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成都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11:38: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成都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成都市教育局201*年工作总结

201*-03-2614:45:25

四川新闻网消息

201*年,成都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确保了在大灾之年全面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教育重建取得重大进展(一)行动迅速,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及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在通讯中断、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教育局领导及相关处室同志立即赶赴都江堰、彭州、邛崃、大邑、崇州、温江等区(市)县,深入受灾学校现场,了解学校受灾情况,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建立指挥有力、信息通畅的工作机制。及时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全市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信息报送组、排危工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应急分队,明确了各职能小组的职责,落实了有关工作人员及责任人。建立了局领导专人帮扶重灾区、处室对口联系区(市)县制度,信息日报制度。

科学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把抗震救灾、抢救师生生命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各级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深入重灾区,深入学校一线,身先士卒,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的9天内,全市教育系统(除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彭州等区县)共派出机关工作人员1293人,18448人次,赶赴201*所中小学、幼儿园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二)落实保障措施,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学校恢复上课是社会恢复稳定和正常的重要标志。5月13日,局党组作出了“从14日起,中心城区恢复上课,全市逐步恢复上课”的决定。5月18日,市教育局组成20个工作组,分组赴市属学校、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督促复课工作。5月20日,下发《关于灾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紧急通知》,统一调整全市教学时间,并指导各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开展防震知识教育,调整期末考试方式、加强校舍动态监测,建立安全应急机制。一是校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灾后校舍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校舍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力量,与当地建设部门联合对区域内所属学校建筑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鉴定,对所有高考用房进行了反复鉴定。9月1日前,完成了全市661所学校,共计261.3万平方米校舍的维修加固工作。目前,已启动92所学校,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的校舍重建工作。

二是资金物资保障有力。积极争取并落实中央、省、市专项资金3.5亿元(为四个重灾区安排中央专项资金1.8亿元),调整部门预算1200余万元,为市本级学校安排100万维修加固专项资金。紧急筹集、调拨救灾物资,包括:防雨帐篷3140顶、被子与毛毯4718床、棉被2300套、防水床垫6400床、价值6000元的药品,以及食品与生活用品等多种救灾物资。

三是教师资源适时补充。制定《成都市教育系统帮扶我市地震重灾区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工作方案》,选派190名特岗计划教师赴极重灾区农村学校任教,建立中心城区对口援助极重灾区学校满覆盖的对口帮扶机制。

四是心理援助工作积极开展。组织编写、印发30万册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手册,启动“5.12”灾后心理援助行动,与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启动“灾后中小学心理援助自愿者行动”。全市共派出专业心理辅导人员130人次,分赴73所学校,对14.86万名学生、1200名教师开展防震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此项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和省教育厅肯定,并在全省灾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通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6月23日,全市138万中小学生全面复学、复课,基本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组织都江堰高三年级4000师生转移到农职院复习迎考,组织、指导汶川威州中学2800名师生到龙泉复课。(三)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灾后教育重建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灾后重建“三年恢复重建,五年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制定并下发了《成都市中小学灾后重建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我市受灾区(市)县中小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根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原则,分步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努力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区。确定了“一年全面重建、三年全面提升”的教育重建目标,即用1年时间完成全市重灾区中小学重建工作,用3年时间实现灾区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明显提升。

根据市委、市政府灾后“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中小学校灾后重建的四项原则,包括:彻底消除震后产生的学校危房,确保学校无安全隐患;结合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各地小城镇建设规划,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按照教育部201*年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提高学校建筑设计抗震等级,按照8度抗震设防设计建设。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式,先期启动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重灾区学校重建工作,计划由先建过渡房,再建永久性建筑,学校抗震烈度标准经建筑专家委员会研究后确定,并指导当地政府科学规划、定点定位。

按照校舍安全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661个维修加固项目、277个重建项目。目前,已启动92所学校,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的校舍重建。201*年9月1日前,所有重建学校建成投入使用。

二、探索和创新机制,推动统筹城乡教育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

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以统筹城乡彰显灾后教育重建特色,力争把重灾区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教育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合作的教育灾后重建机制,灾区教育品质提升初步显现。与市财政局共同下达了201*年中央危改资金项目88个,中央配套资金235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666万元、县级及其他资金2214万元,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聚集优势资源,汇集政策支持,聚合关联产业,充分发挥灾后教育重建的聚集效应,协调、指导援建、捐建、共建等规划和项目建设,推动极重灾区与重灾区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同时,把物质援建和精神援建有机结合,加强与东部沿海等援建省市合作,努力提升教育品质。目前,已与上海等省、市在教师和干部交流、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异地就学、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

二是努力构建管办分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均衡教育范围不断扩大。制定了全市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制定了《成都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标准》、《成都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设计及设施设备配置基本要求》,召开了“成都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强化政府责任,将均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推进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构建“政府建设、社会领办、规范管理、限价服务”的机制,逐步在全市每一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实现优质幼教资源满覆盖,满足农民对优质平价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是深化倾斜农村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统一县镇和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分别达到300元/生.年和500元/生.年,均提前一年达到了国家制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段中小学1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从400元/提高至500元/,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化解“普九”负债,截止目前,已落实省、市两级财政化债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实际化解债务约2.8亿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深化扶薄扩优发展机制,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不断增加。结合灾后重建,深化落实《成都市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计划,加强对区县扶薄工作指导力度,加快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今年,改造完成薄弱学校60所,基本完成中心城区薄弱学校校舍改扩建任务。通过建立薄弱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捆绑式、品牌输送、联合体帮扶指导制度,引导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等方式,改造完成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计划学校40所。统筹、整合、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品牌学校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优质学校学位,启动中心城区七大片区优质教育覆盖计划,将品牌学校引进商品住房集中建设区。树德光华校区二期工程和石室中学原址扩建工程基本竣工,分别新增4050个和850个学位;恢复树德中学初中办学;石室中学龙潭新校区及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完成项目立项;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开始前期筹备工作;成都牛津国际学校启动建设。三、深入开展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城市义务教育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已有74万名农村学生享受了免学杂费和课本费。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我市五城区及高新区以及市直属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和信息技术费。约250所学校的近30万学生在秋季入学时享受了免学杂费和信息技术费政策,直接减轻群众负担约9000多万元,如期完成“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实行免收学杂费政策”的目标。

二是教育资助活动不断深入和完善。今年春、秋两季,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9.9万名,全市2.3万名学生享受了生活补助费政策,资助金额5633.4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初中从500元/生.年提高至750元/生.年,并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扩大至总数的25%;对2.1万名生源地为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资助;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资助2.8万名高中生,资助金额2826.7万元;10万余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万余名中职学生获得了国家对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特别资助,3万余名学生享受远郊9个区(市)县就读中职学生交纳与普通高中相同标准学费政策;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有条不紊地推进市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三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年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具体工作的意见》,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成都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通过市、县两级努力,201*年,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约15.7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为10.4万人,约占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段在校生总数的29%。

四、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完成教育工作目标任务

一是中小学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做好城镇人口增长和中心城区教育容量的预测和研究,开展《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规划》制订工作。目前,已完成《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公办)布点规划》,并通过市政府审核。通过撤并、合并、新建和改扩建等多种形式,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的村小,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或完全小学,规划将现有的298所村小调整到150所。在对中心城区内91所中小学撤并整合的基础上,共规划小学400所,占地500.3公顷,提供学位49.4万座;规划中学219所,占地610.5公顷,提供学位38.2万座。

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继续开展城区(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服务活动,继续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活动。制定《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教师居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县为单位开展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工作,通过修建教师集中居住住房和采用限价商品房等方式,妥善解决全市农村和城市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目前,都江堰等四个重灾市(县)已将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工程纳入了当地灾后重建规划,蒲江、金堂等区(市)县,采用新征地方式开展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工作,蒲江县280户教师住房已完成征地和打围工作,金堂县118套教师住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出台《成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校长(负责人)年度考核试行办法》。深入调研、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了“千名校长大练兵”活动。

三是义务教育段学校技术装备标准化满覆盖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1*201*年)》(讨论稿)和《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育信息网络满覆盖、教育教学资源满覆盖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目标。制定《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满覆盖工作实施意见》,并在蒲江县开展了试点。目前,武侯区和蒲江县已全面完成技术装备、设备设施标准化“满覆盖建设”,其余区(市)县将分期完成386所学校。

四是校际均衡监测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了《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度监测方案》,通过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教育装备值等12项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典型弱势学校及其弱势的方面,比较各区(市)县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状态,促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别。目前已完成了对金堂县和温江区的试点监测工作,同时指导各区(市)县展开了县级监测自查工作。

五是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1*年,全市小学招生10万人,6-11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4.2%,辍学率为0.12%;初中招生14.7万人,12-14岁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3%,辍学率0.47%;普通高中招生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9.57万名新生,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93%;高考上本三线25291人,较201*年提高了7%,上本一录取线较201*年提高9.7%,夺得了201*年全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有两名学生分获国际化学、生物奥赛金牌。五、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了《关于“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对市教育局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及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督促和指导市直属学校(单位)抓好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强化救灾物资和资金的监管,拟定和下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管理分配工作的通知》、《市本级中小学地震灾后校舍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使用归集拨付工作流程(送审稿)》、《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监督的通知》,严格规范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拨付、转运、发放程序。二是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订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5项制度,修订印发了《成都市教育局机关工作制度汇编》。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办理流程等认真进行了再次清理和精简,将原来的13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调整合并成2项,将便民服务项目由1项增加到2项,取消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许可项目2项。为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将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在原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承诺平均缩短了75%。

三是进一步规范教育招生收费行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的意见》、《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行风若干问题的通知》。春季、秋季开学,先后共组织了15个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收费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会同市物价局、财政局、纠风办等7部门开展了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调查属实的乱收费案件通报批评4起,对有关责任人处理:行政记过2人,免职1人,诫勉谈话2人。

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参与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中长期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和四川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研究编制核心组工作。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研究课题《在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背景下推进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报告》,并被确定为三十项重大课题和三项优秀课题之一。完成了市委组织部确定的《发挥成都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编制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对成都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成都教育改革与发展30周年回顾与展望》。对成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研究,形成了《成都教育现状及成渝教育比较研究报告》。五是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市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忘死,抢救学生的英雄教师和先进集体,其中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学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都江堰市紫坪铺九年制学校龙池校区肖明清老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吴忠红、何智霞、蒲斌等老师为抢救学生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大爱无声的感人事迹,谱写出爱生如子的伟大师魂。今年,有关我市教育新闻在各媒体刊登播出共3900篇(次),其中,中央媒体500余篇(次)、省级媒体800篇(次)、市级媒体2600篇(次)。

二九年一月十三日

扩展阅读:成都市教育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成都市教育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局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及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的目标,进一步巩固政务公开成果,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突出政务公开重点,提高政务公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政务公开制度

一是加强领导。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工作的成效不能局限于一朝一夕,要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必须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为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机关处室,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处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工作中,由法规处牵头,机关党委、办公室、监审处、计财处、

督导室等相关处室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使政务公开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融为一体,整体同步推进。

二是局领导坚持开门办公,把接待群众来访作为宣传政策的平台。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我局的政务,及时解决老百姓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设立了局领导接待日,每周星期三为固定接待日。几年来,这项制度的实施持之以恒,并不断深化。通过实施领导固定接访制度,建立了直接宣传群众、了解民情、解答民惑的直通渠道,成为了最有效的一种政务公开形式,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我们讲求实效,根据市教育局的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首先,在公开内容上,我们在按照上级要求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如教育收费、学校招生、农民工子女读书、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定等问题,我们都在对外公开栏和网上全部进行公开,并做到每月及时更新,确保让社会和群众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在对内公开方面,我们坚持把干部廉洁自律、车辆使用、计划生育、机关财务、人事任免、每周工作计划等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各有侧重。例如,

我们先后对机关干部的考察任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机关保先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公示,受到了机关干部的普遍认可。由于我们坚持公开内容贴近群众,群众从政务公开中,不仅了解政务,而且反映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使我局的政务公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

其次,在公开形式上,我们围绕方便群众知情、办事、监督这一核心,通过内外公开栏、成都教育网站、市教育局政务查询机、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编印简报等形式实行政务公开。此外,我们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关于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的要求,在市政务大厅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现场一体化办公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局以贯彻落实《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为抓手,不断规范政务信息公开的操作程序、时限要求,大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全面推动政务公开与校务公开的联动

在认真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年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同时,我局认真抓好校务公开工作,使政务公开工作向学校延伸。

(一)从教职工关心的问题、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大事入手,搞好校务公开工作。坚持日常工作定期公开和重大事务及时公开相结合,加大群众对领导班子

建设的民主参与力度,将学校改革和发展、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大事向教职工公开。如学校改制、联合办学、基本建设、教职工聘任方案,学校财务、考核办法、评优等大事项都要通过教代会、工会、行政会、公开栏、网络等形式公开,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校务公开。

1、全面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教育收费历来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系统重点抓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我们把认真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作为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全市中小学都要认真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在学校明显的位置悬挂收费公示牌,将“三公开”(即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国家的收费政策,公开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小学收费监督举报电话)的内容向社会和家长公布。同时,我们还在市级各大报纸公布了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布了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小学收费监督举报电话。

2、公开招生政策。招生政策也是学生和家长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局要求招生工作实行“五公开”政策,即: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规定办法公开、录取分数线公开、录取结果公开。近年来,我们还坚持在《时代教育》等报刊上设立招生专刊,刊登成都市小学和各类中等学校录

取新生办法。并对一些在招生方面有变化的学校,如部分改制学校,我局还在成都主要报纸刊登招生时间、招生办法。中考的分数线划出后,也在成都主要报纸上进行公布。在学生填报志愿期间,还要求各学校设立招生咨询点,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指导填报志愿。

3、学生评优评先、保送推荐等工作的公开。我们要求在上述工作开展之前,要采取公示栏、家长座谈会、书面送达等形式,将学生评优评先、保送推荐等工作的有关政策、程序、条件、办法等向学生和家长公开,评定和保送的人选,要进行公示。

4、组织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实行开学检查和过程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抓好春、秋两季开学收费检查,同时,加强学期中的检查,并结合群众举报重点抽查。

(三)建立校务公开监督、奖惩机制、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校务公开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纪检、审计部门和行风评议员的作用,对教育进行定期评议。二是把群众对校务公开工作的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市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严格运行程序,坚持几个环节:公开评议监督反馈整改回复记载归档考核表彰,确保校务公开在学校做到有章可循和有序推进。三是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把校务公开向两个方面延伸,即向学

校管理的全过程延伸,向全社会延伸。四是健全完善政务公开监督体系。在建立健全举报投诉监督网络的同时,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按照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民主评议行风、学校评议机关、市民评议学校及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评价意见,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

(四)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法,扎扎实实开展校务公开检查评估工作。近年来,我市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对全市校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检查,使基层校务公开工作步步深化,扎实推进。

三、求真务实,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富有成效

我们把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与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结合起来,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我局的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促进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做到重大事项决策,反复征求支部和干部群众的意见,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政务的积极性,提高了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了中心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通过实行示牌上岗和首问责任制,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持之以恒

开展现场办公,简化和公开办事环节,使机关人员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促进了依法行政。通过推行政务公开,使机关内部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了依法行政,提高了依法办事的水平。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成都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成都市教育局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成都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965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