我读出了自己的“故事”,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思考着自己的课堂。他们的讲座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眼前意义上的“学来一点招数,解决我的教学问题”,而是以理论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实践指导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期间我们还到了苏州市几所很有特色的实验小学听观摩课、参观老师们如何指导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聆听各位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带领我们亲临实践活动基地,亲身感受实践活动的魅力,中途还有学员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学能手的活动开展情况汇报等。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回来后对这次培训的内容我又进行了梳理,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收获,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汇报提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理念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体会和思考七、一点期望:

汇报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我们在实践中是把它作为一门学习化的课程,而不是教学的课程;一种学习领域,而不是学科领域;一种活动领域,而不是知识领域;它更多地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来完成,而不仅仅是师生互动.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学会生活”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进行了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的杜威和我国的陶行知。他们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是中外教育使上的两朵奇葩。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以及"做中学"的主张,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至今对我们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生活教育更加被人们广泛关注,如日本近几年进行的“综合性学习”中的“生活指导”。我国的许多地区在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活水平教育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传统的学校教育过分关注抽象化、逻辑化的知识传承。一个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几乎完全掉进了一个抽象的符号化世界之中,正是这个符号化世界使他们推动了丰富的生活世界。当人们在学校中为成人生活世界作准备时,又往往忘却了正存在于现实之中儿童自身的生活世界。当学校过分强调传授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知识时,却又往往排斥了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当前的教育从小学时期开始就使儿童脱离了丰富的、现实的、感性的生活,也可以说从这时开始,儿童们就失却了与生活世界全面的、完整的联系。这种结果,与目前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有关,就拿目前小学开设的与生活联系较密的自然、社会等综合课程,其实仍还是分科的、结构化的。比较偏重知识性,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不同学科内容重叠、交叉、耗时多、效率低。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外生活教育的教育、自然教育、社会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等课程交叉重叠、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问题,以日新月异的

现代社会为背景,在生活教育的总的框架内,进行新的统合,对儿童进行“学会生活”的教育,探索现代生活教育模式,构建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我们倡导的生活教育根据全面育人的宗旨,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并使儿童能够主动地投入其中,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改变并完善自己,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成为创造新生活的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进行的现代生活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的生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人生观念,使学习时间由青少年延伸到人的整个一生,使学习场所由学校发展为整个社会,使学习成为学生维持重整旗鼓和创造新生活的手段,根据可以预见的未来生活图景,指引儿童的生活方向,全面培养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因素,使儿童能够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今后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将以综合课程为主。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又不同于以结构化、知识化为主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学科化的实践课程。这是对以前综合课程的突破,也是对实践课程的升华,更是对活动课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科的、生活的、功能化的课程,它强调对学生生活的影响,注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课程,它可以发挥其整体效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知识的应用、科学向生活转化的中介靠实践。“实践就是一种中介物”(黑格尔语),是联结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中介物,是理论知识向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沟通。综合是指向实践的,实践的本质也是综合的。

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问题解决式、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充分开展、利用学校及周边社区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主协作学习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搜集、调查(张艳老师的课)、归纳、发表和讨论等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使各门学科中所学习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理念

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决不在于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而主要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

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爱心和社会的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涉及了多元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技能的发展尤为突出。具体分阶段目标(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不再多讲。)

从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来看,我们认为,让学生“学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他们接受生活的规范,获得生活的经验、能力与智慧。在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创造新生活的能力,既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文明人,努力追求生活的意义,又是引导学生远大的生活理想,并为之终身奋斗。一方面教给儿童谋生的手段,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教给他们享受生活的正克方法,获得创造精神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强调儿童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主体价值的同时,帮助他们认识环境,教育他们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肩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的责任。

为此,我们努力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与创新的活动机制,充分重视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重视观察、实验、操作等体验性和探究式的学习。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看重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事例的价值取向,培养既具有实是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生活的促进者。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现代化的课程动作不能再是高度统一、单一模式化的体系,而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开放的系统,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发展提供灵活的机制。随着国家的课程管理政策改变了许多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结构的确立,“一纲多本”改革政策的出台,给活宝实行对课程的开放式管理,特别是利用和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创造了广阔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正是由国家设定课程领域,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进行了宏观指导,并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以及实际来自主开发与建设,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活动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我们觉得这只是主要内容,而并不是这门课程内容的全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统整性极为明显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及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它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紧密结合现代生活,利用当今工农业科学技术,使其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金饭碗生于一体,熔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展开多方面的联系。渗透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环境、科学技术、偷道德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强化学科课程中所缺乏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科技与社会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领域。坚持体现以人类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总是,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条例学生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儿童。

我们在刚开始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对以前的活动课程,少先队活动(特别是雏鹰争章达标的内容),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等)等进行统整,同时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并使其课程化.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才逐步形成了基于"生活"的系统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它是由生活与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四大版块构筑起的具体的内容体系,使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得以在生活的范畴里,在实践中以融合的形态呈现。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其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尤为重要。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课程资源体现丰富性和鲜活性。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利保证。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吧学校周边的工厂、公园、机关等都纳入到我们的课程资源中来设计,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单一的课堂、纯粹的课本中

走出来,走近社会,走进自然,走向生活,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多采。

2.课程时间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往往需要集中使用时间。因此我们要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前提下,每个月确定一个具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一些生活课题的研究还要结合课余时间和休息日,有时可能还要与相关学科打通使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而是在时间、空间两方面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拘一格,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这门综合的课程。

3.实施方式体现自主性和融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辩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提供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课题,展开研究。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通过独立活动及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成长。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专题性实践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实施的,它是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搭建研究性学习的操作平台,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来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支撑工具。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应以融合的形态来组织活动内容,使四大领域的内容之间彼此渗透,在生活的总框架内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4.师生关系体现民主性和平等性。

老师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老师不再使用讲台,而是始终处于学生中间,领着学生走向生活,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实践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在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使师生、生生的情感亲和、融洽、和睦,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交往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

通过实践中的发现,激发起与老师、与权威挑战的勇气。

5.注重管理的配套性和实效性。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编制与实施更具有科学性,我们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教师要学会把各门课程综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习对教师进行校本的行动培训,提供课程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不断提高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权力空间,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发展每一位教师的创新个性,造就“智慧”型教师群体。建立家长委员会,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学校课程管理,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有特色、个性化的开放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模式。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以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践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要着眼于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潜能,“行是知之成”,在实践后,不可忽视学生的自我总结环节。学生在每次活动后都要进行记录,写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和收集各种形式的实践成果,并搞好交流,升华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让学生要活动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扮演主角。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策略,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取得学生的主观认同。同时注意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社会的反映,获取更为详实全面的反馈,以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展,获取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师还要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体会和思考(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体会: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兴趣是创新的基础,为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能力蓬勃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创新思想的引导下,对创新性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为有兴趣的学习、乐要其中的钻研,会产生种种意思不到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一个基本前提是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条件实践,有空间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好奇心、观察力和调查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应以好奇心、求知欲为学习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书本知识为特征的教育,必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为特征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致学科知识学习走向综合化,学科教育的课时和内容得到重新调整和整合,它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各科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也避免了学科重组可能带来的混乱,增加了灵活性和自由度。其实,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育绝不是分离的。这意思味着在学习现有分科知识时,不能把它们看成孤立的体系,要设法在各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对所学知识要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在区教研室徐主任的带领下,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过实践,确立了以下基本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探究自然的奥秘,发展对自然的关爱。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白日里云霞变幻,夜空中星罗棋布,江海河溪川流不息,动物植物生机盎然儿童面对大自然这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急切地张开双臂,企望着投入自然的怀抱。既然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那么光把教学局限于学校和课堂的小范围内是有限的,也是缺乏生动性和感召性的。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到野外去拥抱田野、青山、绿草、江河,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聪明的剑磨得更加锋利!

2.到社会中学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发展对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会课程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来就来源于社会。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社会,采用考察、参观、走访调查、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了“真社会”。

3.在劳动中学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劳动是一门重在实践的技术型课程。传统的劳动教学因场地、器材紧张,或无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而常常忽视或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只是面对书本学习,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劳动知识,却无力面对真正的劳动。这种靠在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的教育很显然,只能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口头主义者。因而,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出路。为此,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打算以新光纺织厂和新华印刷厂作为我们学校的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弊端,解决学用脱节的矛盾有了足够的可能性,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能真正协调发展起来。

劳动基地的创设能够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我们打算把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如何让儿童真正地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

4.在生活中学生活感受生活的火热,发展创造新生活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在生活教育的背景之下,必须要以“以育人为本”的宗旨来实现生活教育的全过程。要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全面进步,形成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各种素质,使学生了解生活、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

教育走出校门,实际上是要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真实的

生活,教育的精神才能实现。在大自然、社会、工厂、机关、商店、银行等真实的生活面前,教育的内涵才能得以拓展与延伸。日常生活中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已有经验、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运用于生活的实践中,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生活,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尝试实验等,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搜集、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模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实践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

5.在研究中学研究学习研究的方式,发展个性和潜能。

当前,根据小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规律与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及其迁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发现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然而现象千奇百怪,学生会产生种种疑问,而学校教材中涉及的材料,仅仅是自然界的“典型”。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将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传授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地探索研究中学会怎样去获取知识,怎样去培养能力,怎样在求异中创新。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我们先后上了很多这样的示范课:如树年轮探秘,种子的探索、不倒翁探秘、测测你的观察力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给孩子们作如何收集、整理信息,如何做观察记录,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辅导。学生在老师,开始了他们最早的科学研究。(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性思考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习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

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同时,在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又作出如下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作用,可发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将以一种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崭新的课程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为我们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留下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的课程空间。我们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内容打破年级,跨超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参考用书《快乐成长》,我们在这项开创性的实验研究中有了较多的实践体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些感性上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案例【采草莓去喽】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深入,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确立,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课程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1.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来分享课程的权力。

以前,我们经常抱怨,国家的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基层学校没有足够的课程空间进行创新实践。这次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且明确规定学校在招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首先应该把课程作为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放手,让每一位教师与学生都分享课程权力,拥有课程的开发权和决策权,让每一位教师与学生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教师是课程和学生的联结纽带,是促进两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在工作中决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是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学生的眼光,以学生的角度,来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学生一样也可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群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徐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的第一本校本课程《快乐成长》,就容纳了集体的创新智慧。接着,我们要在改革、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非常有限的时空,让师生们又一起来开发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即每个年级每学期定十个主题,从快乐成长中选择8个,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再定2个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普通老师、普通的学生,也成了学校课程的决策人。我觉得科技类实践活动可以供大家选择。我这里讲几个培训时学到的案例:《我的“青春”阳光作主》《与太阳有约:大约在春季》《蚂蚁的责任与烦恼》《空气的“权利”》等。我们要不断鼓励师生参与课程的决策,在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研发过程中,能一改传统被动的角色特点,我们的教师也许没有学习过泰勒的经典课程理论,但他们清楚地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哪些事情能让孩子们兴奋、惊奇或安静、沉浸?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师生创新智慧的目的,形成师生课程权力与课程能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师生们在充分享有课程的权力中,提高了课程建设能力。

2.让每一门课程都适合学生的发展。

理想的课程首先应该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适合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使课程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合我们的课程。因此,我们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设计、来实施。在课程的目标结构中既有基础目标,还有发展目标,在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采取的弹性管理方式,要求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孩子精心设计适合他个性发展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展示并发展自己的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探索的最重要的课题。我们除了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还可以进行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以建构起完整意义上的现代生活教育体系。

3.让每一类课程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近几年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已成了一股阻挡不住的巨大潮流。记得在培训时讲到一个例子,有一为教师在以“蝉”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就带学生来到树林里,一起听蝉的

鸣叫,想象蝉在说话,捕蝉,捡蝉壳,孩子们在鲜活的大自然中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他们对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又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电脑上网、调查访问、观察研究、给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更深地了解了蝉,最后完成了对蝉的研究报告,制成了蝉的标本、绘制了以|“蝉”为主题的小报,自编了关于蝉的故事等。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乐趣不疲,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创造。同时,多种学科的渗透,使学生在全方位的影响下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这种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实践活动课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这就是“活”化课程资源的效果。

我们教师自己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甚至学生、家长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把各行各业的家长请到课堂里,给孩子们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让已毕业的学生再回母校讲自己小学生活中的难忘的回忆等等。让学生也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探究者,老师则成为真正的引导者、促进者。我们的教师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教育活动中都要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好多种课程资源。4.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选择课程的机会。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选择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我们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更好的课程实施方案,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权。我们在课程实施时对教师“个性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性的开发。每一位老师由于他们本身学习经历、个性爱好的不同,所以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特长,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个性化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自由选择课程,维他命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走入课堂。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设有大量的研究主题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特别是网络的介入,形成了开放的“课程超市”,更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选择性提升到了全新的境地。

这种“课程超市”式的设置与传统的“课程百货商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它的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新的组合中学会交往;对于教师又是一种长期的考验,它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更新教学方法,使其更能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地学、愉快地学。要是哪一天,没有学生选择你的课程了,那就意味着你这位老师可以下岗

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机制。有一千个学生,就应有一个张课表,这是我们重要的课程操作理念。

5.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课程,课程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过去那种“讲正确、教明白”的评价观明显滞后。目前我们首先要重新认识评价功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弊端,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一个问题:学生曾充满喜悦和希望走进学校,曾充满自信面对学习。但是,好景不长,不少学生逐步动摇了信心,丧失了希望。原因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特别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和发挥评价对形成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的积极作用。

由于先天等因素,学生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对同样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要照顾到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大一统的考试显然无力担负这一重任。取而代之的必将是一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新型评价方式。我们可以设计伴随活动过程的即时性评价,可以设计一本专门的评价手册,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同伴、老师、家长的评述话语;有活动结束后的展示性评价,如学生展示自己的评价手册;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的书”“我的小报”“我的模型”等。不难发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三大优越性:一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减竞争欲望的前提下都有成功的机会。二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具体性,由易到难的梯度,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较多的成功。三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经常性。经常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每一个学生至始至终处于成功的兴奋之中。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

6.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学校课程改革的起点,从栽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人生的起点、成功的起点。我们认为学习有三重“境界”:一是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二是学生带着总是走向课本;三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纵观国际辆的课程改革和我们许多的实践历程,大致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向。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何种课程的学习最终都要完成从鲜活的生命体向同样的鲜活的生

活的复归。如果以这样的一种生命翔或者说是终极目标来考察我们的课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小结:课程首先应该被视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片风景,这片风景应该能引发学生欣赏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和学校是学习的乐土和乐园,而不是以往人们观念中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固定化,僵化的知识性的学科性知识,课程应凸现“过程”,而非让位于“结果”,虽然不同的课程可以达到相同的结果,倡不同的课程却有着不同的风景;其次,我们的课程应给学生铺设“回家”的大道,并引领学生踏上“回家”的大首,在心灵的唤醒中,在潜能的开发中,激活学生热爱学习的“本能”,让学生面对课程,感到充实、愉悦。如果我们的学生一走出校门、一走出教室,甚至一交试卷就认为学习的结束,那我们的课程一定有什么问题了,相反,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得以延伸标准,另外,我们认为,理想的课程还应能承载起孕育智慧的重任,赋予学生以灵性和诗性,使学生得以“自由生长”。做到这一点,那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要能从学生生命哲学的高度去集训我们的学生,继而再改造、开发和创造我们的课程。这样,我们的课程才能从与学生“隔岸相望”的尴尬境地中走出来。

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并百可望而不可及,尽管追求这一境蜀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艰辛的汗水,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但它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学生和教师在这其中都是受益者。憧憬课程改革所呈现出的喜人景象,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会因此而生成无究的动力和热情,我们的探索才起步,有许多想法和做法还很稚嫩,研究涉及的领域只局限于综合实践活动,还不可能硕果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中的重要领域。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它一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创生出一片片更为耀眼的风景。由于水平有限,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七、一点期望:

新学期,新起点。根据徐主任的提议,希望所有来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

1、制定好本学期的活动计划和主题安排,落实好课程方案。

2、以《纲要》引领教材,以教材引领课堂,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3、以新理念为支撑,用课堂来践行,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4、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性作业5、及时整理保存活动资料,规范档案管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924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