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秋季学期组织纪检委员工作总结[1]
201*年秋季学期0710402支部组织纪检委员
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一个学期匆匆的结束了,担任班上组织纪检委员也一学期了,一方面从中也与班上的同学有更多的交流,进一步了解班上的同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个人能力,为班级的利益而努力。而本学期同学们的配合和我的努力使工作顺利完成。
担任班上的组织纪检委员,一是协助班上班委管理好班上的工作,一个好的班级要有良好的纪律,才会有好的学习氛围,好的班风,学风,这样才班级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同学间才会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做好班上入党推优工作,同学上团校,党校等工作。
刚开始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有时候很气愤,也抱怨过,也想不干了,可是我不能半途而废,当初是自己选择的,要努力的去解决难题,才不会白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努力。然而到现在,我已经能够坦然的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每一次都进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好,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也要站在同学们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立场。在入党推优中,尽量帮助他们了解入党有什么好,然他们都积极参加团校,党校学习,为入党做好准备。刚开始同学们需加入团校学习,团校名额有限,所以要同学们推举,在此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但通过和同学的谈话,也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锻炼我解决问题能力,也增进和同学间的感情。对于入党推优,也是要同学们来参加投票选举,要选举在各方面要优秀的同学,才能达到学校要求。另外,上面也说到,一个班的学风,班风是很重要的,可以看出一个班的综合素质。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圆满地完成学业,而且还可以是学生养成许多终生受益的习惯。可以说良好的学风是造就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在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课余时间都努力的向同学传递着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同学们建立一个乐观的心态,能够克服在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面前丧失一种纯洁的面孔、奋斗的理想,保证我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而能够使我们在大学中在思想道德上有一定的升华。总之,我们要努力为班级服务,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在工作的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增加知识,对团校党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学期在工作期间出现的各方面的不足,我会在下学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方面加油改进,我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我们班可以更好。同时也可以不但提高自己,做一个优秀的班干部,优秀的大学生。
娟日
0710402支部:晏和201*年12月7
扩展阅读:201*年全市组织工作总结(新)[1].jsp
201*年市委组织部工作总结
(征求意见稿)
今年以来,在市委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组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十二五科学发展新起点,突出党委集中换届这一中心任务,重点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为加速转型、全面跨越和奋力开启‘十二五’,阔步迈向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紧紧抓住党委换届契机,为转型跨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
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南通和海门市委对换届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换届政策,着眼于超前谋划,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保证了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开展。
(一)圆满完成镇乡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作为全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制定了《乡镇党委换届考察方案》,印发《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手册》,切实加强指导和服务,扎实做好政策宣传、业务培训、舆论引导、思想政治和选举组织等各个环节工作,保证了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开展。3月底,全市17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全部顺利完成。换届后,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当选时减少了2.1岁,16名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1名选调生、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6名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新产生的167名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女性党委委员47名,所占比例较上届提高了8个百分点,4个镇配备了女书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9%,比上届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党委委员与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35人,交叉比例进一步提高。同时,指导乡镇召开了人代会,
依法补选了12名正副镇长。
(二)认真做好市委换届、南通市党代表选举有关工作。根据省委和南通市委关于县(市、区)换届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按照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增强的要求,从年龄、性别、文化、专业、界别、分布等方面统筹考虑新一届市委、市纪委成员的组成。按照新一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名额和规定的差额比例,组织全市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使推荐的候选人预备人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广泛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各类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同时,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产生了126名南通市党代表推荐人选名单。按照代表候选人的界别、结构比例、差额比例等方面的要求,市委全委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了南通市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在市党代会召开期间尤其是选举工作中,较好地履行好组织组职责,做到预案充分,组织严密,流程清晰,衔接紧凑,程序规范,运转高效,圆满完成了市委换届和南通市党代表选举工作任务。
(三)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今年以来,结合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通过双推双决一述等方式,先后开展了8次较大规模的领导干部公选工作,公推公选72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乡科级党政正职32名,乡镇副科职干部40名,并分类定向选拔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大学生村干部、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领导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总人数的50%以上。在日前组织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百点监测调查中,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满意率达到99%。《新华日报》、《南通
日报》头版头条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一是放宽门槛,增强竞争性。打破传统准入限制,除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外,鼓励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竞争。针对村干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以往笔试处于劣势的情况,首次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选拔2名乡镇(园区)副科职干部,体现了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二是落实四权,增强民主性。公推公选乡科级党政正职采取双推双决一述方式,全市干部大会、全委会两轮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两轮票决,每位候选人票决前进行竞职演讲,多角度综合比选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三是优化方式,提高匹配度。注重岗位特点,重点突出工作实绩、测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采取反向测评、延伸考察、社区家访等新措施,从推荐提名、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票决人选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差额比选,并从测评结果、社会反映、工作实绩、发展潜力、个性特长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好中选优。四是阳光操作,提升公信度。公推公选全过程阳光透明,职位信息、选拔程序、选拔过程、选拔结果、监督方式五公开,笔试成绩、面试人选、考察人选、拟任人选第一时间公布,在新闻媒体进行任职前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社会反响良好。
(四)首创换届风气“百点监测”和网络监测平台,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作为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联系点,我市着眼于党委换届的全程监督,创新监督手段,3月份在全国首创了乡镇党委换届风气百点监测,6月份在市委换届过程中,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方式新、互动性强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开通换届风气网络监测平台,换届公开、公正、透明的做法引起中组部高度关注,并在全国四级党委换届中推广。中
组部党委换届专刊、《中国组织人事报》、《南通日报》以及全国100多家网络媒体相继刊登、转载。一是科学设点,体现广泛性。按照区域覆盖面广、行业分布多、代表性强的原则,在全市17个乡镇设置换届风气监测点,其中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村、骨干企业中设立固定监测点85个,在拟提拔对象或党代会代表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下属单位及服务对象中选择设立临时监测点30个。每个监测点聘请监测员1-3名。每名监测员都持有统一的监督证,并配合督查组现场监督、反映群众建议、参与换届风气调查和满意度测评等。二是双向联系,体现互动性。加强与监测点的经常性联系,通过会议通报、发放资料、短信平台、参与选拔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开换届工作信息,保证监测人员掌握工作动态,把握监测重点。为保证监测工作不受干扰,把举报电话、相关权利和职责等内容印制在监督证上,遇有重大信息可直接向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报告。在市党代会召开期间,在海门党建网首页开设党委换届特别专题,及时将换届政策文件、工作动态、纪律要求、做法经验等内容向网民公开,确保网民能知情参与。三是实时测评,体现即时性。开通网络实时测评系统,对对市委换届信息公开的评价、对落实换届纪律要求的评价、对市委换届风气的总体评价等指标进行调查测评。测评系统采用后台自动统计、前台动态显示柱形图的形式,给广大网民直观形象的反映,同时每个IP地址限投票一次,反映实际情况,保证测评效果。四是动态监测,体现实效性。各监测点围绕党代表产生、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干部考察、换届选举等环节,重点对乡镇各级干部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换届纪律执行情况、换届风气等同步进行监测。通过及时动态监测和双向互动联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委换届和干部选任中
存在的薄弱环节。网络实时测评系统同步设置网上举报平台,接受拉票打招呼等违反换届纪律要求行为的网上投诉和社会各界对党委换届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组织部门定期分析指标动态测评结果,结合掌握的网络舆情信息,及时跟进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
(五)切实加强换届后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满足领导干部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引领发展和服务群众等多元化需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市镇两级党委换届工作中心,继续依托智汇讲堂学研平台,针对社会管理创新、群体性突发事件调处和领导干部媒体应对等内容,组织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活动,进一步帮助全市领导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培养一支善谋大势、善促发展、善聚人心复合型领导干部队伍,更好地担任海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首次举办了乡科级领导干部赴新加坡高级研修班,全市乡镇(园区)和部分市级机关25名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参加了境外研修培训。为培养一大批党性强、能力高、作风硬高素质党务工作领导干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我们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党务工作领导干部研修班,全市50名党务工作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为选拔培养一大批有创新能力、有发展潜力、有干事能力的年轻干部,先后参助市委调整了城市建设指挥部、海门工业园区拆迁组等专门班子,把一批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优秀年轻干部和经验丰富、有一定专长的二线干部选派到全市中心工作中,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艰苦一线、重点工程一线得到锻炼和培养,让二线干部充分发挥余热,为顺利推进全市各项重点工作提供了人才保
证。日常工作中,我们深入拆迁一线驻点开展督查,及时落实拆迁工作部门负责制,促进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年以来,新抽调了60多名干部参与全市各项中心工作,有10多名年轻干部因表现突出被提拔重用、获评先进。
二、全面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强市战略,为转型跨越招才引智、支撑引领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全力实施重大人才引育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加强宏观指导,牢牢把握人才优先战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积极运作成立市委人才办,与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为正科职行政机构,下设“两科一站”,人才工作站为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形成以组织部牵头抓总、人才办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园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增强了人才工作的领导合力。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起草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实施“东洲英才”计划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企业聚才”工程的意见》等3个人才工作政策性文件,确定了我市“十二五”期间人才强市方略。三是深化工作考核。创新人才工作考核模式,把人才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季度竞赛”八项内容之一,做到一月一公布,一季一讲评,半年一奖惩。四是加大人才投入。市委明确把201*年的人才专项资金设为1亿元,并要求各乡镇、园区同样设立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3%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集中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为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今年10月,在全市创新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姜龙亲自为优秀高层次人才颁奖,重奖省双创计划人才邱小龙博士,奖金达130万元。
(二)实施重点工程,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要求来确定人才工作主题。一是继续实施“名校揽才”工程。通过网上报名、资格复审、两轮面试和政审等环节,公开招录了33名紧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充实到市经济综合部门、四大园区及部分重点乡镇工作。二是大力推进“企业聚才”工程。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省市“百所名校江苏行”、“江海英才创业周”、“百企董事长高校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会”、“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活动,为本地企业引才聚才搭桥牵线,共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175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75名。三是积极实施“海外猎才”工程。通过市领导带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多次“人才政策与投资环境”推介说明会和人才招聘会、项目洽谈会,共引进海外人才29名,引进超亿元项目11个。其中,香港著名学府浸会大学内地分校已成功落户海门临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为海门今后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创造了条件。四是深入实施“政产学研用对接”工程。通过对上争取,成功获得省第四批“科技镇长团”10个岗位名额来我市挂职;依托海门第十六届“金花节”,共有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20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并签约项目145个,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
(三)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人才培养开发。坚持以提升各类人才素质为主线,全面推进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各类人才快速成长搭建阶梯。一是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期满考核。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省第三期“333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第三期“226工程”培养对象和201*年度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考核。二是积极组织申报人才资助项目。组织开展了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创新团队”、
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对象和南通市第四期“226工程”培养对象的申报工作,共推荐上报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31个,南通市高层次人才68人;成功申报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项。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选送11名企业高端人才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无锡党校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研修班”,加快了科技企业家的培养步伐;成立海门市技师协会,联合建工、交通等系统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组织申报高技能人才达201*多人;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举办各类乡土人才培训班近10期,参训人数1万多人次。年初以来,有1人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围第四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1人获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贡献奖;有9人新增为省“333工程”培育对象,其中1人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实现了“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零的突破;有1人获省首批首席技师称号,2人获南通市首席技师称号。
(四)完善支持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人才资助方面,“东洲英才”计划首次提出对来海工作的院士级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海创办科技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掌握核心技术到企业工作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团队)、来海创业并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等四类人才提供20~10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或30~50万元的科技项目资助经费;对前三类领军型人才5年内分期给予总额40~100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在人才载体建设方面,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建立了省工程文献中心海门工作站;中兴能源、包罗铜材、南通总承包3家院士工作站通过了省科技厅的中期检查,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零的突破;临江生
物医药科创园、复旦复华科创园、滨海汇龙森科技创业园等科技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被南通命名为首批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积极与金融机构和金信担保公司、中南集团等金融公司进行了沟通洽谈,形成了科技与金融单位合作的初步框架协议,为推动全市科技金融工作奠定了基础;市财政设立3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与江苏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贷款项目,为11家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贷款,贷款规模达到2200万元。在人才公寓建设方面,按照四大园区、海门镇及有条件的乡镇先行一步的要求,把人才公寓建设列入各地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以人才工作季度考核为抓手,推动全市人才公寓建设进程。目前,临江新区滨湖花园、滨海新区人才公寓楼以及海门科创园、海门工业园区的人才公寓项目都在加紧建设中。在人才服务方面,依托人才中心开设“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提供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才落户等“绿色通道”服务。三、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为转型跨越抓好基层,打牢基础
今年以来,我们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新一轮强基工程,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十二五科学发展夯实组织基础。
(一)围绕创先争优,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转型跨越当先锋主题活动,引导和激励市镇村三级党组织对标先进、夺旗进位、晋档升级。组织开展新一轮公开承诺,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作出近17万条承诺,通过集中践诺、领导点评,71.2%的承诺事项得以兑现。实施的农村党员示范创业行动初见成效,全市60%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创业结成2800多个党群共富联合体,带动1.4万户农户共同致富。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在行动系列纪念活动中,共推荐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420多名,集中宣传了陈锦石等34名各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其中反映曹玉峰先进事迹大型山歌剧《书记大哥》被南通市委推荐在全市巡演。全市基层党组织共举办创先争优〃先锋传承微型党课宣讲活动33场次,2.6万名党员志愿者投身创先争优〃情暖海门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18000多名困难群众,做好事实事2.32万件。以反映施亚民和常乐镇优秀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电教片获得南通电教片评比一等奖。党内关爱机制进一步完善,筹资建立了首期110万元市级党员关爱资金,普遍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模范活动,近千名困难党员纳入党内关怀体系。我市创先争先经验做法在全省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上交流。
(二)围绕固本强基,农村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一是探索村级民主管理新路径。修订印发了《海门市村级事务科学化管理暂行办法》,为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正确规范处理村级事务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实施党群议事半月谈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党员先锋岗联系卡等民主管理和服务基层群众的好做法,今年来,有近1.2万名农村党员认领了信息服务、民主监督、民事调解等岗位,共为群众受理协调基层矛盾4000余起、办理各类事项1万余件,为农村维稳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二是加强新一轮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培养。分期分批对换届后235名村党组织书记和200名大学生村干部开展了集中培训,提高了他们发展集体经济、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农村党建的能力。通过拍摄下发
远程教育系列致富课件、组织专家团定期实地辅导、远教致富直通
车、远教司法课堂、文化共享工程、远教财政宣传周”等联建载体,丰富远程教育服务内容,加强对新农民的教育。今年,
远教课件《种菜的变革》获得中组部远教课件评比最高奖最佳作品奖。研究出台大学生村干部151培养计划,加强规划大学
生村干部成长,推动82名大学生村干部领办、参办创业项目69个,带动了300多名群众共同创业。三是选树科学发展先行村。深入开展双创、双学和双带五星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树立并集中表彰了51个双带五星村先进党组织,结合乡镇党委换届,有7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公推公选担任乡镇副科职领导,4名村党组织书记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优创业的积极性。
(三)围绕引领发展,“两新”组织党建全面拓展。一是加快组织覆盖。采取区域联建、责任包干等多种形式,加快在新引进重大项目、行业商会等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动态保持100%、整体组建率达到93.78%,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总体组建率达到73.64%,走在了全南通市前列。二是推动有效管理。推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通过集中培训和资格论证,首批670人获得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任职资格。先后组织60多名重点骨干企业党组织书记赴温州、昆山、江阴等地考察学习。修订完善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四方商谈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展情况即时沟通协调制度,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保障。三是促进功能发挥。选择12家非公企业作为市委组织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乡镇、园区党(工)委争创‘五强’、企业党组织争创‘五好’、党建引领科学发展,打造活力和谐企业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市非公企业党员围绕企业发展提出1053个合理化建议,参与104个技术革新项目,直接产生经
济效益1.57亿元。
(四)围绕管理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继续深化。分类指导28个城市社区共划分网格415个,建立网格党小组310个,进一步筑牢社区管理组织基础。全面推行社区三会治事,充分开展民情恳谈、议事听证、民主评议会制度,有效激发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积极性。全市城市社区建立了28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吸收3700多名社区党员参加,分别开展矛盾调解、治安巡逻、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等多种志愿服务。推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制度,已有5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或中心工作。开展党代表联系选区党员群众活动,组织市镇两级党代表走村入户、驻点接待选区内的党员群众,掌握基层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发现并解决影响政策执行和发展稳定的苗头性问题。每年分层分批对街道、社区干部轮训一次,配合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任务,组织安排社区干部到拆迁一线实践锻炼,较快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五)围绕“走在前列”,机关党建工作持续提升。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日学一时、周听一课、月读一书、季写一文、年献一计为主要内容五个一学习活动,精心挑选推荐《中国共产党历史》、《做最好的党员》等10本政治、经济、文化类书籍供机关党员干部自主学习。组织开展书香伴我行读书征文演讲活动,通过荐书、读书、评书活动,不断浓化机关读书氛围。今年以来,重点开展了建功十二五,机关怎么办?等系列大讨论活动,通过议责任,找差距,谋计策,使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二五规划各项要求上来。通过建立高标准服务规范,打造高品位的服务文化,全市形成了情系三农、维
权360等10个市级机关优秀服务品牌。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城乡党组织统筹共建、千人联千企、实现‘双过半’服务月等活动,引导机关部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开展了特色党组织创建活动,力求“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企业服务110、党员医疗专家社区服务行、党课超市、党员义工小红帽企业服务行等一批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全力打造先进组工文化,为转型跨越建好自身、作好表率
以组工文化建设为抓手,引导组工干部按照三个从严的要求,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树立崇高理想、带头升华精神境界、带头践行先进行为,以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良好形象,促进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一)重思想引领,使组工干部在信念上堪当先锋。深入持久地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带头创先争优活动,把部门模范、队伍过硬作为目标追求,把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作为价值取向。通过部领导讲党课、老领导讲传统、开展向杨善洲、李林森同志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组工干部精神需求,引导组工干部始终坚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组织工作的原则性、改革创新的敏锐性、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
(二)重品行修养,使组工干部在形象上堪作表率。坚持把公道正派作为组工干部最核心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行为准则和职业纪律来要求。制订完善《组工干部行为规范若干规定》《组工干部八小时外行为准则》等规定,严格约束组工干部的言行。
通过规范组工干部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从整洁穿戴、诚挚微笑、礼貌用语、工作忌语等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将品行修养体现在组工干部日常行为表现中,培养广大组工干部形成崇尚规则程序、追求公道正派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重业务培养,使组工干部在能力上堪担重任。有针对性地开办基层组织、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等方面政策和业务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组工干部到信访、拆迁等一线岗位上、中心工作中和重大活动中,实行科室轮流承办专题研究会制度等,培养组工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政治鉴别力、知人善任力、拒腐防变力、改革创新力和执行力,努力做到理论水平高、思想境界高、工作质量高。坚持不懈地开展好调查研究、谈心谈话、信访接待、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结对培养大学生村官、结对联系高层次人才等工作,在为发展配干部、为发展聚人才、为发展打基础的实践中转变作风、增强才干。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秋季学期组织纪检委员工作总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秋季学期组织纪检委员工作总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秋季学期组织纪检委员工作总结[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