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201*.11.20)

时间:2019-05-28 11:31: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201*.11.20)

《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于20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经过一年的建设期,课程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汇报。一、师资队伍

1.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课程组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学研讨和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课程组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和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去年一年课程组派出两人次对燕山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进行了考察,派出四人次参加了第六届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中国化学年会,在外出考察、会议期间同兄弟院就有关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措施方面,课程组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力度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截至目前,课程组中已有5人被评为邯郸学院首批“双师型“教师。通过随堂听课,公开教学,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同行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201*年5月,课程组组织了一次任云老师的“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的公开课。

2.教师科研成果:课程组教师完成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令计划课题一项(分子印迹-固相提取法对中药大黄中大黄酸提取的研究及应用,王胜利主持),同时完成申报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令项目一项(一氧化氮供体型秋水仙碱及相关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申利红主持)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性计划课题一项(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研究,王胜利主持)。二、教学建设

1.课程标准:结合我院“3+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组教师认真研讨并重新制定了两个本科专业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等课程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课程性质,确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化学化工专业的“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分析化学的课程目标;根据新选教材及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办法;使得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重点难点更加突出,教学安排更趋合理。

2.教材建设:课程组换用最新版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并对此教材以及其他各类院校主编的《分析化学》及相关方面的

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统一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课程组内部建立起了教材样书库,供任课教师教学参考和借鉴。此外,课程组还组织教师对几年来一直使用的课程组自编《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内容进行重新修订,此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3.教案和课件:针对武汉大学编《分析化学》第五版教材的课件制作工作已基本完成,课程组现有一套完整的《分析化学》教学课件,任课教师可依照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必要地修改。任课教师都有完整的电子教案,教案内容详实,规范,能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及学科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也有完备的教案及实验安排。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内容设计合理,能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4.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设施:在实验课教学内容中继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分析化学实验》在原来开设一个综合性实验(水泥中金属氧化物测定)的基础上,又陆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如蛋壳中钙、镁含量测定、胃舒平中铝含量的测定、盐酸、氯化铵混合溶液中-盐酸与氯化铵浓度的测定,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程中的比例由原来的18.7%增加到了现在的31.2%。一年来,课程组共申报并完成实验室开放项目8个,包括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提取和测定、印刷工业废水中贵重金属提取工艺探索等,通过实验室一系列开放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设计实验的创新能力、查阅整理资料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年八月,课程组所属实验室淘汰了原有老式陈旧的半自动电光天平,购入日本岛津电子天平42台,新仪器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学生实验的称量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可能。

5.题库建设:课程组积极进行题库建设,该项工作还在继续补充、完善中,以备教师教学、考试和学生复习、考研使用。

6.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师在“学评教”活动中均获得较好成绩。201*年?月,化学系又有?名学生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考核,并取得相关证书。三、教学管理

教研室工作井井有条,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每学期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落实,有总结,有记录。课程组教师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同行间相互听课,教学进度相互协调。保证每堂课做到有标准、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作业布置与批改按开学时的计划进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教学文件及时上交并保存完好。

扩展阅读:《分析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化工和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在涉及到化学现象的任何一种科学研究中,分析化学往往都是它们所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它是一门工具科学,其将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纽带作用。根据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院课程建设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课程201*201*年三年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要面向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国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院系规划为指导,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契入点,以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树立现代分析化学理念为目的,构建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使之充分体现以知识为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使分析化学课程在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础上,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和必要的基础。

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提高素质,培育潜能”的原则,通过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把分析化学发展的新成果适当地引入课堂教学,使课程做到现代性和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经过3年的努力,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成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体系,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争取三年内达到院优秀课程的基本要求,成为教学和科研成绩比较突出的课程之一。

二、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化工和药学类专业的第一门必修课。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在涉及到化学现象的任何一种科学研究中,分析化学往往都是它们所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它是一门工具科学,其将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纽带作用,另外,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继续学习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所以,分析化学学习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热爱教学、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分析化学课程组现有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选修课的增加,计划近3年引进硕士生或博士生1名;5年内晋升1人教授,使课程组教师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比例,学缘关系更趋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制定科学规范,具有学科发展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学科发展及社会需要,教学大纲的内涵也应有所变化,为此,先后近年进行过两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特别是12年的新教学大纲基本满足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了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现代教学思想,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精神。课程组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分析化学教学的培养目标,计划明年修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和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三)教材,图书资料建设

1、选配“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辅助资料。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媒介,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工具。目前在众多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刘志广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三版)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化学化工类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比较适合我校使用。该教材符合大纲要求,深度适当,系统性强,现已修订到第五版,书中反映出了化学学科新前沿、新成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于教学使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该教材,并配备了必读参考书,计划三年内和学校图书馆协调不断购置新的教学资料,订阅有关学术期刊,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2、自制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课件。自制课件要求体现出模块化建设、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以及体现网上和学生即时交流的模式。达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01*年完成。

四、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1、逐步建立化学实验体系,使整个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系统性。2、强调基础操作技能的同时,开设综合性实验,以培育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作为目标,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组织系级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观摩,组织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以吸纳校内外实验教学的经验,以期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4、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建立比较科学、规范、合理的成绩评价办法。201*年完成。

(二)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1、大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学与讨论内容的比例,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图文声等交互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引入化学发展的热点内容,如生物分析化学,药品分析等相关内容,更新教材内容,将有关的最新成果适当地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针对分析化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采取对易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有意识地留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每学期进行2次教研室内部的交流。

3、教学和科研并举,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学是获取已有的知识及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为目的,科学研究才能培养人们具有探索学科前沿的能力,因此,教师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反过来又能在教学中丰富自己的理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力争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

五、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搞好教考分离工作

开发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标准化试题库,201*年完成。积极探索理论考核方式的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

六、建全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1、重视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沟通教、辅人员的联系。2、做好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师间的定期交流,研讨工作。3、试卷质量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分析化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201*.11.20)》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分析化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201*.11.20):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201*.11.20)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895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