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国教育发展史学习总结

时间:2019-05-28 10:18: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国教育发展史学习总结

学期总结与反思

之学习中国教育发展史

时光匆匆,本学期转眼接近尾声。毋庸置疑,大三上学期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学期,面临着下学期备战考研的压力,本学期的过渡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中国教育发展史之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它既是对以往学习近代史、中共党史的一种升华总结,又给我们留下了理解反思的空间。

在刁老师的带领下,本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主要采取同学们主题精神汇报的方式,从我个人来看,收获颇多。下面就以下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收获:

1、基础知识:从宏观上来看,通过课上观看、笔记同学们的主题精神汇报,借用本学期汇

报主持人的一句话,大家的总结就像一颗一颗闪亮的珍珠,将以往所学事件、人物基本串联在了一起,使我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体系;从微观上来看,老师对于每一位同学细致的点评,也是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那些不可磨灭的事件、人物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崇高精神。

2、思想认识:通过本学期学习、整理精神体会,我改变了以往认为精神总结小题大做、没

有意义的错误观念,从感兴趣感动震撼有必要学习,在同学们汇报的同时,细细体味,我深刻的感觉到这个学习历程带给我的点点滴滴的满足。那些闪烁着耀眼光芒的伟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浓缩,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更标志着每个时代的进步。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它们,学习和发扬这些精神,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光荣任务。

3、个人能力:由于是主体精神汇报,必然就要考察搜集、概括、理解知识的能力,ppt制作

技巧,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掌握课堂气氛的能力。通过自身参与的过程,我本人这些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然,本学期收获之余,依然存在一些遗憾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于知识的把握方面,没有将以往的近代史、中共党史知识重新翻阅,导致在把握精神

时存在脱节现象。我希望考试之后,抽出时间进行这一工作,并总结反思。2、对于我所汇报的胡耀邦精神,没有将书籍阅读完整,对于理解胡耀邦精神依然存在很大

的进步空间。因此,我将利用寒假时光阅读书籍,概括其经历,体会其精神。

3、对于课堂上汇报主题精神,依然存在紧张情绪,表达能力也有待提升。日后,我将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各种课堂讨论、政治课实践,相信一定会有所改观。

最后,感谢刁老师在本学期对于我们的悉心教导,对于老师给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

扩展阅读:《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专题研究报告

执笔人:阿伦娜

[摘要]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如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渊流长。本课题的研究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的范围确定为中国教育技术的现代部分,即“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部分。本研究报告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四个发展阶段的史实、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以及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理论的演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初步构建了“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框架,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关键词]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教育技术史”学科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如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渊流长。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教育活动从最初的口耳相传、手抄记录,到使用印刷品、实物、模型等传统媒体,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产品进入教育领域,使得教学媒体日益增加,发展到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环境等现代媒体;而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的发展,则从方法上给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增添了科学性、规范性和艺术性。

在过去,只是由于“技术”的含量不高,通常把教育技术归到教育手段和方法之中,而未单独列出。20世纪以来,由于“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形成了除教师、学生、教材以外的影响教学结构的第四项重要的因素媒体(实际上包括了教学媒体、资源和环境)。它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还影响了教学理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教育只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如果把它称为现代部分,那么还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古代部分还没有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的范围确定为中国教育技术的现代部分,我们把它称为“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部分。

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国外视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开始的。当时定名为“电化教育”,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技术已从开始时的社会民众教育活动,发展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领域: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一项独立的事业和一种正在发展的产业。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理论的逐渐成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教育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尤其是70年代末期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唯媒体论、唯技术论、高投入低产出、不顾国情全盘照办他国的“理论”和实践、低水平重复进行别人早已丢弃的“实验”、与教育大家庭不相融洽等,不仅制约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还缺乏一定的哲学修养,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往往以偏概全,唯上是从;还反映了他们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不能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这就需要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总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历史价值,从而指导当前的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促进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应该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审视,从哲学的层面、理论的高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但是经过检索,比较有影响的著作只有吴在扬先生的《中国电化教育简史》一书。限于当时的条件,书中只是对1920年到1990年间的电化教育史实作了如实的陈述,而未对其做出评价。对90年代以后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重大事件还未见有系统的论述。因此,本课题选题对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2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理清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的脉络,从中找出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首先理清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8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纵向以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几次名称之争、“三年普及幻灯教育”、“十年普及电视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校校通、班班通”、“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为背景;横向以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教育工学、ICT教育等)作对比,从媒体发展、理论演变、社会实践三条线索,深入分析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所走过的道路;从学科(专业)、事业、产业三个层面总结经验、反思得失、立足现在、预测未来。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辅以调查法和访谈法。

1.4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追朔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我国的电化教育正处于彷徨时期: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十年有余,“三年普及幻灯教学”不了而终,“十年普及电视教学”远远未达到人们当初的期望;电化教育只是“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游离于教育大家庭之外。虽然南国农先生提出的电化教育应该“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三深入”思想,促进了电化教育与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总是感觉到迷茫。这时,国外的传播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引起了部分学者和电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看到了电化教育发展的希望。教育技术理论的引进,促进了电化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尤其是20世纪末期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大批年轻的毕业生进入到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领域。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电化教育的历史,以为只有外国的理论和实践才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因此出现了不顾国情全盘照搬国外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现象。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既能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又能够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开始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参与研究的人员几经变迁,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201*年,我们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中申报了《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子课题并获得批准。为此,我们组织了有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参加的课题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尽所有可能收集资料,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认真鉴别、分类,进行对比研究。十年来,课题组共查阅各种文献资料1000多份,相关书籍200多册。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事实本身进行了交叉论证,尽可能保证史实的完整和准确。并以此为准,对这些史实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2成果概述

由于教育技术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要反映近90年的发展变化,不是少数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为此,本课题只是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时间分段;大致廓清了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编撰了《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初稿;对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做出了初步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论述了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的演变;提出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初步构想。

2.1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重要史实2.1.1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时间分段

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起步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四个

阶段。

1)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期~40年代末期)

我国电化教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尽管还存在着军阀混战,但改善经济结构、发展民族工业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才。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可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国民文化水平低下,文盲充斥,不能适应国家和人民生活发展的形势。改革教育制度、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国民受教育的机会,成为当时迫切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国一些教育家,如蔡元培、叶圣陶、陶行知、胡适等人在西方教育思想(主要是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提倡大众化教育的观念,与当时“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和“壬戌学制”改革精神相吻合;而此时从国外传入的电影和播音技术正好能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两者的结合,为开展电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电影、广播、幻灯等教学媒体开始应用于民众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在我国少数城市和地区开展了电化教育试验活动。

2)奠基阶段(40年代末期~7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60年代中期,基本奠定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60年代中后期,电化教育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初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电化教育陆续恢复。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电影、幻灯、广播、录音成为教学的主要媒体,行为主义虽然是当时学习理论的主流,但还没有被电化教育工作者所认识,电化教育工作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

3)发展阶段(7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项事业得以拨乱反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和其他事业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了全国电化教育机构,开办了全国范围的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了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并出版了大量电化教育期刊和著作。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引进了以教学设计为代表的系统方法,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媒体以音像技术为主,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验。对国外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4)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教育技术理论的全面引进,教育技术事业和教育技术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本土化的研究,使得教育技术与我国教育教学实际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教育技术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以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得到重视;新的学习理论引起了关注,教育技术研究成果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初步得以确立。

上述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可用表1来表示。

表1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阶段名称起止年代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媒体技术电影、广播、幻灯智能技术所依据的学习理论特点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少数城市和地区开展了电化教育试验。奠定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初创阶段初期~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幻灯、广40年代末期~电影、播、录音70年代中期电影、幻灯、投70年代末期~影、广播、录音、发展阶段90年代初期电视、录像、计算机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深入发展90年代中期以录像、多媒体计阶段后算机、网络、仿真教学系统行为主义系统方法以音像技术为主。电化行为主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引认知理论入国外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智能技术得到重视。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初步确立。行为主义、系统方法、认知理论、整体技术建构主义、人本主义2.1.2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史实

1)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期)

陶行知从美国归来后,积极投入平民教育活动之中,20世纪20年代初在嘉兴举办千字课教学试验时,就使用了幻灯。1921年金陵大学试拍种植棉花的影片,加上1922年从美国农业部购买的幻灯片、电影片,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向农民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也播放教育节目。这些活动形成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开端。

在20-30年代,以电影和播音为代表的教育活动主要运用于民众教育,如教育家俞庆棠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建立研究实验部和教育实验区,除开展民众教育工作外,还试制教育幻灯片和16毫米教育影片,用以在实验区施教。镇江民众教育馆购置收音机,按时收听电台节目;并将大礼堂改作放映厅,编印《教育电影半月刊》,在社会教育中开展了电化教育。无锡各界人士为宣传抗日救国,捐款购置了一台无线电广播机,将这套设备送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办民众教育,无锡、江阴、常熟、太仓等地的民众教育馆都组织民众按时收听。1935年10月,汪达之带领的新安旅行团从江苏淮安出发,走了22个省市,深入穷乡僻壤,行程5万多华里,利用电影进行国难宣传,被我国电影界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流动放映队”。

与此同时,在学校中也开展了电影和播音教育活动。如金陵大学理学院在1930年购买了16毫米无声放映机和教育影片,在教学中放映。后又同柯达影片公司合作,翻译柯达教育影片60多部。1935年上海大夏大学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1936年江

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与电播专修科;1938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电影播音专修科;1941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设立电化教育专修科,并于1945年将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

一些热心教育电影的人士在1932年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制订教育电影标准、编制电影年鉴、出版有关电影和教育的图书。1933年徐公美的《电影教育》一书问世后,又陆续出版了不少有关教育电影和电影教育的著作。1936年陈友松等创办“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出版《电化教育》周刊。1942年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创办《电影与播音》月刊。1946年,孙明经、罗静予、杜维涛发起“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简称“影音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共举办近60次。

上述电影和播音教育活动逐渐引起了政府的关注,1935年教育部购置了1000台收音机分发各省、市教育厅,要求他们敦促所属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分期装设收音机,并为此举办了全国中等学校及民众教育馆无线电收音指导员训练班,培养开展播音教育的技术人员。1936年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教育巡回施教区,每区要求配备放映机和发电机各一台,电影片由教育部供应、各省教育厅局转发各地巡回放映。并于1936年7月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从此“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1937年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电化教育工作。一些省也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教育厅内设置了电化教育服务(辅导)处。1941年教育部在重庆北碚成立“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从1942年到1945年间摄制了《采煤》、《疟疾》、《家庭副业》等教育影片30多部。1946年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的编辑工作,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教刊物。1947年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1948年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20年代至40年代末,我国正处在战乱之中。电化教育从无到有,为提高民众文化素质,鼓舞斗志,使民众了解、参与抗日战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形成了电化教育初步的队伍和机构。但由于时局的变化,电化教育只是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学校,没有在全国形成有力的影响。

2)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下设电化教育处。1950年文化部召开五省二市幻灯工作会议,由萧树滋主讲“幻灯教学”课,印发了《幻灯工作参考资料》;并在南京举办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结束前增加了由萧树滋主讲的幻灯教学的内容。1951年北京市利用幻灯举办抗美援朝宣传周活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满足社会教育的需要,1949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俄语讲座。1951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1955年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创办广播函授学校。1956年上海市创办广播学校。1958年天津市创办广播函授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也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1960年,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省教育厅联合开办山西省教师进修广播学校;江苏省创办广播师范学校。

从5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高等学校陆续开展电化教育活动。195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开始运用录音进行教学;1951年西北大学设立电教室;1952年,贵阳医学院购进实物反射幻灯机用于辅助教学;1953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建立电教室,购置了钢丝录音机、幻灯机、电影机,进行外语电化教学的试验;1954年,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语音实验室,开展外语播音活动,积极开展电化教育;195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利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并自拍无声的教学影片;1958年,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建立“电影、幻灯教学小组”,统管全院电化教育工作;西安交通大学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辅助教学;1960年,上海师范大学在物理楼设置电教室,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

1951年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教育系的选修课。随后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课程。1954年,萧树滋和南国农编写了电化教育课程大纲;1957年,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1963年,内蒙古师范学院开设《电影、广播与教学》选修课。

在普教方面,50年代初,一些省的电化教育工作陆续恢复。1958年北京市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1960年沈阳市也成立了教育电影工作组。

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作了《教育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必须采用新的教育工具,如唱片、录音带、幻灯、电影、广播、电视以及充分配备必要的仪器、模型等新式教具。”对电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种形势的鼓舞下,1960年,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相继创办电视大学;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两校合并为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大学。沈阳市于1962年把教育电影工作组改为教学电影幻灯组,并于1964年进而成立沈阳市电化教育馆。北京市电化教育馆于1965年将放映队改为电化教育工作队,专门负责电影、幻灯、录音等方面的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等省市也陆续建立了电化教育机构,电化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

到1965年,可以说已经初步奠定了我国电化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电化教育陷入停顿状态。从1971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中小学复课开始,一些高等学校的电化教育有所恢复,部分省市的电教馆也重新开始工作。

3)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

到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了。从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1977年同意建立中央电化教育馆、1978年批准筹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始,我国电化教育进入了发展时期。

1978年2月,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组,7月改称中央电化教育馆。为了做好电化教育工作,教育部召开全国电化教育汇报会、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制订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组织考察国外电化教育。在1983年和1987年两次召开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电化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交流各地的典型经验。

从1978年起,各地也开始建立电化教育机构。到1986年,全国除台湾省以外,都

建立了省级电化教育馆。到1987年,全国独立设置的地(市)级电化教育机构320个,占地(市)级总数的91.1%;建立电化教育机构或设专人管理电化教育工作的县达到2218个。

在此期间,各级各类学校也建立了电化教育机构。根据1986年的统计,建立电教机构或设专人管理电教工作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694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5.8%;普通中学有28615所,占全国普通中学总数的30.8%;普通小学有91279所,占全国普通小学总数的11.1%。

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全国28所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到80年代末,已经发展成为由一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43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575所地(市)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1500多个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分校)组成的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系统。

1980年以后,一些省市为了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由教育部门或独立、或与广播电视部门合作,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教育电视台。1986年7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用卫星试播,10月1日正式播出。1987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建立促进了全国各地教育电视台、站的发展。根据1990年的统计,全国已有教育电视台(站)500多座,教育电视单收站3000多个,放像点30000多个,初步形成了卫星电视教育网络。

为了培养人才,1978年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陆续在物理系内设置了电化教育方向;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1984年,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1985年,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1986年,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增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军事教育学院(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开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至1990年,全国有18所高等学校开设4年制电化教育本科专业,20多所学校开设2到3年制的电化教育专科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至此,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电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从电化教育“三深入”的提出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电化教育走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这一时期有影响的课题主要有:多媒体组合教学改革实验、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优化试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等。

随着电化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相关杂志、书刊也逐渐增多。1980年,《电化教育》(《中国电化教育》前身)、《电化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创刊,《中小学电教》(原名《电化教学学习资料》)、《广东电教》等一批电化教育类杂志也陆续创刊发行。截至1989年统计,全国已有100多种电化教育刊物。电化教育著作在这一时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南国农《电化教育学》、萧树滋《电化教育概论》、李运林、李克东《电化教育导论》、张祖忻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乌美娜《教学设计》等。南国农先生提出的由“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

管理论”等七论组成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对电化教育学科的建设和电教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外教育技术系统观的影响下,国内电教界转向了“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研究,从“媒体观”转向了“系统观”。

4)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随着电化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电化教育的实践。这时,教育技术的思想被引入到中国。1990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的“北方地区电化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首次提出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想,展示了课程计划,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91年,河北大学受“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的委托,主持召开了“教学设计研讨会”,首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规模地、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的传播。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5年,《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高利明的署名文章《教育技术学的AECT1994定义及启示》一文,开启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大讨论;中国电化教育协会1995年年会以“世纪之交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为题进行的研讨,对AECT1994定义起到了肯定与宣传的作用。1999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组织出版了由乌美娜、刘雍潜等人翻译的《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掀起了学习、介绍美国教育技术的热潮。

由于对教育技术内涵的不同理解,再次引发了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的名称的争论。鉴于各个国家国情的不同,各国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必然有所差异。因此,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对国外的教育技术和我国的电化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促进了教育技术的本土化,构成了深入发展阶段的一大特色。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和远程教育的实施成为这一阶段的另一大特色。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北京大学不久也加入试点。201*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为第二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随后又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1*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2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这一阶段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无论从选题、研究路线、研究方法,还是对研究项目的管理都更科学、更规范。有影响的研究项目有:“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5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1996年,国家教委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

导委员会”更名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201*年,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到201*年,教育技术学本、专科专业已超过150个,硕士学位点已超过30个,博士学位点达到8个,还建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此期间还出版了大批教育技术专著和教材。

为了提高所有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养,201*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中国教育技术标准》;20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于201*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2.1.3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讨论稿)。

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的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我们衷心地希望全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家、工作者不吝赐教,进一步提供历史文献资料,更正错误、补充遗漏,共同来完成这一基础性的工作。

表2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

时间史实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期~40年代末期)1917年1918年20年代初1921年1922年1923年1926年192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片。商务印书馆专门成立“活动影戏部”(1919年改称“影片部”),拍摄“教育”、“风景”、“时事”、“新剧”、“古剧”等五类影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金陵大学农学院郭仁风教授带领学生试拍种棉教学电影。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金陵大学农学院自行摄制“动片”(电影),并在各地放映。商务印书馆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并继续以文化教育为主旨,拍摄了《长江名胜》、《卢山风景》、《东方六大运动会》、《盲童教育》、《养真幼稚园》、《驱灭蚊蝇》、《养蚕》等教育电影。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建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所属的研究实验部、教育实验区,1928年1928年1930年

俞庆棠亲自兼任研究实验部主任。该部除研究实验开展民众教育工作外,还试制教育幻灯片和16毫米的教育影片,用以在实验区施教。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也播放教育节目。金陵大学理学院购买了柯达A型16毫米无声放映机和一些教育影片,在教学中放映。后又同柯达影片公司合作,翻译柯达教育影片60多部(1936年统计数)。1930年1930年1931年1932年6月1932年7月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科学知识推广委员会,将教育电影作为该委员会最重要的工作。大夏大学理学院开展幻灯、播音教学。镇江民众教育馆购置了一台7灯收音机,按时收听电台节目。“一、二八”事件时,他们利用收音机转播战况,向民众散发消息。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教育电台,播送教育节目。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任主席,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无锡各界为宣传抗日救国,捐款购置了一台50瓦(后扩大为100瓦)的无线电1932年广播机,将这套设备送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办民众教育,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无锡、江阴、常熟、太仓等地的民众教育馆均有收听。1932年1933年1月1933年12月1933年1933年1933年1933年1937年1934年4月1934年1934年1934年1934年1935年3月1935年4月1935年6月1935年7月1935年7月27日

陶行知在筹划工学团时,要求工学团的教师“在可能的范围内须运用无线电收音机及活动电影在最短时间内收最佳之效果。”上海群学社出版徐公美《电影教育》一书。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购买机件,租借影片,将大礼堂作为放映厅,于1934年元旦正式开放,在社会教育中开展了电化教育。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被教育部指定为“罗马国际教育电影协会”中国分会。大夏大学理学院自设广播台。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提出“电化教育”名称,内容包括当时的教育电影和教育广播。镇江民众教育馆编印《教育电影半月刊》,通过《苏报》发行。陶行知在培养小先生规划中提出:“山海工学团从四月一日起实现电化教育。电影说明书、无线电广播节目都要重新编过,使之成为活动教科书。”金陵大学理学院科学知识推广委员会正式改组为科学教育电影委员会。金陵大学理学院拍摄了《蚕丝》、《国术》、《童子军》、《水泥》等教育影片。范谦衷在金陵大学理学院编的《科学教育》第一卷第四期上发表了《视觉教育》一文,提出“在中国庞大之民众,欲普及教育,促进民智,提倡科学,唤起民众,舍教育电影及其他视觉材料外,实无更善之辅助。”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中国电影年鉴》。陶行知租汉口市电台设立小先生普及教育讲座。陶行知租上海中西大药房无线电台播放教育节目。教育部购置了1000台收音机分发各省、市教育厅,并要求教育厅敦促所属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分期装设收音机。教育部举办全国中等学校及民众教育馆无线电收音指导员训练班,培养开展播音教育的技术人员。由金陵大学理学院、农学院教授集体创作,中央电影摄影场制作的农村教育短片《农人之春》在比利时农村电影国际比赛会上荣获特等奖第三名,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奖的作品。新安旅行团一共14人,最大的17岁,小的不满10岁,在汪达之带领下,从江1935年10月10日苏淮安出发,走了22个省市,深入穷乡僻壤,行程5万多华里,利用电影进行国难宣传,被我国电影界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流动放映队”。1935年10月1935年1935年1936年7月教育部聘请专家通过中央广播电台播送教育节目。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城西分场定名为“电化教学讲映场”。从1933年到1935年,共放映各类教育影片272种,受教育的群众达56.8万人次。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由系主任陈友松讲授。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教育巡回施教区,每区要求配放映机和发电机各一台,电影片由教育部供应,各省教育厅局转发各地巡回放映。1936年7月1936年9月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7年1月1937年2月1937年6月1937年7月1937年1937年1938年1938年1938年1939年11月1939年1940年1月1940年4月

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与电播专修科(简称“电专科”),学制二年,招收高中毕业生。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教育电影部。彩色胶片刚问世,金大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就在日本的北海道成功地拍下了日蚀的彩色片《民国二十五年之日全食》。陈友松等创办“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出版《电化教育》周刊,共6期。赵鸿谦编译出版《日本之电影教育》。商务印书馆出版宋堂亮《教育电影概论》一书。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宗秉新、蒋社村《教育电影实施指导》。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谷建尘《教育电影》。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友松《有声的教育电影》。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到华北拍摄电影,并附有文字记载《抗战前夕万里猎影记》。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南京举办第二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镇江民众教育馆研制了“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深受民众欢迎。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与金陵大学理学院合作,创办电影播音(电化教育)专修科,学制二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重庆举办第三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教育电影部与教育部合作,制作教学幻灯片。浙江省教育厅电化教育服务处创办《电教通讯月刊》,共出刊6期。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派孙明经随西康考察团拍摄教育电影《西康》。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改名为电影部。1940年夏1940年11月1941年秋1941年9月21日1941年1941年1941年1941年1942年1月1942年3月15日1942年12月1日1943年5月1943年5月1943年6月1943年11月12日1943年1943年1944年6月1944年6月年6月1945年5月27日1945年暑期1945年1946年4月1946年6月18日1946年7月1946年1947年1月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电化教育工作。孙明经回国,担任电影播音专修科主任和电影部主任。金陵大学理学院潘澄侯等航拍《1941年之日全食》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设立电化教育专修科,教学人员来自停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戴公亮任科主任。一些省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教育厅内设立电化教育服务(辅导)处。卫生署成立中央卫生实验院。实验院在原有摄影室的基础上,成立电化教育室,拍过一部动画片“卫生救国”,后转为制作幻灯片和幻灯卷片。教育部在重庆北碚成立“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从1942年到1945年摄制了《采煤》、《疟疾》、《家庭副业》等影片30多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印发《电化教育重要法令》。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电影与播音》月刊,孙明经任主编。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创办《电教通讯》,不久即停刊。金陵大学电影部为徐悲鸿拍摄《奔马图》作画全过程。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到金陵大学参观,并观看了金陵大学自制影片《成都平原》、《自贡井盐》等。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推举孙明经担任教课组副主任。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卓有成绩,应予嘉奖。”的嘉奖令。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教育部选定金陵大学拍摄的电影48部,复制300套供全国使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都分会成立。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赠金陵大学电影部纪实影片22本。放映2700多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选出理事19人、监事7人。魏学仁任要职。金陵大学理学院在重庆又一次举办放映训练班。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电化教育系。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编辑工作,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孙明经、罗静予、杜维涛发起“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简称“影音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共举办43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专修科恢复招生,改名为电化教育专修科,戴公亮任科主任。金陵大学“大学之声”教育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3

1944年7月至1945金陵大学影音部为联合国影音宣传处在四川、西康两省设立放映站80多个,共1947年春1947年3月1947年4月1947年11月1947年11月1947年1947年1948年9月1948年1948年1948年1948年1948年1949年5月金陵大学全校有14个系104位同学选修影音课程。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金陵大学电影部改名为影音部。金陵大学前后共拍摄电影135本。行政院新闻局编印《电化教育》一书。《电影与播音》杂志改名为《影音》月刊。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后改为直观教育馆),创办教育广播电台,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因经费困难,《影音》月刊宣布暂时休刊。共发行了63期,合计1468页。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成立十周年纪念,计划将专修科改为电影工程系。燕京大学教育系开设“视听教育”课。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光涛《电化教育概论》。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书局出版杜维涛翻译的戴尔的著作《视听教学法之理论》。奠基阶段(40年代末期~70年代中期)1949年11月1949年1950年10月1950年11月1950年1950年1950年1950年1951年1951年1951年1951年1951年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下设科学普及局,该局下设电化教育处(后改为幻灯处),由萧树滋负责电教工作。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俄语讲座。文化部召开当时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北京、天津五省二市幻灯工作会议。萧树滋主讲“幻灯教学课”。文化部在南京举办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学员达201*多人。临结束前,增加幻灯教学的内容,由萧树滋主讲。在北京建立中央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电化教育所,任务为普及电化教育,制作卫生教育电影片、电动模型。三年中共拍摄卫生教育影片18部。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开始运用录音进行教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举办《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讲座。北京市利用幻灯举办抗美援朝宣传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教育部召开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教育系的选修课。萧树滋在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程。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改名为中国幻灯公司,后改名为北京幻灯片制片厂。西北大学设立电教室,由高汝淼任室主任,开设电教课。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出版《幻灯工作参考资料》两期。1951年1951年1952年1952年1952年1953年1953年1953年1954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7年1958年5月1日1958年7月1958年12月26日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9年9月1959年1959年1960年2月5日1960年2月1960年3月1960年4月1960年4月1960年4月

萧树滋在《卫生宣传工作》创刊号发表文章《幻灯片宣传儿童卫生的有效武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全国大专院校调整,金陵大学影音专修科、影音部全体教职员、学生并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贵州省贵阳医学院购进实物反射幻灯机,用于辅助教学。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教育局合办“文化补习”广播节目。北京外国语学院建立电化教室。西北师范学院建立电教室,购置了钢丝录音机、幻灯机、电影机,进行外语电化教学的试验。萧树滋和南国农编写电化教育课程大纲,开设电化教育课程。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语音实验室,开展外语播音活动,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创办广播函授学校。上海市创办工农业余初中文化广播学校。上海第一医学院利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并自拍无声教学影片。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出科技教育片《电视》。天津市红专广播电视大学成立,1959年改名为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建立“电影、幻灯教学小组”,统管全院电化教育工作。北京市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电化教育,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辅助教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北京师范学院成立首都教育电影厂。原北京电视台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汉语拼音字母电视教学讲座》。上海外国语学院建成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楼内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映厅、电影教室、语言实验室等。哈尔滨市筹建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温州地区开办农业技术广播学校。北京市成立电视大学,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也开办电视教学,教学节目都由北京电视台负责播放。北京市将北京师范学院首都教育电影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军、科教片室与北京市卫生局的电影摄制组合并组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教育部成立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备处。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并建立上海电视大学。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作了《教育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必须采用新的教育工具,如唱片、录音带、幻灯、电影、广播、电视以及充分配备必要的仪器、模型等新式教具。”1960年5月1960年8月1960年10月19-21日1960年1960年1960年1960年1960年1960年1960年1961年9月1961年11月1962年1962年1963年3月1963年1964年1月1964年1964年1964年1964年1964年1965年6月1965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教学电影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创办广播师范学校。教育部召开普通教育教学影片工作汇报会。北京市电化教育馆筹建处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由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汪通琪兼任。沈阳市成立了一个7人的教育电影工作组,1962年改为沈阳市教学电影幻灯组。上海师范大学在物理楼设电教室,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沈阳市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两校合并为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大学。萧树滋为西北师院开设《电教教法》和《电教实验》课。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省教育厅联合开办山西省教师进修广播学校,教材与讲授均由山西教师进修学院函授部负责。广州市开办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在“电影、幻灯教学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电影教学工作站”(简称“电影站”),重组“广播站”,统一负责电化教学工作。北京市举办广播函授学校。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电影、幻灯、录音教学活动。李龙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开设《电影、广播与教学》选修课。北京电化教育馆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总结几年来北京市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进行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在沈阳市教学电影幻灯组的基础上进而成立沈阳市电化教育馆,由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乃斌兼任馆长,市教育局计财处处长虞之民兼任副馆长,编制35人。教育部部长何伟到北京电化教育馆参观并肯定电教馆的工作。山西省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山西省青年广播学校,并于当年11月12日开学。吉林省教育厅在其所属的教学仪器社内设电化教育组。黑龙江省在教育学院内设电化教育研究室,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设电化教育实验点。四川省成都、重庆两市成立电化教育工作队。上海市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馆,内设资料室、电影放映队,人员达40多人。教育部在沈阳举办沈阳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展览,介绍沈阳市30多所学校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辅助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同时召开电化教育座谈会,全国有27个省、市的代表参加。1965年

北京电教馆将放映队改为电化教育工作队,将电影、幻灯、录音等方面的推广工作,统一由电化教育工作队负责。1965年1966年至1970年1971年1972年10月1973年1973年1973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011月1975年1975年北京市电化教育馆举办了三期电化教育干部训练班,为各区、县培训了100多名技术人员。因历史的原因,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内蒙古师范学院恢复广播、电影教学工作,并出版《无线电广播技术手册》。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开始恢复工作。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重新筹建电化教育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筹建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北京大学成立电化教育组。哈尔滨电视大学恢复招生。黑龙江省成立函授广播学院,学院内设立电化教育办公室,对外称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内蒙古师范学院举办电影放映人员培训班。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李运林任研究室主任。河南省成立电化教育组。发展阶段(7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1977年8月1日1977年12月9日1978年2月6日1978年2月24日1978年3月11-17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汇报工作时,同意建立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举办面向全国的电视教育讲座,由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负责播出。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化教育组”,程光同志任组长。电化教育组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汇报会”,修改提请“全教会”讨论的《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规划》。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到会讲话指出:“要制订加快发展电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训师资”。1978年4月29日到5月13日1978年4、5月间1978年5月1978年7月24日1978年7月26日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办小型电化教育展览,展出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影放映机、闭路电视系统设备等电教器材,向代表介绍电化教育的作用和电化教育设备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派出考察团到比利时、法国参观教具展览和考察电化教育。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的请示报告》,于8月30日获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开办教育电视有关问题的通知》。1978年8月17-30日1978年8月23日1978年9月1978年10月16日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联合组织香港菲林模影机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该展览会之前曾在广州、上海展出。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办公室报送《关于教育部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的意见》,建议原则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出访日本、加拿大时,重点了解理工科教育和电化教育。应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和英国视听辅助教育全国委员会的邀请,教育部派团参加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的年会并考察英国的电化教育。1978年11月1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幻灯教学汇报会”,会后印发了《关于全国幻灯教学汇至12月1日1978年11月1978年1978年1979年1月4日1979年2月6日1979年3月25日至4月7日1979年3月31日1979年4月3日1979年6-7月报会的总结》。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在原址恢复工作。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陆续在物理系内设置电化教育方向,培养人才。天津市大学分校电教中心成立,1983年改为天津市电化教育馆。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留学生管理司和电化教育局的报告》,明确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电化教育局(教育部归口管理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机构)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电化教育局组团到香港考察电化教育。教育部发出《关于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育部关于省广播电视大学性质问题的复函。教育部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原甘肃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研讨班”。与会期间,37所院校代表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推选程光为会长,南国农、萧树滋、孙明经、廖太初为理事。1979年6月25-28日1979年10月5日1979年10月7日至11月27日1979年12月7日1979年1979年1979年1980年4月25日

教育部电教局在兰州召开座谈会,就培养电教人员的迫切性、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电教短训班,以及如何开设电教专业等问题进行了座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小学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暂行规定》。教育部派团到美国、加拿大考察电化教育,为期40天。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职工高等院校脱产、半脱产学习的学员工资福利待遇的暂行规定。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萧树滋为西北师大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在五所师范院校“教育学”教材会议上,南国农提出应该加上“电化教育”一章。由教育部电化教育局、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电化教育》(双月刊)创刊。1980年6月3日1980年9月1980年9月1980年11月13日1980年1981年7月新疆电化教育馆成立,与新疆教育电视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电教局局长程光请萧树滋和南国农起草《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电化教育研究》第一期在西北师范大学创刊发行,由南国农任主编。教育部批准启用“中央电化教育馆”印章,原“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印章作废。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成立学校电教中心。国家农委、农业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等10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1987年2月改名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学。教育部组团参加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WCCE)。1981年8月在会议上,前苏联计算机教育专家叶尔肖夫作了“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的主题报告。1981年9月7-13日1981年10月8-16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杭州召开“电教课程教材讨论会”,草拟了高师和中师“电化教育”课的教学大纲,搭起了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最初框架。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电化教育工作座谈会。1981年10月3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通知》。1981年11月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电化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意见》。1981年12月17日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两期“电化教育”课教师进修班。中央电教馆委托广州、江苏、上海高校电教研究会和东北三省电教协会分别在1982年3月至10月广州市、南京市、上海市和沈阳市举办了四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培训编导人员311名。1982年3月至12月1982年9月教育部电教局与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市电教中心、天津市电视研究所、天津大学联合举办两期“摄像机、录像机维修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技术人员160余名。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和华东师大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1982年9月至1983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课教师进年1月6日修班”。1982年10月8日至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天津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第二期摄像机、录像机维修技术12月7日1982年12月1-21日1982年12月1982年1983年3月21-31日1983年6月3日

培训班。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太原市举办“教学电视录像节目制作技术培训班”,为各地培训学员78名。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西北师范学院电教中心、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编写《电教资料简介》(1978-1981)在内部交流。余也鲁教授和施拉姆教授首次来华,在华南师范大学做传播学学术报告。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石家庄市举办“教学幻灯、投影片制作新工艺培训班”,为全国省级电教馆和重点师范院校电教中心培训技术骨干近百名。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1983年6月1983年7月14-22日1983年7月16日1983年9月1983年10月7-13日1983年11月7-19日1983年12月7日1983年1984年3月1984年4月20-23日1984年5月17-23日1984年9月15日1984年1984年1984年1985年1月17-22日1985年2月16日1985年8月1985年9月6-12日1985年9月1985年9月1985年10月1日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萧树滋《电化教育》一书。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长春市召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28所高等师范院校担任电教课程的教师和电教中心负责同志。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电化教育工作的方针。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同志在会上作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开创电教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南京市举办“全国高校电视教材制作技术研讨班”,170名人员参加。教育部印发《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和黄辛白同志的讲话。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前后共四期。由高教部批准,电教局和中央电教馆主持建立“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南国农任组长,李运林任副组长。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持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教教材编审组”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安徽省召开电教理论和电教实验研讨会,讨论了中师《电化教育基础》和高师《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草稿。经电化教育局报请教育部领导同意,“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筹备组”从即日起改为“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应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邀请,中央电化教育馆周君达和南京大学辛显明、邱质朴三人参加了AECT1985年会。“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正式办公,并起用该社公章。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织编写并审定的《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电化教育改革研讨会”,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教系统和部分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术交流会”。内蒙古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专科班正式招收第一批成人大专学生。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共同起草的《非书资料著录规则》,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开始实施,编号为GB3792.4-851985年11月24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委托河北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电化教育教材制作培训班”,培训至12月14日学员110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国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1985年特别是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提出“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重要的组成部分”。1985年1985年1985年1985年1986年1月1986年2月25日1986年3月23-30日1986年4月2日1986年4月9日1986年6月23日1986年6月25日1986年7月1日1986年7月24日1986年9月2日1986年10月1日在电教局支持下成立的《电化教育丛书》编委会,聘南国农、李运林、李奈为主编,制定了电教专业15门课程和23种电教丛书的编写计划。教育部批准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成立。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成立。李运林、李克东合编的《电化教育导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卫星电视教材审片会”,从1084部录像片、电影片中选出385部提供试播。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学电教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参加普通高考高中毕业生的通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等九部委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发布《中学理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中国教育电视”于6:00整开始通过卫星向全国试播。国家教委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中师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开播。1986年10月5-8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卫星电视教材工作会议”。1986年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国家制订并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其中第三十二章“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的第五条要求:“广泛推行广播电视教学形式。‘七五’1986年期间要开设专用教育频道,扩大电视教育的覆盖率,并采用其他手段大力发展电视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根据需要和办学条件,逐步增加面向社会的招生。各地还要以大、中城市为主,创办和发展广播电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各级电化教育馆的建设,组织高水平的师资制作多学科系列化的音像教材。”

1987年1月22日1987年2月20日国家教委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高等师范转科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调整委属电教机构分工的通知》,将局、馆分开,电教局为教委机关行政司局,中央电化教育馆为教委直属事业机构,不再行使国家教委有关电教工作的行政职能。1987年4月11日1987年5月18日1987年6月30日1987年7月7日1987年7月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电化教育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有关问题的说明。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卫星电视教育工作的报告》。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实行师范函授与卫星电视师范统一教学管理问题的复函。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几点试行意见。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非书资料分类法》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北京中心、机械委电教研究会、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外语学院、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工学院,以及湖北省电教馆等18名非书资料管理与研究人员。1987年9月13-18日1987年10月1987年11月3日1987年11月18日1987年12月21-26日1987年1987年1987年1988年3月28日1988年3月31日至4月5日1988年5月16日1988年6月6-26日1988年6月20日1988年12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正式成立。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设置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教委批准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增设电化教育专业,学制四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全国电化教育的开展。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作了《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电化教育》的重要讲话。国家教委发布“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建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1993年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教委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负责指导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工作的开展。(1992年改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现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电化教育教材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受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的委托,上海市和江苏省高校电教研究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全国高校电教教材编制理论研讨会”,50所高校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北京举办以普教系统为主的“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培训学员30名。国家教委印发《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和《省级电化教育馆暂行规程》。中央电化教育馆与南京航空学院、总参58013部队联合研制的《非书资料微机管理系统》,在南京通过专家鉴定。1989年3月25日1989年4月24日1989年4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编制的《非书资料分类法》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国家教委关于转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地方小功率教育电视台频道管理的通知》的通知。中央电化教育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技术词典》编译的《英汉教育技术词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全国电教处长及有关负责人培训研讨会上,首次提到1989年5月11日1989年8月1日1989年9月14日1989年1990年4月9月5日1990年9月18日1990年11月17日1991年5月1991年6月17日1991年10月1991年10月1991年8月1991年7月11日1992年9月中国电化教育的三大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学校电化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第三号令:《地方教育电视台站设置管理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第五号令:《电视师范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改为电化教育司。国家教委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设立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讨会,并建立了“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专业教材委员会章程的通知。国家教委印发《电视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的通知。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开展“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研究”活动。该项目于11月30日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县电化教育中心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教委成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河北大学受“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的委托,主持召开了“教学设计研讨会”,首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规模地、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委员会”。自治区,行程12800公里。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更名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教材出版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中提出:“积极发展1993年2月13日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1993年4月1993年8月11-13日

1990年8月28日至北方地区开设电化教育专业的14所高等院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学科建设研1992年5月23日至“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活动圆满结束,历时50天,途径17个省、市、国家教委撤消电化教育司。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1993年1993年1993年1994年4月1994年8月1-5日1994年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国家教委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及其日常工作机构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呼和浩特联合举办’94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委员会”更名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1995年1月1995年4月1995年10月1995年1995年1995年1995年1996年1996年《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发表高利明《教育技术学的AECT1994定义及启示》署名文章,开启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大讨论。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95年会。会上以“世纪之交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为题进行的研讨,对AECT1994定义起到了肯定与宣传的作用。《教育法》正式颁布。第一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由顾明远担任。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电化教育专业”自学考试于当年开考,主考单位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内开始招收教育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国家教委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1997年1月1997年7月14日1997年9月2日1997年12月1997年12月31日1997年1997年

实验研究》被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教科规办[1997]04号文)。国家教委正式印发《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国家教委发布关于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通知。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教委办公厅发文(教电厅[1997]8号)确认北京景山学校等433所学校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申报的“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项目被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教科规办[1997]10号文)。1997年1998年9月1998年1999年1月13日1999年1月1999年6月13日1999年11月26日1999年1999年201*年1月201*年2月201*年5月201*年7月201*年7月201*年7月201*年8月1-3日201*年10月23日201*年10月25-27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设立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北京大学不久也加入试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地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出《关于征求对修改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国电大教育》杂志从本年度第9、10两期合刊起更名为《中国远程教育》。教育部“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第一期培训班结业。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上海启动。教育部颁布《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为第二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随后又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教育部颁布《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院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兰州联合主办“南国农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国家教委办公厅发文(教电厅[201*]1号)确认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528所学校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1*年12月19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201*年201*年201*年201*年2月24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硕士点正式获得批准。教育部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简称“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在贵州举行。

201*年4月201*年6月8日201*年6月14日201*年6月201*年2月201*年3月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教技司成立隶属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V1.0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申报的《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AYA010034)。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201*年3月201*年10月201*年11月19日201*年11月201*年201*年201*年9月8日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YB010825)。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China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Technology,简称CAET)。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改名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同时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201*年9月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1*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201*年11月201*年3月201*年12月201*年8月201*年9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1*-201*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六大工程之一。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并确立了“教育技术史”博士培养方向。教育部设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启动培训项目。2.2对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

(限于篇幅,另文介绍)

2.3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的演变

(限于篇幅,另文介绍)

2.4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初步构想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问,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范畴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由于其逻辑起点的“教育-技术”双重结构,教育技术学科自身也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教育属性,又有技术属性。从教育属性出发,它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技术属性出发,它又是技术学的分支学科。

我国的教育技术如果从20世纪20年代初运用幻灯进行教学算起,到现在已经有将近90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尤其是70年代末期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唯媒体论、唯技术论、高投入低产出、不顾国情全盘照办他国的“理论”和实践、低水平重复进行别人早已丢弃的“实验”、与教育大家庭不相融洽等,不仅制约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还缺乏一定的哲学修养,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往往以偏概全,唯上是从;还反映了他们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不能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这就需要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总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历史价值,从而指导当前的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2.4.1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必要性

从以上反映的问题可以看出,有的属于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理解得不够,但更多的是对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的理解有片面性。再加上近年来,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教育技术领域。他们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以为只有国外的理论才是先进的,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所有的问题。把多年来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事业所取得的有效的经验、深刻的教训,以及前几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的“三机一幕”进教室的成果都弃之不顾,每个学校又投资几百万、上千万建设校园网,国家又投入几百亿建设“校校通”、“班班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些高投入所带来的效益如何呢?真正提高了教学效果了吗?解决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了吗?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得后人能够以史为鉴,促进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综观国内外,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做出科学的、完整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有少数人作为自己的方向进行一些局部的研究外,目前还未见到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史进行研究的机构和学科。

因此,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专门对人类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促进教育发展的历史渊源、作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无论对教育技术本身,还是对整个教育领域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和必要的。

2.4.2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可行性

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教育技术史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史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内建立“教育技术史”二级学科,是对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充实和发展,名正言顺,符合学科建设规范的要求。

2)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有一批专门从事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人员,多年来一直未间断研究工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

3)一批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奋斗多年的老前辈现在还在世,他们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崇高的人格,是学科建设无价的财富。

4)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科学技术史学科内设置了“教育技术史”方向。该方向从201*年起,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从201*年开始,将招收博士研究生。

综上所述,在我国有着“教育技术史”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几个相互支持的研究基地,培养了学科带头人、完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专业培养方向的试点,取得了初步经验。因此,在科学技术史学科下建立“教育技术史”二级学科条件基本成熟,是完全可行的。

2.4.3“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框架

1)“教育技术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历史,任何时代的历史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然与其他历史事物存在着时间上、空间上的联系。因此,“教育技术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技术具体的发展历程,包括过去的事实本身,也包括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2)“教育技术史”学科的研究领域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教育技术史学科的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系列

①通史:教育技术通史。

②断代史:古代教育技术史、现代教育技术史。

③阶段史:(中国)初创阶段史、奠基阶段史、发展阶段史、深入发展阶段史等。(2)空间系列①世界教育技术史

②国别史:中国教育技术史、美国教育技术史等。

③地区史:台湾教育技术史、香港教育技术史、亚洲地区教育技术史等。④其他:金陵大学电化教育史、印地安那大学教育技术史等。(3)内容系列①综合史(总史)

②专门史:视听教育史、电化教育史、计算机辅助教育史等。③资料汇编:大事记、论文集、专著、网站等。④年表:中国教育技术年表、教育技术分类年表等。

(4)人物系列

①个人系列:中国教育技术学家、外国教育技术学家。②专门群体:电化教育学派、教育技术学派等。3)“教育技术史”学科的作用与价值(1)以史为鉴

通过分析历史记录,做出价值判断,接受历史经验教训,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2)继往开来

发掘先辈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陶冶后辈情操,使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

(3)温故知新

史学的认识成果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财富,学习教育技术史可以使后辈继承过去教育技术研究成果中的这些财富,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4)“教育技术史”学科的研究方法

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整体优化、多元发展”的观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同时深入当前的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优化组合各种研究方法,取得客观、公正的研究成果。

“教育技术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是数量不大但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适合在研究生层次培养。

“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建立对教育技术学科,以至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学科培养的人才将会为我国科学技术、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结论

3.1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本研究成果提出了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过程的四阶段划分论;初步理清了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脉络,对重要历史事件做出了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初步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建设“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构想,设计了学科的框架。以上成果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由于时间、人力、文献资料的限制,以上的研究仅仅是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就我国来讲,上述成果只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对原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丰富已有的成果;并打算从我国古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发,分析、挖掘我国曾对世界教育做出的贡献。同时对“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建

设,进行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操作,检验“教育技术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和国内外研究教育技术史,以及研究教育史、科学技术史的专家、学者加强联系、互相协作,通过网络开展协作研究,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无法一一列出。在这里,我们仅对所有参考过的文献的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1]吴在扬主编.中国电化教育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司编.电化教育规章文件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大事记》编写组.中央电化教育馆大事记(1978-1989)[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

[4]《大事记》编写组.中央电化教育馆大事记(1990-201*)[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

[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办公室编.广播电视大学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6]阿伦娜.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2

[7]阿伦娜.世纪回眸1995-201*年教育技术期刊文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12[8]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4-5

[9]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2

[10]《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杂志,1980-201*年各期

[11]教育技术类、教育类相关图书、文献、资料、原始材料复印件、实物等

[12]南国农、萧树滋、孙明经、廖泰初、郭厚登、李柰、武克、庄为其、辛显明、张增荣、刘雍潜、李运林、李克东、李龙、杨改学、谢百治、张少刚、黎加厚、王学优访谈记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学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国教育发展史学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教育发展史学习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230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