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28 10:29:58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默认分类201*-02-0914:14:51阅读54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给同样勤奋学习的朋友们(我再说什么?)一、参考系质点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描述物质运动具有相对性

1、参考系: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参考物体

2、坐标系:用以标定物体的空间位置而设置的坐标系统

要解决任何具体力学问题,首先应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系,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否则就无从讨论物体的运动

3、质点:具有一定质量的几何点

两种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来处理的情况:作平动的物体,可以被看作质点两相互作用着的物体,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本身的线度,可以把这两物体看作质点二、时间位移

1、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的某一瞬间。

2、时间:两个是克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运动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

4、时刻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5、矢量运算

三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矢量

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当△t趋于0时,B点趋于A点,平均速度的极限表示质点在t时刻通过A点的瞬时速度,简称速度。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四.描述质点速度大小、方向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矢量

1、瞬时加速度当△t趋于0时,求得平均加速度的极限,表示质点通过A点的瞬时加速度,简称加速度。

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2、常用公式:a=Δv/Δtv=v0+ats=v0t+at2/2s=(vt2-v02)/2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等效看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⑴V1:V2:V3::Vn=1:2:3::n⑵S1:S2:S3::Sn=1:3:5::(2n-1)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前几段时间内:⑶S1:S2:S3::Sn=1:4:9::n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相邻相等位移:⑷t1:t2:t3::tn=1:(√2-1):(√3-√2)::(√n-√n-1)⑸Δs=at2

五、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作用的相互性: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2)作用效果:力(合外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使物体(宏观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区别:合力为零与不受力。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用语言描述。(5)力的测量:测力计,常见弹簧秤。2、力学中三种(性质)力力的分类:按性质,按效果。(1)重力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上或地球附近),是万有引力,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从平衡的角度看,等于处于平衡时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从牛顿第二定律看,G=mg。

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2)弹力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形变前的位置。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劲度系数k(N/m)。(3)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有正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滑动摩擦力f=μN,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m一般由平衡条件求,在近似计算时,fm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

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这三种力,重力是场力,弹力是接触力、被动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比较:(1)同:等值、反向、共线。

(2)异:前者不共物,同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后者共物,不一定同性质,不一定同生同逝(如:被动力消失主动力仍存在,而主动力消失被动力随后消失)。4、力的运算

(1)合力、分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可以找一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一个力叫合力,那几个力叫分力。这里的“代替”是等效代替。(2)共点力的合成

共点力:力线共点或力线的延长线共点,这个点可以不在物体上。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

两个力的合力最大值和最小值:F1+F2≥F合≥|F1-F2|,三个力的最小值是否为零,可看以三力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或两力之和是否等于第三力)。(3)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就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合成时,合力有唯一解。而力分解时,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可以有无数对解。我们可以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从而得到唯一解。

分解一个已知力时,如果附带限制条件将会有确定的解,如: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可能有一解、或两解、或无解。

正交分解法:把一个力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5、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三原则:

(1)从力的产生条件找力:一般按先主动力后被动力的顺序。(2)从力的反作用找力:隔离法。

(3)从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找力,如:随圆盘转动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在画受力分析图时,要力求科学加美观。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ΣF=0。

方法:三力平衡用解三角形法,多力平衡用正交分解法。7、力矩

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M=FL,单位:Nm。力矩是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8、实验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改变运动物体动量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

(1)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

⑴理想实验①将光滑的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②如果减少第二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③继续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通过的路程会更长。④再继续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⑵结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缘故,如果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没有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物体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得利略的论点,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大小体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1、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2、当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或与物体的质量倒数成正比)。

3、数学表达式:F=ma

4、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过程:

力作用在物体上瞬间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有了加速度之后,经过时间的积累,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加速度a是力的作用效果。(2)矢量性: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瞬时性: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产生是瞬时对应的,即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瞬间物体就产生加速度,力发生变化加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4)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也都遵从于牛顿第二定律,与其它的力无关,而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5)相对性:

6、定律的适用条件:研究对象必须是可以看成质点的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没有先后顺序。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叠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力、另一个力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性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解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种性质的力五、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了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即千克、米、秒、开、安、摩尔、坎德拉。力学中有千克、米、秒在个基本单位,在力学中称为力学单位制。

2、在进行物理计算时,所有的已知量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的结果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因此解题时没有必要将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一一列出,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就可以了。

3、在物理问题的运算中,根据公式即可以进行数字的计算也可以进行单位的计算,这为我们提供了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的方法。

扩展阅读: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运动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2、路程和位移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矢量,可以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距离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3.重力的大小:G=mg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14、摩擦力(A)(1)滑动摩擦力: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

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

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具有同种性质(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大小方向是否共线性质作用时间相等相反共线一定相同相等相反共线不一定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不一定同时产生,同失时消失相同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作用对象作用效果不同两个力在不同物体产生不同效果,物体上使物体达到不能抵消。平衡的效果

物理公式

运动学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力

重力:G=mg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物体平衡

1.物体平衡条件:F合=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着曲线运动的特点2.必有加速度,是变速运动3.产生条件:合理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337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