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本斋小学小课题实施方案
张鲁本斋小学小课题实施方案
根据莘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1*年】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为使小课题研究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实际,重在实效,面向教师,重在通过小课题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二、工作目标
1、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创建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文化,创建教师发展型学校。
2、研究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的问题。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个人兴趣,对教学实践中的发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促进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课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3、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实现教师专业生命的真正回归。
4、提高教育质量。扎实、高效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极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三、小课题研究的界定
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
小课题研究,它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四、小课题研究的途径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小课题研究的要素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式研究,等等;研究的周期最多为一个学年;研究的情境就是学校、课堂;研究的基础是教师的研究兴趣、教学需要、支持环境、现实能力;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个人;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身临其境,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自己工作中的困惑,立足自己本校的实际(校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课题。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个别化、校本化、常态化,和实践性。
小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叙事研究。它是指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惑、尝试解决的过程及自己的感悟能引起自我转变的一系列事件,并在事件的叙述和交流过程中能引起参与者们的认同与思考。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叙事研究是解决教师“科研神秘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六、小课题研究的操作(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流程小课题研究实施流程(12个环节):
1、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沙龙,交流“课程与教学”当中的问题与困惑;2、教师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并进行自主选题;3、教师申报课题(个人学科组级部);4、教科处审定并发文公示;5、学科组或年级组组织集中开题;
6、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7、学科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8、级部组织中期检查与交流(中期报告);9、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10、教师撰写结题报告;11、学校开展结题答辩与鉴定;
12、组织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印发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集。(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反思梳理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交流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反映问题,或者通过家访沟通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请人听课提出问题,等等。教师要建立自己的“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课题”。或者,通过学科组教师座谈交流,一个学科组或一个备课组选择一个主课题,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实际从某一个微环节切入,确定一个子课题一个自己研究的个人小课题。(三)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实行个人、学科组、年级、学校“四级管理”机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主。具体说来,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答辩等;学科组负责组织交流与分享,包括“选题”阶段的教师沙龙和“研究”阶段的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等等;级部负责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级部要建立“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由级部领导、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以及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学校则负责组织培训、课题立项、答辩鉴定、成果展示和经费支持等工作,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业务副校长牵头、教科处负责计划推进安排,各学科、级部、备课组、教师分头开展行动研究。(四)研究成果评价及奖励办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行“全程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1、绩效加分办法
每学期为一个研究周期,进行期中、期末2次评定。期中进行部分项目抽查认证;期末结束前一个周进行综合项目评定认证。评定的内容按照《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表》依次规则进行。评价方法程序:自评---备课组评---级部评---学校综合评。其中学校评通过查阅综合项目内容与参考前3项(自评---备课组评---级部评)得分进行加分汇总,抽取10%得分直接加入每学期绩效分中的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得分;每个备课组、每个级部得分是每个个体抽取10%得分后的人均评价分,该分直接加入优秀备课组、优秀级部课题研究成果加分中去。2、成果奖励办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科(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等)四大组依次进行评定。评定等级从高到低依次:A、B、C、三个等次。每个学科的等次的比率为:2:3:4,(取整数比)然后,按学校相关制度奖励。3、荣誉奖励
学校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十佳(10名)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优先参入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评定标准:“教师课题申报表”研究有价值;“中期研究报告”有理有据,材料详实;“期末研究报告”成果显著;有研究性论文;所填写的“教师课题申报表”、“中期研究报告”、“期末研究报告”材料被推选上报市教科所,进行展评,效果良好。七、教师小课题研究组织1、领导组组长:张改华
组员:蔡群丽安庆铃李莹范丽红
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负责规划、计划、督导教师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期中进行检查指导;期末进行小课题鉴定评审工作,评审鉴定分组进行。(2)指导组
组长:,负责小课题研究日常工作,活动初期,教科室将通过校园网,上传小课题专题介绍、选题指南、课题申报注意事项等系列指导意见,在开题后,教科室将通过提供课题研究最新动态,公布优秀课题初步研究成果,解答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对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节点进行全方位指导,实施课题全过程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亲自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三会一课”活动,“三会”是立项研讨会、中期交流会、成果汇报会:“一课”是课题研究课。(3)执行组
组长:语文学科安庆玲;数学学科蔡群丽;英语学科范丽红;综合学科李莹负责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指导,开展学科研究行动。(4)行动组组长:各年级部主任。年级主任负责组织教师学习小课题实施方案,帮助教师选题,实验过程督导检查,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指导,开展研究行动成果总结、推广等具体管理和指导工作。教师小课题研究计划具体安排:上学期重点工作
1、9月上旬制定《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编制课题指南、在校园网上上传县教育局有关在我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并上传《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准备有关教师小课题研究启动会议材料。
2、9月中旬启动教师小课题研究,召开年级部会议会议,布置有关工作:传达县教育局、教科所关于教师小课题研究精神;学习《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解读《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布置填写“教师课题申报表”(小课题领导小组全体成员)
3、9月下旬个人自主选题,各级部上传“教师课题申报表”附有300字的个人研究说明,教科室公布各教师研究小课题、进行课题编号。教师开展研究研究。5、教师撰写开题报告,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各年级部主任)下学期重点工作3月份:
1、3月上旬月,教师进行小课题行动研究。各学科主任进行研究指导,教科室下发小课题指导意见,所有课题开展实践探索。
2、3月中旬,教科室布置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中的研究过程记录等有关栏目,要认真规范。(教科室、各年级部主任)
3、3月下旬,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观摩,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第7部分:研究过程记录。(课题研究教师)4月份:
1、4月上旬,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第8部分: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课题研究教师)
2、4月中旬,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第9部分:教师学习与研讨纪录。(课题研究教师)3、4月下旬,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第10部分:教师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与交流并将电子稿上传至教科室指定邮箱备案。(课题研究教师)5月份
1、5月上旬,每组选取5份优秀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打印上报教科所参评(10份)。(教科室、级部主任)
2、5月中旬,上报教科所小课题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学科组、教科室、级部主任)
3、5月下旬,研究教师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第11部分: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教师)6月份
1、6月上旬旬,研究教师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第12部分:结题答辩与鉴定书。(课题研究教师)
2、6月中旬,进行自评、组评、级部评、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附件一:《教师小课题研究与评价表》并将电子稿上传至教科室备案。
3、6月下旬,每组选取5份优秀小课题研究报告、5份优秀案例、5份研究论文等研究优秀成果打印上报教科所参评(20份)。(教科室、级部主任)7月份
1、学校分组进行《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评定打分。进行量化,选取各组A、B、C类优秀研究教师。
2、学期末前上报教科所小课题研究情况总结。(教科室、级部主任)3、准备编写《教师小课题研究集》。
201*年9月8日
扩展阅读:18小课题实施方案201*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包钢十八小
课题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推动21世纪的教育革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媒介和手段融入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将有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于201*年在学习研究、实践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目前,我国各地对“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积极尝试研究,但还处于实验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具有符合一般规律的教学模式。因此,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推广理念与应用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践意义:
(1)使学生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品质,同时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文化素质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能力。
理论价值:通过实验,力争探索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的理论和教学模式,形成一批反映本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录像带、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力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这是一个开拓性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3、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参加实验的教师组成一支年轻的、潜力很大的教研队伍。他们大部分具有本、专科学历,拥有中、高级职称,具备良好的研究素质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他们长期深入教学教改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常接受新课程改革培训,教育教学观念新,并一直致力于学校电化教学研究中,具有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并且这些教师非常重视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目前,学校的大多数教师能使用微机备课,大多数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95%的教师初步具备自行制作课件的能力。指导思想: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所以,这几年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提得非常高。在教育部门,创新教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为此明确写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成为这几年来指导教育改革的主题和方向。实验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使学生扩展感知时空、激发质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及时反馈调节,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力争总结并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及作用;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和途径;探索总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评价方式。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左右,他们大部分家中都购置了电脑,并能上网,因此,他们大多能熟练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备利用Internet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内容: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
我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早就指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群疑并兴,乃能骤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书本知识不是知识的极限,不是绝对正确的权威。所以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提出问题。学生如果能对所学知识勇于提问、甚至怀疑,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素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就要靠我们平时的努力。信息技术能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特别是问题情境,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是大有作用的。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提出质疑,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设疑以引导学生踊跃提出问题。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假设(或推断)思维能力假设思维也叫推断思维。就是对提出的问题,在没有或经过初步的探究、验证,先对它作个初步的假定。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断,才可能驱使他们积极去进行探究,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或推断是否正确。
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说过:“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而一个具备创造能力的人首先要具备合理的假设与推断的能力”。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发现法”的倡导人布鲁纳也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儿童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作出实验性结论的直觉思维能力”。科学上的许多创造发明,从开始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即对发现的问题先进行假设推断,然后通过检索有关资料或实验、实践,进行探索验证,以寻求正确的答案;然后通过发散聚合,最后获得发明创造的成果。所以,这种假设与推断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提供的疑问情境,或者一些答案式情境,都有利于引发学生质疑问难与发展他们的假设推断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合理的假设,也必将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有了疑问,再通过假设推断,只完成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一小半。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就一定要拿出事实或证据来详加证明。拿出事实来进行证明的过程,就是探究论证的过程。所以布鲁纳说过“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探究思维实际上是在一定的目标与任务驱动下,动脑筋去寻找自己对问题假设或推断的事实根据。
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目标去收集资料来进行验证,以说明假设与推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问题的性质去收集材料,这就是“问题解决”法或“任务驱动”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过程。具体做法是按照一定的问题,第一上网收集图文资料;第二阅读课文及文献资料;第三进行社会调查与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第四动手实验操作。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探究一定要有针对性,收集的材料证据要充分,能说明问题。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1、检测内容
(1)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适应性(2)学生获取信息、整理、运用信息能力的变化(3)不同层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参与状况
(4)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变化(5)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变化2、检测工具(1)关于学生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实验前)(2)关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实验中)(3)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状况的观察记录表
(4)实验学生前、中、后期学科试卷
(5)学生成长记录(包括评价手册、师生及家长评价、学生自我反思)
3、检测方法
(1)在告之学生实事求是、调查结果不影响任何评价的基础上,对全体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2)在自然状态下,课题组教师听课时观察实验对象,填写观察记录表,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3)组织全体实验学生参加由市教研室命题的统一考试,考试时间、内容、要求与非实验班完全一致,对考试成绩进行标准差显著性检验。
(4)实验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计算机能力考核,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成果评比活动。
(5)每学期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进行总结,结合家长评价、师生评价及平日观察情况,教师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课题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课题准备阶段:201*年9月——201*年1月。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落实人员分工;教师深入学习课题方案,并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理论等方面的培训。
2、课题实施阶段:201*年3月——201*年1月。全面实施课题实验,跟踪记录实验情况,定期进行课例评析、课件评析,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形成课例录像、系列课件、论文等。
3、课题总结阶段:201*年3月——201*年7月。全面达到方案制定的实验目标,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课题成果,拟定实验报告、论文,申请进行课题成果的鉴定。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课题申请书,制定课题计划|、实施方案,完成结题报告
2、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3、形成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4、形成一批反映该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录相带,及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组负责人:常磊课题组组长:左琳
课题组成员:王猛、高彩凤、王军、张发、邓军陈璐媛、代琳洁、2、课题组的职责
⑴确定研究目标,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⑵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实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研讨和培训活动。
⑶申请上级科研部门,对实验课题的研究和最终成果进行验收和鉴定。
⑷形成和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保障措施:
1、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定期、定向培训,要确保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和持续性。
2、保证实验经费的投入。对学校电教设施的更新、维护,教师实施课题研究、接受培训等所需的经费要保证投入。
3、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经常请教研中心及电教处的教科研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开放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张鲁本斋小学小课题实施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张鲁本斋小学小课题实施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张鲁本斋小学小课题实施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9029.html
- 上一篇:青蓝工程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