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时间:2019-05-28 11:31:18 网站:公文素材库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作者简介:姓名:王颖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2

职称:中学一级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农垦佳木斯学校

内容提要: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兴趣不大,学生常对提高语文成绩没有信心,尤其文言文学习更是令他们头痛的一件事,常对文言文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进而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培养,解题,反复诵读,突出译义,简明扼要教语法,掌握背诵规律,提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文言文学习和欣赏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解题朗读释义背诵

感性认识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深刻,语言的掌握就越牢固越熟练,针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可注重如下方面:

1文史结合的解题

多方面学习有关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获取文言文学习中感性认识的重要一环。

文言课文多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关,因此可利用导入新课时对文题的解说。向学生介绍和课文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是有关的古典著作。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中的珍珠彩贝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对古代文化历史的了解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进而带着这种兴趣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这种学习主动性的产生也打下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如在讲《出师表》一课,在讲课之前有必要交待一下历史知识,例如: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及诸葛亮为什么有“北定中原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如果不讲清楚这段历史,学生很难理解人物和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目的。由此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这样文史结合的背景介绍和解题方式,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对文章的背景介绍充分,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类似的《隆中对》也是这样处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反复深入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一种口、耳、心并用的训练方式经常进行,让学生在处理节奏的快慢,语句的轻重,语气的缓急,音量的高低,句调的平曲抑扬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增强对语音、语义、语体的感受能力,理解文章中微妙的感情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同时,文言文中的句读训练和朗读中语感的培养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完成。

我的方法具体如下:

在疏通文言文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我体会文章内容,感情和停顿。这个朗读过程,可增进学生的直觉领悟,促进学生对课的熟悉和理解,然后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气、重音、停顿方面的易错之处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学

生进一步反复朗读,巩固已有的初步认识,强化句读和语感训练。这样“朗读指导再朗读”的过程中,古代诗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才能如细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大量的阅读和朗读训练后,学生对文言文中词汇、语法、文字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了解,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

3重点突出的释义

在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面面俱到,通篇释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繁冗又不易抓住重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一词动一句,一句牵全篇”的重点突出的释义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说,象通假字,古今读音、意义不同的词,词性发生转变的词,能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句都要详细准确地阐明它们的意义。

如:《核舟记》中“明有奇巧人曰有王叔远”一句中“奇巧”这个能概括刻舟人高超技艺的词,《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中的“其真”表达了作者感受,教师重点强调一下以便学生理解。

把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都列为教师重点释义范围,而对于那些古今意义差异不大,容易理解的词和联系上下文就可疏通意义的句子都可以略讲或不讲,这样使重点突出,节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间。

4简明扼要教语法语法是富于稳定性的,古今语法的差异并不大,在学生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不讲古汉语法是不对的,大讲古汉语语法也不必要。在简明扼要的教学目的下,首先在课堂正常教学时,把语法知识穿插在每篇课文之中,避免单独进行整体的语法教学。这样分散了难点,符合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渐进性,然后在广泛接触语法知识之后,阶段性地采用分条归类的方式进行总结。5掌握规律练背诵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所以背诵尤为重要。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首先注意规范标点、句读停顿要符合原文原意,背诵时不能多字、少字、误字、倒字,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其次背诵时还应边背边思,在背诵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再次,对障碍处,则多花力气,多作琢磨,长此以往,就有掌握读好文言文的规律。

总之,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堂上从解题、朗读、析句、语法、背诵几个方面加强训练,初见成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投入的精力多了,成绩自然就上来,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扩展阅读: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参评论文申报职务:中学一级参评科目:中学语文获奖等级:此论文获县一等奖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这块领地当前仍没被改革的春风所吹拂,因而出现了学生学文言文只是一一对应背译文,老师教文言文就是串讲加分析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文言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正确观念,正确对待文言文。其次就是要遵行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即诵读与积累。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诵读积累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可凭我十儿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及很多语文老师的反映,语文教改的春风怎么也没度过文言文教学这道关。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很显然,语文老师通过教文言文最终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正是语文教改所追求的。而当今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我对我校一千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进行过调查,也与我校近二十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进行犷探讨,井留心了各种语文刊物上所介绍的文言文教改情况,大致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文言文就是一一对应背译文。

学生认为文言文是古代人的东西,那些与我相距甚远,甚至以为那就是外语,而没有外语那么“洋气”,那么有吸引力。还有些学生认为如今文言文没有外语那么实用,上文言文课就感觉如云里雾里一般,是那样的枯燥乏味。最终就是希望老师把译文抄下来,文白对照,背了事。

2、老师教文言文就是串讲加分析。

老师们在教学文言文时,仿佛都遵循着同一个模式,那就是先介绍作者作品,再介绍所教文章的创作背景,再是逐字逐句串讲,嚼烂了再喂,最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J点。比如X老师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共用了三教时,第一课时,由刘禹锡的有关文学常识导入,介绍了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引出课文题目之后,介绍了本文的创作背景。接着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自译课文。第二课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作一一对应的注解翻译,最后抄下译文。第二课时,分析了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点明本文运用了虚实结合,衬托类比、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方式。这种教法面而俱到,费时费力,把一篇仅81字既有音韵美,也有意境美的妙文,注解得支离破碎,繁琐冗长,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可能的了。最后,只能是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

二、寻找文言文教学的新途径

要想使文言文教学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初中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要脱离这种现状,寻找新的出路。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对待文言文。

能流传至今的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瑰宝,这些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妙的文采、别具匠心的章法,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典范,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而近现代的名作家,哪一个没有广读我国古典文集?他们的佳作名著,或多或少的受到过我国古籍的影响,从这个宝藏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我国的现代文是文言文发展演变的结果,现在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因而我们绝不能把文言文等同于外语,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

第二,遵循文言文教学方法。

当我们明确了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之后,我们就很容易认识到文言文跟现代文一样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情趣、文化修养、社会生活等的反应。这样教文言文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耍,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词句的需要。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光靠老师字字句句“嚼”烂了“喂”,是无论如何也“喂”不出来的。如何教好文言文呢?结合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及现代的名家名师的教学观点、经验,我认为文言文教学要重视阅读和积累。

1、通过诵读学好文言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

另外,文言文教学中,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很重要。要让学生掌握文言虚一词,靠记意义、用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课文,揣摩语感,去体味古人用这些虚词的道理,才能了匀卜郊冬练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我时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困的私热教育中所运用的方法就是读读背背,读了再读,读到直至能背。巴金、冰心、鲁迅、毛泽东他们都是在私塾中读过来的。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到:先生自己也念书。“铁如意,指导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很显然,寿老先生是读得入了神,是他的入情、入境感染了鲁迅,让鲁迅“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怎么不去读呢?我国古代的这种读书方法还被日本人推崇。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日本的不少学者都对我们的私塾课程有深入的研究。比如,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对素读的比释是这样的:“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一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国际著名的右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也有详细的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按字面来教孩子‘索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大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而诵读经典是他们每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启蒙课业。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琴老师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

读”经典的探索。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上述事例说明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是一种值得重视,可行的好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如何开展诵读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初中第一学年,对每一篇文一言课文的教学,我都坚持领读,目的在于带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眉飞色舞。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之后,再让他们先模仿读,再领会读,直到读得流畅,有感情,读得心领神会。第二学年,我还会领读,只是领读的次数减少了,学生自读的次数增多了,读了之后,我还会开展文言文朗一读比赛,要求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必选一篇,课外的可任选一篇,这样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加强了朗读。不但读好了课内的,也涉猎了课外的。到了第三学年,我就很少领读了,只选课文中的长句,难断句,难理解的句子领读;对于较易读懂的,一上课我便找学生读,较难读的,在老师范读一遍之后就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提建议。一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对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节奏就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学懂的地方已画出来,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了基础,这样也就实现了《大纲》规定的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还有我对学生的读有严格的规定:除对照注释自译时可以默读外,其它时候,都要做到放声朗读。

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是老师达到教学目的的明智之举。在重视诵读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变换读的方式,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如:《唐雌不辱使命》、《孙权劝学》、《降中对》等;抒情等色彩浓厚而又文字浅显易懂的,我便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领悟,基本上不讲,如:《木兰诗》、《答谢中书书》、《咏雪》等。我还常找来与文章情感相一致的曲子,让学生配乐朗读,如:《岳阳楼记》、《小石谭记》、《醉翁亭记》等。

2、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

我们常说“文思泉涌”、“出口成章”、“满腹经纶”,这无异于诵读、积累的结要,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文言文被学生作为“例子”的就是这篇课文的词语、句子、文化知识等。学生一课课学,一课课读,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文知识,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掌握常用文言句式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当然,我说到的积累也并不只是指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反复诵读中的自然存储,在阅读体味中的积累。

初中语文老师如何进行积累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每位学生都要有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在积累时归好类,实词、虚词、句式、名句整理,为了便于查找,我还要求他们把积累的东西都按音序排列。学第一篇古文时,我先做整理积累的示范,让学生学着做,以后便完全放权给学生。当然在整理积累时,要选有代表性的,古今异义的,对于那些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不必要记下来。另外,对何课词语的整理积累,又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以前

学过的意义和用法,井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并且一个词每种意义的用法都必须举出准确的例句。这样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既在温故,又在知新。为了让积累教学落到实处,我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指出不足,肯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积累。这样,到了初三、学生就为自己编写了“初中生古汉语字典”和“初中生古典名句集锦”。

为了检查学生的积累效果,我还经常抄印一些课外的文言文让学生阅读,检查他们是否会用从课木上学到的“例子”去解决新问题,这实现了知识迁移,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日的。对于学生作文中恰当引用古典名句的,我会积极鼓励,大加赞赏,这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文言、积累文言名句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重视诵读,能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重视积累是能举反三,引经据典。除此之外,文一言文是当时社会生活、作者心理等的反应,它是“文”,就有文采、文理、结构等方面的特质。因而在教读文言文时,还要引导学生欣赏这方面的美。比如《陋室铭》一文,个文仅81字,却立意鲜明,意境隽永。老师要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领会本文的音乐美,本文通篇采用对偶、整齐、读来朗朗上口的句子。这样的美文比比皆是,如《岳阳楼记》、《木兰诗》等。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在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改革的过程中,诵读与积累的重要也将会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94.8.1日本七田真《七田式超右脑训练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897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